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4章 游子归来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再说闲旷禅师恢复岳林禅寺后,日月轮回,四十年弹指而过,他巳成为了一个睿智通天的古稀大师。

幽潭至清,内外通彻;铜镜至平,照天照地。

这一天,夏安居结束,僧人可以四处云游了。闲旷禅师从岳林寺最后面的禅堂开始,寮舍,殿堂,仓库,厨房,他徐徐走过寺院的每一座建筑,轻轻叹了一声:“四十个冬夏,风吹雨打,岳林禅寺像一个垂垂老者了。”

那年,他孤身来到这里,一片断壁残垣,满眼凄苦苍凉。菩萨愿力,平地起楼台;一片诚心,空拳建道场。

当初,岳林寺这个用劫灰重塑的佛国世界,因为财力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许多地方只能凑合,经过几十年的自然老化,而今已经露出了残败的景象。

尤其是天华寺并入岳林寺之后,僧人众多,寮房、斋堂十分紧张,就连做法事时,大雄宝殿也显得过于狭小,居然容纳不下所有的人。

还有,岳林寺应该增建几座殿阁……

闲旷禅师预知自己两年之后即将回归常寂天,住寺的岁月无多,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再次扩建、改造岳林寺,留给后人一座坚固、辉煌的道场。

闲旷禅师来到了天王殿。自从那年天王殿中央供奉的天冠弥勒跌下来摔坏之后,这里的佛龛一直空着,没有重新塑造弥勒菩萨像。

闲旷禅师把禅杖伸进空空如也的佛龛里,敲了敲空空荡荡的须弥座(安置佛像的台座),喃喃说道:“该走之时必须走,应回的时候要回来。再若贪玩疯耍,老僧敲破你的脑袋。”

布袋和尚在杭州期间,钱镠的部将先后攻占了隶属于镇海军(总部镇江)的阳羡、常州,大大扩充了地盘,而原来双方经常激战的前线——苏州一带,恢复了人间天堂的祥和。

布袋和尚静极思动,他杖头挑着布袋,从西湖之畔优哉悠哉走出武林门,向东来到了大运河码头,坐上了一条前往苏州的小船。

然而,船夫刚要解开缆绳,引桨北上,布袋和尚忽然双手捂着屁股,跳将起来。

看他又躲又闪、痛得龇牙咧嘴的模样,活像有人在用棍子抽打他的屁股一样。

船夫十分疑惑,因为他连个鬼影都没有看到。

然而,谁疼谁知道。

布袋和尚一边用手护住屁股,一边嘻嘻笑着说道:“我不去苏州了,马上回去,马上回去!”

于是,他立马背起布袋,扔下目瞪口呆的船夫,跳上码头,转而向南奔去……

布袋和尚奔波了好几百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奉化岳林禅寺。

近乡情更怯,菩萨也动容。

当岳林禅寺的轮廓在他眼中出现的时候,他的心不禁忐忑不安起来——师父,你老人家可好吗?

近了,更近了,接近山门的时候,布袋和尚看到,闲旷禅师正站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

好像,他老人家在专心等着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一样;

好像,十几年前,他送走契此之后,就一直站立在这里,一直在等待着契此重新归来!

清风徐来,舞动着他的衣裙。远远望去,他衣袖飘飘,仿佛要冉冉而起,羽化登仙……

当年的小契此,今日的布袋僧,小跑着奔来,来到岳林寺高高的台阶之下。

他看到,师父须发全白,老态毕现,不禁心中一股酸楚涌上鼻腔,热泪夺框而出!

他匍匐在台阶上,一步一叩首,一直跪拜到闲旷禅师脚下,然后抱住他的腿,像个孩子似的,一把鼻涕一把泪,放声大哭……

闲旷禅师与布袋和尚在方丈里手拉着手、脚抵着脚,畅谈了很久。

当布袋和尚说到自己的这只布袋的来历时,闲旷禅师惊呼道:“那无名老僧,是文殊菩萨显化啊!他老人家专门现身点化你悟道,看来,你与文殊师利法王子大有因缘。”

布袋和尚却笑道:“文殊是文殊,布袋是布袋;文殊与布袋,两相无挂碍。”

闲旷禅师颔首,“是的、是的,个人吃饭个人饱,自己生死自己了。佛菩萨虽然无限慈悲,却不能代替我们每一个人觉悟。”他掂了掂那只布袋,再看看契此的大肚皮,“契此啊,当年,我让你去天华寺,你还老大不愿意。你看,你在天华寺不是大有收获,得了两件宝贝。”

布袋和尚不解,挠挠头皮说:“师父,我仅仅得了一只布袋。文殊菩萨的那支禅杖,化成了松树,又被弟子采光了树叶,撒到大海里去了。”

闲旷禅师笑着说,“除了布袋,你还有一个大肚皮啊!”他随即念诵,“布袋空空,何物不容?肚皮大大,能装天下。”

布袋和尚由天华寺想到了岳林庄,问道:“我离开之后,岳林庄的情况怎么样?”

“很好。因为有你当年制定的那些规约,住庄的僧人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给岳林寺提供的钱粮年年增加。”

布袋和尚欣慰地笑了。

这时,寺里的大钟鸣响起来:

“当……当……当……”

寺院钟声,既是丛林号令,又有不可思议的妙用。晨晓击之则破长夜,警睡眠;临暮击之则觉昏衢,疏冥昧。远在佛陀时期,每当说法集众时,阿难即敲响犍椎(铜钟的梵语名称),并说偈曰:

降伏魔力怨,

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犍椎,

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

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

尽当云集此。

钟声就是命令。尽管布袋和尚一路劳顿,风尘未洗,听到钟声也必须到法堂集中。

路上,他问道:“师父,现在鸣钟集众,有什么事情?”

闲旷禅师笑而不答,只是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他们走进法堂的时候,全寺院数百僧人已经齐集其中,按照僧腊(出家时间的长短)排列得整整齐齐。闲旷禅师在布袋的服侍下,登上高高的法座,“咚”的一声戳了一下禅杖,开口说偈道:

吃饭品茶皆佛性,

搬砖运瓦有禅机。

出世要于世间求,

菩提就在日用觅。

闲旷禅师停顿片刻,说道:“山僧命维那鸣钟集众,有劳大家法堂久站,然则,今天一不说佛,二不谈禅,要说些什么呢?就说说我们这座岳林禅寺。自从四十多年前山僧重建以来,住众日多,不但禅房僧舍难以敷用,而且原来的殿堂落成草草,陈旧狭小,委屈了我佛丈六金身。因此,山僧古稀发少年狂,再发心,重建梵宫,庄严道场。”

众僧议论纷纷,其中一人说道:“殿堂是供奉佛菩萨的地方,应该极尽巍峨宏阔,方能衬托出我佛的神圣庄严。唯有粗大的梁柱,才能建成高大的殿宇。然而,我们奉化这一带,都是农田水网,没有这样的大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一个老僧说:“栋梁之材,出自深山。唯有高山之中,大川之畔,才能找到这样一样的树木。因为那里远离人群,树木不会被刀斧所伤,能顺利长大,日后才可能成为擎天之柱、栋梁之材。前些年,我在岭中五夷山住茅棚,曾经看到深山幽谷之中到处都是高大笔直的海杉,粗的要两、三个人合抱,细的也比水桶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