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9章 风幡之争(上)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婴行风趣地:“都是菩提树,管它是印度尼还是东土泥。”

法空高傲地:“哼,量你不知!”

婴行拱了拱手,“请法空师兄赐教!”

法空得意地说:“要说咱们这法性寺,不但是岭南第一名刹,而且天下闻名。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就辟为寺庙了,名为王园寺。凡是从印度航海而来的法师,或者从海路到印度求法的中国僧人,大都在这里落脚。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求那跋陀罗的印度高僧飞锡驾临广州,在寺里建了咱们所在的这个戒坛。他预言说:250年之后,有一位肉身菩萨将在这里受戒出家。而这棵菩提树,是另一个高僧智药大师从印度带来的树苗,栽到了咱们这里的。”

婴行指指一旁的石碑:“智药大师栽菩提树的同时,是不是立了这块石碑?”

法空点点头。

婴行说:“你自己细细看看,他在碑文中预言,170年之后,将有肉身菩萨在此菩提树下大开普度,弘扬无上佛法。你再看立碑的时期,仔细算一算,今年正是两位大师预言的活菩萨出现的时刻……”

婴行忽然停住话头,双眼死死盯着什么。

法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惠能从容不迫地走进法性寺,似乎还别有意味地对着婴行神秘地笑了笑。

婴行的魂魄似乎被惠能的神态摄去了,痴痴的,呆呆的,直到惠能的背影消失,他仍在发愣。

250年前修建的戒坛依旧庄严,170岁的菩提树枝繁叶茂,绿荫遮地,高大参天。它们也在企盼着肉身菩萨的到来么?法空捅了婴行一下,说:“婴行,你又发什么呆?印宗大师今天要讲《涅槃经》,咱们快去听吧!”

法性寺大雄宝殿,红墙黄瓦,高大庄严。凌空翘起的飞檐,又显得格外轻灵飘逸。大殿外高高的旗杆上,五色幡旗迎风飘扬,把湛蓝的天空装点得格外生动。

婴行与法空来到大殿的时候,一些僧众与居士已经到了,他们静静地坐在蒲团上等待印宗大师讲经。好像是冥冥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小婴行下意识地向大殿东南角望去——那里,是男居士们应在的位置。

果然,他在一个最不显眼的角落,看到了那个平平常常却又十分神秘的人物——惠能。

婴行和法空坐到了僧人们的最后一排,因为他们出家最晚。

印宗大师安坐在佛坛上闭目冥思。此时大殿内一片宁静,似乎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清晰听到声响。忽然,外面一阵强风吹过,大殿前的旗幡剧烈抖动,猎猎作响。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追逐着声音向外望去。

大殿外面,五彩缤纷的幡旗在风的吹拂下,尽情地招展,自由地飘舞,煞是好看。蔚蓝的天空,因它绚丽的色彩而生机勃勃;古老的寺庙,因它的曼妙飘扬而意趣盎然。

许多人都被这景象感动,油然生出许多感慨来。年轻的法空大概过分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喃喃自语道:“春风吹得旗幡动,赤橙尽染艳阳天……”

一个老年和尚不客气地打断他的沉吟,呵斥道:“年轻人,一天到晚心随境转,只知吟诗作赋,禅机却一窍不通。什么风吹幡动,应该说是幡自己在动。”

法空倒吸了一口凉气,一脸的茫然:“你是说,幡自己在动?”

“那当然。因为旗幡高挂,就有了飘动的可能性。所以,佛门之人不要被色彩和表面现象迷住慧眼。要知道,那不是风动,而是旗幡动。因为动性在旗幡上,而不在风上。”

年轻的法空觉得老和尚讲得不在理,却又一时想不出反驳的理由,憋得满脸通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婴行替师兄打抱不平,站起来走到老和尚跟前,拿手在他眼前晃。晃得老和尚直眨眼。

婴行似乎很惊讶:“噢,你眼睛没有瞎呀!”

老和尚一脸愤怒:“胡说八道,我的眼睛好好的,啥时候瞎啦?”

“那你怎么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什么动性在幡不在风!请问老法师,什么叫动性?”

老和尚说:“动性就是能够活动的可能性。这动性有的东西有,有的东西没。幡挂在旗杆上,有动的可能性,所以是幡动而不是风动。”

婴行冷不防使劲推了老和尚一把,老和尚踉踉跄跄,差点儿摔倒,样子狼狈极了,逗得大殿里所有的人呵呵大笑。

老和尚忍不住破口大骂:“你个小杂种……”

婴行叉着腰站在他面前,装出大人的模样,呵斥道:“佛说,不恶口!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你修行多年,连这也不知道?怎么能开口骂人!嗯?”婴行一本正经,装腔作势教训老和尚。

老和尚吃了亏,反而输了理,气得七窍生烟,但又不好发作,只好加重口气说:“你一个小沙弥,竟敢推搡老衲,是何道理?”

婴行嘻嘻一笑,说:“我想试试你,有没有动性。”

老和尚说:“人,当然有动性了。你看,人走路,他脚下的大地并没有动,动的是人。”

婴行指着他的额头说:“那么,刚才是你自己在动,而不是我推了你,你为什么骂我?”

老和尚语塞,悻悻地走远了一些——生怕不知深浅的婴行再次冷不防出手,再让他“自己动”一次。

婴行越发得意忘形:“无话可说了吧?如果没有风,旗幡自己怎么能飘动呢?”

法空像是受到了婴行的启发,扭头向外看去。这时,恰恰风停了,漫天飘舞的旗幡静静地悬垂下来,一动不动。

法空对着老和尚说:“不动了,不动了!你看,你们大家看,幡真的一动不动啦!因为眼下没有了风!有风则动,无风则停。可见我说的没错,是风吹幡动。”

老和尚漫不经心地望了望高高的旗杆上死蛇一样纹丝不动的幡,不慌不忙说:“照你这样说,动性在风而不在幡了?”

婴行说:“那当然,你自己不是都看见了吗!”

老和尚问:“照你这么说,动性应该在风了?”

婴行当仁不让,抢着说:“那当然。”

老和尚成竹在胸:“那好,我来问你,刚才那阵风,是不是也吹拂了白云山?”

白云山,是广州城外一座风景秀丽的高山。在法性寺,抬头就可以看见它直插天际的峰峦。

婴行说:“白云山离这里不远,吹动幡的风,应该也能吹到它。”

老和尚咄咄逼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婴行与法空,道:“那么,白云山刚才是不是也像幡那样摇摆不止呢?说呀,你们倒是说呀!风是不是能吹动了白云山?”

法空无言以对,婴行也张口结舌:“这……这……”

老和尚紧紧盯着他不放,追问道:“这什么,你回答我,风吹青山,青山是不是摇动?”

婴行无可奈何,只好小声回答,“不动。风,吹不动大山。”老和尚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这不就得了!因为山没有动性,而幡却有,所以风吹得动旗幡却吹不动山。可见动性在幡不在风。”

婴行心里明明感到老和尚的理论似是而非,但他有口难言,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急得他抓耳挠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