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2章 生灭无常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正当六祖惠在宝林寺弘法大行其道,众弟子成就斐然之时,突然连二连三传来噩耗,大师兄神秀、影隐撒手人环,百年不遇的灾难频频侵袭袭中原……

在宝林寺方丈,六祖惠能在床上倚着被子斜靠着,听刚刚从乐昌一带回来的法海讲述赈灾的情况。

法海向六祖惠能汇报:

朝廷拨的三十万两修建寺庙的库银,已全部购买了粮食,连同各寺僧众捐献的粮食、衣物,已尽悉运往了灾区。自从下了那场大雨,旱情已经解除,灾区群众正在抢种庄稼。这场天灾,总算扛过去了。

六祖突然打了个冷颤,愣了一会儿,两行清泪流了下来。

法海说:“师父,你还在为影隐师叔难过?哀极伤神啊,师父!自从你大病之后,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可要节哀啊!”

六祖说:“我是在哭你神秀师伯。你神秀师伯,在京城入寂了。”

法海一愣:“师父,你什么时候接到的凶讯?”

“刚才。刚才我一恍惚,已经感知到了。天地之间,众生迁流,你来我往,生灭无常啊!法海,你去将法达他们召到大雄宝殿来。”

大雄宝殿里,法海、法达、志诚、志彻、志道、智常、智通、法珍、法如、神会十大弟子,分列二排,六祖从双手合十而立的十大弟子中间穿过,坐上了法座。

六祖逐个看了看弟子们,缓缓说道:“刚才,我们遥祭了神秀大师。我知道,北禅各门认为我是离经叛道,异端邪说。你们也有许多人看不起你神秀师伯的北禅。你神秀师伯作为三帝之师,两京皆宗,岂是浪得虚名?只不过他的渐悟之说与我的顿悟之教各有侧重罢了。最难能可贵的是,你神秀师伯为人谦虚,胸襟坦白,道德崇高,堪为我等出家人的楷模啊!”

六祖歇了一口气,接着说:“你们十大弟子,与其他弟子不同,以后你们要和行思、怀让他们一样,各自住持道场,弘化一方。我要你们记住,学佛修禅的人,应该把一切善恶念头都消除干净,唯有先天具足的自性,才是独一无二的本质。佛门弟子,应该在真实的自性之上,讲经说法,进而建立一切宗派教门。我所讲的这些,需要你们自己来认识理解。”

法海代师弟们回答:“师父请放心,我等今后一定遵照奉行。”六祖点点头。

法达上前半步,像有什么事,发现六祖正在闭目冥思,又悄悄退了回来。

六祖闭着眼说:“法达你有什么事吗?”

法达说:“弟子听到有人指责我们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异端邪说。对于这种指责,师父如何解说?”

六祖睁开眼睛,说:“不立文字,是说不要拘泥于经典,并不是说不要经典。禅宗注重直入心性,注重般若空慧,从这个意义来说,整个大乘经典中的般若思想都是禅宗立派的根据。人家之所以指责我们,是因为有些人执着于佛性的空无,甚至说佛性不需要文字。既然不需要文字,那么这些人也就用不着语言了,因为语言也是可以听见的文字。要知道,‘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还是没有离开文字呀!”

法达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六祖接着说,“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入极端,更不能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你们要依照我所讲的佛法修行,切不要百物不思,妨碍了明心见性。如果只是听听佛法,或念念佛经,而不去依照佛法修行,这反而会让人产生出更多的偏见邪念。因此,你们必须依据佛法来修行,而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你们若是明白了这些道理,照此做事、运用,就不会离开本门的宗旨了。”

……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六祖惠能在宝林寺得成正果,目睹着菩提老树黄叶飘零,又

抽新枝,宝林寺一侧果园里的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又到秋收时节,宝林寺四处果实累累。

六祖望着枝头成熟的果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法海与立楷(六祖晚年的弟子之一)走了过来,站在他身后合十致礼:“师父。”

六祖转身,欢喜地叫道:“法海,立楷,你们从新州归来啦?”

“是,师父。弟子们刚刚回到宝林寺。”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法海回答道:“所幸未辱师命。您吩咐在国恩寺建的塔,已于上月落成了。”

六祖点点头:“好,好。法海,立楷,这一年,你们在新州监督造塔,能提早完工,辛苦了。”

法海,立楷异口同声说:“弟子是应该的。”

六祖顺手摘下两个桃子,仔细擦掉桃毛,递给法海和立楷。“谢谢师父。”两个人大口吃了起来。

六祖看着他们吃桃的样子,开心地笑笑,问道:“甜不甜?”法海说:“甜,很甜。师父,你尝尝。”

六祖一笑,摇摇头,说:“法海,你说,辛辛苦苦种桃树的人,什么事让他最开心?”

法海尚未回答,六祖已飘然自去。

六月二十九日那天,酷日如箭,热浪袭人,宝林寺菩提树上的秋蝉杂乱无章地拼力嘶叫着,嘈得人心烦意乱。

六祖惠能像往常一样,在禅房的蒲团上打坐,不及三刻,忽觉心血不住地往上涌动,他极力屏息敛气,想把血压回去,但觉得十分吃力,眼前白茫茫一片,爆出火星点点。六祖惠能一怔,自知圆寂之期将到……

当当当……宝林寺的大钟敲破了山野的空寂,僧众们匆匆向大雄宝殿集中。这一天,正是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一日。

大殿里,六祖端坐法座上,数百名僧人默然静坐。

六祖环视了一周,开口说道:“今天把你们全体召来,是因为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六祖停顿了片刻,才接着说道:“去年七月,我吩咐法海与立楷到新州国恩寺建塔,并督促他们必须在今年七月前完工,许多人不理解。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了。那座塔,是我为报答父母的恩情而修建的报恩塔,因为贫僧在下个月,也就是八月,就要入寂了。”

众僧都吓了一跳,呆呆地,似乎听错了似的。

六祖一笑,说:“你们不必吃惊,趁贫僧在世尚有一个月时间,你们在修行上有什么问题,赶快提出来,我为你们释疑解答。”僧众们哪里还顾得上提问题,震惊之后便是莫大的哀伤,全都呜呜痛哭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