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35章玄妙(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过了一会,张柬骑马来到一个谷底,他忽然发现,前边山溪的小桥上,仰面躺着一个和尚。

那是一座独木桥,一根长长的、圆圆的木头,横在湍急的溪流上。浪花翻飞,水沫四溅,胆小的人走在上面都会眼晕,经常有人从上面失足滑落。然而,那个和尚却仰面朝天,躺在独木桥正中央,居然还悠闲地跷着二郎腿!那逸然自得的神态,活像是躺在天下最舒服的卧榻上,沉醉在美妙的梦乡。身下流水潺潺,当空白云悠然,他就这样随随便便仰卧在山水之间,犹如融进了天地之中,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和谐,自在自然。

更令张柬之感到奇异的是,他似乎与这个和尚有着某种渊源,好像在许久许久以前,他就认识他似的。可是,他又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不管是新州还是长安,都从未与他相遇。

他正感到不可思议,对面山坡上传来一阵吟唱声:

霞光神仙府,紫云道人家。

叶落清风扫,夜临有月华。

是方定道长。自然,横卧在独木桥的和尚也阻住了他的道。

方定道长说道:“和尚,这里不是你的僧房,更不是你的禅床,快快起来。”

和尚开口说道:“丈室容纳三千界,大千世界一禅床。你且说,此独木桥在大千世界之内,还是在大千世界之外?”

据《维摩诘经》记载,与佛陀同一时期的维摩诘居士,他的卧室只有一丈见方,然而千百万人进入其中,不见其拥挤。他坐在禅床上,身体不动不摇,却能以神通之力,将三千大千世界像泥丸一样置于掌心,哪怕是无量遥远的他方世界,亦能将之挪移过来,展现在众人面前。

方定道长虽然不曾参禅,但道家亦有“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河山”的境界,他分明感受到了和尚话语里蕴藏着的凛冽禅机。

他一边走上独木桥,一边说道:“和尚,你别看道士我身轻体瘦,可是我心中藏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胸中装着海上三仙山、神州七十二洞天。我一脚踏上去,管教你身瘪体裂,心碎胆破。”

和尚纹丝不动,徐徐说道:“你有太极、洞天,我心胸之中岂无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能分得开日月星辰么?能踏得碎山河大地么?”

和尚与道士斗得不亦乐乎,张柬之听得意趣盎然。山中风云多变幻。风起于青草丛中,云生于泉水之畔。一阵风吹,一阵云飞,淅淅沥沥的小雨便飘落下来。张柬之说道:“两位,下雨啦,快到那边避一避吧。”

于是,张柬之打头,两位异人跟随他来到山崖下一个自然凹进去的洞窟里。细雨迷蒙,山野朦胧,于是洞窟内外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又统一和谐的世界。如同和尚与道士,机锋相斗,又心意相通。

洞窟里天然形成了一张石桌,不知何时,有闲情逸趣者在上面刻画上了纵纵横横的棋盘纹路。方定道长无不惋惜地说:“可惜,没有棋子。不然,便可以上演道士战和尚的好戏了。”

早有古人说道:自从混沌初开,人类启蒙,圣人便立了三教。太上老君创立了道教,佛祖释迦牟尼开创了佛教,孔老夫子的门庭形成了儒教。儒教太呆板,佛教很枯燥,唯有道教长生不老,羽化登仙,最洒脱。果真,道士生活,梅妻鹤子、棋伴琴友;而和尚,青灯古卷,木鱼古佛,终日盘腿枯坐。所以,若论棋艺,道士自然要高出许多。谁知,那和尚却说:“盘上无棋,而心中有棋,请教道兄高着。”

“这……”道士没想到和尚竟然能下盲棋,而他从未尝试过,不禁有些手足无措。善解人意的张柬之及时送上了一些折断的树枝与小石子。黝黑的枯树枝和晶莹的石英石,与人工打磨的黑白棋子相比,也别有一番雅致。

方寸棋盘乾坤大,黑白双色风雷急。方定道长轻轻地捏起一颗白子(古代围棋以执白子为先),点在了小目上。由此,道长的白棋猛捞实地,和尚的黑子取了外势。

道士看看自己遥遥领先的实空,得意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和尚,看来,你不谙此道啊!”

和尚当即不让,说:“且说,如何是此道?”

道士知道他说棋也在说禅,便也借棋论道:“小尖守角,连三扩边,又一路互通,即是此道。如同我道家炼形归气,炼气归神,外服丹药,便可身轻体健,长生不老。”方定道长银髯飘飘,俨然不老之仙。

胖和尚呵呵一笑,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棋无常规,道无常法。道士,你只知闭门求活,不能当机取势冲关,其后自有磨难。”

果然,和尚的黑势开始发力,逼得白棋手忙脚乱,幸好,道士及时屈服,总算做出了两只眼。

和尚调侃他说:“你守着一具僵尸,个中滋味如何?”

道士长长吐了一口气,说:“有这两口气,如同我丹田之中炼成了长生不老的丹药,怎奈我何?”

和尚大喝一声:“就算你经过八万大劫,最终还要落空而亡!”

道士与一旁观战的张柬之都凛然一颤。是啊,心性的超越,远比肉体的长生不老更为重要。人,若是不能领悟宇宙人生的真谛,任你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万寿无疆,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细细的雨丝,填满外面的空间;静静的沉默,凝结洞窟里的世界。

道士看着棋盘上相互交织又井然有序的黑白棋子,忽然有所感悟,说道:“太极生两仪,天地分,阴阳存,黑白立,大道定。和尚,你以为然否?”

和尚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混作一团,手指指着一片混沌问道:“休说太极,莫提神仙,天地阴阳暂不问,且道黑白未分之际,这一着落在什么地方?”

一句话问得道士瞠目结舌,惊得张柬之魂飞魄散,不知不觉大汗淋漓,湿透了身上的衣衫……

良久,和尚见他两人无言以对,用手扫落满盘棋子,说道:“从来十五路,迷却几多人!”说完,他也不管两人如何发呆,独自走入雨幕,消失在苍茫之中。

且道黑白未分之际,这一着落在什么地方?

神秘的和尚来无踪,去无影,连方定道长也惊呆那里不动。但张柬之心头依然存留着巨大的问号。是啊,棋盘上纵纵横横的一十五条路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从未混杂、紊乱,而人却迷惑其中,茫然不解。

张柬之见方定道长一直呆在那里沉思不动,也不好意思打扰他,步着和尚的后盾走出了山洞。

雨后的山野,十分宁静,宁静得有几分喧闹:有残存的雨水从高高的树叶上滑落,打在野芭蕉的阔叶上,发出战鼓似的轰鸣;有微风回旋于低矮的灌木丛中,活泼的叶片来回摆动,沙沙作响……张柬之一颗敏感而灵动的心,充分契入到自然中,感受、领略着那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忽然,寂静山野中,像幻觉一样,飘来一阵吟唱:

空手把斧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走水不流。

张柬之停步,侧耳倾听,吟唱声早已无影无踪。他自嘲地一笑,边走边喃喃自语:空手把斧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走水不流……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山间小溪上的那座独木桥中央。“桥走水不流……”小桥下的溪水哗哗流淌。桥那边,走来一位行脚云游的僧人。是他,又是他,自然又是他,那个神秘的和尚。

张柬之问:“大师,刚才是你在吟唱?”

和尚说:“唱没唱我知道,听没听你知道。若是我唱过,此时此刻怎么听不见声音了?若说没有唱,你又如何会因此发问呢?”

张柬之情知遇到了高手,所以不与他斗禅机,而是直截了当说:“大师,我觉得这几句话似懂非懂,乍一听,像是挺明白的,细一想,又稀里糊涂了。”

和尚问:“没听懂?”

“没有。请大师给我详细解释解释。”

“那好,这次给你说个明白的,你听清了。”

和尚吟诵道:东西大街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拿起狗头砸砖头,又怕砖头咬着手。

张柬之张口结舌:“这、这、这……”和尚哈哈一笑,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和尚吟罢,扬长而去。

张柬之呆立独木桥头,桥下绿水依旧长流。

仿佛神差鬼使,张柬之不经意间听到几句经文,莫名其妙地感到十分亲切,似乎还有几分熟悉。他若有所思,随着细细品赏和尚吟诵的这几句经文,他的脸色越来越祥和恬静,心如止水,一波不生,一波不起……

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心好像正在悄然打开,融入经文之中: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谓我相者,即恃有财产、学问、地位而轻慢他人;所谓人相者,虽然行仁义礼智信,但以此为资本而骄傲自负,蔑视普通人;所谓众生相者,将好事揽入自己怀抱,把坏事推给别人;而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分别取舍者,即是寿者相。

有此四相者,当然是凡夫,而不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张柬之心神跃动,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前半生所经历过的前尘旧事……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虚妄!那么,如何才能透过假相而见诸相非相呢?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声,好像来自宇宙中心的呼唤;这一声,恰似发自灵魂深处的呢喃;这一声,他仿佛已经期待了很久很久,好像从一生下来,他就在等待着它的到来……他像是突然之间受到了强烈的电击一样,愣了,呆了,傻了——然而他又能清晰地感到一股气息从他的节节脊椎向上射出,直贯脑髓,冲出脑壳,与这渴望了千百万年的声音融为了一体……

他百感交集,泪流满面,身体情不自禁地微微颤抖……

他脸上的表情在急剧变化!他心中无以言状地激动,充满了巨大的喜悦。像是有一股生命的暖流,从他的灵魂深处源源涌出,滋润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生命的智慧之泉冲破一切障碍,汩汩喷涌……

他原来在生活和劳作中所领悟的心的妙用,所有的一切,都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了。心灵开窍的感觉真好。他感到他像一片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飘荡,又像回归到童年,躺在娘亲温暖的怀抱里听着娘亲慈爱地哼唱。无限的幸福、无限的光明,愉悦着他的身心,世界在他眼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谐、清澈。透过房顶,他似乎看到蓝天上几缕白云悠悠飘动;穿透墙壁,远方一抹青山淡淡如烟;绿草茵茵的田野,仿佛近在眼前,无名野花在微风中摇曳,连小树的每一次晃动,都是最曼妙的舞蹈……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张柬之从和尚的吟诵中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遭遇雷击开悟,整个人仿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张柬之信步在九曲十八弯的天露山崎岖山路上。此时的天露山上,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好像一块碧玉般澄澈。

一片闲寂中,蝉声透岩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