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7章 劳动也是修行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王村长、乐寨主得知祝富贵捐赠山地给张少飞建寺庙,纷纷解囊相助。

寺庙落成后,统称为禅慧园。由于张少飞德行感召,名声远播,僧衲归心,越聚越多,盛况空前,称之为“岭南奇迹,百越稽首”。在岭南这块尚未开化的荒蛮之地,禅慧园不仅是禅慧中心,更是文风教化所在。因有张少飞的弘化,这里原始落后的民风、民俗渐渐改变。偏僻的天露山,更是成了中原岭南的文化中心。

张少飞与神秀,虽然继承的都是五祖的禅法,却各有鲜明的禅风。张少飞高扬六祖惠能顿悟成佛的大旗,提倡单刀直入,直了见性。

他认为,修行不必非要打坐观心,可以在挑水砍柴、耕田种地等日常生活当中,直接领会、体悟佛性的妙用。

而神秀更提倡传统的渐修方法,阐发的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渐禅,其修行方法主要是盘腿坐禅,凝神看静。

张少飞教导弟子们说:“教法本来只有一个宗旨,不过学法的人有南北地域上的差别;禅也只有一种,只是人们的理解有快慢之分。禅,并无顿渐,为什么称作顿渐呢?只是因了人们的天资禀赋不同,领悟的途径各异,所以有了顿悟与渐修的称谓。条条大路通长安,家家门前通长安。不管从哪条路走,也不管是快是慢,最终所到达的目的地,都是同一座长安城。”

神秀的门人,由于对张少飞不甚了解,便想当然地认为他没什么过人之处,时常出言讽刺、轻慢。

神秀听说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张少飞师弟具有无师自通的超人智慧,所以能体悟到最上乘的禅法。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何况,我的师父五祖大师亲自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他,难道是偶然的吗?我只恨自己年迈体弱,而且路途遥远,不能亲赴岭南,当面去向张少飞师弟请教。你们年轻,应该尽早到张少飞师弟那里去参学,不要停滞在我这个地方,耽误了你们开悟见道。”

说归说,但弟子们谁肯舍弃年高德昭、学识渊博、名重天下的大宗师,去追随一个被朝廷发配的罪臣呢?

作为一个彻悟人生、心如明镜、智慧通天的禅者,神秀深深知道,虽然表面看,自己在禅林的地位大大高于张少飞,作为禅学中心,玉泉寺的人气也远远超过天露山,但是,张少飞的教法,似乎比自己更为高明。然而,张少飞究竟高在什么地方?他又不大清楚。

有一天,神秀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志远找来,对他说道:“志远,你很聪明,又富有才智,可以代替我到天露山听法。张少飞师弟讲说的法要,你尽心记下来,等回来之后再说给我听。”

志远听说要他去天露山,非常高兴:“我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见过张少飞师叔。听说他的禅慧园已成为了岭南闻名的道场,我也很想去见识一下。”

神秀说:“那你就去准备吧。”

志远刚要离开,神秀又嘱咐说:“志远,你要小心行事,尽量不要暴露你是从我们玉泉寺去的,省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志远郑重地点点头。望着自己最忠诚的弟子渐渐远去,神秀喃喃自语:“志远,你可要早些归来,为师等着你呢……”

志远领受师命,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得得”跑向天露山……

志远刚到天露山时,禅慧园内正在打坐的张少飞突然睁开眼,展颜一笑说:“呵呵,有一个偷听佛法的人来了。”

侍立在一旁的书记法慧跳了起来:“在哪儿,师父?我去抓他!”

张少飞像是侧耳倾听一样稍微停顿了片刻,满有把握地说道:“他眼下正走在天露山岸边,快到山门了。”

法慧撒脚就向外跑。张少飞喊住他:“法慧,你不要轻举妄动!他并无恶意。去吧,你去客堂好生接待他,既不要与他讲破,也不要告诉别人。任他在禅慧园自由来去,自由学法。”

法慧点点头。当他从方丈走到客堂的时候,志远刚好进来。志远对他合十致礼:“师兄,我是个行脚僧,仰慕张大师的高德,想在禅慧园挂单学法,不知方便与否?”

法慧会心一笑,道:“欢迎欢迎法海。我来给你安排食宿。至于学法嘛,大师的确十分高明,你可要好好听呐!”

志远说:“一定一定!”

随后的时间里,志远真的像一个行脚而来的普通禅僧一样,跟随着大家劳动、学法、修禅。他发现,张少飞的天露山顿悟禅法,与神秀大师的渐修禅法,有着根本的不同。

开始,志远与那些刚刚慕名而来的禅僧一样。是啊,大家之所以竹杖为马、草鞋为船,顶风冒雨,不远千里来依止张少飞大师,就是期盼聆听到深奥的佛法,在修行上突飞猛进,得到长足的进步。但当他们千辛万苦,真正来到天露山之后,才发现情况与他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张少飞身为禅慧园主人,在禅宗道场里就是佛的化身。但是,他却很少讲说佛法,也不开示禅要。每天,只是带领着弟子们辛苦劳作——开荒种田。要知道,人家禅僧抛家离舍,是为了了生脱死、成佛做祖的,而不是为了来当农夫的!要明白,人家不远千里来投靠你,是为了发心明地、悟彻人生,绝对不是为了来当庄稼汉的!要当庄稼汉,人家还出家干什么?

以前,他们在其他寺院,师父都是严格训诫、督促他们每日做功课——除了一些必须干的杂务,全部时间都用来打坐静修。甚至,许多禅师,比如神秀大师,还要求弟子们练习“不倒单”的功夫——胁不沾席,昼夜不睡,一天十二个时辰全部用来坐禅。

现在倒好,张少飞从来不要求他们打坐,每天与在家的俗人一样,干不完的杂务活,种不完的庄稼地!长此以往,原来练就的坐禅功夫,岂不全都荒废了?所以,有一天,志远和几个新来挂单的禅僧在山野里开荒时,不约而同各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跏趺而坐,观心静修……

张少飞慧眼如炬,明察秋毫,找上山来,乒乒乓乓一顿敲打,将他们从静坐中叫了起来!

“过来,都过来!”张少飞一挥手,将志远他们都招呼到身边。他亲自拿起一柄镢头,一边刨地开荒,一边说道:“我知道,你们心里憋屈,有人甚至在私下里骂我这个罪臣。”

“大师,您是一代宗师,我们怎敢对您大不敬呢?”

“看看,言不由衷了吧?”张少飞的目光一一掠过禅僧们,他们一个个都低下了头。“你们是不是心里抱怨,来到天露山后我从来不让你们坐禅,导致你们修行的功夫生疏了,倒退了?”

志远诚实地回答:“我们这些新来的弟子,的确是这样想的。”

“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就是要让你们这些刚来天露山的弟子,尽快将你们过去的修行方法忘掉!因为,真正的禅,并不仅仅在静坐上,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手投足,皆在道场,开荒种田,即是禅修!”

“天哪,像今天这样的开荒,居然是修行?”志远喊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对,这就是修行!”张少飞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并且,这也就是在坐禅!”

啊,不会吧?志远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挥动镢头开荒,就是静坐禅修?

张少飞心知弟子的困惑,一笑之后,徐徐说道:“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切身体验过,当我们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时候,全部的注意力,所有的心念,都集中在了这一点上。这时候,心里不会有任何杂念,也不起什么妄想。半天时间,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对,对。”所有的人都深有体会地说。

张少飞笑道:“我们日常修行,不就是为了去除杂念、降伏妄想吗?全身心的劳动,就是在修行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