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七章 吐蕃赞普已不能生育(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太极殿中,群臣各列班列之中。

李承乾站在丹陛三阶之上,神色平静的持笏肃立,但微微闪烁的眼神,昭示着他的不平静。

李治站在他两阶之下。

相比于李承乾,李治的表现要更加明显。

双手紧握笏板,牙齿紧咬,脸色苍白。

今天这一切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先是迁任他为荆州牧,然后封李象为皇太孙,李厥为恒山郡王,最后皇帝调李义府为太子舍人。

尤其是最后,皇帝调李义府为太子舍人。

这一点是李治最难接受。

李义府是他的晋王掾,但是在半个月之前,李义府还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但没事,李治知道,那一切都是皇帝的安排。

便是李义府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甚至李治还在想,李义府弹劾了刘洎,宇文节,事实俱在,皇帝处置果断,那么接下来,毫无疑问,李义府应该升官。

或者是中书舍人,或者是给事中,甚至是御史中,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李义府会调任太子舍人。

这等于直接将他李治的脸,按在地上使劲的摩擦,摩擦,然后又狠狠的踩上一脚。

李承乾神色平静。

如今便是他也看出来了。

这一切,皇帝在定州的时候,就已经全部都谋划好了。

将李治从并州牧,调任荆州牧。

然后将李义府这员晋王府的大将调离晋王府,调入东宫。

同时,在李义府临走之前,还狠狠的用李治的名义,弹劾了刘洎,褚遂良和宇文节。

导致刘洎自杀,宇文节被处斩,而褚遂良被朝臣疏离的根本原因,便是他在河北的谋算。

李义府将弹劾的锅甩给了李治,而他自己则顺顺利利、开开心心的调入了东宫。

与此同时,皇帝还封李象为皇太孙,彻底的毁掉了李治争储的希望。

是的,彻底的毁掉了。

皇帝的意思很清楚,即便是李承乾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为太子了,那么也还有李象在。

李治继承皇位的次序,还要在李象之后。

这便是皇帝对他在河北对太子下手的惩罚。

李治,现在怕是死的心都有了。

……

李承乾心中微微摇头。

李治和朝中群臣一样,对皇太孙太看重了。

前世时,皇帝说过要立李象为皇太孙,但可惜不等他封赏,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就已经暴露了。

大唐第一位皇太孙,还是李治的孙子李重照。

李显的儿子。

可惜,即便是李显后来登基为帝,李重照成了太子,但武媚娘也还不是说废就废掉了。

所以,所谓的皇太孙,不过是个小号的太子罢了,用来收拢人心可以,但是想要拿他来一锤定音,很难。

甚至他的父皇这种权谋老手,谁知道他究竟会拿李象这个皇太孙做什么。

不过不管怎样,皇太孙这件事情,终究还是李承乾得到了便宜最大。

李承乾平静的看向大殿之中。

正旦大朝还在继续。

天下各州刺史惯例递送新年贺表和贡品祥瑞。

四方诸夷献贺礼。

恭贺大唐皇帝,天可汗陛下新年安康。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有些熟悉的身影从诸外使之中走了出来。

……

“臣,吐蕃国使,噶尔·钦陵,代赞普松赞,叩见大唐皇帝,天可汗陛下,陛下福泽广被,万寿无疆。”一身吐蕃族服饰的噶尔·钦陵,神色庄重的走到大殿之中,沉沉的叩首在地。

皇帝看着噶尔·钦陵,眼神逐渐的淡漠了起来:“原来是噶尔爱卿,令尊还好吧?”

噶尔·钦陵心中顿时就是一个咯噔。

他是代表赞普,从逻些赶来的特使,如今拜见大唐皇帝陛下,怎么皇帝一开口问的是他的父亲,而不是赞普。

噶尔·钦陵再度叩首道:“父相安好,只是甚是思念陛下。”

“嗯!”李世民在御榻之上淡淡的点头,然后不再开口,低眉垂目。

一时间,殿中气氛诡异的冷了下来。

噶尔·钦陵莫名的感到有些心慌,他随即叩首道:“臣此来,携带战马三千匹,金八百两,珠宝若干,贺陛下东征大胜。”

“呵,原来吐蕃是知道朕在东征的啊!”皇帝身体微微前倾,神色冷冽,却带着一丝自嘲的说道:“朕听说年前松州有党项羌作乱,其中有俘虏供述有吐蕃人参与其中,爱卿,可有此事啊!”

噶尔·钦陵一下子就懵了,但他很快就醒悟了过来,赶紧叩首道:“回陛下,是有一些和赞普不合的国中贵族,其人已被斩首,陛下若是有需,臣可通知赞普将其首级送人长安。”

“人都死了,朕要他们的人头做什么。”李世民平静的摇头,然后看着噶尔·钦陵,淡淡的说道:“把他们的家眷送到长安吧,贬为奴隶,掖庭劳作,至死方休。”

“是。”噶尔·钦陵身体有些僵硬的叩首,他的额头贴在冰冷的地砖上,心也跟地砖一样冰冷。

太狠了。

杀人诛心啊。

吐蕃派人在党项做手脚,被太子李承乾派人诛灭,然后竖京观在通天河北岸警告。

如今,皇帝又让吐蕃逼杀自己的手足,同时还让他们将自己手足家眷送到长安为奴,至死方休。

真要如此的话,吐蕃国内,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为赞普效死。

大唐皇帝明显看到了这点。

大唐皇帝要的就是这个。

他不仅是在警告吐蕃,同时也是在警告其他所有人。

任何在明里暗里对大唐的试探和窥伺都是不允许的。

吐蕃就是所有人的前车之鉴。

看到噶尔·钦陵拜服,皇帝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朕听说羊同王歿了,有这回事吗?”

噶尔·钦陵叩首道:“是的,羊同王黎纳徐,已经于去年病逝,如今以其弟纳黎胜为羊同国王。”

李世民平静的点点头,说道:“羊同虽不是大唐属国,但多年来,羊同和大唐一直通商密切,朕会派人今年赴羊同悼念,吐蕃不会阻止吧?”

“陛下说的哪里话!”噶尔·钦陵叩首,说道:“大唐天使若至羊同,那是羊同之福,谁又岂敢不服,谁又岂敢阻拦。”

“甚好。”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朕打算册封羊同王为西羌郡王,与河源郡王,西海郡王同列,吐蕃没有意见吧。”

“不敢!”噶尔·钦陵沉沉叩首在地,他的脑海中,在快速的思索着皇帝这么做的用意。

皇帝封纳黎胜为西羌郡王,就等于大唐承认了纳黎胜羊同王的身份,就等于承认了吐蕃在羊同所做一切的合法性。

当然,大唐同时放了一只钩子,纳黎胜和赞普同时是大唐郡王的身份,这不仅会引发羊同人的不臣之心,同时也会给大唐日后介入羊同事务的借口。

但是,皇帝终究是吐蕃在羊同所做一切的合法性,至于日后,就是新的博弈了。

看到噶尔·钦陵恭顺服从的模样,皇帝点头道:“另外,羊同王子冈仁波齐如今在长安读书,你们没事就不要去打扰他了。”

“喏!”噶尔·钦陵再度叩首,同时也稍微松了一口气,原来皇帝的真正目的在这里。

羊同王子冈仁波齐是大唐日后介入羊同的又一枚棋子,所以大唐需要他活着。

吐蕃的刺杀,是最大的阻碍。

然而,这里是长安。

吐蕃如果在长安刺杀冈仁波齐,将会极大的损害大唐的颜面。

羊同和长安的距离,哪怕是皇帝并不清楚,但也知道他一段轻松的路程。

所以,他们最多的,也就是在保留将来介入羊同的希望。

至于其他的,他们实际上能做的寥寥。

可如果吐蕃真的在长安刺杀了冈仁波齐,那么明日,大唐立刻就会怒火中烧的发兵吐蕃。

的确,吐蕃有高原之利,大唐想要胜吐蕃很难,但是如今的吐蕃,完全没有做好和大唐开战的准备。

一旦双方开战,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大唐和吐蕃两败俱伤。

这样的两败俱伤,对大唐来说不算什么,三五年他们就能够缓过来,但是对吐蕃而言,却是伤筋动骨,是近乎要命的。

况且,吐蕃在长安的影子军死士,在他们抵达长安之前,已经被绞杀的只剩寥寥几个。

说实话,如今这种情况,他们能做的很少。

如此,退一步,和大唐达成共识。

那么只要羊同在吐蕃的掌控下不出问题,那么羊同就永远脱离不了吐蕃的掌控。

噶尔·钦陵最后再度叩首,恭顺的应下了皇帝的命令。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神色终于温和下来:“公主在逻些还好吧?”

“王后如今居于圣山之上,受逻些百姓日夜朝拜,享吐蕃至高尊贵,一切好的不能再好。”噶尔·钦陵稍微松了口气。

李世民点点头,看着噶尔·钦陵说道:“卿还记得当年公主出嫁之时,朕曾经要吐蕃赞普于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上,携公主一起来长安之事吗?”

“是!”噶尔·钦陵嘴角微微抽搐。

皇帝说的不是这件事情,是子嗣,是赞普和公主的子嗣。

当年大唐嫁公主的时候,太子就曾经质疑过赞普是否能够再度生育子嗣。

赞普是否能够和公主生育子嗣。

结果证明,太子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几年过去了,赞普不仅和公主没有子嗣,和其他王妃一样也没有子嗣。

赞普的唯一子嗣,甚至就还是早年和羊同公主芒妃墀江生下的儿子共日共赞。

要知道,芒妃墀江可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任王妃啊。

但是到了现在,赞普也只有一个儿子。

大唐当初对这段婚事做过的要求,便是在大唐立国三十年大典上,吐蕃赞普能够携带和公主的子嗣,一起来长安参加庆贺。

如今皇帝只提公主而不提子嗣,便意味着大唐不再看好公主能够生育子嗣。

吐蕃也不可能会有有大唐血统的王子出生。

这意味着大唐和吐蕃之间关系,日后会逐渐的降温。

噶尔·钦陵几乎可以肯定,一旦两年之后,赞普和公主若是还没有子嗣,那么其他人不说,太子……太子一定会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西域诸国,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那么,日后吐蕃再想要借助大唐婿邦定身份做些什么,可就不容易了。

这对吐蕃日后的计划,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噶尔·钦陵深吸一口气,然后认真的说道:“臣回国之后,一定告知赞普,届时,赞普必然会带公主一起来长安参加庆典。”

来不来是一回事,说来不来是另外一回事。

起码,今日说了,那么一切就能够拖到两年之后。

两年之后,一切再说。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轻轻笑笑,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朕到时,便让太子率诸国国王使者,一起去长安迎接赞普。”

噶尔·钦陵的呼吸不由得一窒。

这一下,噶尔·钦陵直接将松赞架上了火上。

……

“启奏陛下,贺献瑞讫,大礼已毕!”

萧瑀跪倒在太极殿中央,双手捧一本奏章,上记今日大朝的一切细节。

御座之上,皇帝微微点头:“去岁诸事,有劳众卿辛劳,朕在太极殿准备了美酒佳肴,笙歌宴舞,朕与诸卿共享,不醉不归!”

“臣等多谢陛下,愿与陛下共享盛宴,不醉不归!”

皇帝身上从御榻之上站起,走下丹陛,路过李承乾身边时,他平静的说道:“太子,去将太孙接来,一会到两仪殿饮宴。”

李承乾立刻拱手道:“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