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08章 更为神奇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杜位讲完了鲜为人知的《惠能与张九龄》的故事后,又绘声绘声地讲述一个更为神奇、在岭南一带流传的《六祖委托林状元扇打母猪精》的故事:

话说六祖惠能圆寂后,有一年,吴川县有一个林姓的秀才上京赴试,荣登癸未科龙虎榜首,高中状元后,回岭南路经大庾岭,宿于岭上寺庙中。

夜半有一老僧入房闲谈,说是岭南新州人,与林状元份属乡邻,特来拜访。

谈话中说及新州出现有不宁静事,请托林状元路过时处理,为民除害。

第二天,林状元启程,找寻昨晚的老僧辞行,寺僧说没有那老僧,林状元遍找,只见殿上惠能塑像酷肖昨晚过访的僧人,惊奇不已。

林状元回吴川路经新州县城,忆起六祖的拜托,驻城查访,听不到地方上发生什么事,遂坐轿往龙山国恩寺拜谒六祖。到官洞墟时,看见人山人海涌往许村,林状元查问路上行人,说今天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诞期,许村路傍的观音庙的观音菩萨很是显灵,会将留下供品吃光,附近乡民到诞期如不去朝拜,那你休想全家安宁过日子;所以到了诞期,必来朝拜留下供品待吃。

林状元听了,觉得奇怪,莫非就是六祖惠能所说之事,遂到观音庙停轿观察。刚驻轿,突然狂风大作,从隔河相思山跑来一头野母猪,大吼着赶到林状元跟前伏下。

林状元喝道:“原来是你这畜生作怪,六祖大师嘱我来收拾你,你以后必要规规矩矩,不准再兴风作浪,乱吃民众供品,不然决不饶你的。”林状元遂将手持的纸扇柄向野母猪的头打了几下,那野母猪拜叩几下后,飞窜回隔河相思山去了。”

事后,观音庙内的观音塑像额头上也被敲落了一小块、屡次修补也补不上。从此,也再没有吃掉贡品的事发生了。

杜位讲完了《六祖委托林状元扇打母猪精》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后,本想再继续讲下去的,但他不经意举头仰望了一下夜空,只见半边明月,从天穹流荡的云缝里探出好奇的脑袋,窥视着变幻的人间。

幽静的村庄,河边的小草,广袤的原野,农舍的柴扉,都沐浴在一片淡淡的银色月光之中。

杜位似觉现己夜深人静,远处隐隐传来“邦……邦……邦……”的报更声。

杜位连忙打住,说“啊,三更了!我们赶快到集成墟客栈住宿一晚再说吧。”

杜甫和张柬之道:“好。”

说来凑巧,杜位领着杜甫和张柬之来到集成墟悦来客栈,正是当年追杀六祖惠能的北方武僧所住过的客栈。他们三人刚进入客栈大堂,店掌柜王小二听着他们“叽叽咕咕”说北方话,以为又是来追杀六祖惠能的,不禁在心中暗想:六祖惠能已圆寂多年,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待到他们走近柜台前,王小二一眼认出了杜位,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刚才紧绷、敌视的脸出现了热情的笑容,“杜大人,很久不见了,要住宿吗?”

杜位道:“小二,亏你还记得我杜位,别来无恙乎?”

王小二答道:“杜大人在新州十年,文武双全,为百姓排忧解难,保一方平安,十年前,一伙山贼前来劫店,要不是您闻讯赶到解围,店老板损失就惨了。您离开新州后,我们的伍老板经常提起您,记着您的好,新州的老百姓都很感谢您呢!”

听着王小二的话,杜位的脸上露出了自豪感,“我杜位何德何能,承蒙百姓错爱,实乃万分感谢!”

“杜大人才华横溢,您在新州期间,走马新州大地,倚马挥鞭,一挥而就的那八首诗,您离开新州后,还被当地评为新昌八景诗呢。”王小二激动地述说着,并动情地吟诵起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新昌八景诗》之一“筠城旭日”和“龙山胜概”一诗。

王小二字正腔圆朗诵道:

《新昌八景诗》之一“筠城旭日”

新州万竹绕为城,旭日穿林纳户明。

寂寂门庭无吠犬,猗猗竹坞有啼莺。

春雷动处龙孙长,朝露稀时凤尾轻。

堪笑王公虚设险,德风化世自然清。

《新昌八景诗》之三“龙山胜概”

南镇龙山绝俗埃,禅关远在白云隈。

菩提子落飘僧塔,諅蔔香生拂石台。

四面好山多兀突,数株古柏亦崔嵬。

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

提起新昌八景(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泉、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的作者杜位,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杜甫之侄,至德中与甫同在尚书严武幕中。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而得罪朝中奸臣,唐中宗听信谗言,将其贬到新州(新州当时称新昌郡)参军十年。在新州期间,杜位走马新州大地,被新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所吸引,倚马挥鞭,岭南新州有遗篇。

杜位当年被贬新州,心情是极为凄楚的,但他却以达观的态度寄情于山水之间,为新州留下了八幅唐代新州风情画。

《筠城旭日》这首诗,是杜位被贬到新州所作。筠城,唐朝时期是新州州治,新州县城中心。当时,筠城纵横不过半华里,城垣是土基,上种簕竹,竹坞啼莺,境态自然。

这首诗的前四句概描筠城早晨景况,五六句描写竹的美丽生态,七八句是诗人的感想。以新州簕竹围城作为防御工事,确实是不管用的“虚设险”。据当时记载,新州县城曾经受四次陷城,山贼几次攻城打劫。诗的最后一句“德风化世自然清”,杜位祈望的“德风化世”的筠城,寄托了他对太平盛世,道不拾遗的向往。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得很有气势。诗人从一开始就从一个极其宏大的空间背景: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处着笔,将在朝阳照耀下的万竹成城的筠城晨景和盘托了出来。在这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上,本来应该是门户大开,人们外出开始一天的劳作。但是,“寂寂门庭无吠犬”,家家户户紧闭门户,一片寂静,“猗猗竹坞有啼莺”,只听到晨鸟在竹坞的啼叫声。在这里,杜位运用对比手法,以一静一动,写出当时的社会治安十分混乱。最后,杜位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安居乐业、“夜不闭门、道不拾遗”的“德风化世”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龙山胜概》这首诗,是杜位来到南镇龙山所作。龙山,位于新州筠城南部,山势起伏、群峰高耸、蜿蜒相连,如龙之蟠,故名“龙山”。山上古木参天,树荫蔽日,繁花似锦,郁郁葱葱,古往今来,有“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的美称。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龙山如诗如画的优美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杜位充满热爱大自然之情。

杜位这首写景的七言诗,其特点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得超凡脱俗。

杜位巧妙地捕捉了在龙山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山峰高耸的龙山,好似一条游龙腾飞在白云之中,而“禅关”(国恩寺),也好像飘浮在白云深处弯弯曲曲的云山雾水之间;近看菩提子(佛珠)好像从天上飘落在“僧塔”(报恩塔)上,諅蔔(又称旗簸迦)树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浓郁的香气拂晓在塔前的石台上;四周突兀的奇山与数株古柏相映成趣,更显得山高大不平。在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龙山、国恩寺、僧塔、蓝天、白云、菩提子、石台、花香,以及四周突兀的奇山和万古长青的松柏……如诗如画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优美壮丽的“龙山胜概”画图!正是杜位这句诗“名山胜概堪图画,仙客登临亦快哉”,才使得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成为“新昌八景”之一景,足见其脍炙人口、魁力之所在。

这间客栈的老板是当地人,姓伍,名金贵,他本来已躺在床上准备睡觉,隐隐约约听到大堂王小二的说话声,侧耳听了一会,当他听到王小二说到杜位大人和杜位的声音时,急忙披衣下楼,来到大堂一看,站在柜台前的那三个人当中,果然有一位是他的大恩人——杜位、杜大人。

伍金贵快步来到杜位面前跪拜道:“不知杜恩公和二位大人深夜驾临,伍某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杜位赶忙上前,把伍金贵扶起,“伍老板何罪之有,行此大礼,折杀杜位也!快快请起。”

杜位扶起伍金贵后,又说:“我这次是陪我叔子和张大人前来朝拜六祖,前来投宿的。”

“好呀!三位大人大驾光临,令寒栈蓬荜生辉,深感荣幸之至!”伍金贵客套一番后,吩咐王小二开三间贵宾房招待三位大人。

伍金贵亲自送杜位他们进房,安排妥当后,伍金贵向着杜甫、张柬之,“二位大人初到新州,我提议,明天你们去六祖惠能的故居夏卢村走走,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的。”

杜甫和张柬之问道:“夏卢村离这里远不远?”

伍金贵指着前面那条村,“不远,就在附近那条村。”

杜甫和张柬之向着杜位,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明天到夏卢村拜六祖。”

“好!我正有此意。”杜位说完后,对伍金贵说:“你也早点休息吧。”

伍金贵道:“那我就不打扰三位大人休息了。”

杜甫和张柬之双手作揖,“伍老板慢走。”

……

第二天早上,杜位他们食过早餐后,迎着朝阳来到了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夏卢村。

好不容易,来到六祖惠能的故居,当年六祖惠能和他爹爹卢行瑫在家门口侧边那口池塘所栽种下来的莲花。

莲花又称荷花。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她出污泥而洁白无瑕,洒清香而天然独秀,极玲珑又纯洁谦虚,亭亭玉立,惹人喜爱。

杜位、杜甫和张柬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有的荷叶才只冒出一点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成手掌般大了,微风吹来,随风摇曳,高高耸立;有的已经长成“大玉盘”了,生机勃勃。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好像是一群兄弟姐妹,心连着心,亲密无间。

这时,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美丽极了。

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杜甫触景生情,高声吟道:“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再细看。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还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莲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张张小嘴巴,正放开喉咙大喊着:“我成熟了,快来摘啊!”

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其间,令人赏心悦目。而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那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杜位他们陶醉了,觉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张柬之开口道:“荷花不仅美丽,而且很有用处。它的叶子能泡茶、做中药,莲藕能吃,莲子则是夏天清凉解暑的最佳食品。总之,全身都是宝。

杜位道:“荷花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像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我爱荷花,爱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

杜位说着说着,似乎己进入到状态之中。只见他滔滔不绝地:

我爱荷花,我爱她的美丽,我爱她的真情。满池的荷花,满池的碧水、满池的碧叶映衬着,她们犹如一个个独站高阁看风景的白衣素女。

你们看她们的脸,不搽粉黛,自然白净,就像暖玉一样,丝毫没有一丝人间烟火味;你再看她们的身姿,穿着绿裳,挺着脊梁,可不是女中的男儿。当有风吹过后,你还可以闻到她们散发出的清香,那淡淡的清香多像怀春女子细微喘息,使我立刻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原来再美丽,再超凡的女子也有动心的时候。更何况,在炎炎夏日下,只有她们看起来还那么清爽,感觉到还是那么清凉。我爱荷花,爱她平易近人、处处为家、处处美丽的性格,试问世间又有几多花能做到这点呢?

牡丹?娇艳丰满,犹如皇室的宠儿,只可远观而不敢近瞧。玫瑰?好养是好养,可是总带刺,像凄婉的爱情,或者悲壮的爱情,或者悲烈的女子,让人想不到一丝温暖。

而昙花,孤僻异常,从来不白天开放,你非得夜间看她,而且美丽那么短暂,可谓“昙花一现”……

而荷花,就不同了,从偏远的山区到城市的花园,从村边的池塘到祖国的名湖,从农家小院到富贵人家的花池,到处都能欣赏到她,只要你给她土壤,给她水,给她说得过去的温度,她就安居乐业,你的贫富,你名声大小,也不会因为肥料而喋喋不休,更不会长出刺来或夜间开放。

张柬之向着杜位,“你若喜欢,还可以摘下一枝,拿在手中,或者放到花瓶里,当喜欢你的人看到了,一定会赞叹不已!”

杜甫意味深长地说:“难怪无数诗人欣赏她们,爱她们,为她们赋诗写文,你看看那些不同年代,不同性格,有着不同经历、情感的文人骚客,哪个不倾倒在她的身边……”

杜位接着杜甫的话题,举例说:“李白称赞荷花,赢得了多少清高之士的赞许,在他的眼中,荷花竟然成了艳丽无比的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顿时散发出无比得绚烂,异常诱人,用‘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的诗句形容也不足为过也。”

杜位诗兴正浓,未等杜甫开口,接着又说:“当然,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再如当朝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我想荷花应该是诗人见到过的美貌女子吧……”

杜甫赞道:“少伯兄堪称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其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也!”

接着,杜甫对着一池荷花,睹物思人,吟诵起王昌龄的二首七言绝句采莲曲: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杜甫吟罢,意犹未尽,竟在张柬之面前解释起这两首诗来:

依杜某之见,这两首诗应该是描写采莲女子的美貌,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女子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少伯兄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且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荷花的动人,也把少伯兄的欣赏之情寄于其中,堪称七言绝句。

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少伯兄被贬龙标时所作。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少伯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少伯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莲曲。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有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客观描写,后写,客观描写与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少伯兄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雅。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使人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正是所谓“莲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莲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少伯兄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少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少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