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十六章 令皇帝忌惮的东宫班底的强横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东方的天空,弥漫起一阵鱼肚白。

李承乾站在丽正殿中,任由两侧的侍女帮他打理着身上的蟒袍,同时看向李安俨,问道:“这几天他没什么动静吧?”

“没有,侍卫张思政这几日被安排轮值,每一次他的身边都有我们的人看着。”李安俨目光警惕的看着李承乾身侧的侍女。

丽正殿中,除了他和太子之外,也就只剩下这两人了。

“不用担心,她们是太子妃从苏家带过来的,可以信任。”李承乾微微点头,神色轻松。

“是!”李安俨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武功苏氏太子妃这一脉,是和太子牢牢的绑定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不像太子妃的亲叔父,驸马都尉苏勖,竟然任魏王府司马,甚至还主持修订《括地志》,在太子生病的这段时间,狠狠的从背后捅了太子一刀。

李安俨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了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眼神,李安俨有些讪讪的笑笑。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李安俨一眼,驸马都尉苏勖的事情,李承乾心中自有算计,甚至已经开始布局,不过还早,不急。

“纥干承基那边处理妥当了吗?”李承乾轻飘飘的开口。

李安俨神色肃然起来,拱手道:“已经处理干净了,就看什么人会往里钻了。”

纥干承基其实在数天前就已经被冻死了,但李承乾却已经作出一副他还没死的假象,就是想看看,谁会在纥干承基的身上用力,到时候,李承乾反击起来,是会死的人。

“今日东宫升殿,诸官齐聚,是难得一见的往外传递消息的机会,你,还有孤的注意力,都会从他的身上移开,是他和外面联系的最佳时机。”李承乾眼神冷冽起来。

张思政是东宫卫士,不到休沐的时候,他根本离不开东宫。

李承乾三日之前出现在太极殿,给了朝堂太多的惊讶。

外面的人最急切的想要知道李承乾真实的情况如何,所以张思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真实的消息送出去。

如此,正好也可以让李承乾看一看,躲在张思政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他在东宫也已经有好几年,对孤一直也很忠心,若不是有很特殊的人物说了什么,他必然不会背叛孤的,而且在东宫这样的人也不只是他,那个人才是真正负责传送消息的。”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

李安俨神色肃然的拱手:“喏!”

“快下值时,孤会赐诸人不少丝绢,之后,你派亲信之人跟着送到各人家中,然后再让人赶到平康坊门口埋伏,孤要看看,东宫官员当中,究竟会有谁在今日去平康坊见客,盯死他们的客人,孤要知道那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李承乾面色冷峻。

李安俨轻轻躬身,他沉吟着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说出来。

太子的计划,在看来颇为有些儿戏。

太子怎么会知道那些人,今夜就一定会去平康坊见人。

太子为什么就那么确定,他们今夜一定会在平康坊交易消息。

不过李安俨没有多少别的想法,查缺补漏就是了。

李承乾抬起头,听着外院传来的声响,轻声说道:“好了,他们已经都来了。”

……

崇德殿中,十数朱紫庄严肃立,恭敬垂首。

李承乾缓慢的从侧殿走入,然后平静的走到了中央的主榻上坐下。

群臣垂首之间,眼角余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李承乾的腿上。

李承乾的步伐虽然缓慢,甚至相比于在太极殿的时候还要更慢,但能看得出来,并不跛。

这几日,长安城中对于太子身体状况的猜测,在暗地里吵的很凶。

甚至于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那就是太子借助机关之术,才能在行走间看起来毫无异样。

本来这种说法传的很凶,但随后,从魏征府里传出来一句话,若真有那么一种机关,对天下苍生而言也是好事,但谁能制得出来?

百官心中一愣,但随即就四处找人制作,但结果谁都制不出来。

即便是魏王妃的亲叔父将作少匠阎立本,尝试之后,也以失败告终。

群臣的目光看着李承乾的腿上,虽然说因为没人能制造得出那种机关,所以导致传言消散,但传言中关于那种说法的弊端却也有不少被人记了下来,就必须太子在坐卧之间,极为的不便……

李承乾平静的坐了下来,袍裙之下,能清楚的看到太子的乌皮六合靴露出出来……

坐卧自然,神态庄肃。

看不到任何机关的痕迹。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于志宁,李怀俨等人已经在前方拱手,其他人立刻回过神,跟着对李承乾行礼。

“众卿平身。”李承乾脸上的神色异常的冷漠,双手垂于主榻两侧,视线在在场的每一名东宫官员身上扫过。

东宫群臣甚多,然而来到东宫参事的,基本都是主职在东宫的官员,像太子少师房玄龄,太子少傅高士廉,除了每月来一次,象征性劝谏上几句,基本就会离去,他们不会在东宫久待,免得被皇帝猜忌。

站在诸臣左上的,是东宫诸臣之首,太子詹事于志宁,统率东宫内外诸事。

李承乾因为断腿受伤,东宫闭门大半年,然后一开门,就从外引入大量的卫士,于志宁立刻着了急。

因为他是和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于志宁身后,是太子少詹事、行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国子司业、太子中庶子孔颖达,宗正少卿、太子右庶子李百药。

张玄素是于志宁的副手,其他孔颖达,李百药在东宫多以授学劝谏为主。

这几人是外官,而东宫三内官是太子家令李怀俨,太子率更令、前太子仆长孙祥。

左侧俱为东宫四品以上官员,但做事的,多是站在右侧队列稍后的五品及以下官员。

……

站在右侧上首的,是弘文馆学士、前太子率更令欧阳询,还有弘文馆学士兼太子崇文馆学士颜师古。

这二人负责教导李承乾的学业。

尤其欧阳询,刚从太子率更令迁任弘文馆学士,之后由太子仆长孙祥升任太子率更令。

两人的身后太子中舍人、太子崇文馆学士萧钧,太子洗马令狐德棻。

他们两个是东宫行政的中坚力量,上传下达,都是他们二人的事情。

萧钧是梁国公萧珣之子,前相、前太子少傅、歧州刺史、宋国公萧瑀的亲侄子。

令狐德棻曾是淮安王李神通的记室参军。

其他太子舍人裴宣机,太子舍人张大象,太子舍人赵弘智,太子舍人虞昶,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太子通事舍人封言道。

太子千牛卫率贺兰楚石,太子千牛备身秦怀道,太子左卫率郎将刘仁实,太子右勋卫郎将右卫率郎将戴至德。

若从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有不俗的来历。

裴宣机是前相裴矩之子。

张大象是前相张公谨的长子。

赵弘智是前陕州刺史赵玄轨之子。

虞昶是前秘书监虞世南之子。

高真行是宰相高士廉的四子。

封言道是前相封德彝之子。

贺兰楚石是侯君集的女婿。

秦怀道是故胡国公秦琼之子。

刘仁实是致仕宰相刘弘基之子。

戴至德是前相戴胄之子。

……

看起来李承乾的东宫人才济济,但仔细一看,就能发现,这些人的父祖多以身故致仕为主,而他们本身都还年轻,能力不显。

甚至于相比于忠诚李承乾,他们更加忠诚于他的父皇太宗皇帝李世民。

所以,李承乾上一世谋反的时候,才会弃他们而不用,用了一个能联系到侯君集的贺兰楚石。

但他又是一个软骨头。

如此而为,焉有不败之理。

然而如今看看,李承乾是真的错了,是大错特错,眼下这些人,是他的父皇为他准备的真正英才。

不说别人,一个封言道,在大唐做了十几个地方的刺史都督而不退,足见治理能力。

还有戴至德,在受李承乾谋反牵连被贬之后,还能在数十年后,一步步的重新爬上来,成为受李治信任的尚书右仆射,甚至画形凌烟阁,能力之强足见非凡。

这些人,除了能力出色以外,他们的真正影响力也是前世眼界狭隘的李承乾看不到的。

很多人虽然父祖亡故,但是人脉关系犹在,从中枢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到地方刺史,参军,县令,他们可以帮李承乾将触角延伸到大唐的每个角落。

只要李承乾不谋反,他们就会认为李承乾这个太子合格,他们所触及到的天下官吏也会认为李承乾这个太子合格。

如此庞大的影响力,他父皇那个极好脸面的人,又怎么可能无故废掉他这个太子。

所以,无错,才是李承乾如今要守的。

只是,李泰会放过他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0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