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888章 天下为公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什么才是真正在求佛法?

我们自我反省一下,有哪一个学佛不是在这五阴里转呢?谁能够跳出五阴?能够跳出五阴就对了。

但是在五阴上求法修行对不对呢?初步是对的,道理何在?好比你要做个桌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把木工做好,就要有锯子、斧头、钉子这些工具。

以修行来讲,六根、五阴就是工具,所以从行识入门并没有错,但是不要被它们所转,不要执着这些境界。

如果执着在行识的境界,以为这个是佛法,那就错了。

我们要了解《维摩诘经》所讲的,是上乘的大乘菩提正道,是证得菩萨道的究竟之论,你初步从行识入手没有错,到最后应无所住就对了。

刚才说的“非有界入之求”,是把五阴再分析变成十八界。

例如打坐时心中念佛,是在意识界里修,你做观想也是在意识界里,这在密宗叫生起次第,把意识上本没有的东西使它生起来。

好像观想佛,密宗非常注重形象的佛,或雕塑的、或绘画的,每个人要有个小坛场(就是道场或佛堂),或称坛城或曼达拉(曼荼罗、曼陀罗)。

打坐时佛像要对着自己眉心位置高度,叫瞪目视佛,若佛像眉尖明珠,看久了慢慢也忘记看了,眼睛也不看了,一切忘了,就是观佛眉尖的明珠入定。

传这样的修法已经是不得了的,你们该欠我哈达和供养了,我这么随便讲出来了,所以我碰到打雷就怕。

讲正经的,我的观念不同,道是天下的公道,法是天下的公法,不属于我的,只要诚心来学的,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来磕头供养那一套。

我和许多老喇嘛说,有一天我会把密法全部公开的。

他们说要得到我本尊许可才行,就是要有文殊菩萨、佛答应。我说:放心吧!早答应了。

佛要度众生嘛!有什么秘密呢?为什么一定要磕头要供养?

但是学人不诚心,也是学不到,学到了也不会修,也等于白学。

总之,观佛像这个法门是从十八界的眼界来修,必须修得生起次第,一经上生起,无中生有,就是要先把佛像看清楚,影像留住才观得起来。

你说,这不是着相了吗?显教说要断除一切妄想,不错的,但是在妄想没有断除以前,你只好借用妄想。

所以一心不乱是加重妄想,怎么加重呢?把所有的妄想集中在一点上了,他的理论方法是以楔出楔。

中国盖房子不用铁钉,用的是木钉,叫作楔,要取出先前打入的木钉,就再打入一支木钉,把先前的钉子推挤出来,叫作以楔出楔。

我们用功时妄念断不了,如何清净呢?只有把所有的妄念集中在一点,叫作系心一缘,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一处,念佛法门也是这个道理。

以楔出楔还有个比方,面粉洒散了怎么收拾?

就拿一把面粉沾湿了,捏成一团,再用这一团去黏散开的面粉,就可以黏光了。

修行的方法也是如此,由系心一缘开始。

用这方法去观想佛像,观得起来时,在意境上,身心内外就是佛像一尊,在密宗就叫做生起次第的成就。

无中生有,由真空生妙有,再由有归到空。把所有的面粉黏成了一团,然后把这一团丢掉,一点面粉也不剩了。

从有归到空,叫圆满次第。所有的修持方法就是这个原则,没有第二个原则的,这也就是不二法门了。

所以分析五阴的求法之后,最后的成就不落在十二根尘,不落在眼根,不落在色尘等等之间。

好了,这两句经文我们了解了,维摩居士传的法我们也懂了,可是到达这个程度是学佛法的成就吗?没有。有句成语说,修道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三界是佛家的话,五行是道家的话,这是说修道成仙成佛了。

道家讲的五行是从物理入手,所以用金木水火土物质来代表,佛家文化从心入手,所以是讲色受想行识,道理是一个。

我们学佛的人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今天去庙上磕头供养,为自己求福报。

做了好事想得善报,这也是求福报。

因为我修行,来生想要好一点,这是人之所想,比做生意还功利。以此求道,何道能成啊!

你看这经文,你如果要把它翻成外文可不要简略,不要乱翻。

有位居士想批注佛经,去见南阳慧忠国师,忠国师嘉许他能发心,然后让小和尚拿碗水,碗中放七粒米,碗上摆只筷子,问居士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居士不懂。

忠国师就说,连我这老和尚的意思都不懂,你能懂佛的意思吗?还想批注佛经?

这里维摩居士再起一段话。

他为什么要再叫一次舍利弗呢?在古文作文时,这一句话会被先生用红笔给你杠掉的,你重复了。

这要了解佛经是对话录,这是表情,是个层次,是个阶段。

维摩居士讲到这儿,会看一下舍利弗,看他懂了没有,然后说:唯!舍利弗,我再告诉你。

“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上面说真正佛法不在五阴中、不在十八界中、也不在三界中。

再进一步说,也不在佛、法、僧三宝。

这里要注意这个“着”字,是黏着的意思。

“众”是指僧伽、僧众,也可以是单一个僧,一个比丘就可以代表古往今来一切十方三世圣贤僧。

真正的求法,执着佛、执着法、执着僧也错了。

但是你不要读了这一句,就不皈依三宝了,那是妄语,你没有到这个境界。

这里讲的是上乘的不二法门,真正的解脱道。

“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执着了苦集灭道四谛法门就是戏论,就不是佛法。这很严重了,《维摩诘经》所批驳的苦集灭道,是小乘佛学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要上维摩居士的当了,告诉你:戏论也是佛法。

是什么佛法?方便法门。要明白世界上任何教育手段的本质,都是诱导法,都是用哄的。

诱导就是佛法讲的方便法门,固然从无上佛道观点批驳戏论,但戏论也是佛法,是方便法门。

《涅槃经》上说: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

小孩子哭了,就拿个黄叶哄他,说是黄金,他就不哭了,不哭就好了嘛!

就是用诱导的方法使他不哭,不受这个烦恼。

一切佛法也都是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啊!

我在峨眉山庙里闭关时,第一天入关,在大殿上看到了一对联,觉得这个字之好,是一气连下来的。

这对子不但字好,对子作得也真好:

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飒飒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

真是高明极了,全部佛法的道理都讲完了。

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这里牵涉对佛法认识最基本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