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609章 此物最相思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

生命之花都会凋谢,凋谢不可挽回,对此,人们只好接受。人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

而当坦然成为无奈,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而偷偷溜走了的光阴,催老了人们的容颜,却丰盈了人们的人生。

青春的可贵并不是因为那些年轻时光,而是那颗盈满了勇敢和热情的心,不怕受伤,不怕付出,不怕去爱,不怕去梦想;青春的逝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敢地热爱生活的心!

一个人忍耐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一个人承担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勿以己之长,而显人之短;

勿因己之拙,而忘人之能!

心高,则气傲;

心浮,则气躁;

心虚,则理明;

心实,则志坚……

六祖惠能大师此时品尝着的洛洞村这酸、甜、甘、苦、咸,五味俱全的话梅而感悟到的,日后则成为了千古名言。

六祖惠能大师注视着眼前这班昔日伙伴,忽然,竟生发出“今日梁金莲能在,那该多好啊!”的念想。

当下,有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并不快乐。

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上,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而是向痛苦屈服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哭。

再不顺心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有缘相遇,就应该好好珍惜。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谁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谁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谁认为贫穷是可以改变的,谁就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困。心态决定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就像当时六祖惠能隐居天露山,在那次你化解洛洞村与云排村因捕获梅花鹿产生争执时所说过的话“改变我们山里人千百年来靠打猎为生的习惯,繁育树苗花种,大种李子和梅树,充分发挥山上的资源,把天露山看作是个聚宝盆,那么它就会是一个聚宝盆了……”

正是两条村寨的人,被六祖惠能说的这番充满哲理的话被揽热了,燃起改变千百年来靠打猎为生的习惯,走种果加工致富之路,使天露山变成了聚宝盆。

当然了,若没有苦难,人们就会骄傲;

没有挫折,成功不会有喜悦;

没有沧桑,人们不会有同情心。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美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总是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当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人间沧桑,就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一笑付之,一如此时的六祖惠能,当其尝着相思梅,想起在他生命中占有很大分量的梁金莲一样,再难过,也要笑一笑……

品尝着那最惹人相思的相思梅,尽情地叙着长久的别情,此时此刻,六祖惠能才真正理解、体会到昔日结下的友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掌灯时分,连惠、阿英和神会带着镇兴、镇秀回来了,辉成和二狗己喝得酪酊大醉,爬倒在餐台上说着醉话。

六祖惠能大师和梁金辉扶辉成和二狗进客房休息,阿英去厨房热了二条手巾为他俩敷上。

六祖惠能大师行出大门,到山边采了些醒酒的山草药回来,对阿英说:“嫂子,你先拿这些山草药去洗静,然后放四碗水落瓦煲,待煲剩两碗水后倒出来,稍凉后拿给他们喝。”

“好的,阿能叔您先休息一会。”阿英说罢便接过六祖惠能大师手里的山草药进厨房去了。

梁金辉沏了一壶石门山茶上来,斟了两杯放在六祖惠能大师和神会面前的茶几上,亲切地说:“阿能哥、神会师傅!请吃茶。”

神会拿起那杯热茶,闻了闻,连说:“好清香!提神醒脑!”

梁金辉看向神会,微笑着介绍:“这是阿能哥当年在石门山场种的禅茶……”

六祖惠能大师望着从杯子里升腾着的热气,慨叹道:“人生如茶啊!初涉人世就像温水冲泡的茶,随水的起伏沉浮,饱尝如茶的苦涩;几经磨砺,始尝到清香甘醇的滋味。”

“师父比喻得十分恰当,弟子又一次领教了。”神会由衷地说。

六祖惠能大师端起放在茶几的那杯热茶,呷了一口,看了看神会,目光停在梁金辉的脸上,轻声地说:“品茶讲究的是一个心静,当茶刚刚进入口中时,味道虽然涩,但当它在缓缓渗入喉时,你会感到一种清香甘醇的回味,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慢慢的你就会融入其中。”

六祖惠能大师说到这里,打趣地说:“阿辉贤弟,好茶也能醉人的啊!”

“阿能哥真是学识渊博,品茶都能品出人生哲理来。”梁金辉敬佩地说。

“我是有感而发的嘛!”六祖惠能大师看着从天井洒进大厅里的月光,又说,“阿辉贤弟、徒儿,外面月色溶溶,我们到外面走走。”

“好!阿能哥,我正想食过茶带您们到村子里走走,感受一下您离开天露山后的变化。”梁金辉从椅上站起身来,伸出右手,半弯着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步出大门,六祖惠能大师与梁金辉并肩而行,神会跟在后面,边走边看边聊。

时近中秋,今晚的月亮特别亮,好像为六祖惠能大师的到来专门高挂在天露山上的夜空,把皎洁的月光洒向这片神奇的大地。

溶溶的月色把整条村子照得如同白昼。

今晚的天露山洛洞村,仿佛因六祖惠能大师的到来而变得出神入化、灵气飞扬。

进入洛洞村西边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田地、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青砖瓦房、铺着花岗岩石板的村道四通八达;尤其是矗立在村口那块状如观音座莲的巨大蜡石,特别吸引眼球——皎洁的月光,把刻写在蜡石上那四个字势雄逸、结构严谨的金色大字“洛洞村”,照耀得分外醒目,熠熠生辉!

此时,神会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想不到刻在大石上的大字竟是著名书法大师薛稷所书!真想不到。他将信将疑地再走近一点,仔细打量着蜡石上的大字。

梁金辉面带笑容,站在大石旁向神会介绍:当时,阿妹到京城经销绸缎布匹生意,巧遇礼部尚书薛稷。

当薛大人听梁金莲说她来自岭南新州,是天露山洛洞村人时,薛大人问:“可认识卢行滔之子卢惠能?”

梁金莲说:“卢惠能是我阿能哥,曾在洛洞村生活过。”

薛大人听后,欣喜异常,即席挥亳,写了“洛洞村”一幅书法赠送梁金莲。

神会听完介绍后,激动地握着梁金辉的手说:“薛人大是蒲州汾阳人,是我娘的弟弟,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他的外祖魏征,家富图籍,多有虞世南、褚遂良墨迹,薛人大锐精摹写,穷年忘倦,遂以擅书名世。他的文章、绘画,也颇精丽,杜甫的诗中多有咏赞。贞观永徽之际,时人多以虞世南、褚遂良书迹为楷模,薛稷亦不例外。薛稷的书法集欧、虞、褚三家于一体而独创一帜,成为大唐最有影响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之一,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薛氏书迹传世极少,更可见此碑之价值。金辉叔,你们天露山洛洞村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