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九章 毁其农事,烧其山林,片板不许下海(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鸭绿江南岸。

一座方圆三里左右的城池巍然屹立在江畔。

城池后方,三座浮桥连接对岸的城池。

大量的士卒从桥上退回鸭绿江北岸。

李世民一身黑色盔甲,站在城头上,目光眺望远处。

无数的骑兵从视线尽头直接冲出,片刻之后,就已经冲杀到了城池之下。

身材魁梧的黑甲将领很快就站到了皇帝面前。

身上依旧有大量的鲜血喷溅其上。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将领,满意的点头道:“潞国公,如何?”

薛万钧拱手道:“启禀陛下,还算杀的痛快。”

“哈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身后的群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平州刺史薛万钧从平州赶来之后,一直都在脚下的丹州城中休养,直到皇帝传令要撤,他才到选定的地点埋伏起来。

盖苏文并不易于。

他看的没错,一旦大军开始后撤,真的是很难掉头的。

现在撤还算早,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大雪满地的时候撤,到时候盖苏文再派人一追杀,不知道要溃败成什么局面。

杨广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

前隋攻高句丽,死伤最多的,不是在攻打高句丽的路上,而是在撤兵的时候。

这一点,李世民吸取了相当多的教训。

李世民收敛了笑容,拍拍薛万钧的肩膀,说道:“潞国公,你在这里再留一个月,隔三差五出去冲杀一番,朕要高句丽在鸭绿江和大同江之间的这四百里土地上,彻底站不稳脚步。”

“喏!”薛万钧肃然拱手。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看向侧畔:“琅琊郡公。”

牛进达立刻上前,拱手道:“陛下!”

李世民点头道:“朕以你为平穰道行军大总管,丹州刺史,率军一万,驻扎在丹州城,到乌骨城,卑沙城一线的城池当中。”

“臣领旨!”牛进达肃然拱手。

李世民抬头,看向眼前的平原,还有东侧的山区,轻声道:“朕命你从明年天暖之后,每个月都派一支偏师深入高句丽境内,骚扰其边疆,使其国人疲于奔命,耽误农时,朕要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年年都要粮荒。”

“喏!”

“苏定方。”李承乾看向侧畔。

“臣在!”苏定方立刻站出拱手。

“朕以你为左屯卫将军,平穰道前军总管,镇守鸭绿江,朕要整个鸭绿江两岸,不见任何一名高句丽人的身影。”李世民抬头看向东面的山林之中,轻声道:“至于深山之中,高句丽人少不了要进山寻找山货过冬,人少就击杀,人多,就烧山吧。”

“喏!”苏定方面色认真的点头。

“山啊!”李世民忍不住的轻叹一声。

如果不是群山起伏,蔓延无边,说不定他真的会将所有的山林都烧掉的。

“刘德敏!”李世民看向另一侧。

“臣在。”一身绿袍银甲,个子并不是很高的将领站了出来。

“以你为平穰道水军总管,统帅所有水军,天暖即出,骚扰高句丽海疆,摧毁从鸭绿江口到大同江口所有一切下水的船只,朕要他们片板不得下海,不能从大海中,获得任何鱼获。”李世民眼神凶狠。

“臣领旨。”刘德敏肃然拱手。

群臣这个时候也听明白了,皇帝要的,就是从鸭绿江到大同江,这四百里内的所有一切高句丽人全都无法生存。

他不要高句丽人,这些高句丽人入了大唐,还要消耗大唐的粮食,而且没有多少忠诚。

所以,他要将他们全部赶到大同江以南去,加重那一片地带的百姓生存负担。

粮食不能没有,粮食得有。

但要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这样才能够造成最大的矛盾。

“苏勖!”李世民看向侧后。

“臣在!”苏勖上前拱手。

“朕以你为平穰道后军总管,平穰道的粮草,你安东都护府负责从营州转运。”李世民转身看向苏勖,说道:“明年,辽东可能还需要朝中转运一部分粮草,后年,朕要整个辽东粮草必须自给自足,到了大后年,你们就要支援军前了。”

“臣明白。”苏勖认真拱手。

“唐俭!”李世民再度开口。

“臣在!”唐俭上前拱手。

“回朝之后,组织粮船从江南每年贩卖大量高价粮食到百济。”李世民一句话,群臣顿时愕然。

“高句丽有钱,尤其是权贵有钱,朝中必然会有人往高句丽高价贩卖粮食,全面遏止太费功夫,所以朕也掺一手,将粮食卖到百济,然后再让百济加价再卖到高句丽。”李世民轻轻冷笑,说道:“你们放心,这些高价买来的粮食,他们不会让百姓吃的。”

高句丽南北也就八百里,缺了北地四百里的沿海平原,他们的粮食会少的可怕。

这种情况下,不是说每人每天减少一半饭量就能解决问题的。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起码整个高句丽得死一半的人才能了结。

尤其是当有人看到不公平的时候。

“常何!”李世民再度开口。

“臣在!”常何上前拱手。

“留三百千牛卫在军前。”李世民微微抬手。

“是!”常何躬身低头,群臣全部神色凛然。

李世民看着视线之内的广阔天地,轻声说道:“两年,最多不超过三年,朕一定会杀回来的。”

……

长安,延康坊。

夜色初降,一名身穿黑色长袍,头戴黑色璞帽,身骑黑色高头大马,寻长身高的普通男子,朝着坊内深处而去。

在他的身旁,还有两名护卫一左一右的跟随着。

突然,十几名穿着黑色夜行衣的刺客,手持长刀,直接从小巷里杀了出来。

这些人身材高大,脚步行快,行走之间不发出一点声音,转眼冲到了近前。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低着头的马上男子猛然抬头,手里一把弩弓,转眼就将上面的弩箭全部射完。

马侧的两名护卫同样异常熟练的从长袍之中,取出两张臂盾,手持长刀,护卫在马前。

“不对,是陷阱。”一声古怪的声音响起。

刺客首领看着倒在地上的同伴,看了一眼马上的男子,脸色不由得一变。

不等他下达其他任何命令,突然之间,轰然的马蹄声已经从长街两侧同时传出。

下一刻,上百名金吾卫已经一前一后的冲杀了过来,瞬间血雾漫天。

……

“什么,死了六名金吾卫!”李承乾坐在武德殿中,看着站在面前的郑仁泰,一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是的。”郑仁泰拱手,说道:“那些吐蕃刺客的身手极强,也就是他们没有马匹,才臣怀疑一旦给了他们马匹,想要全部诛杀他们,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李承乾缓缓的点头,一只手放在桌案上,然后眯着眼睛说道:“孤曾经听说过,在吐蕃松赞的麾下,有一支很神秘的部队,在吐蕃立国期间,南征百战,立下了无数的功劳,但是后来,这些人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殿下,这些人恐怕一直都在,只不过是成了类似百骑司一样的机构。”郑仁泰面色凝重的点头。

“这些人如今在长安城中还有人吗?”李承乾直接询问。

“应该有,不过应该只有寥寥三两人了。”郑仁泰拱手,说道:“臣想他们不会敢轻易再刺杀羊同王子了,否则吐蕃人在长安的眼线,就该被彻底的清除干净了。”

“应该是还会动手的,不过会谨慎很多就是了。”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继续查,有一点线索就不要放过,这些人轻易不动,一动就有大事,所以哪怕不能将他们清除干净,也要逼的他们腾不出手脚来。”

“喏!”郑仁泰肃然拱手。

就在这个时候,徐恩站在了殿前,拱手道:“殿下,羊同王子求见。”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郑仁泰站到了一侧,李承乾这才抬头道:“传!”

一名身穿黑色绣金花长袍,头戴黑色璞帽的年轻男子进入殿中,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羊同王子冈仁波齐参见殿下!”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抬手道:“平身吧。”

“谢殿下。”冈仁波齐起身,然后再度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此番之事,多谢殿下派人清剿吐蕃刺客,不然外臣恐怕平日里都不敢出门了。”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无妨,长安城中,这些事情,本身就是孤应该做的。”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此事,千牛卫和金吾卫还会继续追查,同时孤也会下令严查从吐蕃和吐谷浑来的商旅,不过千日防贼终究不如千日做贼,卿平日行事还需要谨慎一些。”

“是!”冈仁波齐再度拱手。

“羊同的事情,孤已经听说了,吐蕃虽然拿下了羊同,但是尊王不过是被囚禁了而已,一切尚有挽回的余地,不必着急,父皇不久之后就会返回长安,到时一切皆可解决。”李承乾看着眼前干净的一张脸,眼底玩味的笑笑。

“谢殿下!”冈仁波齐微微躬身,见到李承乾没有再开口,他赶紧拱手道:“臣告退。”

“嗯!”李承乾淡淡的点头。

……

李承乾侧身看向郑仁泰,问道:“岳丈,她真的以为自己是女子的事情,别人看不出来吗?”

郑仁泰笑着拱手,说道:“臣查过在羊同使馆的后院,有一间别院是任何人都不许进去的,下面的人在院外闻到了药味,所以臣想,应该是他们在从羊同到长安的路上遭遇了刺杀,真正的羊同王子受了重伤,不方便见人,所以才弄了这出。”

“那么这个人,她究竟是羊同王子的妹妹,还是他的妻妾?”李承乾有些疑惑的问道,妹妹就是公主,还能代表羊同,妻妾的话,就不好说了。

“那份气度,应该是妹妹。”郑仁泰肯定的点头。

“嗯!”李承乾颔首赞同,的确应该是妹妹,如果妻妾,恐怕没那么大胆子装王子在李承乾面前说话的。

收回心思,李承乾说道:“父皇马上回来了,羊同,还有整个高原的事情,都需要呈奏给父皇。”

“是!”郑仁泰低身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高原的事情,还有那位玄奘大师的事情,最后便是御史大夫之死,孤这两年虽然也做了很多事情吧,但是御史大夫的死,孤总感觉对不起父皇!”

“殿下!”郑仁泰刚要劝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已经从殿外传来,随即,韦待价已经出现在了殿外,面色急切的走进殿中,同时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查清楚了。”

“什么?”

“阿耶出事之前半个月,到府中见他的那个人身份查清楚了。”韦待价面色凝重。

“谁?”

“公孙常!”韦待价拱手,说道:“一名术士,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曾经出现过府中,据老人说,他是隐太子身边的人,出身幽州公孙氏!”

“幽州!”李承乾转身看向郑仁泰,轻声道:“父皇回军,必然会经过幽州的。”

郑仁泰脸色骤变。

鉴于上次久攻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不下的教训,唐太宗接受朝臣们的建议,派偏师深入高句丽境内,轮番骚扰其边疆,使其国人疲于奔命,耽误农时,数年之间高句丽便会因粮荒而土崩瓦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