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5章 义结金兰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刘志略一听,先是一征,随后哈哈一笑,道:“你们两个就别客套啦!既然你们都以哥妹相称了,那我与阿能……”刘志略说到这里,眼睛转了一转,目光停在惠能的脸上,又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兄弟相称了?”

“好呀!我正有此意。” 惠能高兴地说。

刘志略与惠能一见如故,越谈越投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即焚香,以天地为证,义结金兰,正式结拜为兄弟。

刘志略比惠能年长两岁,被尊为兄长。

刘志略与惠能结拜为兄弟后,向着他的小妹刘志秀,“阿妹,从今天起,你就称惠能弟为二哥吧。”

刘志秀脸色微红,看着惠能,嗫嚅道:“二哥,您请坐。那天,若不是二哥相救,小妹我……”

惠能谦逊地说:“没什么,我正好碰巧赶上了。”

刘志略在一旁调侃:“是呀,巧合就是天意。不然,小妹怎么会认识惠能弟?这大概是命中注定,天生的缘分。”

刘志秀和惠能被刘志略说得有些不好意思。

刘志秀用手摸着衣角,转移话题道:“二哥,你的身体恢复得怎样了?”

惠能拍了拍胸膛,说:“好啦,全好啦!”

刘志略语带含蓄地说:“惠能弟,你若再不好,我小妹就彻底完啦!”

惠能吃惊地问:“志秀妹妹,你脚上的蛇毒未消除干净?”

“蛇毒嘛,倒是全被你给吸出来了。我说的是,在你中毒昏迷的这几天里,我小妹不吃不睡,一直守在你身旁,不停地给你冷敷、擦拭。你若是再晚醒几天,她不累死,也得哭死。” 刘志略幽默地说。

惠能起身作揖,道:“多谢志秀妹妹病中关照。”

刘志秀满面通红,小声咕哝道:“你别听大哥瞎说。”

刘志略故作吃惊地说:“什么?阿妹你说大哥瞎说?前几天,谁的眼睛哭成了大熊猫样?”

刘志秀满脸害羞地从客厅跑了出去。

她来到院中小水池旁,面水而坐。池水平静如镜,一支含苞欲放的莲花亭亭玉立。志秀一张美丽的面容倒映在水面上,清纯、羞涩、秀美,人面、莲花相映成趣,花增人面三分白,人染莲花几许羞,堪与花儿相媲美:

风儿多情,将刘志略与惠能的对话悄悄送来:“惠能弟,你家中还有何人?”

“只有娘亲一人。”

刘志秀似乎沉入某种幻想中,她眼中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憧憬,心身沉醉在巨大的幸福中……

一只小鸟从空中飞过,留下一串悦耳的啼鸣。

悦耳的小鸟啼鸣,使刘志秀从梦幻中醒来,她羞臊难当,双手捂住赤热的面颊。

刘志秀的手慢慢移开,水面上映显的那张少女的脸依旧娇红,她无声一笑,伸手搅乱了水中的世界。

刘志略与惠能的话音隐隐约约无法听清。刘志秀略一思索,走进了厨房。

刘志秀端着一盘水果,沿着长廊悄悄走向客厅门口。

客厅里,刘志略依然在与惠能聊天。

刘志略问:“贤弟,你这次北上,是探亲访友还是经商呢?”惠能说道:“我既不是探亲,也不是经商。可以说是求学吧。”

刘志略说:“噢,真没看出来,贤弟也是个读书人。”

惠能微微一笑说:“不敢当。我所说的求学,并非你们书生的求学,我是要到黄梅东山禅寺去拜五祖弘忍为师,学习佛法……”

惠能说的话,恰好被端着水果来到客厅门外的刘志秀听到,不由得一走神,“哐当”一声,手里捧着的水果瓷盘掉在地上。刘志略与惠能听到从门外传来的响声,同时站了起来。

刘志略说:“贤弟,你尚未痊愈,请先坐下,我出去看看。”惠能心想,这是在别人的家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顺从地又坐了下来。

刘志略走出客厅,只见门外一片狼藉:一个瓷盘摔得粉碎,地上散落着几只水果。长廊那边,志秀的身影一闪,拐进了厨房。

刘志略见状,追了过去,看到志秀正躲在厨房里抹眼泪。

刘志略关切地问:“阿妹,你怎么啦?”

刘志秀说:“我……我……我走路不小心,绊了一下,盘子掉了。”刘志略开玩笑说:“你看你,都这么大了,快要出嫁了,还毛手毛脚的,将来少不了要挨婆婆的骂。”

刘志秀像被戳到伤心处,无声地抽搐起来,大颗的泪珠往下掉。

刘志略见状,有些着慌,赶紧安慰她说:“别哭、别哭嘛!不就是一个盘子吗,摔就摔了。”

刘志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她转过头,哽咽道:“你甭管我,快去陪客人吧。我,我,我一会儿就好。”

刘志略小声咕哝道:“女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这样莫名其妙。”

……

刘志略刚念完,没想到,惠能却饶有兴趣地说:“志略兄,你刚读的这篇《大学》,我好像…..”

“好像什么?是不是没听明白?” 刘志略稍为停缓了一下,接着又说,“这也难怪,我开始听先生讲时,也是听得似懂非懂。” 他说到这里,望着惠能,“待愚兄为你解读如何?”

惠能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

刘志略拿起茶几上那杯散发着清香的热茶,呷了一口,润了一下喉咙,像先生教学生似的,一本正经地说开了:“在开头中的‘明明德’一句中,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

……

惠能在静心地听着。其实,他早在儿时,在李学儒的学堂里,对先生讲授的“动词、形容词、虚词、介词,词性判别,句子成份、结构,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等语法特点,他早已烂熟于心。出于礼貌,惠能专心地听着。

最后,刘志略点评似地说:“第一句话,翻过来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民众,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惠能听到这里,忍不住双手击节,兴奋说道:“志略兄,您阐述得太好了!”

刘志略看着惠能的表情,心想:这可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文章啊!他不太相信,惠能能听得懂,能理解《大学》。

刘志略注视着惠能,说:“是吗?待愚兄再念几句,你听听是什么意思。”

“嗯。”惠能点了点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刘志略随意地诵读了一句,放下书,问:“贤弟,明白吗?”

惠能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书中写得太好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在讲佛法,讲修行呀!”

刘志略听惠能如此一说,真个是哭笑不得!无奈地又问:“贤弟,你没听错吧?我给你念的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不是释迦牟尼佛讲述的佛经。”

惠能说:“佛也好,儒也好,都是教化人的。就拿你刚才读的这段吧,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怎么明明德呢?书中说的方法很正确,首先要做到‘止’,知止而后有定。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之后能安、能思虑、能思维,经过思维才能打开智慧之门,才能够明明德,也就是明心见性。这些道理,与佛法修行戒、定、慧的过程是一模一样的。”

刘志略惊奇地看着惠能,像不认识他似的。

这回,轮到惠能怕他不明白了。

于是,惠能更通俗地解释说:“佛教所说的戒,就像密密麻麻的树林,有了它的阻隔,外面的风就吹不进来。有了这个保护层,我们的心恰似森林中幽静的深潭,时时处在水面波浪不起、水底沉渣不泛的安静状态,这就是定。在这种定的状态下,不但水质清澈通透,水中之物一览无余,而且水面平静如镜,可以照天照地;天上风云变幻,空中飞鸟低掠,地上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它的慧眼。同时呢,它历历分明自身却湛然不动,丝毫不会被纷杂的外界风波所扰动。这就是由定所生出的慧。这种慧,不是聪明,不是知识,而是人最根本的大智慧!”

秋风萧瑟,夜雾随风从屋内的天井口处吹进大厅,风寒露冷。刘志略听惠能如此一说,如一阵寒风袭来,猛地打了一个冷颤,惊得如痴如呆……

半晌,他才回过神来,情不自禁地连连叫好,不知不觉竟鼓起掌来。

惠能被他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叫道:“志略兄,你这是干嘛呀?”

刘志略心悦诚服地说:“贤弟,你说的太好了!我算是真服你了。”

惠能谦逊地说:“志略兄,过奖了,我只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

刘志略拿起台上那本《礼记.大学》,感慨地说:“我读了这么久《礼记.大学》,也没弄懂大学之道,怎样才能明明德。并且,几乎所有的儒生,仅仅是从字面上将这些文字当作一种知识,一种大道理理解而已,从未有人想过,它居然是修心的实践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受愚兄一拜。” 刘志略非常认真地上前向惠能施礼。

惠能急忙把刘志略扶住,道:“志略兄,哪有大哥向小弟施礼的道理?不要那么客气。”

刘志略摇摇头,认真地说:“不,我决不是客气。虽然,你是站在修禅的角度说,但道理是一样的。看来佛法无边,的确是打开人生大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啊!”

惠能肯定地:“志略兄,您说得对!佛法无边,的确是打开人生大智慧的一把金钥匙。”

刘志略佩服地说,“没想到,贤弟你竟然还这样精通佛性教义。”

惠能恭谦地,“哪里,我不过是听了一位学佛多年的老居士和释慧大师说了一些佛法,知道了一些名词、掌故而已。”

刘志略说,“我姑姑也经常给我讲经,可是,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学佛到底有什么用?”

惠能一听,饶有兴趣地问,“志略兄,你姑姑学佛的?”

“对。我姑姑就在离村不远的山涧寺出家为尼,法号怪怪的,叫什么无尽藏。”

惠能随口道:“无尽藏,这法号起得好!在佛教里,德广无穷为无尽,包含无尽之德曰藏。象征着真如佛性广阔无边,包罗万象。”

“哦,听贤弟如此一说,这法号,还真是起得高雅啊!待有机会,带你去向我姑姑请教佛法。” 刘志略不无高兴地说。

惠能兴奋地说:“好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