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九章 陛下要查看国史,怎么办(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观耕台上,李世民侧身和长孙无忌说着话,脸上不时的露出笑容。

远处的声音传来,李世民下意识的抬头,然后就看到李承乾和司农寺卿赵元楷神色认真的说着什么,一起照着观耕台的方向而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后方的侯君集身上,看着侯君集面色凝重,神色不属的样子,皇帝的脸色莫名的冷了下来。

“陛下!”一旁的长孙无忌想要说些什么,李世民直接摆摆手,说道:“不用说了,机会给他了,抓不住是他的问题。”

说完,李世民抬头,说道:“太子面前他都不愿意低头,那么还能有谁呢?”

长孙无忌侯息一声,转过身,看向了远处走来的李承乾和侯君集。

皇帝很多事情是不瞒他的,就比如李承乾和魏征的那场谈话。

今日,太子会劝说侯君集,跟他多谈一谈农时,让他好沉下心来做点事情。

但现在看来,太子的劝说没起作用。

侯君集依旧是那个侯君集,他不想改,不会改,也没有任何要改的意图。

徒之奈何!

……

走到了观耕台下,李承乾和赵元楷,还有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滕王,赵王,侯君集,唐俭,李道宗等诸臣同时拱手道:“启奏陛下,诸耕已毕,请陛下示下。”

“农耕之事,天下根本,诸卿无论身在何方,都需认真关注。”皇帝神色郑重的告诫。

“臣等恭领圣训。”群臣齐齐俯首。

李世民平静的笑笑,摆手道:“好了,诸事已毕,放松一些。”

“喏!”群臣这才起身。

皇帝转身看向李承乾和赵元楷,笑着说道:“太子,朕看到你刚才和司农卿在说着什么,能告诉朕,你们究竟在说些什么吗?”

“是!”李承乾拱手,上前一步,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今日亲耕,突然发现耕犁多少有些不便,所以想着能不能改进一下,让耕犁的速度加快一些,如此一来,于天下耕地有利。”

“哦!”皇帝身体微微前倾,认真的问道:“可行吗?”

“可行,不过这样的话,耕牛受的力就要更重一些。”李承乾小心的找着托词,他不希望给别人太大的希望,如此,当结果超出他们想象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加的惊艳。

“牛的事情再说,先把犁做出来。”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赵卿,此事司农寺全力配合。”

“喏!”赵元楷立刻拱手,低头之间,他的神色有些疑惑,不过是改进犁而已,东宫自己做就可以了,何必要司农寺全力配合?

“这样吧,从今往后,太子在农事上有什么想法,司农寺多多协助,诸多政务,在上呈尚书省的同时,也上呈东宫一份;同样的,东宫和司农寺做的事情,也呈送奏本到尚书省。”皇帝直接定调。

赵元楷愣住了,皇帝这话的意思,这话的意思,似乎是司农寺日后归太子管了?

皇帝话说的婉转,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儿臣领旨。”李承乾在一旁拱手。

“臣领旨!”赵元楷立刻跟着拱手。

群臣目光下意识的看向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两个人全都躬身垂首,没人开口说话。

群臣顿时就明白了,这事是皇帝早就已经决定了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全部早就知道了。

不过转念一想,群臣也就释然了。

司农寺虽然是九寺之一,但说实话,却是九寺之尾,根本没有多少实权。

甚至都不如鸿胪寺,更别说是太仆寺,太常寺,光禄寺,宗正寺,大理寺,卫尉寺,太府寺这些特权大寺了。

司农寺就是那种吃力不讨好的的机构。

想到这里,群臣齐齐俯首。

“好了,便如此吧,回宫。”皇帝神色满意的从观耕台走了下来,群臣立刻列于两侧。

李承乾紧紧跟在皇帝的身后,其他人则是跟在李承乾的身后。

柴令武站在稍后一些的地方,虽然他是驸马都尉,但眼前这些朝臣,要么是皇子的岳父,要么是儿子娶了公主,柴令武想靠前都没有办法。

比如户部尚书唐俭,他的五子唐善识,娶了豫章公主,而他的四子唐河上,娶了阎立德的次女,是魏王正儿八经的连襟。

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背景。

甚至哪怕没有这些背景,他们和他的父亲柴绍,当年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情谊,更别提他们的官位,也全部都在柴令武之上。

不过现在的柴令武,没有心思想这些,他真正在意的,是太子介入司农寺一事。

皇帝虽然没有直说,是让太子直接接管司农寺,但里面就是这个意思。

东宫行事,司农寺要全力配合,而司农寺行事,则要向太子禀报。

这就等于太子接管了司农寺。

虽然说司农寺是九寺当中地位最低的,但再低也是九寺之一啊。

真搞不懂皇帝为什么会给太子这么大的权力。

司农寺,司农寺。

回宫的一路上,柴令武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

皇帝给,那么首先是太子想要的。

那么太子要司农寺做什么,司农寺又究竟能够给太子什么呢?

这个问题,一直到柴令武回到皇宫,目送皇帝进入宫城,他自己返回魏王府也没有想通。

柴令武坐在自己的值房,轻轻敲着桌案,他有些想不通司农寺有什么,能够被太子盯上。

至于什么改进耕犁的事情,柴令武是不信的。

“是司农寺的人力吗?”柴令武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司农寺所拥有的人力,是整个九寺当中最多的,但都是些农人,难不成太子还指望这些连长安城都进不来的农人,帮他稳固太子之位吗?

“驸马!”手下人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有密信。”

柴令武起身,打开房门接过密信,然后返回屋中,打开密信。

司农坛外,太子和侯君集密谈。

柴令武瞬间将李承乾和司农寺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太子和侯君集私下里密探了什么,这件事情陛下知道不知道?

柴令武深吸一口气,直接起身,打开房门。

他要去找侯知仪。

侯君集的事情,必须要抓紧了。

……

两仪殿中,黄昏的光芒照入大殿之中,金光的光芒下,整个大殿却显得越发的昏暗。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本,目光看着铺在地上的金光,突然,皇帝侧身看向大殿右侧:“褚卿,你对太子今日所提的改进耕犁的事情如何看?”

“太子贤明。”谏议大夫褚遂良立刻站了起来,认真拱手道:“耕犁之事若是能行,天下粮收必能有所增长,哪怕是增长万一,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活下来,此举大善,太子大贤。”

“若是朕记得没错的话,杨广在登基之前,也是厉行节俭,谦恭有礼,多有大功,当时被称为一代贤王的。”李世民脸色莫名的一冷。

褚遂良顿时被李世民这一句话吓的直接跪了下来:“陛下何出此言,太子本性纯良,孝悌又加,又关爱百姓,体恤民力,如何会成为杨广之流……当然,若是太子有什么不对之处,请陛下指出,召重臣妥善应对。”

皇帝的目光落在褚遂良的身上,淡淡的问道:“卿如今依旧知起居注,所书可尽记太子之事?”

褚遂良自贞观十年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以来,已经六年有余。

他的官职也从起居郎,升任御史中丞,到如今的谏议大夫,升了好几级。

然而,即便是他如今已经是谏议大夫,但是却依旧检校起居郎,皇帝的一言一行,依旧是他在记录。

听到皇帝这么问,褚遂良心里莫名的一紧,随即拱手道:“这是自然,太子所言所行,臣等都如实记录。”

起居郎虽然是只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但皇帝言谈,经常会涉及到朝中重臣,更别说是太子了。

更别说朝中还有左史和右史。

左史记言,右史记行。

朝堂之上群臣的言行,也全部都在记载当中。

当然,太子仅仅是太子,他虽然是储君,但是很多事情,他都会涉及到皇帝,自然也是要被记载的。

“另外,太子在东宫诸事,也有太子中舍人记录太子言行诸事。”褚遂良小心的拱手。

太子中舍人,掌东宫文记,行令书,表启,记录之事。

“很好,朕命你现在就去将东宫的太子言行录,还有朕的起居注当中,所有关于太子言行的记录摘抄出来,最后一并送到朕这里来。”李世民目光紧紧的盯着褚遂良。

褚遂良心里彻底的沉了下去,但他还是认真的拱手道:“臣领旨。”

……

门下省,政事堂。

房玄龄,高士廉,岑文本三人先后脚步匆匆的赶到了门下省,而在政事堂。内,长孙无忌,刘洎和褚遂良三人已经在座。

如今的政事堂有五位宰相,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岑文本和刘洎。

正常情况下,褚遂良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的,但谁让今日情况特殊啊。

听完褚遂良所说,房玄龄一拍额头,无奈的说道:“又开始了!”

“不管是又开始了,还是怎样,这件事情终究要给陛下一个答复。”长孙无忌坐在中央主位上,看向褚遂良,说道:“登善,你说说吧,此事你打算怎么办?”

“司空。”褚遂良站了起来,对着诸相拱手道:“陛下虽然言说,是想看东宫的太子言行录,还有起居注当中关于太子的记录,但实际上陛下想看的,是国史。”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国史当中关于大唐监国,武德,玄武门,还有贞观至今的记录。

今日借太子为理由,插手起居注,明日就能直接查看整本起居注,后天就能够直接查看国史。

“不行,国史绝对不能给陛下看。”长孙无忌斩钉截铁的摇头,随即他紧紧的盯向了房玄龄:“房相,你说呢?”

房玄龄是著名的墙头草,软骨头,皇帝的话一硬,房玄龄立刻就会倒过去。

“当然不行。”房玄龄迎着长孙无忌的目光,苦笑着摇头道:“赵国公难道忘了吗,贞观十年那次,陛下要求查看起居注,是下官和谏议大夫朱子奢一起阻止的。”

“刘相。”长孙无忌看向了刘洎。

“贞观十四年那次,是下官和褚大夫一起阻止的。”黄门侍郎刘洎转头看向了褚遂良。

褚遂良轻轻点头。

“算起来,陛下要看国史,已经是第三次了。”高士廉总结看向杨师道,问道:“景猷怎么说?”

“高公向来知道,景猷话从来不多的。”杨师道轻轻点头。

“很好,如今这次也是一样,所以,登善,你说说,有什么办法?”长孙无忌再度看向了褚遂良。

“陛下既然要起居住当中关于太子的部分,那么就将这部分单独摘抄出来,只有太子的言行,其他上下根据,一概不写。”稍微停顿,褚遂良说道:“至于太子那方面倒是没有什么所谓,让太子中舍人萧钧呈送上去便是。”

“不可!”房玄龄突然开口,摇摇头道:“若是这样,只会是治标不治本,陛下还会想法设法的接着要求的。”

“那怎么办?”长孙无忌忍不住的问道。

“太子,陛下既然将太子牵涉了进来,那么我们就用太子来说服陛下。”房玄龄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应该让陛下知道,今日陛下他查看国史,那么明日,太子登基之后,也会查看国史。”

查看国史要做什么,当然是不满之后,修改国史了。

皇帝今日想修改国史,那么太子明日也会去想修改国史的。

皇帝要修改的,是武德和玄武门的事情,那么太子登基之后,要修改的,又会是什么呢?

“办法是好办法,但是太子不会接受的。”刘洎直接摇头。

“找个人,说服太子,让太子将太子言行录亲手呈送陛下便是。”房玄龄眼底闪过一丝冷笑。

“谁去?”长孙无忌直接问道。

“让马周去吧。”房玄龄神色平静了下来。

“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