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80章 妙哉奇也(9)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妙庄王看着这块大石碑慨叹,“唉,总算走出了这用钱如放水的碎叶国了。”

一进入金国,奇迹便出现了。

这里既没有店铺饭馆,更没有客栈酒楼,他们似乎不懂得何为买卖,只有以物换物的产品交流,他们视珍珠玛瑙为废物,视金银如粪土。

你可以用衣物换来鱼肉酒菜,可别想用金银买到树叶或稻草。

头一天,李车夫因找不到客栈,只得用那匹老马换来一夜住宿。

十天半月之后,他们为了吃住,将多余的东西差不多换去了一半。

妙庄王又开始发愁了,先前是担心金银财宝不够用,如今那车财宝反倒不如山上的石头。

带上是个负担,丢了又舍不得,如果再有一年半载走不出金国,把随身的衣物都换光了,恐怕也真要光着膀子打赤脚走路了……

三个男人且不必说,两位皇姑岂不要出乖露丑!

妙庄王觉得这里的老百姓真傻,完全不懂得金钱是一种物品交换的媒介,简直尚未开化。

二位皇姑觉得贱金国简直是想把远道香客饿死在路途。

李车夫一天到黑急得直抓脑壳,他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去西天、通南海的必由之路,碎叶国的老百姓是要钱不要脸,他们的信条是"钱就是命,命就是钱,钱与命,紧相连,如果性命要钱买,宁可丢命而留钱;而贱金国的臣民正好相反,如果你试图以金同他们交换物品,他们会认为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

刚开始,李车夫也同妙庄王一样,以为他们傻。他说傻还真有点傻,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他们男人黑乎乎,女人胖乎乎,小孩傻乎乎,老人迷糊糊。男孩子用珍珠当弹子打鸟玩,女孩子用金砖垒小炉灶"过家家"。大人见到一泡狗屎一定会用树叶子包回去肥田,碰见金元宝反而用脚将它踢得远远的。

奇特的习惯往往是在奇特的经历中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车夫慢慢发现这个金国的人们并不傻,他们这种奇特的习惯,原来是在天灾人祸中养成的。

金国也不是他们最古老的国名,很早以前,这里名叫金贵国,从国王到臣民无不视金钱为生命,城里的百姓无不以买卖为业,乡下农民多数以贩运为生。

可惜,金贵国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那里七年淹六次,十有九荒年。战争灾祸,水旱迭见,大水一来白浪滔天,鱼行鸟寓,鸟无着落。

虽有田园,不辨南阡北陌,纵有房屋,尽是东倒西歪。经商的货赴汪洋,种田的粮油人海。

天旱数月,赤地千里,湖塘龟裂,举国上下尽是不毛之地,城乡各处饥民遍野。

莫说书能救穷,白面书生同搁笔;慢道工可度日,红颜女子亦停针。不用说平民百姓,就连公子王孙也饿死不少。

这一年大水眼看就要涌进城了。

文武百官只顾逃离,国王无人保驾,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金贵王见势不妙,也丢下娘娘嫔妃皇子不管,背起一袋金银财宝就跑。

灾难临头,反正娘只顾得娘,儿只顾得儿,国王背着金银财宝一直往山区跑,眼看大路就在眼前,却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只因他来晚了一步,河上的桥半个时辰之前就让洪水给冲走了。

金贵王正准备泅水过河,突然有人喊:"大王且慢。"

回头一看,原来是水兵总督丁大人。

丁总督劝金贵王丢了那袋金银财宝再泅水,不然的话就会人财两空。

金贵王对丁总督不顾国君安危自己逃命的举动早就心怀不满,现在见他又想打那袋金银财宝的主意,更是龙颜大怒。如果不是在逃难中,遭降旨推出午门斩首,哪里听得进"乱臣贼子"的劝告。还没等丁总督把话说完,已经"扑通"一声跳进了滔滔河水。

俗话说:水火无情。哪管你什么国王不国王,他一跳下去连水泡也没冒一个,就由金贵王变成了"海龙王"。

金贵王死后,他的儿子"金贵王二世"继承皇位。

二世仅仅只坐了三年皇位,又遇上大旱,他带着一车金银外出逃荒,如果不是一位有经验的老臣带了一袋炒面,恐怕早就死于异国他乡了。

父子两代的教训,使金贵王二世认识到金银财宝无用,并当即发誓只要自己大难不死,拼死也要改变先前那种只重金钱,不重物资的状况。

果然天随人愿,时隔不久,老天爷便下了一场透雨,难民们纷纷返回家乡。

二世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国名为"贱金",将城里的商人统统赶到乡下种粮食,将农村的商贩集中起来开河,挖渠,借以防洪治涝。

同时,下令各地挑塘、筑堰、蓄水抗旱,在大山中建粮仓以积谷防饥。

得力的措施带来了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六畜兴旺的好势头。深受金钱之害的"金贵王二世"趁此机会下了一道圣旨,废除了商业,废除了金钱,严禁农民贩运、经商,并改年号为贱金元年,号称贱金王一世。

从那时至今虽然换了十八代君王,那贱金钱、重物质的习俗反而越来越被推崇。

这种奇怪的习俗可苦坏了过往香客。

不知有多少香客连鞋袜都换完了,仍然不得回去。

妙庄王一行尽管带的东西多,也换掉了六匹马、两乘车外带所有的夹衣、棉衣和能换下来的单衣裤袍裙,总算走出了金国。

眼看就要到鱼篮国了,大家喜不自胜,妙庄王却下令停车。李车夫说:“再走三五里就到了,还是快走吧,再等几天,我们只好脱衣服换饭吃了。”

妙庄王说:"小心没大错,我们还是在这两不管的地方,多编点鱼篮再走为妙。"

妙庄王见大家很不理解地望着自己,又说:"那碎叶国视碎叶为宝,贱金国视黄金如粪土,这鱼篮国老百姓说不定喜欢鱼篮。我们何不做些鱼篮带上,万一没人要换饭吃也是好的,这叫有备无患呐。反正在这片两国交界处的竹林谁也不会找咱们要衣物钱财。"

大家一听这话有理,就一齐动起手来。

李车夫笑着说:"我们的万岁爷如今也学会了以物换物了。这叫吃一堑长一智啊!"说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有的砍竹子,有的劈篾,有的编篮子,半天工夫就编了几十只鱼篮。

妙清、妙缘见还剩下一些竹篾就各自编了一只小鱼篮提在手上,很是得意。

前面已经交代过,妙庄王一行本来有一辆专门坐人的锦车,两辆装金银珠宝的货车,几匹拉车的马。现在,除了留下一车财宝两匹马之外,其余的车马都在金国换饭吃了。

本来一车财宝分量就不轻,再加上几十只鱼篮往上一放,就更没法坐人了。

这会儿除了李车夫和妙庄王各坐一辆车外,其余三人不得不步行了。

进入鱼篮国时的次序是:妙清、妙缘各自提着一个小鱼篮走在前面,一个车夫担着八只鱼篮在中,妙庄王和李车夫乘车在后。看那阵势,与其说是朝圣的香客,倒不如说是卖鱼篮的商人更合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