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13章 莲花池情思(3)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谁说读懂过莲的傲骨?在一波荡漾间,发现那孤独傲然的心灵。从一片莲叶间,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温柔里,孕育出满满的深情。莲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安然。却在时光流转间,甘愿化为佛前的宝座,在孤独中,听尽一片梵音佛语。

莲,用自己的娇柔,惊喜世人的心灵。让静美的温柔,流淌在世人的心间。就让我在一世的静好里,细细读懂一世的流年……

而这一切,早已随风而逝。

就让心中的莲,在碧水荡漾间,盈盈的润了如玉的娇颜,在时光的长廊里,与佛结缘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的是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也是荷花;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说的还是荷花。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高洁之士吟咏的对象,人们喜爱荷花,歌颂荷花,不但是荷花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让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张柬之极爱莲花。常常在佛前虔诚膜拜莲花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仙风道骨。

在朝中为相,张柬之忽然有一天发现,在临安大街小巷,印有莲花图案的时装成为人们的最爱。更让他欣喜无比的是,在临安大街小巷的画廊中,莲花的大幅画像作为一种标志,在画廊上隆重地展示!

啊,莲,难道是芸芸众生顿悟了吗?

这充满禅意的莲花啊,但愿你的高贵品格真的被认可,但愿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风骨真的被芸芸众生所欣赏!但愿所有以你之名显现的形象真的没有辱没了你!

佛说:“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张柬之与白莲花的这一世的擦肩而过,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的……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这首颇有禅意的《夏歌》,使张柬之梦回大梁朝中……

梁武帝萧衍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上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较低微。可他的伯父萧道成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趁着朝廷内乱之际,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

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和谋略,在南齐担任军职,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两军阵前,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亲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将士们紧随其后,大破十万魏军。战后搜检敌营,从一名魏将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交锋,等我到达再商议对策。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为我所有。”

萧衍早年还是一位社会名流。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士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并等游于西邸,吟诗赋文,号称“竟陵八友”。

萧衍未做皇帝之前,虽然政务繁忙,他仍然每天灯下读书直至深夜,曾撰写《通史》六百余卷。他还常常亲自起草朝廷的诏告、赞、序等公文,合起来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订“百家谱”,重用士族;萧衍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阴阳、卜筮、书法等无不擅长,堪称多才多艺。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着齐武帝病逝,宫廷内乱之际,萧衍便辅佐萧昭业夺取了政权。当时的他羽翼还未丰满,可是萧昭业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势力一步步壮大。等到力量积蓄足够之后,萧衍毅然于雍州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监。

从此,梁武帝萧衍不再为他人做智囊,开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五岁,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说在他信奉佛教之前,还是非常励精图治的,堪称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即杀害障、欲恶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途径。

这种观点颇有道理,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果然,不过……不杀生之后,他的健康问题解决了,脑子也不发昏了。用萧衍自己的话说是“既不御内,无复欲恶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帝王有幸遍天下美女之特权,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其真相不要说朝廷文武百官,就是朝中太医恐怕也说不清。

但在朝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大把年纪的人“断房室”,应该有生理和健康上的原因,最初不可能是事佛所致。这一点,萧衍也颇认同。

萧衍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出家”,当个干净皇帝,还落个长寿,至死不再碰女人。这,大概是萧衍“禁欲”的最初真相吧,也是他五十岁开外突然改变信仰,放弃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种解释。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

从史料上看,萧衍精通武术,又是文学大家,却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双全”帝王。

萧衍小名“练儿”、“阿练”。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终年86岁,系中国古代仅有的几位高寿皇帝之一。作为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中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的智慧和才能非同一般。史书称“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当年20刚出头的萧衍在权臣王俭手下谋事,王俭懂点相面之术,看了萧衍的面相后说,“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果然,萧衍“三十内”的最后一年,即39岁那年(公元502年),齐帝萧宝融禅位于他,都城仍设在建康。实际上萧宝融那是什么禅让啊,完全是让萧衍逼的。

在包围台城后,萧衍策划斩杀了东昏侯萧宝卷,把齐明帝萧鸾的7个儿子杀掉5个。未杀的一个化装逃到北魏了,另一个是哑巴,废人。被临时扶上来的萧宝融能不怕吗,但禅位后很快还是被杀了。

萧衍禁欲,“不与女人同屋”,后宫那些女人都去哪了?史载,除贵嫔丁令光留在京城外,其他嫔妃都让萧衍撵走了,跟各自分封在外的儿子一起住了。

实际上,萧衍被神化了,其实萧衍也是一个荒唐的皇帝。

时处中国南北分裂状态,在南强北弱的背景下,萧衍曾多次“北伐”,也始终没有打败北魏,“收复失地”。

当时北方势力曾一度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如果萧衍是一位圣明君主,凭南朝的实力,统一中国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等到50年后隋文帝杨坚的出现。

萧衍不只自己没有做好皇帝,搞出了”出家秀“等多重闹剧,家风也让他治理得一塌糊涂。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南史?齐本纪下》(卷5)记载,东昏侯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多多,其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妃子最受宠。

当年,萧宝卷为了讨好潘妃,大修宫殿,并对居所阅武堂内诸殿进行了超豪华装修。潘玉儿所经之路,皆铺上雕凿有莲花纹饰的纯金地板,称是“此步步生莲华也”。

萧衍当了皇帝后,没有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魄力,却学起了嬴政悉收六国后宫美女的做法,把住处搬到了当年萧宝卷作乐的地方,把萧宝卷的后宫美女也“收”了下来。

这里有一个挺香艳的故事。听说潘玉儿最漂亮,萧衍早就垂涎三尺,希望霸为己有。现在当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潘玉儿。

大将王茂觉得不对劲,力谏萧衍,称潘玉儿不是一个好女人,是个祸害,“亡齐者此物,留之将恐贻外议”,萧衍这才不得不把潘玉儿勒死。

后来,萧衍又看中萧宝卷后宫的二号美女余妃,幕僚范云赶紧劝他别乱来,称余妃也不是好女人,“时纳齐东昏侯余妃,颇妨政事”。正是壮年的萧衍欲火中烧,根本不听,后来王茂一起劝才罢。

但萧衍还是没有放过萧宝卷后宫里的其他女人,喜欢的都揽入怀中。

萧衍身边的女人中,给他生了孩子的,除了原配郗徽外,少说还有7位女人(未生育的不计):贵嫔丁令光、淑媛吴景晖、淑仪董氏、充华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其中的吴景晖、阮令嬴即为萧宝卷后宫里的女人,这两个女人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即次子萧综、七子萧绎。

这个萧综,风流之外还弄出了两起盗墓故事,这里顺便说说。

原来,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吴景晖在成了萧衍女人7个月后生下了这个儿子。萧衍一直把萧综当亲生儿子,并悉心栽培、委以重任,既霸占人妻,还霸占人子。但在萧综十五六岁时,吴景晖却把秘密告诉了儿子。

萧综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萧宝卷,便盗开了萧宝卷的坟墓,挖出尸骨,“滴血认亲”。《梁书?列传第四十九》(卷第五十五)是这样记载的:“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

萧综仍不相信,又残忍地杀害了一名不相干的男子,进行“滴血试验”,看结果的异同。在证明自己与萧宝卷是“父子关系”后,萧综就怀有二心,“自此常怀异志”,主动提出到边远的,别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去任职服役。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梁北伐,萧衍任命萧综为主帅,坐镇徐州。结果,心怀二志的萧综,竟然与北魏密约,弃军叛逃,梁军大败,北伐严重失利。

萧综入魏后,声明自己是齐室之后,萧宝卷的儿子,并改名“萧赞”。萧衍听说后气得要死,虽然觉得很丢人,但拒不承认事实,哭着说萧综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萧综所言是疯话。

时人都在背后笑话这件事。有人奏请削去萧综的官位属籍,禁止萧综姓“萧”,改姓“悖”。但很快萧衍又下诏恢复了萧综的一切。

萧综死后葬在魏境内,萧衍却不死心,一直念念不忘这个“儿子”。大同四年(公元538年),萧衍让人去墓盗,把萧综的尸骨弄了回来,以皇子之礼,袝葬在萧氏家族墓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