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9022章 貌似不识字(4)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柬之见释如沉默不语,又道:“反正我不信。老朽认为六祖惠能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他的正确思想一定是从刻苦读书,努力学习中得来的。”

定一频频点头,眨着浑浊的双眼,回忆:武则天曾派人问六祖惠能最精妙的佛理是如何?六祖惠能答:“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

张柬之接过这一话题:“这个说法就是从龙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的思想中学习来的。”

张柬之由表入里,侃侃而谈:我们不能死板板地引用《六祖坛经》中的“我,惠能不识字”来做佐证。老朽认为,这句话不能拿来作为评定的标准。例如,有的大文豪到各地去云游,碰到同道中人,有时候在谈及诗文也会很客气的说:“本人不学无术,本人没有读过书……”像这样的话,并不表示他们真的没学问,真的没读过书,或是真的不认识字,这只是一种自谦之辞,是一种客气话。所以,我们读书要有慧解,不要执着,不能只读死书,不可以只凭一句话,就把六祖惠能当成不识字。如果六祖惠能不识字,他能对义理理解得如此通达透彻?如果六祖惠能不识字,他怎么一听《金刚经》就有所悟?而且到了五祖弘忍门下,又那么快的大彻大悟了?又怎么能作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么有深意的悟道偈呢?可见他对经文是有相当了解的。因此,对于这样一代祖师,我们可不要给他的一些客气话、自谦话,就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老朽认为六祖惠能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大涅盘经》大义、与法海禅师讨论“即心即佛”、为法达法师阐述《法华经》、和智通和尚讨论唯识要义、与僧智禅师讨论“如来知见”的看法;六祖惠能解答了志道禅师“涅盘三昧”的问题,等等;以及在《坛经》中,处处可见引用佛经来开示、点化弟子的内容来看,我们还能说六祖惠能不认识字吗?

“由此可见,六祖惠能一定识字。识字就要有书看,六祖若识字,必有藏书。《五灯会元》就记载荷泽禅师曾于曹溪宝林寺阅《大藏经》于内。由此可见一斑。”张柬之的腔门不高,声音却洪亮悠长,好像吊钟敲出的声音在禅堂内外回荡。张柬之意犹未尽:“诸位也许会问,六祖惠能既然识字又为何否认呢?老朽认为,第一是人心效应。前面提到的尼姑无尽藏当听说六祖不识字时,大为惊异。遂四处奔走,说惠能是得道之人,立刻招来大批财主,包括曹操的后人,大家踊跃捐献,重建宝林寺,请六祖惠能主持。第二就是另立门户,创顿悟成佛说,在长期的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其思想体系,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六祖文化,使得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真正开始走上了中原化的道路,这是佛教中原化的一个里程碑。”

一定忍不住将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六祖年轻和无尽藏论涅槃经,后到岭南随慧纪学头陀经,悟道后在广州听印宗说涅槃经,听达法诵法华经,六祖惠能说法常引经据典,明了诸大乘经,连吾等学这些经文都觉吃力,六祖惠能能不识字?但坛经和别传都传六祖惠能不识字,老纳认为原因有二:1.六祖是利根;2.契合禅宗的离文字相。

对“六祖惠能不识字”,老纳的认为,有关“惠能不识字”的文本记载来源于《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中的:“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此话为六祖惠能亲口所说,字为其弟子法海所记,因此,“惠能不识字”之说成了确论。对此一说,老纳以为可从六个层面来理解。

理解一:六祖惠能所说的是真的,文本记载也是真的,即惠能是真的不识字。因为小和尚很多都不识字,这是从古到今寺庙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所以绝大多数人都笼而统之地认为惠能不识字。其实,这种解读有个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因为惠能不识字只是他在黄梅此时此地的不识字,而不是他彼时彼地的一辈子不识字。即使他在黄梅参礼五祖、在四会与猎人相伴时没有机会认字、识字,但在光孝寺剃度后当有时间与精力识字。他于公元676年剃度,677年到南华寺,697年在大梵寺开坛说法,其间有近20年的时间,当时已认识了不少的字。六祖惠能对《金刚经》《维摩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涅槃经》《梵网经》都相当明了。所以传说六祖惠能不识字,或者觉得难以相信。

理解二:六祖惠能所说的是假的,文本记载是真的。即六祖惠能本是识字的,为了自谦而说不识字。

理解三:六祖惠能所说的是假的,文本记载也是假的。即六祖惠能根本就没有说这句话,这话是整理者为了抬高六祖惠能而加上去的。六祖惠能在大梵寺开坛说法,不只一次,而是持续了很多次,因此从记录到整理成册就经过了多年的时间,其时,六祖惠能已有了崇高的地位,为了突出其神奇伟大,整理者有可能特意加上这句话,而且是有利于主人的,主人也就默认了,况且二祖、五祖都有奇异出生的传说。如二祖出生时,整间屋子都是一片光明;五祖是其母食桃而孕。种种迹象表明,整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整理文本中加进相关话语是代有个案的。理解四:六祖惠能所说的是真的,文本记载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说了这句话,但表达的不是话语的表层意思,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如有一僧人问六祖:“黄梅意旨,甚么人得”

六祖答道:“会佛法的人得去了。”

僧云:“那就是和尚你得了。”

六祖说:“我不会佛法啊!”

六祖惠能他已是六祖了,可他却还说自己不会佛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温、良、谦、恭、让”是人伦的美德,而谦虚则是文人的美德,故自古文化人常常以“我没有文化”、“我不识字”来言说自己,以此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惠能不识字”也可能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惠能的一种意思表达。

理解五:六祖惠能所说的话是真的,文本的记载也是真的。即六祖惠能说了这句话,但这话已不是日常的话语,而是禅语。

在禅宗看来,字只是皮相,是外在的东西,表达禅意不需要依靠它。如六祖惠能初到曹溪,尼就执卷问字,惠能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答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印宗初见惠能,即认为他“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这里的“非关文字”、“不由文字”,说的是不要拘泥于文字,即“佛理”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不能执迷字面而得,与文字没有关系,故六祖惠能才说“惠能不识字”。

理解读:六祖惠能所说的话是真的,文本的记载也是真的。即使六祖真的不识字,但有超常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具有艺术“迷狂”的性质。在人类文化史上,某些人虽不识字却可以背诵成千上万行诗歌,如西藏牧人一天学也没有上,却在一场大病后能背诵上万行的《格萨尔王》。这就是所谓的“文学迷狂”。六祖惠能也许就是一个具有“佛教迷狂”功能的人。六祖惠能他那么样的聪明,在少年时期,就算是没有读过书,耳朵也听到人家讲过很多的事迹,他能对世间没有了解吗?我们再从他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大涅盘经》大义、与法海禅师讨论“即心即佛”、为法达法师阐述《法华经》、和智通和尚讨论唯识要义、与僧智禅师讨论“如来知见”的看法;他解答了志道禅师“涅盘三昧”的问题,等等;以及在《坛经》中,处处可见引用佛经来开示、点化弟子的内容来看,我们还能说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