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7章 世事沧桑(中)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凡是我们东禅寺的人,无论他已经出家为僧,还是尚未剃度的杂工俗人;也不论他如今在寺中的地位多么高,还是十分的低微;可以把自己修行多年领悟的心境,用禅的偈句写出来。如果谁的偈语最能说出佛的本性,最符合禅的精义,所至境界最高,本祖就把禅法秘诀传给他,这禅宗历代相传的圣物——袈裟、衣钵也传授给他。也就是说,以后,那个人将是我们禅宗的第六代宗师。你们切记,所作偈子,要从自性中流出,费心思量是不中用的。因为真正认识到佛性的人,言谈之间就能显示出来。它是自然而然的显发,不是刻意的雕琢、寻求。好啦,大家快去作吧。”五祖说完后,便离开大殿,回方丈室了。

这件事太突然、太重太大了,众僧们自觉不自觉地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的确,五祖的这番话,确实令东禅寺内的所有和尚与俗人都兴奋万分,掀起轩然大波。

多少个风吹老树、雪打寒窗的冬夜;多少个酷暑迫人、炎热难熬的夏日,面对着红鱼青磬,面对着青灯黄卷,面对着辛苦的劳作,各人都励志向上,苦心潜修,为的是能成大器,得成正果……

如今,机会来了,怎不令他们一向有如静水的心湖激起阵阵波澜呢!

在殿堂、在禅房、在僧舍、在磨房、在菜地、在菩提树下……在东禅寺的每一个角落,大小和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文才低,怎样写也比不上“上座”大师兄神秀,也就懒得去动脑筋了;

有的人却在翻卷掀书,冥思苦想,搜索枯肠也不成一字;

那些平日懒读书的,只有踯躅嗟叹;

那些稍有文才的,为自己写不出洞悉禅机的偈语而苦恼……

影隐、惠明、法如和在寺里有一定地位的僧人聚到一块,所谈论的当然是五祖即将传授衣钵之事。

“诸位师兄弟,你们的偈子想好了没有?”影隐那双老鼠眼般的眼晴,骨碌地扫视着在座的人,别有用心地问。

惠明说:“师父说了,费心思量不中用,要悟到佛性。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自己的佛性。”

影隐说:“那你不想成为六祖啦?哇,若是能继承师父的衣钵,全寺僧众都得听召唤,不,不仅仅是东禅寺,全国禅林、所有的禅僧,都得唯你马首是瞻,真威风、真荣光呀!”

惠明一撇嘴:“就你这火烧火燎的熊样,也想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影隐的无限神往、无限憧憬被打破了,不服气地说:“我怎么啦!不就是被毁了容嘛?二祖慧可还只有一条胳膊呢!”

法如说:“对,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无差别。人的自性,与相貌无关。”

“就是。”影隐来了劲。不过,他忽然想到,法如的话,是在重复惠能刚来东禅寺所说的话。于是,他毁容扭曲的脸上呈现出一种怪诞的神色。

惠明见影隐面色不对,便改口说:“影隐师兄,你也是寺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那就请你念一首偈子,给大家听听。”

“我不行你行?你作一首来听听!”影隐反唇相讥。

惠明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老老实实说:“我可不像你,识文断字,精通世故。我出家之前是四品将军,只知道打打杀杀,幸得师父度化,才皈依佛门。我只求消尽恶业,下辈子不堕恶道就心满意足了。”

文质彬彬的中年禅师玄赜说:“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惠明师弟,你何必妄自菲薄呢。”

惠明说:“法如师兄,你与玄赜师兄都是师父的得意门生,名列十大弟子之中,你们都有资格继承师父的衣钵,应该试一试呀。”

法如说:“我倒是想了一首,但不知好不好。”

玄赜也说:“在师父他老人家的指导下修行多年,若是对禅一点儿都未领会,那真是白吃斋饭了。因此,我腹中也有几句顺口溜。”

众僧七嘴八舌说:“你们就别拽着胡子过河——谦虚(牵须)啦!说出来听听,大家评判评判。”

法如刚想开口,一个七八岁的小沙弥——那个常常跟随在神秀身边的孩子,抢着说道:“我看你们都别枉费心机了,你们所作的偈子,能超过神秀上座?”

众僧闻言,一下静默了。

法如长叹一声,道:“是啊,我真是鬼迷心窍,怎么忘了大师兄呢!罪过、罪过。”

惠明说:“神秀上座出家之前便饱读诗书,博学多闻,精通儒、道两家。出家之后更是精进不止,师父对他极为欣赏,曾经说,全寺七、八百僧人,对于佛法的修学,却没有一个比得上神秀。”

小沙弥说:“五祖的衣钵,本来就是神秀上座的嘛!”

玄赜也叹了一口气,既像松了一口气,又像无可奈何地说:“这样也好,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省得大家互相不服,为此伤了和气。”

影隐口吻酸溜溜地说:“是啊,谁比得上他呀,他是师父最钟爱的弟子,又是寺里的首座,师父之外,就是他了。近水楼台嘛!”

法如正色说:“话不能这样说,大师兄的人品、学问及道行,都堪称全寺第一,唯有他一个人才有成为六祖的资格。否则,换了任何人,包括我法如在内,全寺僧众必然有人不服。”

说完,法如的余光瞟了玄赜一眼。而同时,玄赜也在瞄着他。

惠明说:“是的,我看大伙都别自不量力作什么偈子啦!死了这条心吧!神秀上座是咱们的教授师,咱们懂的这些佛法,大多是他教的。除了师父,谁比得上他?”

他看了影隐一眼,接着又说:“若是有人用其他手段得了衣钵,我惠明第一个不服气。抢,我也要给神秀上座抢回来!”

法如点点头:“未来祖师的位子,非神秀大师兄莫属。将来,我等就跟随着他继续修行便是了。”

众僧心服口服,都合十称是。

……

而作为东禅寺的上座首大师兄——神秀,本来已是才华横溢的儒雅之士,入空门后成了五祖的首徒,经常代师执行职务,悟性颇高。他知道这是自己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便将几个最为知己的寺僧召集到后山的大岩石后。

神秀挑选这个地方是有眼光的:这大岩石高有两三丈,四周是高大的樟木树环绕着,在偏僻中更显幽静。

神秀语调含蓄:“各位,你们是我在东禅寺里最为要好的师弟,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今天,五祖以偈语求传灯之人的决定,大家都知道将意味着什么?”

洪德大声地:“大师兄大可放心,你文才足可压倒众人,全寺八百多人,谁敢争雄?”

张行昌等人也在附和着。

“不怕一万,最怕万一。”神秀的眼光闪射出一道晃动的光波,“东禅寺那么多僧人,来自世间各地,各怀心思,龙蛇混杂。我们还是未雨绸缪,谨慎,多几个心眼为好。”

惠明:“大师兄的意思是——”

神秀当场作了布置:“我们对寺中平日显露才华的一些长老及僧人要多作监视,留心他们的动向。”

洪德探询地问:“大师兄处事细心也是好事。不知大师兄认为哪些人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呢?”

神秀数着手指,点着名:“我看,华清长老、了空禅师、德发禅师、化宇禅师、善信、善全……还有惠能。”

洪德轻蔑地:“什么,你是不是指在舂米房中干苦力活的那个葛獠?”

神秀点了点头:“是的。”

洪德笑着说:“大师兄,你太杞人忧天了。”

神秀:“此话何解?”

洪德不以为然:“他是个目不识丁的俗人,并且,他来东禅寺前在岭南只不过是一个打柴仔。”

“你可不能如此看轻他。”神秀的话音里带着几分的警惕,“诸位,你们还记得八个月前,惠能刚进东禅寺那天的情景吗?”

洪德一语抢了上来:“记得,他当众说五祖讲错话,我当场打了他一巴掌,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张行昌:“我说洪德师兄打得好。”

神秀回忆着:“洪德,你打他的一巴掌那么猛,我见他的牙根处都已渗出血来,可推知他当时是多么的疼痛。但他却强行忍受,并无半点反抗之神态,可见他的内敛之功甚好。”

洪德大咧咧地:“他一开口就胆敢说师父错,如此无礼,我看,师父早就记恨在心了。”

神秀:“师父一向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用,并不是那种因小事而记恨的小人。”

洪德:“这……”

神秀追忆道:“你们还记得吗?他在反驳师父时的那番话确实有非凡之见,并不是平庸之辈可比的呀!”

惠明辩驳道:“写偈语并不像挑水砍柴那样,仅靠力气靠勤力就可以。它需要的是文化,文才呀!”

洪德:“大师兄,你防备他,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踩着芋荚当作蛇,弄得自己食不安来寝不宁。”

神秀一脸认真:“总之,我们多留意就是了。来,我们作作分工,对华清了空等人作监视。”

神秀他们那群人就在大石块后面密议起来。

……

“大师兄神秀的担心不无道理,结果,惠能以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成为了禅宗六祖。五祖恐惠能资历尚浅难以服众,嘱六祖惠能南遁,遇会则藏,逢怀则止,免招杀身之祸。不久,五祖也圆寂了。”慧清说到这里,悲伤地看了看张少飞,未待他开口,接着又说,“五祖驾鹤西去后,寺里乱作一团,影隐等一班别有用心的和尚控制了东禅寺,下死令封锁已产生六祖、五祖圆寂的消息,并派武僧追杀六祖惠能,把袈裟、金钵追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