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9章 出家脱俗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画面上,无数楼台掩藏在五彩缤纷的云雾中,盛开的优昙花(金莲华)似乎飘散着醉人的芳香,高大的殿宇金碧辉煌;空中飞天飘舞,散花供养,两侧天女演奏仙乐,婉转歌唱;宫殿正中,一个七宝装饰的狮子座高大华丽,弥勒菩萨端坐其上,正在讲经说法……

小契此看得太投入、太专注了,如醉如痴,尿憋得肚子胀也不知道。

最后,他大概实在憋得受不了了,便下意识地脱下裤子,畅快淋漓地尿了起来。

值殿的僧人见此情景,气得浑身颤抖,急忙制止道:“罪过,罪过!你怎么在大殿里撒尿?这是供佛的地方,何等神圣,岂能亵渎!”

小契此说:“哪里没有佛?请你给我找个没佛的地方撒尿。”

是啊,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黄花翠竹,无非般若。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僧人一愣,但他依然顺着思维惯性说道:“不管怎么说,这里是清净道场,不能撒尿。”

小契此居然反问:“哪个地方不是道场?”

一山一水一净土,听风听雨听禅声。何处青山不道场,哪方水波无禅机。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一天,小契此与伙伴们在岳林寺里捉迷藏,他为了藏得更加隐蔽,钻进了天王殿。

天王殿里,四大天王分立两侧,无遮无掩,无法藏身,只有大殿正中原来供奉天冠弥勒的佛龛空空荡荡,尚未重塑佛像。

契此想都没想,爬上高高的须弥座,藏在了佛龛里。

小朋友们明明看到契此藏进了天王殿,然而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真是见了鬼了,莫非,契此被这个张牙舞爪的家伙——四大天王吞进了肚子里不成?

契此藏在佛龛里一动不动。奇怪的是,小伙伴们也曾好几次手把着须弥座探头探脑向佛龛里张望,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他。

他躲藏得时间长了,难免有些困乏,连打几个哈欠之后,不知不觉坐着进入了梦乡……

一位居士来天王殿上香,不知是因为眼花还是什么原因,他发现,原来空空的佛龛里有了一尊弥勒佛像,虽然不如原来的高大,却更加精致,栩栩如生,似乎还放射着淡淡的红光。居士满心欢喜,赶紧烧了三支高香,磕头礼拜。

随后,他到方丈向闲旷禅师请教禅法时,顺便恭维说:“大和尚,您新近请的弥勒佛像太好了,活灵活现,就跟真人扮装的一样。”

闲旷禅师不禁有些莫名其妙,疑惑地反问道:“你说的是什么佛像?哪一尊佛像?”

居士说:“就是天王殿里的那尊弥勒佛像啊!”

闲旷禅师更加不解了:“自从那尊泥塑的天冠弥勒倒下之后,那佛龛里再也没供奉过佛像呀!”

这次,轮到居士摸不到头脑了。他惊诧地说道:“可是,我刚才在那里明明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啊!我还烧了香,磕了头。”

闲旷禅师与居士都感到不可思议,就双双离开方丈,到天王殿去看个究竟。

香炉中,居士点燃的檀香依然在袅袅冒烟,佛龛里却空空如也,厚厚的尘土上,唯有一些像是小孩子爬上、爬下留下的痕迹。

……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契此已经十六岁了。

长成小伙子的契此身体虽然有些发胖,但他诙谐达观,勤劳吃苦,乐于助人,人见人喜,人见人爱。

张重天还供他念了几年私塾,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为少有的。

契此识文断字,显得更加聪慧机智了,因此,三里五乡许多有姑娘的人家,就主动托媒人前来提亲。

作为一家之主的张重天,似乎对儿子的婚事一点也不上心,不管什么人家,哪怕你是巨贾财主、官宦之家,统统加以拒绝,连一丁点活口也不留。

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因为契此不是他的亲生儿,所以不肯给他花钱娶媳妇不成?

原来,张重天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女儿秋霞比契此小一岁,兄妹二人比肩长大,互敬互爱,感情甚佳。于是,他早就计划好了,要把秋霞嫁给契此,使他俩由兄妹变成小夫妻。

不是么,像契此这么好的小伙子,打着灯笼都难找,肥水岂能流入别人田!

窦氏对这个主意更是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契此又是儿子,又是女婿,亲上加亲,再也不用担心什么抱养不抱养了。

将来,他们兄弟姐弟之间,因为有了这一重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这一年中秋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张重天在院子里支起一张小桌,一家五口围坐在桌旁,品月饼,喝米酒,吃水果,赏明月,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张重天看着大儿子契此越来越成熟健硕,女儿秋霞愈来愈温柔漂亮,心里忍不住偷着笑。

于是,他在不知不觉里多喝了几碗米酒,有些醉眼迷离。不知是高兴,还是微醺,张重天忽然心血来潮,借着酒兴说道:“契此,秋霞,你们两个已经长大了,等过了秋,收了稻,地里的活不忙了,爹请风水先生看个好日子,给你们两个圆房。”

契此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由得愣在了当场。

而秋霞应是提前从母亲那里得到过暗示,虽然羞得满脸通红,深深垂下了头,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小弟弟仅有十来岁,尚不懂圆房是什么回事,撅着嘴说道:“爹娘偏心眼,为什么光给哥哥、姐姐圆房,而不给我圆房?”

张重天夫妇被他逗乐了。窦氏对小儿子说:“你还太小,等你长大了,就轮到你了。”

小儿子还是不高兴,说:“我不管,反正我现在和哥哥睡在一个房间,你们把哥哥的房间圆了之后,我还要住在那里!”

原来,小弟弟将圆房理解成了装饰房间!

“扑——”的一声,张重天将刚刚喝进嘴里的酒喷了出来。

窦氏也笑得浑身乱颤,流出了眼泪。就连秋霞也忍俊不禁,偷偷笑了。这期间,唯有契此像是傻了、楞了,毫无反应。

小弟弟被一家人笑急了,说:“笑、笑,有什么好笑的?看人家契此哥哥就不笑。你们再笑,就会笑掉下巴,砸你们的脚面!”

笑够了,张重天给小儿子解释说:“圆房,不是把房间弄成圆的,而是成亲。也就是说,再过一些日子,你契此哥哥就要与秋霞姐姐成亲了。”

“好哇,好哇!”小弟弟兴奋地嚷嚷道:“别人家娶媳妇的时候,戴红花,挂彩带,举旗子,打帐子,又是吹唢呐,又是放连珠炮,可热闹啦!姐姐,等契此哥哥娶你的时候,我给你们放炮。”

秋霞不胜娇羞,捂着脸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小弟弟说出了爹娘的担心。张重天见契此还是不吭声,重重咳嗽了一声,问道:“是啊,契此,你是不是不好意思?”

契此说:“爹,秋霞是我的妹妹,怎么能……”

窦氏笑道:“儿呀,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是爹爹从江里救上来的,秋霞并不是你的亲妹妹。”

契此依然推辞说:“可是,这些年来,我一直把秋霞当成了亲妹妹,从未有过其他想法,更没有想到过……”

张重天说:“亲上加亲,好上加好,岂不是更好?”

契此说:“也不见得。比如你正在喝的米酒,若是往里面加上一些糖,恐怕就不好喝啦。”

闻听此言,张重天不由得一愣:“这么说,你是不喜欢秋霞?”

契此说:“我当然很喜欢秋霞妹妹啦!不过,这种喜欢不是那种喜欢,所以……”

窦氏插话说:“契此,你是不是看上了其他女孩?”

“没有,绝对没有,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件事。”契此将脑袋摇得像货郎鼓一样。

“没有就好。”窦氏长出了一口气。

张重天看着契此,以过来人的口吻,说:“儿啊,你也不算小啦!男人娶老婆,是迟早的事。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和你妈拜天地了。”

契此说:“可是,爹爹,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永远不想讨老婆。”

窦氏严肃地说:“不许胡说!世上只有因为贫穷、残疾讨不上老婆的人,哪有好好的一个男人不讨老婆的?不讨老婆,会被人家笑话死的。”

契此咕哝道:“反正我不喜欢成婚……”

张重天夫妇以为契此睹气说说而已,并没有将他的话当真。

他们认为,契此毕竟还是小孩子心性,时时刻刻都会变化。再说,他尚不知道娶了媳妇的好处,等他真的与秋霞成了婚,恐怕一天也离不开……

等到金秋收获稻谷后,张重天与窦氏按部就班张罗着喜事,刷房子,打家具,缝铺盖,做新衣……甚至,为了更加红火热闹,他们还计划请一个小戏班子唱戏!

契此见父母真的准备让他与秋霞成婚,心中急切得如同火烧火燎。

他反复向爹娘说明,自己不想娶亲。

然而,窦氏每次都啼哭流泪,数落他不孝顺、没良心;

张重天更是武断地说:“自古以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反正都得照父母的意思办!”

害怕夜长梦多,张重天匆匆忙忙选了一个日子,逼迫契此赶紧与秋霞完婚。

然而,就在婚前的那天夜里,契此不见了,失踪了,从家里逃跑了!

但是,张重天一家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所以契此从未出过远门。

那么,他能跑到哪里去呢?原来,契此既没有跑到繁华热闹的明州,也没有去四通八达的象山港,而是悄悄溜进了与村子一江之隔的岳林寺。

长汀村就坐落在明州至永嘉的南北通衢大道旁,而且向东绕过海湾便可到达通向海外的象山大港。契此小时经常到这里玩,路径十分熟悉,径直来到了方丈。

岳林寺的方丈是一座独立的小院。

契此看到,方丈的院门敞开,房门未关,好像在专门等待着什么人到来一样。

果然,当契此来到房内,跏趺端坐在禅床上的闲旷禅师展颜一笑,道:“契此,你总算来了。”

契此也不客气,自动在闲旷禅师对面的蒲团上坐了下来,说道:“师父,我来了。”

闲旷禅师像是和他打哑谜,说道:“来是来了,还是要走的。”

契此说:“来也好,走也罢,这里终究就是我的家。师父,我要跟随你修禅。”

闲旷打量了他一会儿,嘿嘿一笑说:“契此,你是为了逃婚才出家的吧?”

契此反其意而说:“不对,我是为了出家才逃婚的。”

闲旷禅师又道:“你在成婚的前夜从家里跑出来,岂不是把秋霞给坑苦了?”

契此一本正经地说:“我若是和她勉强成婚,才是真正坑她呢。”

闲旷禅师正色说:“径山道钦禅师曾经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因此,出家非同儿戏,不能凭一时冲动、心血来潮就要出家。契此你还小,再等等也不晚。”

契此说:“我听一个云游僧说过:阎王殿里无老少,万里新坟埋壮年。修行莫等鬓毛哀,体弱力竭难参禅。”

“好吧,那我明天就给你剃度。”闲旷禅师答应了契此出家的请求。

此刻,契此应该赶紧起来磕头拜谢才对。然而,他非但没起身,反而说道:“师父,我若是活不到明天呢?”

闲旷一愣,说:“你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怎么会说死就死呢?”

“可是,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就一命呜呼了。”契此有些伤感地说。

闲旷口气坚定地说:“契此,道理虽然如此,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短命。就说你吧,年轻力壮,风华正茂,老衲可以保证你几十年之内不会死,明天能够顺利出家。”

契此却又说:“就算我年轻,来日方长,可是你呢?你年事已高,若是你今天晚上圆寂,我明天不就出不成家了?我此生也就无法跟你出家了。”

闲旷听后,先是一楞,继后哈哈大笑:“缘生缘灭,迁流不止,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契此,你说得对,我马上就给你剃度!”

“当……当……当……”

“咚……咚……咚……”

忽然之间,岳林寺钟鼓齐鸣,预示着将有重大事情发生。

禅僧们纷纷从各自的寮房匆匆走出,鱼贯进入到大殿,静静伫立在两侧。

大雄宝殿之中,高高的须弥座上,佛祖释迦牟尼脸上那缕神秘的微笑,总是令人莫名其妙的心动,情不自禁地心驰神往,吸引着人们去探索那无限美好的境界……

佛龛前,跪着无比虔诚的青年契此,他双目微闭,全身心地等待着那庄严、神圣的一刻……

静。

极度的宁静。

契此从来没有感觉到过这样的寂静,不仅仅外面世界的喧哗停止了,连内心的骚动也完全平息了下来。

然而,这种静,不是死寂,不是呆滞,不是冷凝,而是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时候,他的心分明感觉到了有一种潜流在悄然运行,悄然积聚,静默之中蕴含着滚滚惊雷,它,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轰然炸响——

“当……”

大磬响了,紧接着,一声天籁破空而来——

“南……无……”

这一声,像是来自宇宙中心的呼唤;

这一声,像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呢喃;

这一声,契此仿佛已经期待了很久、很久,好像自从他有生以来,一直在等待着它的响起……

他,好像是突然之间受到了强烈的电击,不由自主愣了,呆了,傻了——然而,他又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气息从他的节节脊椎之中向上射出,直贯脑髓,冲出脑壳,与这渴望了千百万年的声音融为了一体……

“本师释迦牟尼佛——”维那天籁一般的铃音之后,众僧深情地吟唱着。

契此百感交集,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自然而然地跟随着大家唱诵了起来——他,居然对所有的仪式,所有的经文是那样的熟悉!好像这些东西一直潜伏在他的血液中,渗透在他的骨髓里……

从这一刻起,他明白了,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他像流浪多年的游子,总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众僧开始念诵《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后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

众僧诵经完毕,闲旷禅师说道:“今有长汀子契此,历劫修行,宿具灵根,情愿离俗出家,剃度为僧。老衲何幸,忝为剃度之师。愿此善缘,结菩提之果,将来龙华会上,度我成佛。”

说完,他拿起一把锃亮的剃头刀,在空中打了一个圆相,而说偈曰:

明心不把金花拈,

见性何须贝叶传。

日出冰消原是水,

月落回光不离天。

闲旷禅师刚刚将剃刀放在契此头上,尚未剃下那满头的黑发,只听得山门外一阵嘈杂喧哗,有人闯进寺里来……

原来是契此的父母、舅舅、街坊四邻、亲戚朋友找来了。

他们老远看到大雄宝殿灯火通明,契此正要落发为僧,便先行发一声呐喊,随后涌了进来……

大殿之内一片混乱,张重天左手抓住闲旷禅师的袈裟,高高扬起右拳,若不是窦氏死死拉着,老和尚的脸……

混乱中,契此却不见了踪影,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神秘地消失了。

张重天他们将大殿每一个角落都搜遍了,甚至连小小的蒲团下面都查看了三次,始终没有发觉契此的踪迹。

人们都感到十分奇怪,他们那会儿明明看到了契此就在大殿里,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莫非,他像水汽一样蒸发了不成?或者趁乱跑了出去?

在寺院里没找到儿子,张重天也不好再发作,只好垂头丧气离去。

众人走后,契此也不见了,自然不能再举行剃度仪式,所以众僧也各自回了自己的寮房,岳林寺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寺院里的夜晚,宁静得有些神秘。

弯弯的弦月,像一把银钩,高高挂在天上。

月光迷迷朦朦,不甚明亮,于是,大殿、亭堂、树木,像是笼罩了一层薄雾,虚幻而又轻灵,好像一阵清风吹来,便可御风而去,飘上高渺的天空……

悬挂在高高的塔檐上的风铃,偶尔会叮当响起,把月光敲击得更加凄清,把夜色震颤得更加幽寂。

也不知是在哪个角落里,忽然之间,有一阵时断时续、忽轻忽重、若隐若现的诵经声传出,好像是发自灵魂的深情呼唤,呼唤着性灵的回归……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四周静极了,一片树叶飘落,一滴露水滚动都清晰可闻。

突然,在大雄宝殿里,昏黄的长明灯下,高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之中,发出一阵沙沙的声响!

是佛祖显灵,还是塑像有了生命?

片刻停顿之后,佛像内部的动静再次响了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咣当……”

佛像须弥座侧面的一扇小门打开,从中钻出一个人来!

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灵气所化生,还是佛像脱胎换骨变成了人形……

他,这个从佛像中钻出来的人,居然是契此,契此从佛像肚子里钻了出来!

原来,这是一尊用夹层苎麻制作的大型佛像(此工艺现已失传),坚固、轻巧,中间是空的。契此经常来岳林寺玩耍,早已探明了这一秘密,所以,父母亲朋找来的时候,他急中生智,趁乱钻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肚子里……

佛祖护佑他轻而易举躲过了一场麻烦。

契此再次来到方丈。方丈的大、小门扉依旧虚掩着,闲旷禅师仍然端坐在禅床上,对着蹑手蹑脚走进来的契此会心一笑。

契此也不说话,端了一盆清水,跪在了闲旷禅师面前。闲旷禅师熟练地操起剃刀,契此满头的黑发纷纷而落……

那时,佛陀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住在王舍城灵鹫山上。

十几年前,印度波罗柰国的宰相迦波利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男孩天然生有三十二相,全身呈紫金色,神情、姿仪异乎寻常。宰相大为喜悦,请来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师来给儿子相面。

大师第一眼看到孩子,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说:“真是奇妙啊,人间竟然有如此完美的身相!这种天生的相貌是历生历劫所积累的特殊功德才能造就的。今后,他必将智慧通天,学问盖地,超越人表。”

宰相听了之后更加兴奋,请大师给孩子取名。

大师说:“他毫无瑕疵,出生前后必定有奇特异常的现象发生。”

宰相点点头说:“本来,他的母亲一向刻薄,可是,奇怪的是,自从怀上了这个孩子,她突然变得非常慈悲、非常善良,同情百姓,怜悯穷人,总是尽一切力量帮助、救济他们。”

大师说:“这正是儿子的志向影响了母亲的行为。根据的经典记载,过去有一位名叫弥勒的修行人号为大慈,能给予人们欢乐。因此,就叫他‘弥勒’吧。”

因为身相奇特,再加上大师赞扬,小弥勒的名声传遍了全国。国王听说之后,内心惶恐不安,心想:那个弥勒小儿长相完美,福慧双全,刚刚生下来便有了如此巨大的声誉,将来长大之后,名望必定远远超过我。到那时,他夺我的王位易如反掌!

国王为了防患未然,暗中计划,要趁弥勒尚未长大,先行将他除掉,以绝后患。于是,他在召见宰相迦波利时说:“我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相貌异常。你将他抱进王宫来,我要看看。”

迦波利作为宰相,辅助国王多年,对国王人格秉性、心胸度量一清二楚如何能猜不到他的心思?小儿弥勒抱进王宫,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

弥勒有一个舅舅,名叫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罗国做国师。波婆梨国师睿智博学,具有特殊才能,时常追随他的弟子有五百人之多。宰相迦波利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派人连夜将襁褓中的弥勒秘密送到了他的舅舅那里。然后,第二天,迦波利告诉国王,小儿已经夭折了。

于是,国王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

舅舅波婆梨见小弥勒天生富贵,十分疼爱,悉心照料,养育在自己身旁。

弥勒渐渐长大。正如他的相貌所预示的那样,极度聪慧,勤奋好学,仅仅几年工夫,就把舅舅波婆梨一生积累的学问全学到了手,并且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波婆梨见外甥通达了所有书本知识,便决定为他召开一个大会,邀请全国所有的博学之士参加,以展示弥勒的才学。

会期决定之后,波婆梨派了一个弟子去波罗柰国,一则向姐夫汇报弥勒的情况;二来,请姐夫拿出一些钱财,作为这次大会的开销。

送信的弟子在半路上,遇到了两位云游的比丘,听说了佛陀出世在王舍城灵鹫山传法的事情。然而,未等他将信送到,在森林里被老虎吃了。由于他生前对佛陀产生了向往之情,借此善念往生到了四天王天。

波婆梨哪里知道这个变故?一直到预定的会期,也没等到弟子回来。他只好倾其所有,招待四面八方而来的学者们。根据传统习惯,除了精美的膳食之外,每一个前来出席会议的人都得到了五百钱币的供养。

临近散会,一个名叫劳多差的婆罗门姗姗来迟。他对波婆梨说:“我没赶上吃饭,但总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五百钱币吧?”

波婆梨十分抱歉地说:“对不起,因为没有想到会有人迟到,所以,我已经将所有的财产布施出去了。”

劳多差说:“你设的是布施大会,如果不肯给我施惠,我诅咒你的脑袋在七日之内裂为七瓣。并且,我知道你的外甥弥勒的真实身份,我将把这一情况告诉波罗柰国王。”

波婆梨知道,婆罗门的确有一种恶咒,异常灵验。更可怕的是,劳多差若将弥勒的身份揭穿,弥勒也将面临杀身之祸!波婆梨为自己和外甥的性命担忧,无边的恐惧与巨大的愁苦笼罩着他的身心,压抑得他茶不思,饭不想,坐不安,卧不宁。

这时,那个升天的弟子看到老师茫然无助的情况,就从天上下来,告诉波婆梨说:“劳多差这样心胸狭隘的人,并没有悟到最高明的法,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波婆梨说:“可是,我破解不了他的咒语,更制止不了他的告密,如何是好?”

那个升天的弟子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佛陀领悟到了最为无上的法,他是尊贵无极的法王,皈依他,才是唯一的正道。有佛陀的护佑,能使您和弥勒的灾难消于无形。佛陀现在住在王舍城,灵鹫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