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77章 妙哉奇也(6)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真相大白后,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因此又想起当初三皇姑妙音骂苏宰相"磕一个头放两个屁,行善不如作恶多"的话,真是后悔莫及,立即下令将苏宰相推出午门斩首。并没收其全部家财,同时宣布上届皇榜无效。

且不说妙庄王严惩奸臣之事,也不说上届皇榜所录之人员被罢免的详情,却说那五百秀才死后冤魂不散,化成五百飞虫,一齐飞进宫中向妙庄王讨还血债。

因为是文人所变之虫,所以称之为"文虫"。后来有人在"文"字旁加了一个"虫"字,写作"蚊虫"。

有趣的是直至清朝初四年,仍然发生过官府小姐撰写《蚊吟》诗时,引用了"红罗帐内一书生,卿卿我我至天明。细皮嫩肉任君采,何必枕边说私情"等句,而被其父赶出家门的冤案。此事虽属题外话,却也说明后人同样知道蚊虫系文人所变之虫的事儿。

有人说闹了半天,原来是蚊虫,"秀才造反三年",何必如此大惊小怪,到了夜晚烧一把稻草,点一堆蚊烟或做一床帐子,也就没事了。就是不理睬它们,也不过如此而已,反正是既谋不了财,也害不了命。

列位有所不知,当年的五百蚊虫与后来的那些蚊虫完全不是一码子事。与其说它们是一些吸血叮人的小虫,不如说是一批寻仇赎命的冤鬼。

别说是蚊烟熏不走,蚊帐挡不住,就是关起门窗来,它们仍然能破门而入,穿窗而过啊!更厉害的是,因为它们的目的并非仅在于吸血,而是要妙庄王偿命,所以在吸血之后,又特意将一些毒物排泄在妙庄王体内,数月后,必然全身腐烂而死。

妙庄王一听这话,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真人救寡人一命,寡人若能起死回生,一定造寺庙做斋醮超度亡灵,建庙塑菩萨重换金身。"

疯道人说:"并非山人不愿救万岁之命。有道是,药方易开,药引难求啊!只怕是贫道开出方子,万岁爷你求不到药引子啊!"

"寡人乃一家之主,一国之君,别说真人要两味药引子,就是要龙肝凤胆,也只需一句话便能办到。真人只管开方无妨!"

疯道人道:"如此说来,万岁爷听好了:"一不要龙肝,二不要风胆,只要亲生骨肉的手和眼!"

妙庄王大惑不解地看向疯道人,"手眼?莫不是要砍我女儿双手,挖我女儿双眼不成?"

疯道人:"正是!"

"这......"妙庄王听说定要砍下至亲骨肉的双手,挖下亲骨肉的双眼做药引方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忍不住喊了一声:"这个......"便低头不语了。

对他来说,所谓至亲骨肉眼下只有两个——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缘。年龄愈大爱子之心愈重,此乃人之常情。

结发之妻宝德娘娘仙逝之后,妙庄王便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女儿们身上了,简直视女儿为心肝;女儿们对他也更加孝敬。

妙庄王打心里想:无论如何也不能干这种割肉补疮,损子利己的事儿啊!更何况自己已是半截入土的人了,哪能为了自己让年纪轻轻的女儿变成手不能拿的残废,眼不能看的盲人呢?虎毒不食子,牛老还舔儿,何况有七情六欲的人呢?

妙庄王思前想后,还是不愿忍痛割爱,他宁可自己这把老骨头入土,也不肯让两个年轻孝顺的女儿缺手少眼。

疯道人见妙庄王喊了一声"这......"之后便沉默了,他忽而坐下,忽而立起,忽而来回踱步,忽而呆呆站立,却只有行动没有语言,便忍不住问道:"万岁爷怎么成哑巴啦?贫道说你办不到,你却硬要逼山人枉费口舌。"

妙庄王道:"不,别说是双手双眼,就是再加那么多,也会有人含笑敬上的,只是孤王不愿办罢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岂能不丈夫,何必去残害她们呢?"

疯道人:"不,万岁爷,凡夫俗子都是为自己的,连你也不例外。你求儿是为了继承王位,杀女是为了帝门家风,火烧雀庵是为了发泄积愤。"

妙庄王:"难道寡人不忍残害自己的女儿而保全自己也是为己的么?"

疯道人:"不错,这比你杀害三皇姑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为了父女之私情竟抛开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不顾!你死之后,文臣武将,各路诸侯势必为争权夺利而闹得天下大乱,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你的女儿、女婿。你为了做一个有情的豪杰,不毒的丈夫,竟不顾百姓、女儿和女婿们的死活,这难道说不是为己么!"

妙庄王反问道:"凡夫俗子总有一死,王死后臣争权罪亦在王,那么请教这天下大乱何以避免?如果无法避免,则为王者始终是自私为己了。"

疯道人说:"孤王当年选你为妙庄王,不是避免了天下大乱么?你何苦要代代相传呢?"

疯道人说完,一把扯去伪装,露出童颜白发。妙庄王一看,正是当年进山修道的先王,连忙跪下向先王请教万全之策。疯道人说:"万全之策倒有,只怕你不肯照办。"

原来,这万全之策的前提首先是要妙庄王甘心情愿地放弃皇位,其次要他抛弃父女之爱、君臣之义。

妙庄王愣了好半天,怎么也答不上来。他疑心这位"疯道人"这会儿真犯了疯癫,如若不然,怎么说起话来颠倒错乱,前言不搭后语呢?

疯道人像是猜透了妙庄王的心思,没等他开口便一针见血地说:"别以为贫道在说疯话,有道是,千金难买回头望。还是回头看看你自己吧,三十年前,你如同一柄利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无坚不摧,初登皇位时,你像一块有角有棱的巨石,借着那陡峭的山势,滚滚而下,能冲决一切阻力,扫平一切障碍,顺者昌,逆者亡。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如今你锋已钝,剑已锈,棱已圆,角已残,恰似那巨石滚进了山谷,宝剑埋进了黄土,山间猛虎入樊笼,金角老龙困沙滩。猛虎入樊笼与病猫无异,老龙困沙滩欲待西江云雨也难。好汉不提当年勇,依山人之见,还是急流勇退为妙,如不急流勇退,势必做出许多糊涂事来。若移权于女儿女婿,则更是祸国殃民。"

妙庄王听到这里,又是一惊,心里说:治国安邦靠的是文韬武略,并不在乎是子婿还是外人啊!疯道人并不管妙庄王想些什么,只顾一个劲地往下说。

可说出来的话却句句能打动妙庄王的心:"文韬武略虽为治国安邦所必需,而爱民者是治国之本,女儿女婿看似孝敬,又有几个肯为国捐躯,为民舍命?你若不相信,可当面试其孝心,若有一个肯献手眼以救国父性命,便称得是真正的孝心。"

如果说,妙庄王年轻时最大安慰是自己不曾误国误民的话,那么,他终生引以骄傲的则是女儿对自己的一片孝心。

他觉得不用说要她们献出手眼,就是让她们投河、跳岩,她们也绝不会说半个不字,三女儿死不叫屈便是例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