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69章 奇梦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单单一行欲要离开。此时,只见观世音菩萨一身白衣净服,手执拂尘,雍容华贵,在缕缕香火中端坐庙堂之上。

在民间,除了广泛流传着佛教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外,千百年来,还流传着一个与观世音菩萨有关的的动人传说。

话说我们中国的宗教,向来分为儒、释、道三大支派。三教之中,除了儒教、道教是中国本部所创始,释教却是由西域传入的。因为它拿觉世度人为宗旨,信仰的人,也就不少,势力也与儒教、道教鼎足而三,一直流传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它的地位。

在佛家的区分,把全世界划成四大部洲,称为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中国,属于南瞻部洲。南瞻部洲有四座名山,号称佛国。这四座山就是九华、五台、峨嵋、普陀。管领这四座山的就是卢仁善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四位大士。故九华礼卢仁善,称为大行,五台礼文殊,称为大智,峨嵋礼普贤,称为大勇,普陀礼观音,称为大慈,领域也是很分明的。

在这四位大士里边,最受一般人所敬礼的,无疑的要首推观世音菩萨。因为我们若然在人群中提起她的法号,不论是老幼妇孺都晓,差不多人人的脑海里,都深深地嵌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

这种普遍的敬礼,是观音法力所感化所造成的。

观音的宗旨,是要使世人大彻大悟,共登觉岸。照《法华经》上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

看了上过这句话,就可以知道世尊的宗旨。

在民间,观世音在西方与中华大地也流传一段密不可分之旷世奇缘。

岁月的小舟从远古漂来,在历史的长河里漂呀漂呀,停泊在周朝末年。

中原列国,互相征伐,刀兵相乘,连结不解,正闹得人无安枕,野无净土。那时西方兴林国却正值承平之世,端的风调雨顺,国泰安民。

讲起这个兴林国,在西域诸国中,可称是巍然独立的大国,领导各邦。但因地势关系,与中原素来不通往来,双方隔绝.这也只为两国中间,隔着一座须弥山。

这一座山,高可按天,广袤数千里,横亘在西北高原上,好似天生的界限一般。

在当时,交通不便,中原人虽知道有这座名山,只因为此山幽深险阻,气候又异常寒冷,山上的积雪,就是盛暑的天气,也一般地不会融化,终于没人敢去冒险西行。

那兴林国在当时信息是闭塞的,自然不会与中国相通了。

这兴林国在西方诸部落中,历史最为久远,开化也比较早些,又占着三万六千里的国土,几十万人民,自然雄长一世,惟我独尊,各小部落不容不臣服了。

兴林国的国王姓何名伽,因定年号为妙庄,而被称为妙庄王。

何伽并不是子续父位的皇帝,而是个智勇双全的文武全才。赛马场上他屡次夺魁,张弓搭箭,他百步穿杨,舞文弄墨,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手提羊毫便是笔下生花。年方十八便因才华盖世而威震兴林;二十刚满已被推选为兴林国国君。

他统领臣民数千万之众,所辖国土千里之广。王后宝茵王后芳名宝茵与妙庄王同寿。

兴林国地处碎叶国之北,因竹林茂盛而得名。那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土地肥沃臣民勤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清水秀,人寿年丰,百事顺遂。

妙庄王少年得志,潜心建功立业,他待臣以义,治民以礼,处天下以道,待父母以孝。称得上:广施仁义,道合天心,功及昆虫草木,百姓无不念恩。长者只叹自己阳寿太短,舍不得离开这太平盛世,年轻人都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光,暗祝妙庄王永世长存。

俗话说:"山中确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别看做皇帝的一年到头都有人喊他"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实他的寿命还不一定有那"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山里人的寿命长呢。

妙庄王是个明白人,他既不去求什么不死之药,长生仙方,也不指望自己万寿无疆。只想将自己亲手创建的万世基业,传给子孙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道是:天有宝,日月星辰;地有宝,五谷园林;国有宝,忠臣良将;家有宝,孝子贤孙。妙庄王虽无孝子贤孙,却并不着急,因为自己仍然年轻体壮,如苗之将起,似日之初升,还怕后来不生儿育女?!

可惜他人争气命不争气。登基整整十年,除宝茵王后为他生了两位"千金"以外,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俱不开怀。

妙庄王贵为国主,富甲天下,只是有一桩事情,不是国王威力所能攫取,也不是金银所能买到的,却是膝下只有二位公主,并没有一个太子。

妙庄王已是六十多岁的人,嗣位无人,自然望子情殷。为着此事,常使他闷闷不乐,有时不免要长吁短叹。

俗话说得好,”子息是有钱买不到,有力使不出的”,他纵然烦恼,也终归无用。

他在希望和焦急愁闷的环境中,一天天地过去。春去秋来,匆匆的又是数年。

这年的长夏天,御花园中的一池白莲,正迎风争放,香雾轻浮。宝茵王后因这几天来觉得妙庄王愁闷不乐,便在莲池的凉亭之中设下筵席,请妙庄王饮酒散闷,当下夫妻二人,在亭中分上下首坐定,官娥彩女,分班斟酒送菜。

妙庄王心中,虽然为着子嗣问题不自在,但深体宝茵王后的一片好意,不免强颜欢笑。一方面看着池中的万朵白莲,参差地开放着,衬着碧绿的荷盖,清雅可爱。微风过处,轻轻地颤动着,好象含羞欲语的神情,那一阵阵淡远的清香,也从风中传播过来,沁人心脾。

妙庄王在这种环境里边,也觉别有天地,很是有趣,心上的一片愁闷,早被清风吹散,莲香荡尽。

就此与宝茵王后互相传杯,开怀畅饮,有说有笑起来。宝茵王后见他快乐,也自欢喜,亲自执壶斟酒,又命群姬当筵歌舞。正是:笑声纵,乐声扬,风光异样。如此一闹,早就是明月西斜。

妙庄王酒已过量,不觉玉山颓矣,乘着一团酒兴,命撤了席,扶着宫娥,携了宝茵王后,径回寝宫安息去了。

妙庄王一觉醒来,已是红日满窗。

宝茵王后早已梳洗完毕,便服侍妙庄王起身,让他洗盥之后,一面端整饮食,一面向妙庄王道:”妾昨夜得一奇梦,未知主何吉凶?梦到一处地方,正是海边模样,一片白茫茫的,无边无岸,波浪滔滔,很是怕人。”

宝茵王后说完后,又一本正经地把梦境描述着说,“妾正看间,忽然‘訇’的一声响亮,海中就涌出一朵金色莲花。初出水时,大小与寻常莲花无异,离水面也很近。不料这金色莲花,却愈长愈高,愈放愈大,金光也越发耀目生花,连眼也睁不开来。于是,妾便将眼合了一会儿,待到重新睁开来时,哪里有什么金色莲花?兀立在海中的,却是好端端一座神山,山上却飘飘缈缈的似有许多重叠的楼阁,以及那宝树珍禽,天龙白鹤。这许多景象,究竟距离得远,倏隐倏现的,看不真切。中间只有一座山头上,涌出一坐七级浮屠。浮屠顶上,端端正正安放着—颗明珠,放出千万道奇光异彩,十分庄严。妾正看得出神,那一颗明珠,忽然冉冉地升空,转瞬之间变得一轮旭日,渐渐逼近海岸,不多时已高高地悬在我的顶上。又是轰的一声响亮,那轮旭日竟抛抛滚滚地落到我怀中来。我吓得忙了手足,欲待逃去罢,两足又好似生了根的一般。我不觉拼命一挣,竟自挣醒过来,好端端地睡在床上,哪里有什么海,有什么山和一切的景象?到此,始知是南柯一梦。”宝茵王后绘声绘色地描述完后,不无忧心地看着妙庄王,“这种梦不知是何预兆,主何吉凶?”

妙庄王耐心地听完宝茵王后的述说后,心中暗暗欢喜,向宝茵王后安慰道:“御妻梦中所见,分明是佛国极乐世界的真形,凡人难遇,自然是大吉之兆。再说那颗明珠,分明是佛家舍利,化为旭日,就是阳象;投入怀中,不消说是孕育之兆了。御妻得此梦征,今番怀孕,一定生男无疑,实乃可喜可贺!”

宝茵王后听了这一番话,自然欢喜不尽。此事传遍宫中,于是合宫上下都存着万分的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