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6章 苦乐年华(1)

书名:落难情缘 作者:洪门十一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天色已晚,李氏在家中不见惠能回来,有点担心起来,站在门外,东张西望……

终于,李氏看见不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摇摇晃晃走了过来。

“啊,是能儿!”李氏一惊,急忙迎上前去,“能儿,你怎么浑身伤痕累累,出什么事了吗?”

惠能本来不想告诉娘亲,可是,自己回来得这么晚,又伤痕累累,知道瞒也瞒不住了,只好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对娘亲说了出来。

李氏一听,痛苦万分,一把把惠能抱在怀里,声泪俱下:“能儿,都是阿娘无能,让你吃了这么多苦,你阿爹若是有知,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能儿,你快随娘进屋,娘马上烧香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你伤痕别疼,早日痊癒。”

多年来,李氏简直把观世音菩萨当成惠能的保护伞了,为了惠能的幸福、平安,她可没少拜求观世音菩萨。

惠能一看娘亲伤心难过,急忙相劝:“阿娘,您别难过,我没事的,孩儿虽然挨了一顿打,受点皮肉之苦,可是我救了一条人命,那个老乞丐年老体弱,要再遭毒打必然没命,孩儿年小结实,替他受些皮肉之苦也不算啥。阿娘,您别难过了……”

“能儿,你……你也真是的……阿娘也不反对你做善事,可是你怎么能为一个……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拼死相护,遭,遭……这么大的罪呀?”李氏难过得哽咽着说。

惠能安慰道:“阿娘,人生在世谁能见死不救?我要是看着老乞丐被挨打而不去相救,我眼睁睁的看着他被打死,我会心不安,很痛苦的,那要比这皮肉之苦还要难忍。阿娘,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您不要难过了,今天那个不知名的小孩不也救了我吗?”

“唉!能儿,你也太善良了,你要知道,那个小孩救你是因为他有功夫,哪像你,啥也不会还愣去救人,也不顾自己死活。以后可别再干这傻事了,别让娘再替你担心了。快进屋坐下来,娘给你端饭去,你一天没吃饭,都饿坏了,你等着。”李氏说完,进厨房端出饭菜放在桌上。

惠能一天没吃饭,都饿过时了,再加上伤痛难忍,早就没有了食欲,可是他怕娘亲伤心难过,只好强迫自己勉强吃了一些。

吃完了饭,李氏见惠能伤势严重,让惠能早早休息,然后,她自己来到家中设置的佛堂前烧香拜佛,求佛菩萨慈悲,保佑惠能早日康复。

这个中秋,本该是惠能与娘亲,再约上小兰,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温馨快乐的美好时光,想不到因分了一个月饼比老乞丐而招来横祸,连贺月的中秋月饼都无了……

幸好,中秋节这天,李小兰她爹李学儒叫小兰送一盒月饼给李氏母子过中秋节……

这总算是为今年这个中秋节增添了一点快乐气氛。

中秋节过后的第五天晚上,惠能解去了身上的生草膏药,见伤处已消肿化瘀,不痛了,也不用再敷了药了,好像已恢复了。

吃过晚饭后,惠能便拿着砍柴刀,在屋门外那块磨刀石上“刷——刷——刷”地磨起来。

李氏正在织布,听到磨刀声,便停下了手头上的活,行出门口,说:“能儿,你磨刀干嘛?”

惠能边磨刀边说;“阿娘,我的伤已经痊愈了,我想明天一早去打柴卖。”

惠能又想上山去打柴,苦笑着说:“能儿啊,这俗语都有话,‘伤筋要百日才好’,这段日子,你最好每天用热水烫洗双手,以通筋活血,才易生力。”

惠能一听,停了手中正磨着的柴刀,有点心急,说:“阿娘,如果歇这么久,家里的米缸早就底朝天了,哪有米煮吃呀!”

“天无绝人之路,娘已想好了,再过一段时间,你把阿娘织好的那些布,拿一匹到集成圩市去卖,这不就有钱买米了吗。”

惠能听小兰这样一说,“哦”了一声,觉得也是一种办法。但一想,这是阿娘多年的心血结晶,拿去卖了……

李氏见惠能蹲在磨刀石下沉思,又说,“本来,这些布匹阿娘是打算等你和小兰结婚时才拿去卖了,用这些布匹钱为你操办婚事的。”

原来,李氏自从上次在厨房做早饭,与惠能谈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大事以后,就默默地计划着挣钱为惠能置办婚事的大事来。

惠能一听,只感到热血上涌,喉头哽咽,此时,才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还能说什么呢,此时的惠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娘亲十几年来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阿娘都上了这把年纪了,还为自己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

“嗯。”惠能孝顺地朝着娘亲点了点头,刚站起来,感到腿上的旧伤还有点隐隐作痛,方知道娘亲说的“伤筋要百日才好”不无道理。

……

再说惠能虽然身上的伤还未完全康复,还未能上山打柴,但在家里,他有时从书柜中翻出他爹遗留下的四书五经来看;有时拿着书,到村边的小河边,坐在那株华盖似的龙眼树荫下看。累了,就望着小河,想着新江、大江大河发呆,想着新江水冲破崇山峻岭的阻隔,去际会大江大河的壮观景象……

想着,想着,自然而然地又会想到生活的甘苦,也是心在分别,心在体验,心在确定。

日子富裕的人,固然可以享受大鱼大肉的美味;然而,菜根粗粮,却也有着独特的清香,关键是心的体验。安享闲逸,可以品味清风明月;而深山打柴,在劳累的同时,也可领略到小鸟鸣啼、野花飘香。所有的一切,关键是心的转换……

惠能在这个秋天养伤的季节里,他想了很多,很多,似乎也收获了很多。

这天,惠能在家看完了书,李氏停下了织布机,对他说:“能儿,趁这几天天气好,你到附近的田边或山间采些‘白花蛇舌草’、‘田七’之类的生草药回来吧,家里的生草药已经不多了。”

“嗯,好的,阿娘,我这就去”惠能放下书,拿起竹背篓和小锄头,出门去了。

秋日的阳光照在夏卢和后梁村交界的原野上,一切显得生机勃勃。

不知不觉中,面对着大好秋光,惠能当下心想:这时能与陈木水、李治文和二狗他们几个童年的伙伴在一起玩上一阵子,那该有多好啊……

你可别说,有一种说法叫“天从人愿”。这惠能刚突发奇想,这不,李治文和水莲正赶着他们家的大水牛朝他这边过来了。

李治文是村里李姓一家大户,家财万贯,他爹李天佑娶妻王氏,产下四女一男,李治文排行老四,年方十七,与惠能同年;水莲的爹爹张大志,娘亲冼氏,产下水莲不久,不幸离世。张大志后来续弦,水莲后娘沈氏,一连产下四个男丁,张大志在村里也算得上是一户富蔗之家,有田有地有耕牛;二狗比水莲小一岁,家里最穷,他出世还未满月,他爹梁蔡庆本想上山打几只山鸡给媳妇补补身子,谁知却一去不复返……二狗的娘亲,寡妇带着孤儿,含辛茹苦,将二狗抚养成人。

“阿能哥,你一个人在田边干什么呀?”二狗远远看见惠能,大声叫喊起来。

惠能听到叫喊声,抬头一看,只见,李治文、水莲各牵着一头大水牛,后面还跟着个二狗,好像去放牛。

“我在田埂采生草药呢!”惠能大声回应着。

李治文他们齐声道:“阿能哥,今天天气好,我们去山放牛采药吧。”

惠能高兴地说:“好呀!”

陈木水、李治文和水莲他们几个自小常在一起玩耍,二狗总爱跟着他们去玩。每当他们玩得高兴起来时,总爱欺负二狗,叫他跟屁虫、呆子。二狗也无所谓,总是傻乎乎地笑,尾随着他们。

过了夏卢村的田洞,便来到了后梁村的河滩。

大水牛见到河滩的青绿小草,低下头大口大口地吃着。

惠能见小河两岸依然开满了黄澄澄的油菜花,睹物思人,又一次想起他在这里认识小兰的情景……

“后梁村的村花来了。”李治文拉了一下水莲的手,看了一下低头沉思的惠能,轻声地说。

“阿能哥,你看,阿兰姐来了,快叫她过来玩呀?”水莲清脆的声音,在小河两岸回响着。

“阿能哥,你快去叫呀!”二狗起劲地叫着。

惠能被他们几个一叫嚷,从沉思中猛醒过来……

未待惠能开口说什么,李小兰已迈着轻盈的步履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阿能哥,你身上的伤好了吗?”李小兰一见到惠能,便关心地问起来。

惠能拍了拍胸膛,说:“好了。但我阿娘说还不能干粗重活,伤筋要百日才能完全痊愈。”

李小兰眨了眨眼,问;“阿能哥,那你今天出来干嘛呀?”

“出来采些生草药回去。刚来到田边,就看见他们去牧牛。”惠能看了看李治文他们几个,然后又说,“阿兰妹,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你啊!”

“这叫做人生何处不相逢嘛!”李治文文绉绉地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