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4章 落叶归根(2)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你先去准备船只吧。”六祖看向法海,“老衲要落叶归根了。”

法海一听,顿时明白六祖要回新州老家了,只好点着头说;“师父,弟子就去准备船只。”

法海离开大雄宝殿后,六祖惠能见弟子们仍然有疑惑的表情,便继续开示说:“诸位弟子,你们要排除心中妄念。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如果想要获得无所不知的智慧,必须要通达一相三昧与一行三昧。”

有位刚到来不久的年轻弟子站了起来,问:“何为一相三昧呢?”

六祖惠能解释:“如果不执着迷恋于那些有形可见的东西,不生厌恶喜爱之情,不起贪取和抛弃之念,不计较成败得失,心中无牵无挂,安适闲逸,恬静淡泊,超然物外,这就叫一相三昧。”

年轻弟子再问:“那么,何为一行三昧呢?”

六祖惠能释义道:“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行住坐卧,若怀有一颗单一纯正的心,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那么,就日日好日,处处好地,自己便真正拥有一方极乐净土。这就叫一行三味。”

众人大悟:“原来如此。”

六祖惠能:“如果你们拥有这些,就像种子埋藏在地面一样,自然会长出菩提之芽,结出菩提之硕果。”

众人赞成:“师父今天替我们说法,犹如天降及时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六祖惠能的寿眉一展:“你们本来具有的佛性,就如同地里的种子,遇到雨露的滋润,便会萌芽生长起来。继承我的禅法宗旨的人,定会得到善提正道,结出真正的佛果。我再送一首偈语给你们吧。”

众:“请师父开示。”

六祖惠能又吟诵起偈来: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念完倡语后,六祖惠能再向门徒讲到人的本心如同教法一样,并没有两种,鼓励大家各自努力,在日后弘法时,要根据各自的不同境遇去灵活行事。

坐在前面的法达忍不住将困在心头许久的疑惑提了出来:

“请问师父,从佛祖开始传授佛法,迄今共有多少代了?”

六祖惠能:“从远古以来,诸佛出现于世传法,不计其数。我们禅宗早期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在庄严劫中,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在贤劫中,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合称七佛。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一祖是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四祖优婆掬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多尊者,八祖佛驮难提尊者,九祖伏驮蜜多尊者,十祖胁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十二祖马鸣大士,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十四祖龙树大士,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祖罗候罗多尊者,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二十祖暗耶多尊者,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祖慧可大师,三十祖僧璨大师,三十一祖道信大师,三十二祖弘忍大师,我算是三十三代祖了。以上诸位祖师,都有传承,以心印心。希望你们将来也能代代相传,不要令佛法中断失传。”

众门徒听后,眼界大开。

六祖惠能见没有门徒再提出新的问题,才叫众人各自散去。

一日,六祖惠能踏着晨霜到宝林寺各处走了一趟。

轻风吹来,高大的菩提树上有几片黄叶悠悠地飘下,落到六祖惠能的面前。

六祖惠能弯腰捡起地面的一片黄叶,置于眼前凝视了好久,自我吟哦道:“呵,落叶归根!”

这时,法海与神会一边谈着寺中的事,一边朝这边走来。

法海趋步上前,汇报说:“师父,您昨天吩咐弟子去办的船只已准备好了。”

六祖惠能道:“神会、法海,为师该启程返回新州了。”

神会巴眨着眼睛:“什么时候启程?”

六祖惠能:“就在今天。”

神会感到意外:“这么快?”

六祖惠能:“不算快,是时候了。”

法海问道:“师父,你要带多少人去?”

六祖惠能:“仅带六人,你与神会也要随行,从水路出发。”

……

曹溪溪口,宝林寺所有和尚都穿戴整齐,到来替师父送行。

山风,吹拂着两岸山坡的李树林。

六祖惠能身穿金红色袈裟,拄着锡杖,登上小舟。

神会、法海与智常等六位僧人携着行囊,随后上船。

六祖惠能深情地眺望着曹溪这片使他佛业宏张的宝地,望着岸上挤得满满的弟子,吟哦道:“叶落归根,来时无口。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我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徒弟问:“师之法眼,何人传授?"

六祖惠能答:“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说完与众弟子挥手作别。

六祖惠能乘坐的木船从韶州出发,从曹溪两旁的李树林穿出,轻舟徐徐离岸,沿着北江顺流而下。

清清绿水,点点白帆,脉脉青山,灿灿野花,深深蓝天,片片白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美好。连伫立船头的六祖惠能的苍老身影,也融在这和谐的大自然里。

江水碧绿如缎,两岸峭壁似削。

蓝天辽阔,水鸟翱翔。

眼前是美景无限,但在六祖惠能眼前浮现的却是人生走过的一幕幕:金台寺听经,到湖北东禅寺投奔五祖,也得祖传圣衣金钵,及后躲藏怀集、四会、新州十六余年,直至复出后广州法性寺剃度,在韶州宝林寺大开“顿悟”法门,眨眼之间,又三十多年了。

这长途跋涉的人生之路,何等的曲折,何等的艰辛!思前想后,六祖惠能止不住情思万千,感慨良多。

轻舟在江面行了好多天,由北江顺水直下珠江,再溯流而上,到羚羊峡口时,已是残阳夕照,归帆点点了。

在落霞满天之时,六祖惠能他们所乘的轻舟经过古城端州,在城西一个码头泊定。

船家见天色已晚,指着被风浪打得左招右摆的轻舟,对六祖惠能师徒说:“大师,现在天色已晚,江上刮起大风,浪头那么大,连夜行船,不大安全。我们倒不如把船靠泊,先烧饭吃了,歇息一晚,明早再启程,好吗?”

六祖惠能点了点头:“好、施主,那就先休息一晚吧、你行了几天船,也够累的了。”

神会向六祖惠能道:“人说这里风景如画,我们何不趁隙上岸一走,浏览一下城中美景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