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7章 行瑫被贬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这一瑞相却惊动了当朝国师李淳风。

大唐国师李淳风,在一个月朗风清之夜夜观天象,忽然发现一道白色祥光从岭南方向直冲寰宇,熠熠生辉,久久不散。

他既兴奋又困惑:因为,这一瑞象,是一种千载不遇,万年难逢的大吉祥预兆,预示着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即将坐胎临世。

大唐国师李淳风,又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人,唐初曾任太史令,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

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

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二十多岁,这自然引起人们注意,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

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李淳风因聪明绝顶、才智盖世而招来奸臣妒忌陷害,被逐出朝廷。

再说李淳风夜观天象,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大唐正逢盛世,太宗皇帝李世民更是千古一帝,难道天地之间还酝酿着巨大的变数?

他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化装成一个风水先生,悄然潜到岭南,找到了龙山脚下。

李淳风白天登山寻龙,晚上在龙山脚下夏卢村的一个财主黄雷天家住宿。

通过多天的登山寻龙观察,他发现:龙山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

这风水,这龙脉,分明是诞生帝皇的地方;但是,这瑞气,这彩云,又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柔和,丝毫没有帝皇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这里的神韵,比王者更具风姿,比文曲星还要洒脱。

李淳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吉祥预兆呢?究竟是何等人物,感召得地生瑞气、天绕祥云?

而此时,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地烦乱。

那一列黑乎乎的山脉,也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

这一天,是唐贞观十二年(638),农历二月初八。

这一天,自达摩祖师将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智慧的精灵——禅,传给二祖慧可,恰好过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

这里是岭南新州龙山脚下的夏卢村。

这里距离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京洛(长安、洛阳),遥遥五千里,是被中原人称之为未开化的荒蛮之地。

……

半边明月,从天穹流荡的云缝里不时探出好奇的脑袋,窥视着变幻的人间。

荒野的蒿草,路边的野花,村舍的柴扉,都沐浴在一片淡淡的银光之中。

就在这荒山野岭的环抱中,掩映着一条小小的村庄——夏卢村。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依山傍水,倒也清幽。

这时,只见在村子东头一排三间茅屋小院里,一个浑身散发着儒雅之气的中年男子,心神不定地转来转去。他几次走到房门前,想推门而入,却又克制住了自己。

时近子时,乡邻们多已酣然入梦。连那些喜爱吵叫的家犬也疲惫地趴在各家门角打瞌睡了。但春虫的嚣叫蛙鸣,使他更加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在这蛮夷之地的荒山野岭之中,这个中年男子何来一身书卷之气?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出身范阳卢氏,名行瑫,系卢植的第十三代孙。

要知道,范阳卢氏,自汉尚书、中郎将卢植起,一直是“北州冠族”,名列中国最为显赫的“崔、卢、王、谢”四大望族。

曹操曾经盛赞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数百年来,范阳卢氏出将入相,高官辈出,名卿如云,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二人之多。

源远流长的家学熏陶,使他学富五车,文采斐然,与他家族大多数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卢行瑫也得了一个不算很小的官来做——范阳知府。

卢行瑫既然是门庭显赫的范阳卢氏的子孙,又在范阳为官,如何流落到了这瘴气弥漫、民未驯化的岭南?

原来,卢行瑫十载寒窗,虽没有高中状元大魁于天下,但也被朝廷封为四品官——范阳知府。

卢行瑫走马上任后,平日为政清廉、刚正不阿,既不攀附京贵,又不懂得官场逢迎,不会溜须拍马,就这一点可就吃大亏了。

要知道,世上千臭万臭,唯有马屁不臭,自古以来七十二行中,唯有溜须拍马这行最吃香。

虽然说善溜会拍的这些人大都心术不正,他们拍马是为了骑马。

但这种人要是业务精通的话,那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地方都吃得开。

尤其是溜须拍马在那时候可是官场上的常青树,你不会溜须拍马,那你的官就做不长。

卢行瑫就不会这一手,他只知一味的廉政爱民,严惩邪恶而得罪了权贵吏部御史冷桂,将他贬谪为民,流放岭南新州。

有冤无路诉的卢行瑫在公差的催促下,只得含冤上路。

从北国到岭南,千里迢迢,沿途瘴岚横行,卢行瑫一路上艰苦备尝,好不容易才来到这南蛮之地。

到新州报到后,刘刺史获悉卢行瑫为人正直,只不过是被奸臣所害,故此,也放了他一马,不将他当作流放的囚徒,而叫他到筠城附近的农村落下户来。

卢行瑫只身来到龙山脚下的夏卢村,他在精神极度苦闷之时,得到邻近不远的旧朗村一位乡间老郎中李和祥的安慰。两人谈得多了,李郎中见卢行瑫有才华,人品又好,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卢行瑫在夏卢村安下家来,这里水秀山青,林木蓊翳,两夫妻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在这山野之中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但有一件事令他感到烦闷与遗憾:与李氏结婚已经二十年,尚未能生下一男半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