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二章 职业,皇帝(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马车之中,长孙无忌看到李承乾在阅读奏本,上前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放下奏本,摆摆手,又指了指左侧。

长孙无忌这才起身,走到了李承乾左侧跽坐下来。

李承乾很随意的抬头问:“舅舅,这两天,长安城还算安静吧?”

“一切平静。”长孙无忌低身,然后又关心的问道:“陛下,太上皇身体如何?”

“父皇身体还好。”李承乾看了翠微宫的方向一眼,说道:“山上要凉快的多,山风轻然,适合避暑,下一次朕去山上请安的时候,舅舅也一起去。”

“臣谢陛下关心。”长孙无忌稍微放心下来,其实对山上的情况,他了解很多。

李承乾护卫太上皇去了翠微宫,父子关系和睦,而且山上有数百禁卫,山下有五千右卫,而且吸取了温泉宫的教训,右卫也列入了守御的范围之列。

太上皇在翠微宫的安危是不需要担心的,尤其这里距离长安城很近。

长孙无忌能够随时盯着皇宫和翠微宫。

不过长孙无忌也并不担心什么,太上皇已经放弃了权位,对皇帝没有了威胁,如今来讲,皇帝反而更加需要依赖太上皇。

太上皇便能够彻底安心的养病。

“舅舅,有件事,朕和父皇商量过了。”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将他和皇帝商量的关于对吐蕃用兵的事情,详细的说给了长孙无忌。

外面御乘缓缓的前行,进入明德门,行朱雀大道,最后进入朱雀门。

一直在太极门下,御乘才停了下来。

御乘停下,李承乾从御乘当中走了出来,看了前方的太极殿一眼,才从御乘上走了下来。

长孙无忌跟在李承乾身侧,李义府和许敬宗跟在两人之后。

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低声问道:“陛下真的已经下决心刚要和吐蕃开战吗?”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朕和父皇已经商定了,这一次正好是对外展示大唐力量的好机会,而且最关键的,是大唐会比吐蕃多半年的准备期,而松赞一旦下高原,准备不足不说,还长途跋涉,我正好以逸待劳。”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知道,一方长途跋涉,一方以逸待劳,这其中的战略优势很大。

“若是如此,那么这里面就有很多需要商量的地方了。”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

“叫房相来一起商量商量吧。”李承乾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叫御史大夫也来。”

“御史大夫?”长孙无忌有些发愣,怎么是御史大夫?

他原本以为这种事情,要么是叫李勣,要么就是叫褚遂良,最多叫于志宁过来,怎么叫孙伏伽。

孙伏伽这个御史大夫也没什么特别的,对于刑律弹劾之事,他或许在行,但行军作战,他恐怕不行。

李承乾轻轻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眼神闪过一丝深沉。

……

太极殿,殿外台阶之上。

李承乾平静的走到了殿门之前,看着内中的高高御榻,神色凝重。

太极殿,是皇帝举行正旦,朔望朝政的地方,其他除了特别时候,皇帝很少来这里。

这里太过于庄严肃穆了,除了皇帝,任何人在这里都生不起一丝放松之心。

所以皇帝将常朝放在了两仪殿。

平日里议事也常到两仪殿。

但,李承乾喜欢太极殿。

他侧身,看向一旁的窦知节,说道:“派人取一张短榻,三只蒲团过来,朕和舅舅,还有梁国公,一起议事。”

“喏!”窦知节立刻带人进入了朝两仪殿而去。

李承乾转过身,看向长孙无忌,房玄龄和孙伏伽说道:“两仪殿有些闷热,反而不如太极殿让人舒服。”

“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和孙伏伽三人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齐齐拱手。

皇帝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的,在太极殿的确让人舒服一些。

不过皇帝没有进入殿中议事,也不算是破坏了规矩。

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神色一时间有些感慨。

太极殿的东侧,是门下内省、宏文馆和史馆,西侧是中书内省和舍人院。

这些地方,都是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备皇帝随时顾问,同时根据皇帝旨意撰写文书诏令,传达天下。

实际上,如果李承乾在太极殿办公,那么那就能够更快一步的接触到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员,让他们快速的办公。

如果李承乾是一个毛头小子,那么他一定会这么干,用来加强自己的对朝局的掌握。

但他毕竟成熟了几分,知道很多时候,这里面多出来的时间,更多的让人思考和反悔,意义极大。

……

窦知节很快将短榻和蒲团搬了过来。

李承乾坐在短榻上,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跽坐在两侧。

孙伏伽跽坐在房玄龄的下首。

许敬宗坐在长孙无忌的下首。

两侧是中书舍人窦德玄,给事中李义府。

李承乾看向眼前的长安城,轻叹一声,说道:“朕喜欢太极殿,因为太极殿能让朕看到整个天下。”

“陛下贤德。”群臣齐齐拱手,他们有些不明白皇帝这是怎样的感觉,所以皇帝怎么说便怎么说吧,只要他不违反朝制就行。

李承乾微微抬头,看向西北方向,开口道:“吐蕃松赞的独子死了,只剩下一个独孙芒松芒赞,所以他派禄东赞来长安捣乱,父皇的身体出事,就是他做的手脚,所有,孤让李安俨去找证据,只要找到证据,就依照唐律处死这二人。”

“陛下!”房玄龄忍不住的抬头,看向李承乾道:“若是这样,太上皇的病情就瞒不住了。”

“也就不用瞒了,这二人一死,松赞必然会率兵下高原,到时候,大唐和吐蕃必有一战。”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大唐唯一的优势,便是吐蕃人并不知道,朕打算在半年后,处死禄东赞父子,所以大唐有半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准备期。”

“而且是松赞主动率兵下高原,大唐战略优势极大。”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房玄龄,说道:“我们可以提前在吐谷浑做手脚,只要这一次能够击败吐蕃,那么之后,西域起码十年之内不会有大的战事,这一点从大局来讲,极为有利。”

房玄龄一听这话,心中稍微一算,便立刻点头道:“怪不得太上皇和陛下都会如此算。”

“消息要先隐瞒住。”李承乾笑笑,说道:“起码暂时只有在场的诸卿和朕,以及父皇知晓。”

“是!”群臣齐齐躬身。

……

“还有便是明年审案之事。”李承乾看向孙伏伽,说道:“爱卿亲自询问李安俨进展,提前知晓案情证据,最后公开审案,朕要天下人都知道,大唐对吐蕃用兵,是他们自己找死。”

“喏!”孙伏伽拱手。

李承乾突然笑笑,看着孙伏伽说道:“爱卿现在是从三品的御史大夫,稍微升升吧,检校散骑常侍,正三品。”

李承乾这话一出,左右所有人都不由得微微一愣。

御史大夫是从三品,这是大唐开国以来的定制,因为一旦御史大夫成为正三品,那么他就有了监察宰相的权力。

这一点,朝中的宰相是不可能同意的。

皇帝一般情况下,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如果御史大夫成了正三品,就会去分门下省的权力。

尤其是门下侍中。

御史大夫本就是监察一系的官员,如果他成了正三品,就连侍中也能够监察。

本来监察宰相的权力在门下省。

中书起草圣旨,门下审核,最后尚书省执行,三省本省就是相互制衡的局面。

现在一下子让孙伏伽检校了散骑常侍,等于他也拥有了监察宰相的权力。

但他还偏偏只是检校了三品的散骑常侍,而不是御史大夫成了三品。

“臣谢陛下恩典。”孙伏伽神色平静的快速拱手行礼,然后淡然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看到这一幕,仅仅是略一思考,就明白,皇帝这是冲着他们两个来的。

于志宁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面前太弱了,但是加上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伏伽,就能够成功的约束他们,让朝局重新平衡。

仅仅是一着布局,朝局立刻改变。

房玄龄轻轻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嘴角带出一丝笑意。

现在的房玄龄只是司徒,虽然领门下省事,但朝中实际的职权都在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左仆射的手里。

皇帝现在这一手,就是在针对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目光微侧,看着李承乾温和的目光,他心中却忍不住的升起来一丝疑惑。

这一手,究竟是皇帝的想法,还是太上皇的意思?

皇帝的想法,有些琢磨不透,但如果是太上皇的想法,那长孙无忌敢肯定,太上皇是在保全他。

剩下的,就是试探皇帝的想法了。

长孙无忌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如果明年真的决定要在吐谷浑开战,那么卫国公仅仅是一个巡查使,恐怕有些不够吧。”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秋收,便是禄东赞的事情,也是明年封禅之后的事情了,甚至明年之后,可能还有半年的准备,一切都来得及,现在,朕还不想让吐蕃人太警惕。”

“是!”长孙无忌点点头,然后问道:“那么吐谷浑,陛下打算怎么办?”

大唐和吐蕃要开战,吐谷浑是关键,而吐谷浑王后是大唐的弘化公主。

皇帝打算如何对待大唐的这位驸马呢?

“大唐和吐蕃开战,总是要让吐谷浑知道的,不过这通知的时间,让军中将领自己把握吧。”李承乾抬头,轻声说道:“若是大唐的这位驸马,到时全力助唐,那么朕就留着吐谷浑,但,他若是首鼠两端,那么就一口气灭了吧。”

众人一听,呼吸不由得微微一停。

长孙无忌则继续开口:“陛下,若是灭了吐谷浑,吐谷浑的几十万百姓怎么办?

难道全部要纳入大唐吗,多了几十万张嘴,户部可支应不下!”

李承乾摆摆手,道:“这些年,孤仔细研究过大唐的羁縻州,并州的突厥人和松州的党项人,在细节上还是很有不同的,党项人对大唐的依赖更少,而突厥人对大唐的依赖更多,况且。”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有些无奈的说道:“舅舅,如果到时候,慕容氏真的在大唐和吐蕃之间首鼠两端,是你,你能容得下吗?”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两仪门的方向传来。

通事舍人岑长倩快步而来,走到金阶之下,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启奏陛下,吐蕃国相禄东赞求见。”

一瞬间,众人齐齐看向皇帝。

他们现在正在讨论怎么和人家开战,人家就来了。

李承乾微微抬头,目光看向承天门外,平静的说道:“既然人来了,总归是要见一见的,不过告诉他,朕正在和诸臣议事,让他等着,先耗他半个时辰再说。”

“呵呵!”群臣都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