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1章 禅的精髓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再说在当阳山默默陪伴神秀闭关己15年的小沙弥,此内时正在屋外升炉烧水,忽然听窗内吟诵: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随即,已经七旬高龄的神秀从室内走了出来。

青年僧人躬身施礼,道:“恭喜上座,您闭关十五年,今天终于功德圆满了。”

神秀合十还礼,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十五年的功夫,终于打通了最后的禅关。这十五年,你一直为我护关,辛苦你了。”

青年僧人恭谦地说:“能为您的大彻大悟奉献微薄之力,那是我的荣幸。”

神秀庄严说道:“从今日起,你算我的门下,法号志诚。”

“谢谢师父赐给我法名!”志诚跪下行礼。

……

当时,广州法性寺的住持是法才禅师,而印宗大师,是他请来讲经的。印宗大师以精通《涅槃经》而蜚声大江南北,被人们尊称为岭南第一法师。他原籍吴郡,自幼出家。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他游历京洛。唐高宗被他的道德、修行所折服,亲自颁诏,恭请他住持大敬爱寺。谁知,他却对这极大的荣耀不屑一顾,扬长而去。

他从京城南下,到黄梅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很是受了一番禅机锤炼、机锋熏陶。

后来,他辗转来到广州,在法性寺开讲《涅槃经》。机缘巧合,与惠能相遇。

惠能在印宗、法才等高僧陪同下,向方丈走去。

路上,那个曾参与风幡之争的老和尚忽然感叹道;“五祖大师传下来的袈裟真是神奇,就像这扑面而来的春风,世界经它轻轻吹拂,就变得花花绿绿,格外好看了。”

惠能怎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浅浅一笑,道:“法师的意思是说,惠能靠五祖的衣钵才受到了如此隆重的欢迎和接待吧?”

老和尚道:“自古传法,衣钵与佛法同时传授。衣钵是身外之物,法是内心密证。刚才我等虽然已经礼拜了袈裟,但不知五祖的旨意何人得到了。是你,是神秀大师,还是其他什么人?据说,弘忍大师有十大弟子呢!”

惠能停住脚步,注视着老和尚的眼睛。老和尚心头一惊,垂下了头。

惠能见他额头渗出了冷汗,淡淡地说:“懂佛法的人得去了。”

老和尚不甘心地追问:“那么请问大师,你得到了吗?”

惠能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懂佛法!”

听到如此回答,老和尚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所幸丈室到了,印宗、法才礼请惠能入室。大家礼让一番,分宾主坐下。

婴行与法空忙着沏茶倒水。他特地往惠能的茶杯里放了一勺白糖,兑成了一杯甜茶。

印宗大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轻咳一声,问惠能:“敢问六祖,禅宗虽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但不知您能否将五祖把衣钵交给你时所作的指示,给我们透露一点儿?”

惠能心里明白,印宗大师是在勘验他。

于是,他也呷了一口茶,从容说道:“师父他老人家只是讲了一些明心见性的问题,并没有谈禅定和解脱的道理。”

老和尚忍不住插话说:“这也叫传法?”

惠能严肃地说:“这是直接指出人的本心,让我们看到自己本具的佛性,随即成佛的法门!”

印宗大师不解,问道:“为什么不讲坐禅习定达到解脱的道理呢?”

惠能说道:“因为禅定和解脱是两种方法,而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门。”

印宗大师说:“什么是佛法的不二法门呢?请大师详细开示。”

惠能对印宗大师说:“法师今天本来要讲《涅槃经》吧?前些年,我在曹溪与无尽藏尼师探讨过《涅槃经》,其中道理略知一二。我清楚记得,经文中反复说到过佛性。佛的本性,就是佛法的不二法门。例如,高贵德王菩萨请教佛祖问:‘有些人杀生、偷盗、奸淫、欺骗,无恶不作,还杀害父母,破坏三宝,而且不信因果,不知悔改,这种人是不是断绝了善根、佛性?’佛祖回答说:‘善根有两种,一种是永恒不变的,一种是转瞬即变的;可是佛性并没有永恒不变和转瞬即变之分,所以佛性不断,这就称为不二法门。五戒十善是善,五逆十恶是恶,但佛性并没有善恶之别。’”

爱抬杠的老和尚像是从惠能的话里发现了什么破绽,追问说:“没有善恶之分,人岂不成了草木?”

惠能成竹在胸,笑着说:“您说得对,学佛之人并不是要像草木一般,不去分辨善恶,而是不因善人善事就欢喜奉承,也不因恶人恶事就愤恨怨怒,更不能以自己的喜恶、利害为标准来判断事物、观察事物。学佛之人应以平等无差别的本心来面对世间,让众生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老和尚这次真诚地使劲点了点头。

惠能接着说:“佛性是远离永恒与暂短、美与丑、善与恶的境界,完全超乎分别之上,就是不二之法。”

印宗大师喜不自禁,双手合十,高声说道:“阿弥陀佛!六祖的一席话,贫僧听来如饮甘泉,个中滋味唯有自知。是贫僧糊涂,其实这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已讲得非常清楚,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经六祖开示,豁然开朗了。”

这时,一直旁听的婴行跳了出来,没头没脑说道:“你们这群笨蛋还号称禅宗子孙,怎么将二祖慧可给忘了?”

于是,大家立刻想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

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传禅九年,主要弟子有四个:道副、道育、比丘尼总持和为了求法而立雪断臂的慧可。达摩祖师为了了解他们的修行境界,让他们各自将自己这些年禅修的体会说一说。

道副首先发言:“在我看来,不立文字,不离文字,就是禅的妙用。”

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皮。”

总持比丘尼说:“据我的理解,就像阿閦佛在禅定中看到东方无动佛国,只要一见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见。”

达摩祖师微微点头:“你学到了我的肉。”

道育跟随师父多年,达摩祖师开示的禅要,比如《达摩四行观》等著作,都是他记录、整理的。他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因此,在我看来,无有一法可得。”

达摩一笑,说道:“不错,禅,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并没什么东西可得。你学到了我的骨。”

这时,慧可站立起来,走到师父面前,双手合十,鞠了一个躬,然后,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

达摩大师却因此开怀大笑,频频颔首说道:“好啊,好啊!慧可,你总算没有辜负我从西天而来的意义。只有你真正体会到了禅的精髓!”

禅的精髓,无形,无相,难以形容,不可思议,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说明。然而,我们的禅心灵明不昧,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不管是举手投足,还是喝茶吃饭,都是心性的显现。因此,慧可的合十、鞠躬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在向师父演示禅心的妙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