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9章 静美的忆记(3)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六祖惠能遥想家中荷池,仰天祈祷。

而这一切,早已随风而逝。

就让心中的莲,在碧水荡漾间,盈盈的润了如玉的娇颜,在时光的长廊里,与佛结缘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荷花之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是荷花之说;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说的还是荷花。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高洁之士吟咏的对象,人们喜爱荷花,歌颂荷花,不但是荷花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让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惠能极爱莲花。常常在佛前虔诚膜拜莲花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仙风道骨。

在宝林寺中弘法,惠能忽然有一天发现,在曹溪一带的大村小寨,前来礼佛的香客,穿着印有莲花图案的时装成为人们的最爱;更让他欣喜无比的是,在韶州大街小巷的画廊中,莲花的大幅画像作为一种标志,在画廊上隆重地出现!

啊,圣洁的莲花,难道是芸芸众生顿悟了吗?

这充满禅意的莲花啊,但愿你的高贵品格真的被认可;

但愿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风骨真的被芸芸众生所欣赏;但愿所有以你之名显现的形象真的没有辱没了你!

佛说:“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惠能与李小兰的这一世的擦肩而过,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的……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这首颇有禅意的《夏歌》,使惠能又一次想起起了他那藏于心底的静美忆记……更使他穿越大梁——

梁武帝萧衍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上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较低微。可他的伯父萧道成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趁着朝廷内乱之际,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

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和谋略,在南齐担任军职,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两军阵前,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亲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将士们紧随其后,大破十万魏军。

战后搜检敌营,从一名魏将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交锋,等我到达再商议对策。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为我所有。”

萧衍早年还是一位社会名流。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士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并等游于西邸,吟诗赋文,号称“竟陵八友”。

萧衍未做皇帝之前,虽然政务繁忙,他仍然每天灯下读书直至深夜,曾撰写《通史》六百余卷。

他还常常亲自起草朝廷的诏告、赞、序等公文,合起来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订“百家谱”,重用士族;

萧衍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阴阳、卜筮、书法等无不擅长,堪称多才多艺。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着齐武帝病逝,宫廷内乱之际,萧衍便辅佐萧昭业夺取了政权。

当时的他羽翼还未丰满,可是萧昭业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势力一步步壮大。

等到力量积蓄足够之后,萧衍毅然于雍州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监。

从此,梁武帝萧衍不再为他人做智囊,开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五岁,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说在他信奉奉佛教之前,还是非常励精图治的,堪称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万寿无疆”,是所有帝王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取风流还是赌长寿,萧衍选择了后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佛教“除二障”的戒律中,萧衍“始知归向”,蔬食而外,并断房室。归根结底,是出于健康的考虑,所谓“行人之能行者”,乃寻求长寿之途径。

这种观点颇有道理,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最初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果然,不杀生之后,他的健康问题解决了,脑子也不发昏了。用萧衍自己的话说是“既不御内,无复欲恶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帝王有幸宠爱遍天下美女之特权,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其真相不要说朝廷文武百官,就是朝中太医恐怕也说不清。

但在朝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大把年纪的人“断房室”,应该最初不可能是事佛所致。

这一点,萧衍也颇认同。

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

萧衍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出家”,当个干净皇帝,还落个长寿,也是他五十岁开外突然改变信仰,放弃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种解释。

……

一阵秋风拂过,带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把惠能从穿越时光隧道中带回到眼前。

六祖惠能遥望着荷塘,心想:人,既是如此,而花呢?也是如此啊!思绪,把惠能带回到了与小兰同窗共读的那段两少无猜的岁月之中……

春天,小兰和惠能在学堂共读之余,有时到他家中,两小无猜,牵着小手漫步在他家屋旁的荷塘边……

“师父,塔上风大,红日都西沉了,我们下去用膳吧。”望着六祖惠能伫立塔上,已凭栏沉思良久的神会,不无关切地说。

“哦……”六祖惠能从沉思中醒来,眨了眨眼,看着西沉的红日,忽有所悟,向着神会,道“你明天为师要在国恩寺为乡亲开坛说法,你通知夏卢村和附近的后梁村等几条村吧。先不要把范围搞得过大,以免来的人太多,一时难以招待会。”

“好的。”神会说完,挽扶着六祖惠能下塔,望斋堂而去。

龙山国恩寺位于新州县城南部集成镇(现六祖镇),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的香火几千年如缕不息绵延。

清沏的溪水静静地绕山龙山山麓,自南向北纵贯全镇的卢溪河,波光潋滟,秀丽明媚,给一河两岸的大地平添几分灵气,浇灌出两岸的秀丽风情,广袤的原野大地与优美的龙山自然风光相交辉映,蔚为壮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