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三章 宰相的抉择(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五月仲夏,大雨倾盆。

李承乾站在武德殿门口,对着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要不过会再走。”

“不等了,这雨一时半会不会停的。”长孙无忌对着李承乾拱手,说道:“入夏以来,大雨连连,天下百姓需要救灾不假,但是翠微宫,温泉宫,还有献陵,昭陵,都需要派人去查看,若是真的塌了,雨停之后重修,花费更高。”

“外甥明白。”李承乾拱手,说道:“舅舅放心,等雨小一些,外甥就从将作监抽人去各方看看。”

“好了,太子也注意。”长孙无忌点点头,然后披上雨披,带着手下人举着伞,冒雨朝着中书省而去。

看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身影,李承乾不由得叹息一声,说道:“这恐怕不是舅舅的意思,怕是父皇发话了。”

“殿下,不管是不是陛下有令,翠微宫,温泉宫,还有献陵,昭陵以及诸大小宫禁都是需要派人去看看的。”李义府站在李承乾身后,拱手道:“赵国公说的有理,如果真的塌了,将来花费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孤知道。”李承乾看着头顶的乌云,大雨哗响,雨帘沉重。

长安城中,在大雨之下,坍塌的房屋不计其数,长安城光是救灾就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不只是长安城,整个雍州府,洛州府,河南道,乃至于河北,荆州,大雨之下,倾倒的房屋无数。

李承乾是监国太子,整个天下水灾救治,全部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官员,军士,工匠,物资,全部都由他来调配。

便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都要服从他们的调遣。

不说他们没有权力,是因为他们都年纪大了,这种救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高精力的调度,甚至有些时候还需要前赴灾地。

所以最后统掌的事情,便落在了李承乾的手里。

甚至现在就是长孙无忌要调人,也需要来找李承乾。

“陕州那边如何了?”李承乾微微侧身。

李义府松了口气,拱手道:“少詹事回信,一切顺利,所幸殿下去年亲赴陕州,很多措施还在,今年沿用便可,加上今年所在的轮船,比去年要方便许多,一切井井有条,剩下的,多是粮草调用了。”

大雨连日不休,为了治灾,东宫的官员,从来济,窦德玄,封言道,高真行,张大安,岑长倩,刘仁实,薛万备,韦待价等人,全部都调了出去。

十六卫也归李承乾调派救灾。

“很好,传信,从陕州调十名工匠,两名去温泉宫,两名去翠微宫,剩下的各去地方,然后从禁军抽调懂得工匠之事的士卒两百人,各遣地方所用……翠微宫派五十人。”李承乾微微摆手。

李义府眼睛一亮,拱手道:“喏!”

禁卫军调用其他地方不大合适,但是用在帮助皇帝整修宫殿和陵寝诸事,却是最适合不过了。

李承乾摆摆手,转身走入殿中,同时说道:“继续看奏本吧,很多事情,爱卿比孤要看的更加敏锐。”

“殿下谬赞!”李义府拱手,然后跟着李承乾一起进入殿中。

李义府最大的能力,便是识人之能。

他被人称之为人猫不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奏本当中的细节,李承乾看不出来的,他都能看的出来。

虽然他也有一些毛病,但这样的人才,李承乾还是希望能够尽其所用的。

……

夜色朦胧,大雨终于小了下来。

李承乾回到了东宫。

徐安举着大伞,低声在李承乾耳边说道:“晋王在半个月前,入了荆西去治水,断断续续的有消息传回来。”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孤写封信,明日派人送往荆州,让晋王从荆西回来之后,回信给孤。”

“喏!”徐安轻轻躬身。

“走吧,去宜风殿。”李承乾抬头,步入了承恩门。

宜风殿在承恩殿东北,李承乾来到宜风殿的时候,张萱正躺在床榻上昏昏欲睡。

六个月的身孕,连绵的大雨又颇有催眠之力,所以用过晚膳之后,张萱便有些发困的躺在了床榻上。

听到殿外的脚步声,张萱有些茫然的抬头。

李承乾看着她要起身,赶紧摆摆手说道:“躺着吧。”

虽然李承乾让她躺着,但张萱还是坐了起来,看着坐到了床榻边的李承乾微微点头行礼:“殿下。”

李承乾伸手抱住张萱,一只手在她隆起的小腹轻轻摩挲,低声问道:“这小家伙,没有难为你吧?”

“没有,妾身只是饭量大了一些,一切还好。”稍微停顿,张萱感激的说道:“而且诸位姐姐对妾身都很照顾。”

“嗯!”李承乾轻轻笑笑,他如今东宫人还少,他还能顾全的过来。

而且苏淑向来以母后作为榜样,为人贤惠,对于宫中诸妃,也是很照顾的。

李承乾搂着张萱,轻声说道:“跟孤说说江南吧,孤从来没有去过江南。”

“江南吗,青叶红荷,白藕翠竹,还有连绵群山,长江翠湖。”张萱想起来忍不住轻轻笑笑。

“孤记得你外祖父虞公便曾经多有诗作。”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孤这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前往江南。”

“殿下总是有机会的。”张萱安慰了李承乾一句,然后转口说道:“外祖过世,说起来已经有十年了,妾身听说阳翟县侯也过世了,他们两人在世的时候,关系很好的。”

张萱的外祖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关系极佳,都是江南人,又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褚家在江南如何?”

“人丁不算太旺,但人才不少,多有在地方任职。”张萱想了想,说道:“阳翟县侯的夫人是河东柳氏,说起来和王家妹妹还有些亲戚。”

王幽兰的舅舅,便是中书舍人柳奭,而柳奭和褚遂良有几分亲眷之情。

不过褚遂良的母亲过世多年了,加上他们刻意避嫌,所以这事少有人提,也就少有人知。

“嗯!”李承乾轻轻点头,目光抬起,看向了东南方向。

……

杭州,钱塘县。

狮子山,坟茔侧畔,山腰草亭。

日暮之刻,亭中对弈的两人终于收手。

一身白麻丧服的褚遂良,看着坐在对面,同样一身白麻丧服的李治,终于有些无奈的说道:“殿下悄悄来此,已经三日,有什么事情还是直说吧,若再如此下去,荆州那边出了事,陛下那边那是不好交代。”

现在的李治,本来应该在荆州,但是,他却悄悄的出现在了杭州,私见褚遂良。

若是细论,便是扣上一顶阴谋不轨的帽子,也是不冤枉的。

李治放下手里的棋子,看着褚遂良,轻叹一声,说道:“褚公,你在朝中身边甚久,对太子也算是深有了解,你觉得,若是万一有一日,父皇真的万岁了,那么魏王兄的下场会是如何?”

褚遂良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他才轻声说道:“若是不出意外,陛下他日大行,那么不几月,魏王就会被赶出禁苑,然后发配滇南。”

“那是如何?”李治紧跟着逼问。

“瘴气频发,治疗不及,病死道旁而已。”褚遂良明白李治的意思,但他还是摇摇头,说道:“殿下,魏王之事虽然惋惜,但也不能因此而有异心。”、

“本王想的不是魏王兄,而是本王自己。”李治轻轻苦笑,说道:“河北的事情,褚公也是知道的,皇兄今日不追究,那是因为父皇还在,一旦他日父皇不在了,褚公觉得皇兄会如何处置本王?”

褚遂良沉默了下来,片刻之后,他才轻声说道:“殿下的荆州牧必然不保,太子说不定会让殿下去赣南和湘南任职两年,然后再往南赶,不过应该不会是广州……”

“交州,爱州?”李治笑了,抬头闭着眼睛说道:“皇兄会一步步的折磨死本王的。”

“活着总是好的。”褚遂良稍微停顿,然后说道:“而且还有赵国公在。”

“正是因为有舅舅在,所以稚奴才能稍好一些,若是没有舅舅,稚奴怕是转眼就被发配到天涯海角。”李治睁开眼睛,直直的盯着褚遂良说道:“褚公可曾想过自己……刘洎之死,萧相被罢,江南官员尽皆外调,皇兄对褚公可没有好印象啊!”

“大不了将来如同宋国公一样,被调往地方,然后三五年调回朝一次,过个几年,臣也该致仕了。”褚遂良很平静。

“褚公自己淡然,那么褚公有没有想过家人?”李治摇摇头,说道:“皇兄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的人,将来皇帝没了,皇太孙即位,皇太孙会用吗,皇太孙的后人会用吗?”

褚遂良身体微微一顿,脸色已经彻底的沉了下来。

李治看着褚遂良,诚恳的说道:“褚公,恕稚奴无礼……只要皇兄继位,他这一脉所有子嗣,对褚公这一脉,都不会重用,过个几代,褚公这一脉,恐怕就将会在朝堂绝迹,甚至是在天下绝迹。

褚公熟读史书,应当明白的。”

李治的声音并不重,却像是刀子一样,直戳褚遂良心底。

他的拳头紧紧的握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