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8章 世事沧桑(下)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他听完慧清一番如泣如诉的诉说,正想开口说“为何外界一点不知情”时,突然脑子好似不听使唤,六祖附体,“影隐太可恶了,大师兄神秀是不是?”

慧清摇了摇头,说出了五祖圆寂后一段鲜为人知的事——

六祖离开东禅寺后不久,五祖圆寂后,神秀也离去了。那个在黄梅东禅寺随侍神秀的小沙弥,外出寻找大师兄。

这天,小沙弥千里迢迢寻到了玉泉山。

他没有去寺里挂单,而是向寺院后面的深山深处走去。

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下,一片密密的松林之中,居然藏着一间小小的禅房。

崇山峻岭,密林茂竹,山头之上祥云缭绕,庇护佛国极乐世界;

六神凝聚,湛然观照,心灵之中法喜充满,滋润禅界清静乾坤。

小沙弥推门而入。

茅棚中静坐着的,竟然是在黄梅失踪的神秀!

“上座,我可找到你啦!”小沙弥匍匐在地,泣不成声——一个七岁孩童,孤身一人,在茫茫中原大地上,漫无目标寻找一个故意隐去踪迹的人,该是怎样的艰难!一切,都在这一声呼喊之中……

神秀睁开眼,惊奇地看着小沙弥,说道:“天哪,你是怎么找到当阳山来的!”

小沙弥跪着前行,扑在神秀腿上,放声大哭:“上座,我找得你好苦哇……”

神秀抚摸着他的脊背,也不禁潸然泪下。

良久,小沙弥的痛哭变成了抽泣。

神秀为他擦擦眼泪,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东禅寺的?师兄弟们好吗?”

小沙弥哽咽着说:“自从惠能和你走后,影隐与惠明他们去追惠能夺衣钵去了,我也就下了山。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里。”

神秀焦急地说道:“影隐与惠明他们太不像话,连俗人都不如,全是胡闹!”

小沙弥说:“他们说,将衣钵夺回来交给你。”

神秀十分反感地:“哼,人心难测。他们是以我之名,行个人之私。”

小沙弥又道,“寺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惠能一字不识,不配六祖之位。”

神秀望着小沙弥,“诸法妙理,非关文字。惠能师弟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佛道,我比不上他。他的一偈,使我如梦方醒,受益匪浅。何况,师父之所以亲传他衣钵,自有明智鉴机之力。”

小沙弥如梦方醒,着急地问:“上座,那可怎么办哩?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神秀想了想,说道:“吉人自有天佑。他们不会得逞的。不过,他们这么一闹,让我以后怎么见惠能师弟……”

正当神秀摇头叹气之时,忽然,门外隐隐约约传来竺法崇《咏诗》:

皓然之气,犹在心目。

山林之士,往而不反。

这首《咏诗》,是神秀最为喜爱的一首,诗中用佛教意象,吟咏佛境,抒发隐逸之情,形成独特的佛隐诗。

当时,以道安高徒慧远为中心的庐山诗僧集团,吸引了大批僧人、名士、隐士,诗酒唱和,亦佛亦隐,康僧渊、竺法崇等僧人,都创作有大量隐逸诗,诗风恬淡雅逸,在当时影响很大。

该诗,也是神秀此时的心境写照。

神秀开门而出。屋外,玉兔东升,风拂树动,哪里有人的踪影?

那么,刚才是幻觉,还是自己心底的回声?

有感即有应,千里明月同光辉;无机不破,一颗禅心了无尘。神秀在林中漫步。地上斑驳的月光,因了他脚步的扰动而活泼起来,像一群顽皮的精灵,围绕着他的双脚雀跃着,躲藏着,似乎能听见咯咯的笑声……

夜静如水。

于是,神秀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他双手合十,对着明镜一般的月亮,祈祷似的喃喃自语:“我神秀之心,犹如天上明月。惠能师弟,你可了知……”

冥冥中,而此时,惠能正深陷在宝林寺前山大石头里,似乎听到有人呼唤他。

于是,惠能从灭尽定中缓缓醒了过来。他慢慢从石头中拔身而出。

……

张少飞热泪盈眶,匍匐在地,声音哽咽着说:“师父,我当初来东禅寺求法,是因为心中向往彻底的解脱,而不是为了做什么六祖。我之所以在南廊上题偈,是觉得神秀上座的偈子并未领悟到自性,所以才表明自己的见解。因此,我……”

张少飞此话一出,惊得慧清倒身下跪,目瞪舌挢:“您……啊!六……六祖惠能回……回来了……”

张少飞将慧清搀了起来,然后郑重地说道:“小师父,您搞错了,我不是六祖惠能。真对不起,刚才神志错乱之间,说错了话,让您误解了。”

慧清眼定定地打量着眼前的张少飞,暗自思忖:这眼前人,除了长相外貌,言谈举止与当年的惠能无疑……如果不是,他又怎么会说出这番话来?太不可思议了……

正当慧清陷入百思不解之时,忽然传来不紧不慢的钟声。它像一只无形的大锤,敲破了山寺上空的浮云,震碎了弥漫的雾气,人的烦恼似乎也因之遁去。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愿成佛,度众生。

寺院钟声随风飘送,时轻时重。这若断若续、无形无体的钟声,让人遐思无尽。似清泉浴体,心身为之清净。清远悠长的钟声,在佛刹上空回荡,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张少飞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情不自禁冲着寺庙的方向跪了下来,全身匍匐在大地上,如同激情满怀地投入亲人温暖的怀抱。

这东禅寺,最初是江州刺史桓伊为梦远禅师而修建,因位于双峰山东边,所以得名。

弘忍接续了四祖道信住持双峰山道场后,经过不断扩建,规模渐大,又因有名僧高士到来当住持而名声大振,成了佛教名刹。

五祖弘忍在这里当住持,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蜚声全国,吸引四方信徒,寺里常住门徒多达八百余人。

慧清和张少飞正在沉默着,此时,只见东禅寺山门殿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僧人,从寺里潇潇洒洒地向这边走来。

他道行高深,银须飘逸,气质清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不沾凡俗尘埃似的。

他走出山门殿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宛如遗世独立,恰似苍松临风,猎猎山风吹拂着他的僧衣,飘飘欲仙。

一个年轻僧人,在院子里看到他,赶紧跑到他身旁,恭恭敬敬上前施礼,然后问道:“二师兄,您怎么出来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