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6章 重回刘玄村(1)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再说张少飞渡江上岸,拜别长老之后,日夜兼程,一路向南行进。

由于他在东禅寺舂米之时,腰坠巨石,落下了腰腿疼的病根,所以走得较为缓慢。

行了20天之后,他总算走到了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下。

抬头,只见群山似潮涌,诸峰如浪奔,这连绵不断的山脉,活脱脱就是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

一条羊肠小路,时而挂在峰巅,时而落入深渊,时有时无,若隐若现。

它恰似一条从飘渺云端悬垂下来的彩桥,好像沿着它,就能走向神往的天堂。

它是否能走向神往的天堂张少飞不知道,他知道的是,顺着这条路,翻过这大庾岭,就进入岭南地面了;他还知道,到达岭南之后,他就安全了。

因此,他的一颗紧紧绷了很长时间的心,到这里轻松了许多,爬山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张少飞开始向这条彩桥走去,走了大半天,神往的天堂没有出现,一条却遥遥在望了……

张少飞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快一年了,我又回到了刘玄村。”

这时正是夕阳西下时分。牧归的顽童倒骑在水牛背上,自顾吹着短笛,任识途老牛悠然漫步;

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时浓时淡,忽直忽弯,温情地召唤着田间劳作的人们。

山脚下,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老竿苍劲如铁,新竹青翠欲滴;

风来了,竿竿翠竹摇曳着美妙的身姿,翩翩起舞,风情万种,沙沙有声;

风止了,它们立刻恢复了平静,不媚不俗,不送不迎,亭亭而立,恬静如画……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禅者如是说。

“事来心现,事去而心随空”,禅者如是做。

山腰间,金黄色的油菜花灼然开放,缤纷了山野,芬芳了空气,甚至,连绚丽的霞光,仿佛都因它们而璀璨。

微风轻拂满山香,吹落黄花三五枝。风舞花朵,风无传香散花之意;花染风韵,花无熏风醉人之心。一切自然而然,随缘而生,缘谢而灭,美妙且和谐。

张少飞陶醉地吟诵“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张少飞正要向山下的刘玄村走去,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钟磬之声。

梵钟敲碧空,一片白云天影静。佛磬震旷野,四山绿树禅意多。

山涧那边,绿树掩映着一座小小的寺庙——山涧寺。那是无尽藏尼师住持的道场,张少飞初次讲述佛经的地方。

他改变方向,往寺的方向走去。

张少飞快要走进清幽的山寺时,“吱呀”一声门响,从寺中走出一位年轻尼姑。她挑着水担,低着头走向山涧。

张少飞紧赶几步,合掌问讯道:“小长老,你是……”

小尼姑抬起头来。啊!是秀奚,是一身比丘尼装束的刘秀奚。她也认出了张少飞,稍一迟疑,垂下头,单掌问讯道:“贫尼幻静。敢问行者,有何训示?”

张少飞深深鞠了一躬,道:“幻静法师能看破人生无常,脱离梦幻泡影,张少飞深为钦佩。”

幻静脸色微微发红,喃喃说道:“现在想来,都是因为您月夜一偈,惊醒了梦中之人。贫尼感激不尽。”

这时,刘秀彬和一个五十多岁名叫刘卫戍的人结伴走来。

刘秀彬老远喊道:“阿妹,姑姑在寺中吗?”

幻静和张少飞向他们的方向转身望去。

张少飞首先叫道:“呀,是刘兄!”

刘秀彬惊奇万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忘情地喊道:“二弟,是你吗?真的是你吗?”

两人相向跑着,临碰面,刘秀彬看清了张少飞一身行者打扮,尴尬地笑笑:“二弟,你不是到黄梅东禅寺,跟弘忍大师学习佛法了吗?难道短短几个月,就已尽得五祖真传,将黄梅佛法了然于胸啦?”

张少飞不知从何说起:“唉!一言难尽。大哥,你这是……”

刘秀彬回答:“刘善人非要拉着我来听姑姑讲《涅槃经》。哎呀,你看我,忘了给你们介绍。”

他指着一旁的刘卫戍,“这位是刘员外。他是刘备的后裔,平日修桥补路,烧香念佛,帮穷济困,村里人都叫他刘善人。刘叔,这位就是我多次跟你说过的对佛法极有心得的张少飞。上次,您到南岳衡山进香去了,错过了与他见面的机会。”

刘卫戍拱了拱手,算是回答。他见张少飞年纪轻轻,不以为然。

幻静说:“你们到寺里去吧,我姑姑正在诵《涅槃经》呢。”说完,她挑水去了。

张少飞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向山涧寺走去。

刘秀彬依熟卖熟,一进经堂,就大声喊叫:“姑姑!”

无尽藏尼师正在念经,听到喊声,抬头看见张少飞,欢喜地叫道:“哎呀,这不是张行者吗?你可是稀客!坐,快请坐。”

张少飞与刘卫戍分别给她行过礼,坐在了方桌两侧。

这时,幻静也挑水归来,给他们斟上茶。

无尽藏尼师问张少飞:“你不是到黄梅拜五祖为师求法去了么?”

刘秀彬抢先说:“人家已经学成归来了。”

刘卫戍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博大精深,玄妙无比,你仅几个月,便可尽得黄梅之法,看来非同常人啊!”

张少飞谦虚地说:“不敢。”张少飞把事情原委略说了一下。

无尽藏尼师听后,唏嘘了一番,说:“既然长老许可你下山,说明你对禅有了甚深心得。不知东山法门宗旨为何?请张行者略示禅宗法要。”

张少飞说:“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禅宗法要,无非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佛性,而佛性本自清静,明心见性,即得成佛。”

刘卫戍眼定定地打量着眼前这个满头黑发的后生仔,真个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觉得这个后生仔名不符实,满怀疑惑地向着张少飞,问道:“我在幼年的时候,曾经读过《孟子》。孟子提倡‘性善’说,他还说过:‘人人皆可为尧舜’。如此说来,儒家的道理,岂不是与禅宗一样了吗?”

张少飞居然点点头说道:“佛、道、儒,从大道理上说,并无根本性的区别。”

刘秀彬用调侃的语调说道:“佛云: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不可说”,是佛经中常见的术语。因为,佛法精髓,禅宗要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不可说。“如之何”,在《论语》之中多次出现。刘秀彬借来问为什么,也算妙趣天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