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9章 起尽杀绝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这时,一阵大雾袭来,山野顿失滔滔......

惠明在浓雾中四处乱扑乱蹿,四处寻找不见惠能,转来蹿去,转得头昏脑胀,迷迷糊糊,神志不清,竟然朝着一块像是在向他挤眉弄眼的人形石柱狠狠击了一掌……

“砰!”的一声,石柱屹立不动,而惠明的手掌却流出了鲜血。他握着受伤的手,疼得龇牙咧嘴直打转儿。

迷雾团团拥来,影影绰绰的怪石似乎都活了过来,一步步向他逼近。

他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冷汗从腋下渗出,一步步向后退却……

惠明没有察觉到,他的身后,是万丈深渊!他一脚踏空,惊叫一声,向下坠落……

惠明在滑落中总算用手抠住了一道石缝。

然而,他身子悬空,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上边是光秃秃的绝壁。

他的身子越来越重,手指在流血、在颤抖。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

就在他已经坚持不住,将要掉下去的时候,只听到一声喊叫:“惠明师兄,快,抓住!我把你拉上来。”

惠明睁眼一看,一根脚指公粗的山藤从山崖上抛了下来。

啊,是惠能!

只见惠能将一根山藤垂到了惠明的面前。此刻的他,如抓着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那根老藤不放。

惠能吃力地将惠明一点一点拉上崖顶。

终于,惠能用尽吃奶之力拉上崖顶两个人都累坏了,惠能倚在一块大岩石上直喘粗气,而惠明瘫倒在地上,一边喘息,一边不解地望着惠能,目光怪怪的。惠能想对他笑笑,但笑得却比哭还难看。

惠明终于开口了:“惠……惠能……你为啥要救我?”

“上天有好生之德,学佛之人应以慈悲为怀。我怎能见死不救?况且,你我是同门师兄。”

惠明不解:“可是,我是来追杀你的呀!”

惠能郑重地说:“佛祖释迦牟尼可以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我为什么不能救你?咱们同拜一个师父,一寺学佛,不管怎么,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坠入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惠明心里矛盾重重,左右为难,表情变化极为复杂。

过了半晌,他咬咬牙,狠着心说:“你是菩萨心肠,救了我一命,我感激你。但是,我还是要替神秀上座夺回袈裟金钵!只有他才有资格继承师父的衣钵,成为第六代祖师。而你,一个卖苦力的行者,没有领导天下禅林的资格。我们怕禅宗的大业毁在你手里,所以……”

惠能一脸严肃,说道:“救苦、帮难、解困、度厄,是佛门弟子最起码的责任和品德,岂是为了寻求回报?我将你从悬崖下拉上来只是为了救你的命,你得救之后,要怎样做,是你自己的事。”

说完,惠能徐徐离去。

惠明站起来,想了想,还是向他走的方向追了过去。

惠能向云雾缭绕的顶峰走着。

远远地,惠明赶了上来。

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惠明喊:“惠能,你别跑啦!你知道,我出家前练过多年武功。你跑不过我,更打不过我,你救了我一命,我也不伤害你,你把袈裟和金钵放下就算啦。”

惠能置之不理,脚下不停。

惠明说:“你不要逼我,你把袈裟金钵放下吧,快放下!”

惠能哈哈一笑,说:“我早放下了,是你自己一直没放下。”惠明一怔。因为惠能这句话太奇怪了,所以他心中灵窍下意识地动了动,崩出了一段公案: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修行非常刻苦,数十年坚持不懈,终于修炼出了大神通,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然而,他自己明白,这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心中总是隐隐约约潜伏着一缕无明烦恼。

于是,他来向佛陀请教。

他常常见信徒们将鲜花献给佛陀,所以,他运用神力,举起一株鲜花盛开的合欢树和一株梧桐树,来供养佛。

他之所以擎着两株硕大的花树而来,当然是为了向佛陀表达无以言表的敬意,然而,在他的潜意识里,同样也是在表现自己!

佛陀法眼如炬,明察秋毫,早已洞悉了他内心深处的每一丝波动。

佛陀亲切地召唤了他一声,然后说:“放下吧。”

黑氏将左手的合欢树放了下来。

“放下吧。”佛陀又说。

黑氏又放下了右手的梧桐树。

“放下吧。”佛陀仍旧说道。

黑氏大惑不解地说:“世尊,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放下什么呢?”

佛陀微微一笑:“世尊,我并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树,你应该放下的,是心中的执著。也就是放下外六尘 、内六根、中六识。”

黑氏婆罗门说:“我明白了,六根对六尘,从而产生六识。人若是舍弃了这些,就等于到了一无所有、无可舍弃的地步了。”

佛陀说:“到此境地,就是你超脱生死的时候!”

宛若一声霹雳在灵魂深处轰然炸响,好像一缕电光从心灵之中迸发,黑氏婆罗门豁然大悟了!

……

惠明虽然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一些什么,但他的心思都在袈裟金钵上,无法领会到其中的奥秘,所以,倔强地说道:“惠能,我不跟你谈禅,我只要袈裟金钵。”

说着,他一个箭步,挡在了惠能前面。

惠能淡淡地一笑,取下行囊,真的将五祖传给他的袈裟金钵拿了出来,把它打开,放在路旁一块“通天大石”上。

惠明顿觉得眼前掠过一朵红云,泛起万道金光。

还不容惠明细思,惠能对着惠明说:“你千里迢迢追踪而来,无非是为了争夺袈裟金钵。喏,这就是禅宗历代祖师一脉相传的衣钵,你拿去吧。不过,这衣钵是祖师之间以心印心的信物,岂是依靠力气争夺所能得到的!”

惠明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此珍贵的袈裟金钵,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得到。难道,第六代祖师的尊位,就这样轻轻松松到了我们的手里?

他将信将疑地看看惠能。

惠能的目光遥望着山与天相连的地方,双手合十,眼睛微闭,喃喃地念诵着什么。

惠明未见异常,就去拿袈裟。

惠明走上前去,弯下腰来,左手拿着袈裟一角,想把袈裟扯起来。

奇怪,这袈裟好像根深植于石头之上,惠明用力扯不起来。他心中不服气:“我是堂堂四品大将军,力气过人,怎会拿这衣服不动?”

于是,他把右腿向旁一横,摆开马步,运足气功于手上,再去扯那袈裟,还是扯不动。

惠明转向金钵,要将金钵提起,但金钵似跟石头铜浇铁铸连在一起,任凭他使出吃奶之力,仍不能动它分毫。

惠明至此时,那双如铜铃般的大眼睛泛出了惊诧的光芒:“这是怎么回事?”

惠能启开眼睛:“师兄,须知这并非寻常之物,而是传法的信物。冥冥之中,苍天有眼。佛家圣物,当然不可力夺。当年新州比武一事,你可忘了?”

“这……”惠能的话语勾起了惠明对往日的回忆。

他追溯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叹了口气,由衷地说:“师弟你德行高洁,虚怀若谷,又得上天庇护,难怪五祖弘忍大师将袈裟金钵传与你了。师弟,请你见谅,我错了。我是为法而来,不是为了争夺袈裟金钵,看来禅宗六祖,的确非你莫属。”

惠明毕竟是个虔诚、正直的出家人,深知因果,说完,跪了下来,“希望师父你为我说法。”

惠能欣慰地点点头,在大石头上坐了下来。他拍拍身边的地方,示意他也坐下休息。

惠明此时对惠能是满心敬重,怎肯与他并肩而坐?

他席地坐在了惠能膝下,而且还恭恭敬敬对着六祖惠能合十致礼。

惠能伸出右手,慈祥地抚摸着他的头顶,亲切地说道:“你既然是为法而来,我就为你开示禅宗法要。”

一股暖流从惠明头顶徐徐传遍全身,如沐浴春风,如畅饮甘露,如醍醐灌顶,如琼浆润心……惠明激动得热泪盈眶。

惠能见惠明如此激动,对他摆了摆手,说:“你先不要太激动,我如今不能为你说法。”

惠明:“我是诚心诚意的,你为什么说不能为我说法呢?”

惠能提高了声调:“你动不动就要兵戈相向,杀孽太重,六根未净。既然是为求法而来,就应该摒除心境中的各种缘影,不要生丝毫的杂念,做到四大皆空。我才能够为你说法。”

惠明静默了很久,没有答上话来。

惠能轻轻拍了拍他,“你先闭上眼睛,将心绪平静下来,断绝外缘,清除内心所有的思虑,然后,我再给你说。”

惠明按照惠能所说,闭上眼睛,心绪慢慢平静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惠能看到惠明面色恢复了常态,呼吸也变得又细又轻,若有若无,于是,在他耳边轻轻说道:“你善的不要思,恶的也不要想,正在这个时候,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离开一切分别对立的妄想,心念不动不摇,一念不生又了了分明。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这就像深山老林中的水潭,当风完全停息之后,水面上一丝波纹都没有,由于潭水处在静止状态,水中的杂质全部沉淀下去。这时候,你会看到,潭中之物纤毫毕显,一清二楚;而同时,潭外一切景象都分毫不差地映现在水面之上。

这种意境,用禅宗祖师的话说,就是“澄潭秋月,灵明不昧”。

此刻,惠明的心,就处在这种状态中。

他在惠能的提示之下,蓦然回首,回光返照,突然之间恍然大悟。像忽然卸下了千斤重担,像不经意间挣脱了千年禁锢……

在那石火电光的瞬间开悟了的惠明,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泪水涟涟地抱着惠能的腿,像个小孩子一样不停地摇呀摇。

半晌,等他察觉到自己这个十分幼稚的举动时,不好意思地笑了。

惠明想了想,又问惠能:“大师,除了这些,还有更秘密的佛法吗?”

惠能说:“能对你说的,就不是秘密了。如果说还有什么秘密的话,也都在你自己的心里。你自己心中,比我、比佛祖,可一点儿都不少呢。”

惠明听了这番话,如同一个贫穷的叫花子,原来整天在外面寻找财富而未得,现在忽然在自己的家里发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他不禁又高兴又懊恼。高兴的是从此不再受穷;懊恼的是,自己生生世世,费尽千辛万苦向外寻求,却原来宝藏就在自己身上。

惠明听后,脑海笼罩着的云霾一扫而光,变得豁然开朗:“惠明我虽然身在黄梅,如今看来,实际上还没有得到佛法真谛,未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承蒙开示,禅理人心,就像是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请你宽宏大度,饶恕我刚才冒犯之罪。现在,你就是我惠明的师父了。请受弟子一拜。”惠明郑重地跪拜谢师。”

这个惠明,虽是个莽夫,但明白事理,转弯也快。

惠能迭迭摆手:“不,不,我不能收你为徒。”

惠明不解地追问:“为什么?你是嫌弃于我,还是对刚才的事耿耿于怀?”

“非也!我与你同投黄梅东禅寺,都是五祖弘忍大师门下的徒弟。我们还是以师兄弟相称更为合适。毋须客气,请起来。”惠能伸手扶起惠明,“你比我年长。那么,该是你为师兄,我为师弟。”

“不,你道行比我高,应该你为师兄,我为师弟。”惠明口气坚决。

“这……”

正当两人正在谦让间,惠能听到了远处传来了喊杀之声,知道不能再多犹豫了,便说,“好吧,那么我就做师兄吧。惠明师弟,我们今后要好好自行护念,不要使它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就断绝了。”

“师兄讲得在理。”惠明拍了拍手上的泥尘,问,“我自感东禅寺内杀机重重,我不打算回去了,只想追随师兄左右。”

惠能迭迭摆手:“现在机缘未到,你赶快走吧。”

惠明迷惘地:“师兄,我不知该往什么地方去呢?”

惠能略微想了想,说:“你到有‘袁’字的地方就停下来,碰到带‘蒙’字的地方就住下来。”

果然,日后惠明于袁州蒙山(今江西新余)出世传法,住持道场,弘扬禅宗,影响极大,成了一方化主。

惠明得到惠能的心印后,自然满心愉悦。

这时,山下边的灌木丛林传来了喧闹之声,并且越来越近,看来影隐他们快追到上来了。

惠明急急忙忙对惠能说:“师兄,请你赶快离开,继续南下。不然,影隐他们快要追来啦!等你走后,我来应付他们。”

“好。”惠能马上抄起袈裟金钵,包回行囊之中,向惠明施了一个礼,“望师弟多多保重。”

“也望师兄,不,不,应该说是,望佛祖多多珍重。”惠明也施之以礼。

惠能点点头,迎着清风,飘然而去。

只见他,宛若云游的师祖,消失在白云缭绕的山中。

云天飘渺里,似乎有梵音响起,随风飘荡……

忽然之间,惠明眼前出现一大奇观:在缥缈的云天上,一尊形态逼真的“佛陀释迦牟尼佛”端坐在白云缭绕的云天上,呈现出一个彩色光环,将整个佛影映在云天上,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

刹那间,惠明被这一发现震撼了。

莫不是佛陀洞悉惠能有难托佛光显灵,天机示他?莫不是佛陀仍活在当下,护佑着六祖惠能,悠悠山水,郁郁众生?

......

当惠明从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佛法那玄妙的冥想之中回到眼前云天之中这尊“释迦牟尼佛像”时,更加感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和五祖慧眼识人,把袈裟金钵传给了惠能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