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承乾:孤要和父皇好好算算账(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捷报,捷报。”

长安大街上,一名千牛卫疯狂的朝着皇宫狂奔,同时高声喊道:“辽东大捷,安市城一战,陛下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军,斩首四万,俘虏六万,破安市,银山、后黄等城,大军前锋已进逼乌骨城,距高句丽王都仅四百里……”

多少?

四百里?

长安街头,无数百姓忍不住的探头。

皇帝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虽然让他们感到喜悦,但实际上大唐这些年,南征北战,破灭数万都是常事,皇帝辽东大胜,是他们预想中必然之事,但现在就杀到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的地方,真的让人惊奇。

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仗,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

而且会很轻松。

长安百姓顿时欢呼喜悦了起来。

然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眼中不由得带出一丝凝重之色。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战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四百里,群山林立,水泽蔓延。

更甚至于平穰在高句丽东北部,一旦高句丽人放弃平穰,逃遁入西南山中,那么整个大战将会无限制的蔓延下去。

……

“……此战共攻破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卑沙,麦安市,银山,后黄等十七座城,共计斩高句丽军首级五万余级,俘虏七万余人,得百姓十五万户,三十七万人。”

房玄龄呈上捷报,对着坐在武德殿主榻上的李承乾拱手道:“启禀太子,军报奏捷,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高士廉,杨师道,萧瑀,于志宁,刘德威,尉迟敬德,郑仁泰等人齐齐拱手:“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诸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笑着说道:“如今大军进发至乌骨城,高句丽人主力损失惨重,起码这个冬天,辽东战场能够安宁一些了。”

“是!”房玄龄拱手,说道:“如今虽然只得民三十七万人,但在辽东深山老林中,还有数十万人前隋遗民,预计,哪怕仅仅是眼下的辽东之地,将会得民有五十多万人。”

“这是好事。”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他合上手里的奏本,说道:“辽东广阔,有无数的土地,矿产和药材,若是能够得到全面开发,那么对朝中的助益将会很大。”

“但是殿下!”房玄龄拱手,说道:“那些前隋遗民,他们不会愿意继续留在辽东的。”

李承乾侧身惊讶的看向房玄龄。

“殿下!”房玄龄拱手,叹息一声,说道:“这些前隋遗民,当年不少都是关中和河洛的良家子,不少人都有父母,甚至是妻儿在世,如今大唐拿下了辽东,不仅他们要回朝,就是陛下也不会放任他们留在辽东的。”

“土地?”李承乾眉头一紧,他随即摇头道:“如今的关中和河洛,虽然也还有不少田地空置,但那些都是为了日后五到十年内的授田准备的,若是一下子涌进数万人,日后关中和河洛的授田会有大影响的。”

大唐如今还是坚持高祖时期的授田政策。

三十亩永业田,七十亩口分田。

到了后面唐玄宗时期,新成年的男丁只有三十亩永业田,口分田彻底没了。

如今大唐还好,但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新成年男丁的口分田数量,就会迅速的减少。

然后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从七十亩到零。

这些毫无疑问,都将是李承乾的麻烦。

尤其是关中和河洛,这两个地方是天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口分田的减少也是最快的。

如今却一下子要涌进数万人来,这是要出麻烦的。

“人口可以安置可以后谈,但这些人,是必须要回来的。”房玄龄拱手,然后侧身看向高士廉和萧瑀。

高士廉和萧瑀同时站出拱手,神色严肃。

李承乾顿时就明白了,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萧瑀是前隋外戚,不说其他,便是他们,说不定从辽东回来的人,就有他们的亲眷,所以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好吧,既然人要回来,那么他们的住所,田地,种子,还有农具,他们日后一年的生活所需,都需要准备妥当,所以孤想,如果他们的家人还在的,那么除了田地一概不管,如果没有家人的,朝中就要为他们准备一切了。”

“多谢殿下。”高士廉和萧瑀,还有殿中不少年纪大的老臣,都忍不住的轻轻躬身。

房玄龄这个时候,却迟疑了起来。

他如今是辅政大臣,他要算账的。

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看向房玄龄,这笔账可真不是那么好算的。

“若没有家人,那么便分散安置吧。”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然后收回目光,平静的说道:“传令下去,让雍州和洛州各县,开始准备土地和集中居住的房舍,还有一年吃喝的粮食,房子算是租的,一年吃喝是赊的,然后用三五年时间收回。”

让朝中免费准备数万人的房屋和一年吃喝,便是朝中也是一大笔开销,所以只能用租或者赊的来算。

“殿下,这会不会太过了。”高士廉忍不住的站了出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这是基本大策,不能改变,但有的人可以让子女入府兵,有的人甚至从辽东带回了自己的财富,完全自买房屋,不用朝廷供给饮食,甚至可以从商,种种,只需要不用朝廷提供房屋和饮食便都可。”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朝廷供给,租金本就是最低的,之后三五年才会回收,若是如此都不肯接受,回辽东去吧……大唐从辽东可不是找了一堆大爷回来,真要有意见,可以完全只要土地,剩下官府赊贷完全不要。”

“是!”李承乾话说到这里,高士廉等人也只能拱手。

“其实话说回来,若是三五年之后,其人还只能依靠田地为生,不能入府兵,不能做工匠,不能经商,不能入吏,不能为官,甚至就连护卫都不行,那么这些人真的有让诸卿关注的价值吗?”李承乾话语冰冷,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是适合他们的。

尤其是在关洛一带。

现在都做不了,便只能等着二三十年后,由他们的子孙来做吧。

“是!”群臣齐齐拱手。

“很好,各地官府都做好准备,一个县起码三五百人,做好白养他们一年的准备,第二年便开始回本了。”李承乾一锤定音,旁边的中书舍人已经写好的奏本。

“还有便是辽东的东西,同样的田地规划修整,房屋的建设,农具的提供,还有矿山的勘验,都需要朝中提供人力物力,还有相当的专家。”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朝中需要派人去辽东,现在就派,提早规划,明年的春种,浇灌,开矿,便能不受影响。”

“是!”群臣齐齐拱手,太子说的,才是朝廷国事。

“那么谁去辽东呢?”房玄龄皱了皱眉头。

“两个人。”李承乾开口,看向群臣道:“太常寺卿赵元楷,国子司业苏勖。”

“臣在!”赵元楷和苏勖同时站了出来。

“去准备吧,趁着现在天气还不是太冷,抓紧前往辽东,天冷了再去,容易生病。”李承乾忍不住的看向苏勖。

“是!”赵元楷和苏勖同时拱手领命。

群臣中不少人看向他们两个人,眼中都是羡慕之色。

两人现在去了辽东,最差也是一个刺史的位置,搞不好像赵元楷,就连辽东都督,都能拿到。

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诸卿,如今马上就要入冬了,在入冬之前,将最多的一批粮草和被服送过去,剩下的,就是明年的事情了。”

“喏!”群臣拱手间,一时都兴奋了起来。

“还有,辽东大捷,传令。”李承乾抬头,说道:“长安洛阳三日之内,宵禁推迟两个时辰……这是孤最大的权限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群臣齐齐拱手道:“殿下贤德。”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取消宵禁是皇帝的权利,李承乾从来没有想过要冒犯皇帝的权威,所以在他的最大权限内,将宵禁推迟两个时辰,已经足够让长安洛阳的臣民们无比开怀了。

“最后。”李承乾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写本奏章,请父皇将辽东缴获的金银,古董,字画,还有上好的药材,都运送回来,朝中坚持这一年也不容易,而且还要再坚持一年,不然户部的度支,就要出大问题了。”

李承乾说完,户部度支郎中薛仁方有些惊喜的站出拱手。

大唐征伐辽东,最心惊肉跳的是户部。

大军一动,黄金万两。

十万大军,即便是准备三四年,其中每一天的损耗都高的可怕。

尤其是这一次多了三十万的百姓,吃喝拉撒都得大唐负责,户部的官员头发都快皱没了。

如果辽东不能自己支持,明年还有大战,朝中这些年的积蓄搞不好会被全消耗掉的。

“就这样吧。”李承乾笑着摆手,道:“今日下午百官歇息,孤这里就不留大家用膳了。”

“喏!”群臣拱手之间,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

太子仆独孤大宝快步走进殿中,面色急切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太子妃刚刚闻听辽东大胜,欢喜之下没有注意,一下子动了胎气,现在马上就要生产了,另外太子良悌不知如何也跟着动了胎气,也要一起生产了。。”

“什么!”李承乾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脸上又喜又惊。

现在,今日,皇帝辽东大捷的消息刚传来,太子妃和太子良悌就要生产。

这要生两个儿子,那太子岂不是天命所归。

群臣看着李承乾急切的从武德殿走去,有的人已经跟了上去,有的人则是跑出了殿外,朝宫外而去。

太子良悌魏薇是郑国公魏征之女,魏薇要生产,就意味着魏征要做外公了。

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魏征提拔起来的。

就比如户部度支尚书薛仁方,魏征对他有救命之恩。

如今,魏薇为太子良悌,马上要生产,薛仁方一下子对东宫就有了归属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0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