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4章 神童(上)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张锦钊结婚十几年来,他妻子却一直未能怀孕。

在乡间,男人们都把传宗接代视为自己的责任,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作为一个男人,上不能光宗耀祖,下不能延续香烟,那可是非常羞愧的事。

他亲自画了一幅送子观音像供奉家中,还请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夫妻俩天天跪拜,虔诚读经,把盼儿的迫切希望都寄托在观世音菩萨身上了。

您可别说,不知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显灵了,还是他子星高照。

不久,他妻子的肚子逐渐隆了起来,并觉得有胎儿不时在蹬踢她的肚皮。

从此后,夫妻俩天天焚香祷告,感谢上苍。

日子似流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翘首以盼,屈指算着该当爹的日子。

但王少香怀胎到了十个月,竟然全无分娩的迹象,这令一直满怀希冀的张锦钊焦急万分,急忙请来了邻村接生婆张婶。

张婶替王少香检查过后,一直紧锁的眉宇始终没有松开,向他说道:“我干接生婆这一行已经有二十年了,但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怀的胎。”

他忧愁地看向张婶,问道:“那,该怎么办好呢?”

张婶安慰着,说:“你娘子怀的胎实属奇异,或许以后你的儿子是个圣贤哩。”

他苦笑着摊了摊手:“这……”

……

“夫君,在想些什么呀?”王少香见他痴痴地呆在那里,提醒着,“飞儿把书都念完了。”

张锦钊左手轻捋着下巴的短须,眼睛怔定地望着眼前的小少飞,禁不住思绪万千:

对这些古诗词,一开始时,自己要读几十遍才能记熟一首,而这个小少飞,竟然无师自通,仅翻看了一遍就能背得如此滚瓜烂熟。

啊,太镇村,景物是多么的平凡;

河流,是多么的平凡;

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又是多么的平凡。

但是,面前这个小少飞,却是一个奇才,一个旷世奇才,一股热潮冲击着张锦钊的心扉,一种冥冥的感知紧紧地攫住了他。

张锦钊沉思良久后,定睛看着面前这个小少年,眼眸里透出希望之光。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出自汪洙的《神童诗》,被张锦钊视为启蒙读物。

小儿喜欢读书,自然令他喜不自胜。

张锦钊心想:虽然自己的儿子记忆力超强,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

于是,张锦钊翻出他爹遗留下来的那些书,认认真真地教小少飞。

他要自己的儿子赢在起跑线上。

这个小少飞,聪明绝顶,一学就会,一听就能记住,不到一个月,就把那些书本学了个完。

小少飞长到4岁那年,张锦钊就教他造词遣句、文章作法、锤炼字、词、句。

知识是触类旁通的,就这样,小少飞学会了文章作法,写得一手好文章。且能触景生情,出口成章。

这天下午,张锦钊在河边看见几个村童在河里洗澡,突然,远处有一艘敲锣打鼓的船从河上游驶来。

张锦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艘“学船”,载着参加县试的各村寨考生回乡。

当时,那几个在河里洗澡的村童,见这艘很气派的大船气势汹汹地驶过来,吓得纷纷逃上岸去。

而其中他的儿子张少飞,两手叉腰,站在河中心动也不动。

撑船人见有一个小孩这么大胆阻止学船航行,便停了下来。

里面的考生们见停了船,走出舱来喝道:“小孩,让开!”

小少飞看了他一眼,没有理睬他。

另一个考生说:“你为什么挡住我们呢?”

小少飞说:“我在这里先,你们后来才到,你要我让道,得先问我同意不同意。”

那个考生接着说:“好吧,我问你,我们打个赌,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如果你对得出,我们的船就让你三分,如果对不出,你就乖乖滚开吧!”

小少飞嘻嘻一笑。

“千年古树作学船。”

一个考生很快想出了上联。

小少飞望着滔滔的河水,随口答道:

“万里江河当浴盆。”

众考生一听,都认为对得真是天衣无缝,确是一副绝佳对子。

无奈,这艘满载考生的“学船”,只好偃旗息鼓,绕过小少飞身边,在河边一侧浅滩上慢慢地撑过去。

人们再也听不到“学船”上的锣鼓声了。

张锦钊目睹了这一幕,不禁令他着实惊叹了一番。

……

盛夏季节,有一名姓涂,名有为的秀才来到太镇圩,在他亲戚家小住。

涂有为出入太镇圩大街小巷,自以为自己是个大秀才,到处舞文弄墨,经常读错字,写错字,闹得笑话百出。

盛夏,正是太镇大地水果成熟收获季节。

丁秀才见太镇水果特别清甜诱人,于是,到集市买了两箱水果要寄回高要老家。其中一箱是甜橙、一箱是枇杷。

丁秀才亲笔在纸皮箱上写上邮寄地址、接收者姓名。

但是,他把“橙”字写错为“凳”,又将“杷”字误写为“琶”。

刚好小少飞和肥仔冬去圩玩耍经过,见了十分好笑。

丁秀才问小少飞:“小孩,你因何在此发笑?”

小少飞说:“我笑大秀才写错了字。”

丁秀才一听,当场勃然大怒。

“胡说!我堂堂一秀才写的字,用得着你这个小屁孩来教我吗?!”他边说边扬起手,“走走走!”

小少飞微微一笑,拉着肥仔冬的手走了。

行了一条街后,肥仔冬突发奇想,贴近小少飞的耳边,把他的奇想说出来。

小少飞听后,笑道:“好呀!捉弄一下这个大秀才。”

第二天清早,涂有为他亲戚家门口贴着两首诗:

其一

果然好个大秀才,

橙“凳”明知字不同。

橙子若无一对脚,

太镇怎能到高要?

其二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怪秀才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太镇弦索尽开花。

丁秀才看了非常尴尬,再也不敢在太镇圩显摆,提早灰溜溜地离开了他亲戚家。

……

新春伊始,邱县新调来了一位县令刘一凡,他平日亦好作对吟诗,听闻张少飞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有“神童”之称,早有谋面之意。

他的随从曾有文深知刘一凡的情趣,有时也不免附庸风雅,奉陪他吟几句似通非通的打油诗,作一两副歪联。

这天,曾有文跟随刘一凡微服出行,来到太镇村地面,察访民情,浏览田野风光。

一路上,刘一凡指指点点,兴趣所至,即景赋诗,曾有文点头哈腰,赞个不停……

不知不觉,日过中天,他们途经一云吞店,刘一凡觉得有点饿了,便进入云吞店吃碗云吞充饥。

曾有文当然也陪食。

云吞未煮好,曾有文诚恐刘一凡坐着无聊,就提议吟诗作对。

刘一凡一拍大腿,说道:“好提议!”

接着,看了看曾有文,说道,“上联由我先出,按规定各人要在联语中切合自己的身份,才算合格,输者按老规矩,罚打屁股。”

刘一凡话音刚落,只见一男孩手推着车碌经过云吞店。

曾有文心想:自己肯定比这小孩的水平高,肯定不会输给他。

于是,叫那小孩进来,要他代替自己打屁股。

谁知这小孩不是别人,却是小少飞。

小少飞进来后,曾有文便向他言明。

小少飞点头表示明白。

刘一凡略为思索,吟出上联来:

言卖为读一三鹿鹿鹿鹿鹿鸣宴罢犹勤读

刘一凡出这上联第一句“言卖为读”是拆字格,第二句

魔(粗)“三鹿”是叠字格,第三句头ー个字“鹿”与尾一个

字“读”,颇倒押韵,实在难对。

曾有文一听,顿时瞠目结舌,哪里对得出,便对那孩童说道:“小孩,你先对吧。”

小少飞微微一笑,说:“那我不好意思僭越了。”言罢,信口说出下联:

余斗为钟一责三年车车车,车到黄昏夕阳斜

刘一凡一听,不由鼓掌称赞:“对得好!”

“斜”字拆开为余,斗两字,“轰”字由三个车叠成,最后一句“车到黄昏夕阳斜”,情景交融,富有文采。

现在只剩下曾有文在那里挖耳挠腮,坐立不安了,几次被刘一凡催促,更加急得冷汗涔涔。

小少飞冷笑一声,说:“可能曾老师今日才思未捷,不若我代你胡凑一对如何?”

刘一凡正要欣赏张少飞的急才,曾有文亦无可奈何,只好点头同意。

张少飞清清喉咙,吟出一对:

穴屈为庭一品三日日日日日夜应该打屎窟

当地把屁股叫作“屎窟”。

张少飞念完,曾有文当堂尴尬得无地自容,那刘一凡也忍俊不禁,“噗哧”一声,把刚刚吃下的两个云吞也从口中喷了出来。

刘一凡请小少飞吃了一碗云吞后,便离开云吞店回去了。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水东村举行龙舟竞赛及搭棚做大戏,十分热闹。

张少飞也跟随村里的人去水东村睇热闹。

谁知那里的村民素闻张少飞的大名,热情接待,奉为上宾。

张少飞到了水东村,日间,看完了赛龙夺锦,晚餐,水东村便大排宴席,一班乡贤纷纷出席宴会,希望有机会能一见张少飞。

席间,大家高谈论。忽然有一好事之徒,站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