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承乾和李治,皇帝考验(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内殿之中,李治神色低沉的走进殿中,然后跪倒,对着皇帝沉沉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世民看着一脸内疚的李治,微微抬手,然后好笑的看着他:“怎么,昨夜没有睡好。”

“想起父皇因为儿臣,身体更加恶化,儿臣便日夜难安。”李治低着头,声音一时间有些哽咽。

“好了,朕又没大事。”皇帝说着,身体躺在靠枕上,不由自主的轻轻转了转。

“是吗?”李治惊讶的抬头。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说道:“御医说了,只要回到长安之后,找个合适的环境好好将养就是。”

“是!”李治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再度拱手道:“终究是儿臣的不是。”

“好了,之前的事情,不管是什么,都不要再提了。”皇帝的声音逐渐的变得平静下来,甚至微微带起一丝冷漠。

李治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的话音,不由得,他心里一阵放松,同时,他心底又有一丝不安。

可惜,这一丝不安,转瞬消失。

“不提归不提,但是事情的教训还是要吸取的。”李世民看向李治,神色严肃的说道:“说说你去年在太原治政的事情吧,你以后总是要就任和治理地方的,有些错不能再犯了。”

“是!”李治沉沉低头,一瞬间,他的脸色无比难看,但在瞬间,就彻底的消失不见了。

“首先是并州突厥人的事情。”李世民神色淡淡的看着李治,问道:“稚奴,朕问你,你觉得自己出兵是对的吗?”

“儿臣当时没有想的那么深远,儿臣只是想要平定突厥之乱,为父皇稳定并州,没想到,儿臣做错了。”李治抬起头,脸上满是后悔。

“出兵是没错的。”李世民有些失望的看着李治,在他惊讶的眼神中摇头说道:“你的错,在于你出兵了,但却没有将突厥人拦下来。

若是你将他们拦下来,你就成了。

你错错在你出兵了,最后却什么都没做成。”

李治愣住了。

……

户部值房,户部尚书唐俭送李承乾出值房,同时说道:“三千匹役马,从东部,中部和西部,携带三千石粮草北上,同时有九千民夫紧跟其后,运送两万石粮草北上,军中自带一万石,如此能够满足大军作战两月所需。”

“民夫所用……”

“民夫不是士卒,不需要每顿都吃饱的。”唐俭淡淡的摇头,然后说道:“而且他们吃的,也是携带的次一等粮食,精粮是归于士卒和战马的。”

李承乾微微点头,后勤不仅要算数量和次数,同时也要算质量。

民夫北上每顿吃的比士卒少,同时吃的也是次粮,这样一来,户部的总支出就能够平衡。

“其实这一战动用的民夫和粮草是历年大战最少的。”稍微停顿,唐俭说道:“主要也是因为陛下下令,这一战两个月内必须了结,同时又有漠北的牛羊和马匹作为补充……”

李承乾听出了唐俭的刻意停顿,他明白唐俭的意思,他之前那种完全去战马的方式是不对的。

军前缴获的牛羊和马匹完全可以作为粮草的补充。

加上后勤运送的粮草,这样才能弥补户部的支出。

“三千匹役马,臣打算用一千名快要退役的老卒来押送粮草,每个人控制三匹役马……”唐俭仔细的说着这一场大战方方面面的安排,最后他说道:“等这一战结束之后,看役马运送和民夫运送各自的消耗如何,最后决定日后所行。”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父皇提醒之后,孤认真反思过,孤的想法太过极端。

光是役马,一旦被人抓住破绽,太容易做手脚了,甚至最后马和粮会一起丢失。

民夫虽然沿途损耗巨大,但一旦遇袭,车留不了,粮食也会成为对手的拖累……战事从不能单一而论。”

“殿下成长不少。”唐俭有些惊讶的点头,随后说道:“此中诸事也不是户部单一而论,陛下,诸相,还有军中将领,兵部,所有人一起商定之后,才定的数目……当然,大方向是朝着殿下所说的方向而去,无非就是比例多少调整罢了。”

“父皇说的不可操之过急。”李承乾笑着对唐俭拱手,道:“看样子,莒国公的谨慎和周全,也是和父皇别无二致啊!”

“哈哈,殿下过誉了!”唐俭笑着对着李承乾拱手,看了一眼到了院门处,他立刻收敛笑容,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慢走。”

“告辞!”李承乾还礼,然后转身离开。

看着李承乾的背影,唐俭不由得松了口气。

太子虽然对于户部诸事了解并不是太深,但是能够看的出来,对于征战国力的消耗和补充,太子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前隋杨广之所以灭国,就是因为他自以为国力庞大,不恤民力,一味消耗而没有补充,最后国家崩溃。

而李承乾完全不同,他心中有一本帐,什么战争划算,什么战争不划算,都是心中有数的。

虽然依旧有不足之处,但是光是这种观念认知,已经超过了天下所有的宗室。

便是江夏王李道宗也比不上。

唐俭不得不承认,留守长安的户部同仁,对于太子的赞许并不过分。

“呵!”唐俭轻笑一声,然后轻松的转身回了值房。

……

心中想着事情,李承乾进入到了行宫正殿。

李世民一眼就看到了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刚刚拱手,皇帝就直接摆手。

看着李承乾,李世民直接开口道:“太子,朕问你,若是你是并州牧,遇到去年那种情况,你会出兵吗?”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李治,然后拱手道:“看情况。”

“如何说?”

“如果说儿臣事先察觉突厥人有异心,那么儿臣会提前半年,就将突厥各族头人请到太原,好吃好喝的供着,然后比试弓箭和武艺,加以赌注。”稍微拱手,李承乾说道:“儿臣用茶布瓷器,突厥头人用战马牛羊。”

李世民身体微微后靠,眯着眼睛,说道:“你继续。”

“是!”李承乾略微思索,说道:“儿臣会让突厥头上开局赢上几次,让他们将大量的茶布瓷器带回部落,挑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将局面搬回来,狠狠的赢上一批他们的战马牛羊,之后,便是胜败各半,将他们牢牢的控制在太原。”

“人在太原,有大量的茶布瓷器送回部落,哪怕牺牲一些战马牛羊,对于突厥人来讲,也是极为划算的。”皇帝点头,赞赏的说道:“如此,不仅是这样头人,恐怕几乎所有北地突厥部落都在控制当中。”

李承乾轻轻拱手。

李世民看向李治,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稚奴,你要学学。”

“是!”李治重重的点头,神色认真,看的出来,他是真的将李承乾说的话听了进去,而且开始仔细琢磨。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承乾道:“世间诸事不会尽如人意,如果你是突然知道突厥人要异动的,你会怎么办?”

“杀!”李承乾神色冰冷,然后认真说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一支最快的精锐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杀入突厥人的部落之中,击杀他们的头人,甚至是一整个部落,用鲜血惊醒他们。”

“但是他们有人在军前?”李治忍不住的反驳。

李承乾轻轻低头,说道:“只要准备充分,他们不会有任何机会将消息传到军前的。”

李治不由得一愣。

李世民在一旁看着李治的表情直皱眉。

这个稚奴,压根没有听明白承乾话里隐藏的意思。

等到消息传到军前的时候,那些和后方部落有关的突厥士卒,已经全部战死沙场了。

算了,李世民没有给李治继续解释,他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若是你知道了晚了呢?”

“那么便只有按兵不动了。”李承乾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最后剩下的,便是如父皇这样,等到大军回兵的时候,直接出兵收拾。”

皇帝顿时笑了。

没错,他这一次出兵漠北,针对的可不仅仅是薛延陀,还有突厥。

尤其是之前逃出草原的突厥人。

这些人,皇帝可没想过让他们再活着。

前账算不了,难道后帐也不能算吗?

“三种方式,虽然说不够圆满,但是对于处理来讲,却已经足够了。”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治,说道:“稚奴,你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李治认真的点头,在你能处理的时候,尽可能的处理,当你处理不了的时候,就让能处理的人去处理。

“好了。”李世民摆摆手,转口说道:“稚奴,你既然来了定州,抽时间就出去走走,好好的看看定州城,同时看看这里的山水,熟悉一下北地的环境……朕已经决定五日之后,启程回长安,时间不多了。”

“儿臣领旨。”李治立刻拱手。

李世民看着李治,笑笑说道:“好了,去休息吧。”

李治尽管有些迟疑,但最后还是拱手道:“喏!”

……

看着李治离开大殿,李世民这才看向李承乾说道:“五日之后启程,大军行军之事你要多注意,同时天下各州刺史和长安的奏本,你也要及时处理,不懂的,再来问朕。”

“喏!”李承乾肃然拱手。

“另外,你也难得来定州一趟,范阳卢氏,范阳张氏,还有博陵崔氏的一些族老,朕也会让你见一见他们。”稍微停顿,皇帝认真说道:“定州位置关键,北接草原,东控河北,西面有能够威胁并州突厥,所以对于这个地方的一切,你要有足够的了解。”

“喏!”李承乾肃然拱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4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