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二章 父皇,嫡次子,善行玄武门啊!(入库了,求票,推荐票,月票)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两仪殿内,李承乾在内侍的服侍下,重新穿好了蟒袍,然后肃然站立。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着笔直的李承乾,目光终于柔和了下来,轻声道:“承乾,平日行事也不要太累着了,你的腿伤,日后……”

“孙真人说,儿臣的腿伤虽有些严重,但儿臣将养还好,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听说前隋巢元方有些法子留了下来,只是不知道其后人如今身在何处,还需找找,想来还是有办法彻底痊愈的。”李承乾认真的抬头,直直的盯着李世民。

看着眼前倔强的儿子,皇帝的心里不由得轻轻一软,轻叹一声说道:“那好吧,东宫一切照旧,不过你伤好之前……”

“儿臣这幅半身甲,虽然在大朝时看不出太大问题,但是将来上马骑射,坐卧宴请之时,难免会出问题,这些便只能拜托青雀代行了。”李承乾低头,面容不由得有些苦涩。

“便如此吧。”李世民摆摆手,说道:“你也累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喏!”李承乾拱手道:“儿臣告退。”

……

李世民斜靠在御榻之上,看着李承乾缓缓走到了两仪殿门口,他突然开口:“承乾!”

“儿臣在!”李承乾诧异的回身。

“有时间多去看看稚奴和兕子,自从你病了之后,他们两个有好几回要去看望你,都被朕拦了下来,你现在好了,就多带他们去北苑转一转,一起散散心。”

“儿臣领旨。”李承乾拱手之间,脸上带出了温煦的笑容。

皇帝轻轻摆手。

“儿臣告退。”李承乾躬身,然后转身迈步走出了两仪殿。

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李世民长长的松了口气,眼底却是一片复杂。

如今,他的这个太子,终于感受到了威胁,开始重新振奋。

但是……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李承乾的左腿上。

天下没有跛脚的太子,也没有跛脚的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的那个傻子,一句“何不食肉糜”,臭名昭著直到今日。

更别说,还有八王之乱导致的天下崩溃。

跛足,跛足。

从整个天下的角度看来,跛足太容易成为他人不臣的借口了。

难以服众,难以让天下人臣服。

容易引起天下动乱。

这样的太子,在先天上,对皇权就是一种伤害。

目光逐渐的抬起,皇帝的眼神冰冷而坚定起来。

承乾,若是你的脚,就这么彻底的跛了,那就别怪父皇……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轻叹一声,若是李承乾的脚,真的就这么坡了,那么一切反倒容易了,然而现在,听他自己的话,他的脚,还有救治的希望……

再看看吧。

“来人!”皇帝再度抬头,一侧的内侍监张阿难小心的走了过来,拱手道:“陛下!”

“将今日太子关于吐蕃不会让公主有子嗣的奏论,告诉魏王。”李世民看了张阿难一眼。

张阿难立刻拱手领命:“是!”

“还有,告诉礼部和光禄寺,公主入吐蕃的嫁妆,降低一等。”皇帝的拳头死死的攥了起来。

若吐蕃人日后会是大敌,那一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传旨侯君集。”李世民目光抬起,看向一侧的大唐疆域图,轻声说道:“让他派出一队精锐斥候,前往羊同,朕要知道吐蕃和羊同摩擦的详情,另外,传令兰州刺史杜凤举,鄯州刺史李玄运,加大开放大唐往吐谷浑行商的商队数量。”

张阿难立刻拱手领命:“是!”

李世民坐在御榻,神色平缓下来,看向大唐疆域图,轻声说道:“先灭高丽,灭了高丽之后,再往吐蕃吧。”

……

太极门下,李承乾平静的走入宫道之中。

两侧的宫墙之上的禁卫士卒齐齐俯首。

李承乾只是平静的走着。

《考工志》,《括地志》。

《考工志》如何能和《括地志》相提并论。

《括地志》是天下统一的象征,而《考工志》不过是天下统一的工具罢了。

两者相较,高下立分。

而且,天下百工即便是琢磨到极致,也不过是另外一个鲁班而已。

但,大地,地理,那代表的是后土和神农。

皇帝的偏心啊,真的是不要太明显。

更甚至于这会很明显的向群臣表达他的倾向。

聪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皇帝的心思。

看着对面的承天门,李承乾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的父皇对青雀的偏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谁让青雀是他的嫡次子呢。

青雀类朕这番话,也不是说了一次两次了。

不过若是李泰真的像他的话,恐怕真正会日夜不安的人是他吧。

玄武门,就是他这个嫡次子做的。

李泰如果真的强行取代掉李承乾,皇帝难道就不担心李泰在取代李承乾的同时,也将他也一起取代掉吗?

……

将这个念头存在心头,李承乾继续在宫道内前行。

现在的李泰,对李承乾而言,还构不成威胁。

李承乾毕竟做了十五年的皇太子,长安百官或许因为他这一年的深居简出,还有传闻中断腿跛脚有所疑问,但天下三百六十州的刺史,可没那么那么快得到消息。

尤其过了今日之后,李承乾表现出的自己没有跛脚,以及熟练的政治手段,会极大的挽回人心。

他的父皇就是现在想要让李泰取代他,也没有那么容易,他还需要时间。

起码要在李泰《括地志》完成,同时名望散播出去之后,而且还需要李承乾再做错什么事情之后。

所以李承乾还有时间。

在短时间,在李泰《括地志》完成之前,李承乾只要不犯错,那么他就不会被废。

然而,他所有的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只要皇帝需要的时间到了,那么李承乾该废也一样得废。

所以,李承乾需要在皇帝确定对他动手之前,先对李泰下手。

让李泰来一次玄武门!

哼哼!

无非时机而已。

李承乾收敛心中的冷笑,神色再度肃然起来,李泰从来不是他的对手,他的对手,只有他的父皇。

然而在长安,不管李承乾做什么,都很难逃出皇帝的掌心。

就算今日李承乾收拾了李泰,也还有李治,李恪等等。

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兵权才是基础。

但在长安,谁碰兵权,谁死。

所以,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高句丽,这三个字顿时蹦出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他的父皇南征北战称天可汗到今日,真正能够让他不甘的事情不多。

玄武门的事情始终是他的阴影,所以这些年,他才会做什么都试图超过他的父亲。

而到了如此,他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瞄向了更远大的目标。

隋炀帝杨广,高句丽。

超越杨广,灭了高句丽。

《考工志》、《括地志》,都是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杨广亲征高句丽,所以,他的父皇,后来也亲征了高句丽。

那么这个时候,坐镇后方转运粮草的李承乾,就来了机会。

这个时候的他,就有了最名正言顺的碰触军权的机会。

……

前方,承天门已在眼前。

李安俨站在明黄色步辇之下,等着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一笑。

晨光从东方射下,铺倒在承天门外。

如同金色的长阶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