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七章 赴洛阳,见李治(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武德殿中,马周率先开口说道:“殿下,河北世家,首推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其次是清河张氏,清河赵氏,冀州冯氏,相州魏氏,河间刘氏,渤海高氏,诸族大小共二十余家。”

稍微停顿,马周说道:“虽说如今陛下在河北为晋王挑选晋王妃,但实际上却未必一定会局限在河北……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弘农杨氏等等诸族都有可能。”

太原王氏,李承乾听到太原王氏忍不住的眉头一挑。

李治原本的晋王妃,便是出身自太原王氏的王皇后。

很难说这一次,皇帝挑选晋王妃,就不会重新挑上王皇后……

等等,不会。

在后世下场极为可怜的王皇后之所以会成为李治的皇后,并不是因为她出身太原王氏,而是因为同安大长公主是她的叔祖母。

她真正依靠的,实际上是她的舅舅侍御史柳奭,还有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一干人。

而且现在的她,好像才刚十岁吧。

年纪太小了。

“陛下为晋王挑选晋王妃。”张大安开口,沉吟着说道:“恐怕是为了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稳定河北,所以依臣看,晋王的王妃必然会出自河北。”

李承乾点点头,如今王氏,郑氏,杨氏,还有其他河北以外的家族就可以排除掉了。

“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可能也不高。”马周点头,说道:“这三家是河北大族,他们家的女子成了晋王妃,恐怕也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

母族势力太强,李治毕竟是皇帝的嫡子,很难说将来就一定不会登基。

如果真的是李治当了皇帝,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和清河崔氏这些山东氏族,恐怕立刻就会对关陇门阀造成冲击。

这绝对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

“那么便是次等家族了。”马周抬头,似笑非笑的说道:“清河张氏,清河赵氏,冀州冯氏,河间刘氏这些家族了。”

马周说话之间,将相州魏氏和渤海高氏剔除了。

相州魏氏就是魏征家族,魏家的女儿嫁入东宫做了太子良悌,如何还会嫁女儿为晋王妃。

至于渤海高氏,高士廉本就是文德皇后的亲舅舅,他的儿子高履行娶了东阳公主,这一家人和皇室关系太近了。

如果再将女儿嫁为晋王妃,朝局会有大变的。

“清河张氏不可能。”张大安直接摇头,说道:“太子勿忘了勋国公之事。”

张亮虽然是洛阳出身,却是实实在在的张良后人。

“河间刘氏也不可能。”马周跟着点头,年初的时候,代州都督刘兰成才刚造反的。

“那就是剩下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这几家了。”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赵弘智摇头,说道:“殿下,清河赵氏的门第不够,若是为晋王侧妃可以,但晋王妃,别说是清河赵氏和冀州冯氏,其他各家的门第都不够。”

“这倒是!”马周赞同的点头。

清河张氏是张良的后人,本朝又多有人才,河间刘氏是刘姓皇族的后人,身份也是够的。

其他各家就要差上许多了。

“殿下,或许不是因为河北世家本身的关系。”高真行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或许是谁家和关中大族有联姻,如此身份便够了。”

“那可就多了。”赵弘智忍不住的抬头。

他们赵家和弘农杨氏,清河崔氏,河东裴氏,甚至就连陇西李氏,关中韦氏等等都有联姻。

因为赵家虽然在河北是小家族,但是在整个天下却是大族。

天下赵氏出天水,天水赵氏才是赵姓的根源,而且天水赵氏和各家联系很紧密。

赵节和赵弘智便是这样的关系,更甚至于赵节比赵弘智还要低一辈。

李承乾突然笑笑,摆手道:“好了,不用猜了。”

众人齐齐的看向李承乾。

“孤之所以过问,不过是关心幼弟的婚事罢了,只需要稚奴能够有个贤淑的王妃,家室和谐,子嗣繁盛,如此便足够了。”李承乾抬头,说道:“孤的同胞弟弟,青雀已经是那样了,稚奴是个聪明谦虚的孩子,诸卿日后不妨和稚奴走的近些,多传授一些学识,免的他将来学了青雀。”

“喏!”众人齐齐拱手,他们都明白,太子是担心晋王将来学了魏王,对太子之位发起挑战,最后却弄的造反收场。

既然如此,那么一开始便和晋王亲近,指引他朝着宗室贤王的方向去走,这对晋王,对太子都是一件好事。

……

看着众人离开的身影,李承乾的神色平静了下来。

关于李治的晋王妃,李承乾已经有些猜到会是哪家人了,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和哪家人有关了。

如今的朝中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都和皇室纠葛太深,所以不可能是他们。

其他的刘洎和岑文本都来自南方更不可能。

于志宁是李承乾的太子师,皇帝更不会选他。

六部尚书李道宗、李勣和李大亮都姓李,刘德威出自彭城刘氏,唐俭是太原人,那么就只剩下杨师道了。

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是观王杨雄之子,而杨雄最为天下所知的,就是他的子嗣之多令人惊叹。

到时候,从河北世家当中选一个和杨雄后裔有亲的,就足够了。

不一定是哪个大家,也不一定就是小卒,和弘农杨氏有关,就足够了。

杨师道为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虽然不会直接做些什么,但是即便是他什么都不做,但也足够给李治支持了。

可偏偏这样的支持力道不是很足,但恰恰足够。

好精妙的手段啊!

李承乾有些看清楚了他父皇的手段,拿李治来制衡他,但是又仅仅是制衡,并不会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造成真正的冲击。

但是可惜,他父皇这一次终究是错了。

或者更准确的讲,他父皇又看错人了。

上一次是没有想到李泰会谋反,这一次,他恐怕也是根本没有想到李治的潜藏之深。

李治,还有武则天。

这一对之间的“趣事”,不知道被后世编造了多少的故事。

然而仔细深想,李治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就和武则天有所勾连,然后等到李治登基之后,却无情的将武则天送出皇宫。

如果不是武则天主动想办法靠近李治,否则李治根本就想不起她。

这便已经足够说明,李治靠近武则天,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就近监视皇帝。

武则天能够被李治看上,只有一个原因,她是皇帝身边负责贴身照料的才人。

武则天啊!

李承乾摇摇头,他的脑海中对这个女人没有印象。

那毕竟是皇帝的妃子,常年待在后宫当中,即便是李承乾轻易也见不到。

尤其现在皇帝的身体还好。

武媚娘后来之所以能够出现在李治的眼前,便是因为皇帝在东征高句丽回归之后,身体极速的恶化,武媚娘这才逐渐的走上前台。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李治,应该如何对待武媚娘?

李承乾抬起头,认真的思索起来。

如果他真的要做些事情,那么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有所布局。

李泰,得想办法让李治和李泰见一面。

还有李欣,李欣和李治的关系向来不错。

恰好,前些时日,阎婉的身体不大好,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先写本奏章,说说李欣的事情。

低下头,李承乾立刻张开纸张,开始书写奏本。

没过多久奏本成型,李承乾立刻让人将奏本送往河北。

然而奏本到了河北之后并没有得到立刻的回复,而是到了六月,六月底,皇帝从河北返回洛阳。

七月,皇帝召李承乾,房玄龄,高士廉,于志宁,马周,李大亮等人,前往洛阳见驾。

……

数千卫士前后护送,李承乾一身黑色蟒袍骑在马上,看着前方不远处的定鼎门,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侧过身,李承乾看向身侧的房玄龄,低声问道:“房相,父皇这是怎么了,洛阳和长安没有多远,父皇完全可以直接回长安,为何却要将我们全部召到洛阳?”

房玄龄看着巍峨的洛阳城,神色有些凝重起来。

如果说长安有风险,那么皇帝谨慎一些,在回到长安之前,将他们这些人召入洛阳,以图安全倒也能理解。

但是如今的长安城,哪有什么风险,皇帝明显是别有想法。

房玄龄看了后方的黑色马车一眼,然后轻声说道:“陛下或许是要在洛阳解决魏王之事,殿下今日面圣,务必小心。”

李承乾缓缓的点头。

他们这一趟来,不仅将李泰带来,同时也将张亮也带了来。

看清楚,皇帝根本就没有想要让他们两个人返回长安的打算。

定鼎门,洛阳正门。

城门巍峨庄严,无数士卒手持长槊肃立城头。

城下,旌旗招展。

长孙无忌,杨师道,刘洎,岑文本,还有李治,以及长安诸官,一起迎接太子抵京。

李治。

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一身绯袍,身量极长,但又面色温和,紧紧站在长孙无忌身边的晋王李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