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九章 文成公主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华灯初上,鸿门红。

太极宫中,夜未央。

夜色之下,一座步辇从东宫方向缓缓而来。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蟒袍,头戴银冠,平静的坐在步辇之上,身侧是他的太子妃苏淑,一身红绿翟衣,恬静淡雅。

李承乾的怀里抱着长子李象,上个月刚满三岁的李象,虚四岁,然而过了今夜就虚五岁了。

李象是贞观十一年十一月生,如今是贞观十四年十二月。

苏淑怀里抱着是他的次子李厥。

李厥戴着小小的黑色璞帽,相比于已经聪慧许多的李象,要幼稚可爱的多。

李厥是贞观十二年十月生,两岁两个月,过完年,就虚四岁了。

李象在李承乾的怀里很安静,反而是李厥,在苏淑的怀里扭动不已,不时的发出咯咯笑声,让人不由得心生欢喜。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看向皇宫之外。

噼里叭啦的爆竹声从宫外传来,甚至能够清楚的看到,一片又一片的天空被灯笼照的通红。

除夕夜,新年节。

李承乾脸上满是期盼,看向苏淑:“淑儿,什么时候找个时间,跟父皇请旨,带大郎二郎一起去宫外走走,看看长安城人潮拥挤的繁华。”

“殿下没有去看过吗?”苏淑抱着好奇的抬起头的李厥,看向依旧沉静的李象和李承乾。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自从孤成了太子之后,想要出宫就很难了,最多也就是站在朱雀城门上,眺望长安夜景罢了。”

“那么今夜便向父皇请旨,陪两个孩子一起去朱雀门上看看如何。”苏淑说着,轻轻的握住了李承乾的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幽然。

……

除夕夜宴,华灯璀璨。

历年来,李承乾都是最早的来的。

因为他是太子。

皇帝不可能出来亲迎诸王的。

李承乾身为太子,就要在两仪殿迎候诸王,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李泰和李治。

李承乾刚刚从步辇上下来的,搀扶住苏淑,还有两个儿子,对面,一辆紫篷马车已经朝承天门下驶来。

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看着马车说道:“魏王来了。”

诸王抵达承天门,各有时辰。

不是你来早了,就能进去的。

看着逐渐逼近的紫篷马车,苏淑的脸色瞬间就凝重了起来。

她当然知道,这一年以来,给她的夫君压力最大的,就是魏王李泰。

同时,李承乾自从十月下旬开始上朝以来,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针对李泰的势力的瓦解。

李承乾轻轻的握住了苏淑的手,然后低声说道:“放松一些,一会魏王妃过来了,你和她聊一聊,关心一下她的身子。

这些年,她除了李欣以外,便再无所出,孤怀疑是太早生产,伤了她的身体。”

李泰成婚其实还要在李承乾之前,次子在长子之前成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李承乾现在也不清楚。

不过就在李泰成婚次年,贞观七年,生下了李泰的长子李欣,同时也是皇帝的嫡长孙。

皇帝如此宠爱李泰,多少也有一些李欣的缘故。

因为在他们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那年,是李欣常常住在立政殿。

不过那也带来了一些笑话,贞观十年的时候,李欣是三岁,但按照俗礼,以虚四岁算。

所以后人在史书上看到李欣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已经四岁了,就说他是李泰的庶长子,闹了很大多的笑话。

……

紫篷马车缓缓的在宫门前停下,李泰率先走下马车,然后接下阎琬,还有长子李欣。

李泰一身的紫色蟒袍,黑色璞帽,温和的笑容下,是让人看不透的深沉。

相反的,是阎琬,神色明艳开朗,眼底没有什么心思。

向前一步,李泰和阎琬,带着李欣,同时对着李承乾和苏淑行礼道:“见过皇兄,皇嫂。”

“不用多礼。”李承乾笑着的抬手,然后从袖子连取出一只不倒寿翁,递给已经七岁的半大小子李欣说道:“一件小玩意,拿去玩吧。”

“多谢皇伯。”李欣顿时开心的接了过来。

站在一侧的李泰眼神微微一眯。

不倒寿翁。

不倒翁。

年底这几天,太子给每一个去东宫拜会的人准备的回礼都是这不倒寿翁。

表面上是福寿不倒的寓意,但实际上却是在告诉每个人,东宫不会倒的。

太子不会倒的。

这样的小手段,李泰原本是不会在意的,可是当李承乾将这样的小东西送到他面前的时候,李泰心底顿时一股无名的怒火就涌了上来,他的拳头瞬间握紧。

“你们兄弟玩,皇伯和你父王一起聊聊。”李承乾顺势将李欣拉到了一旁李象的身边,然后说道:“象儿,厥儿,叫兄长。”

“兄长。”李象和李厥下意识的行礼,李欣立刻下意识的点头:“两位弟弟。”

相比于两个只有两三岁的弟弟,李欣要成熟许多,他一开口,熟络的气氛就自然升起。

一旁站着的李泰,看到儿子有些开心的模样,握紧的拳头瞬间放松。

李欣是独子,平日里只有母亲一个人陪伴,孤寂的多。

“走走!”李承乾顺手一把拉住李泰,然后说道:“青雀啊,为兄前阵子和吴王,还有汉王叔,弄了一本《劝农表》,青雀你的文采很好,替为兄来看看。”

李泰刚要说什么,就看到太子妃已经和阎琬站在一起,说起了悄悄话。

“走吧。”李承乾笑呵呵的拉着李泰走进了承天门。

三个孩子走在中央,苏淑和阎琬跟在身后。

一副兄友弟恭,家事和谐的模样。

……

行走在宫道之上,李承乾走的并不快,从袖子里取出奏本递给李泰,同时说道:“宗室任职刺史,没有地方经验,一开始不熟练,甚至是出事都是难免的,所以孤就想,如何能够让宗室子弟更快的熟悉地方政务,所以想了个馊主意。”

李承乾轻轻笑笑,李泰看着眼前的奏本,却是一点都不想接过。

李承乾的腿脚不好,从承天门到太极殿的宫道不短,李泰有心稍微加快一点脚步,为难一下李承乾,但李承乾这一本奏本递过来,李泰想要快也快不了。

李泰神色平静的接过奏本,打开看了一遍,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这……这是于詹事写的。”李泰转头看向李承乾,满脸惊讶。

“是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张卿做过地方户曹,对百姓疾苦认知甚深。”李绚轻轻摇头,看向李泰道:“青雀觉得还行?”

“大善。”李泰认真的点头。

“那好,一会进入太极殿,找内侍找支笔,青雀也附署上名字。”李承乾笑着点点头。

李泰一愣,下意识的抬头,随即又低头看向奏本中的内容,他抬头,勉强笑着说道:“这种事情,青雀就不夺皇兄的功劳了。”

说着,李泰就要将奏本递过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奏本青雀先拿着,再想想,仔细的想想。”

李泰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李承乾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的目光越过李泰,落在李欣和李象李厥的身上,轻声说道:“青雀,你有没有想过再要一个孩子,欣儿一个人会很孤单的。

若是有什么担心,不妨去找找谢医令,他医术很高明,用心也好,实在不行还有孙神医。”

李泰顿时愣住了,李承乾这话什么意思?

谢季卿?

孙思邈?

李泰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难道那件事他知道了?

李承乾笑笑,然后转身,踏步朝着两仪殿走去。

李泰神色疑虑之间,李承乾已经远去,甚至苏淑和阎琬也超过了他。

似乎这一瞬间,李泰听见苏淑也在和阎婉说“调理身体”什么的,李泰的脸色瞬间就红了起来。

他大踏步的朝着李承乾追了过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忘了奏本的事情。

李承乾站在两仪殿门口,看着追上来的李泰,点点头:“青雀,时间不早了,父皇也快来了。”

李泰看向两仪殿东厢房门口的方向,说道:“父皇现在在立政殿吧。”

……

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李世民,脸色平静的从太极殿东厢房走出,身侧跟着数人。

站在三阶台阶之上平陛上,李承乾和苏淑,还有李象李厥同时行礼。

站在李承乾对面矮几之后的是李泰,阎琬和李欣,三人也同时拱手行礼。

丹陛之下,站在满殿的宗室王族,公主,还有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等一众人和家眷。

对了,还有吐蕃国使禄东赞。

皇帝平静的走上丹陛,站在他身侧的是四嫔之首的贵妃韦氏。

后面是晋王李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还有新城……

咦?

李承乾一愣,跟在晋阳公主身侧的竟不是他的胞妹新城公主,而是一名面容秀丽,神色谨慎,眼底带着一丝忧虑的陌生女子。

不,不陌生,那是文成,他的堂妹,也是他现在名义上的养妹。

文成公主李雪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5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