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4章 点化如德(1)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少飞进一为说道:“这只蜜蜂,犹如我们这些在寺院里修行的人,你看它该如何才能够不被困于这四壁合围的禅堂内,而到那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去呢?”

如德禅师循着张少飞的手指望去,见那只蜜蜂正在禅堂内“嗡、嗡”地飞着,想飞到百花争妍的外面天地去,却总是撞到糊在窗户那层透明纱纸。蜜蜂并没有气馁,又振翅飞翔,飞往那一边的窗户,再度撞向糊窗的纱纸。它左右回旋,多番努力,却是来往碰壁,徒劳无功,无法飞出去接近外面广阔的天地,去亲近可爱的大自然……

张少飞见到如德大师那副专注的神态,指了指蜜蜂,又指了指那层窗纸,提高声调:“你看这蜜蜂多么勤力忙碌,却找不到出路。这里跟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而已。”

如德禅师玩味着:“跟外面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

张少飞信步走到窗前,用食指往窗纸轻轻一捅,窗纸被捅破了一个小洞。

“你这是什么意思?”如德禅师不明所以地望着,只见那只蜜蜂从窗纸的破洞里“呼”地飞了出去,到花丛采蜜去了。

张少飞提高了声调:“你看,这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捅破,对蜜蜂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好与坏、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我们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张少飞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天鼓雷音般振聋发聩,令如德禅师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脑海里闪掠,他顿觉眼前一亮,他在这寺里不厌其烦地对着青灯黄卷,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去勤读苦修,硬诵强记,却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心清意明,眼前的境界如此的开阔,蓦然间觉得整个禅堂变得明亮起来了。

张少飞继续说:“若然修行,只是钻进浩繁的经卷、去解读那些深奥的教义、恪守着那些一成不变的修行规范,只能成为书虫,修禅只会劳心劳力,事倍功半,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

如德禅师琢磨着张少飞这话的意思,越是琢磨就越品味出其中的内涵:“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

张少飞朗声地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一念修行,法身等佛。一念若悟,众生是佛。”

如德禅师听到张少飞这直指人心的开示,感触良深:“阿弥陀佛,贫僧以为出家后,放下一切妄念,已是红尘无虑,六根清净。在寺中勤于日夜诵读经书,二十年如一日,相信靠此途径,日后定能自成正果,得证菩提,但实际上却是自困囹圄。今天得逢施主,令贫僧似乎看见禅修传灯的幽光,照亮了迷途;让我拂开眼前的云翳雾障,迷悟大开,洞烛古今。”

张少飞谦逊道:“大师,你别把我托得那么高,须知从高处摔下来可是不好受的呀!”

如德禅师知道遇到高人了,诚恳地:“施主,这天露寺里,那些小僧已回禅房休憩,如今四寂无声,只有你我两人。我们不妨纵论入世与出世的事,你有什么真知灼见,直讲无妨。”

张少飞:“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人的一生中断除迷苦的最佳良谋是不染尘嚣,修心养性。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开悟之道,是身心俱得。自性本来清净,见性便可成佛。”

如德禅师:“别看贫僧蛰居深山老林,但这些年来,到访过岱山寺和天露寺的四方游僧不下数百,他们将外面的朝野之争、佛门变幻等精彩故事带来这寂静山林,让我也看到外面的世界。”

张少飞:“是吗?”

如德禅师用虔诚而又敬佩的口吻道:“远的不说,就说近处。人道我们新州地域是蛮荒绝域,却出了一位惊动佛门的旷世奇才。”

张少飞隐约预感到面前的如德禅师会继续说什么,明知故问:“旷世奇才?大师,你说的是哪一位?”

如德禅师一字一音,如珠玑落玉盘:“惠、能!”

“他是什么人?”张少飞表面流露出惊讶之色,在尽量控制自己,故作不知去反问。

如德禅师扬手指往龙山方向,话语似天露山峡谷的溪水滔滔而出:“听说他原来只不过是在龙山夏芦村那边的一位打柴仔。北方来的游僧告诉贫僧,数年前湖北东禅寺里风云变幻。弘忍五祖自知年纪老迈,求贤若渴,用作偈来摸清寺僧的修行以定接灯之人。神秀大师兄本是目穷千卷、才高八斗,写了一首偈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常勤拂拭,莫使若尘埃’。自以为定可力压群雄,拨得头筹。岂料,那个默默无闻的杂役卢惠能横空出世,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而深得弘忍师祖的青睐,最后五祖弘忍大师在三更天将祖传的袈裟金钵秘传给他。空门本应远离是非之地,想不到由此掀起了万丈狂澜。”

张少飞探询地:“黄梅东禅寺骤起风雷,震动佛坛,不知大师高见如何?”

如德禅师正色道:“阿弥陀佛,贫僧虽然远离祖庭,但亦非局外之人。佛门大事,也是贫僧之事,当记在心间。其中的是非曲直,的确不易判定。但我认为,弘忍大师经历过佛门的风风雨雨,见惯了世间的浮浮沉沉,几经对照,才以顿悟法门为旨意,选定横空出世之人,传授衣钵。他定然有其独具的慧眼和对未来大局的设想。”

张少飞听对方所言,知道他是倾向于顿悟门派的,也知道这个善良僧人不会加害自己,道:“大师修禅,不为人间沉浮所牵扯,也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自有独到见解,今人钦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