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九章 命太子御前领政(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向李勣,问道:“英国公,这一仗,如果原本预期的话,你觉得最后能带回多少战马?”

“陛下,差不多两万匹战马左右!”李勣很快拱手,说道:“这一次要调动回纥,突厥,契丹,奚,靺鞨等诸族,所以臣原本打算带回长安两万匹精壮战马,还有大量的牛羊。”

“三万。”李世民抬头,面色冰冷的说道:“牛羊也照比例翻,不要有差别,不要让人看出大唐的目的。”

“喏!”李勣肃然拱手。

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论及老辣,又有几人能够超过他的父皇呢。

李世民收敛神色,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朕刚才问的是如何动兵,不是说处理战后的事情,你说,若是你打算如何动兵?”

“是!”李承乾拱手,说道:“儿臣以为大体分三路,一路从兰州,凉州,灵州北上,调动回纥回纥、拔野古、同罗和仆骨等铁勒部族,从西部直插薛延陀王庭;一路从云中都护府出发,调动突厥各部落,从中部直插漠北中央;最后一路从幽州营州出发,调动契丹,奚,靺鞨等诸族,直插薛延陀东部。”

“长安也出一路兵,和定州出兵主力,一起杀入薛延陀。”李世民抬头,开口道:“江夏王!”

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站出拱手道:“臣在。”

皇帝淡淡的开口道:“命你率大军主力,然后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九州兵力,出军漠北。”

“臣领旨!”李道宗肃然拱手。

“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

“臣在!”执失思力站出拱手。

“你即刻回长安,调右金吾卫将军田仁会,发长安兵一万,从延州北上,调延、鄜、坊、石、隰五州兵力北上,出军漠北。”

“喏!”

“右卫将军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

薛万彻和阿史那社尔立刻站出拱手道:“臣在。”

“令你二人发凉、灵、原、宁、盐、庆、胜、夏、银、绥十州兵力,从西线北山。”

“喏!”薛万彻和阿史那社尔拱手领命。

“营州都督张俭,右千牛卫将军薛孤吴仁。”

张俭和薛孤吴仁立刻站出拱手:“臣在!”

李世民淡淡的点头,说道:“率营州幽州诸军,从东线北上,出军漠北。”

“喏!”张俭和薛孤吴仁拱手领命。

“李勣!”李世民看向李勣,认真说道:“朕任你为漠北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平灭薛延陀。”

“臣领旨。”李勣面色凝重的拱手。

李世民稍微松一口气,然后说道:“众卿,此次灭薛延陀,朕要的就一个字,快,用最快的速度,杀入漠北,平掉薛延陀,然后带大量的战马和牛羊归唐,弥补战争消耗。

同时,也松一松高句丽大战士卒的紧张……打薛延陀可比打高句丽容易多了。”

“呵呵!”群臣忍不住的笑了。

只有李勣已经神色肃然,皇帝虽然安排了很多,但依旧有很多东西没有安排。

“此战,损失了太多,就连岑卿都因之病故。”李世民不由得长叹一声。

李承乾,还有殿中群臣,不少人都敏锐的竖起了耳朵。

李承乾是来到定州之后,才知道岑文本病逝的,惋惜是一回事,但是岑文本出事,就意味着朝中宰相的位置空缺出一个来,这是很关键的。

中书侍郎,参知政事,这个位置是不能空缺的。

“岑卿病故,但朝中的事情还要继续。”李世民抬头,平静的开口:“中书侍郎褚遂良。”

褚遂良立刻拱手站出,沉声道:“臣在!”

皇帝淡淡的说道:“朕以你为中书侍郎,参知政事。”

“臣领旨。”褚遂良躬身,然后又跪倒在地,沉沉叩拜。

中书侍郎是正四品上,而参知政事,是正三品。

李世民微微抬手,说道:“平身吧。”

“谢陛下!”褚遂良这才起身,站回班列。

“传旨,调太子少詹事马周为中书侍郎,检校太子右庶子。”皇帝抬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立刻拱手,说道:“儿臣领命。”

以中书侍郎,检校太子右庶子,马周必然将会走褚遂良的道路成为宰相。

这些年,从岑文本,到褚遂良都是如此,马周也必然不会例外。

“传旨,调太子洗马令狐德棻为秘书少监。”

皇帝的声音刚刚响起,李承乾就愣了,刚调了他的太子少詹事,就调他的太子洗马,这算什么?

别忘了,他的太子中舍人还空着呢。

“喏!儿臣领旨。”李承乾只能代为领旨。

皇帝轻轻笑笑,继续说道:“传旨,调太子舍人张大象为户部侍郎,调太子舍人裴宣机为大理寺少卿,调太子舍人赵弘智为中书舍人。”

“儿臣领旨!”李承乾这回是真的惊了。

这些表面上看是在调空他的东宫班底,但实际上,这些人全部都调到了各级重要的位置上。

甚至不客气的讲,将这一下,李承乾对于朝政的掌握更加深入。

李世民笑笑,说道:“朕如今身体不是太安,太子便留在御前领政,你监国也有两年了,朕来亲自看看你处理政事的能力。”

“是!”李承乾立刻沉沉拱手。

御前领政,就是让他在皇帝的跟前,代替皇帝来处理政事。

虽然皇帝就在背后看着,但这无疑是对他个人的极大重视。

“户部尚书唐俭为漠北道后军总管,协助太子为大军调运足够的粮草。”李世民微微摆手。

“臣领旨。”唐俭立刻站出拱手,神色肃然。

李勣轻轻低头,果然一切如同他所料的那样。

“好了,退朝吧。”李世民笑着摆手,群臣立刻拱手道:“臣等告退。”

……

大殿之中,一张矮几已经放在了殿前门槛之后。

李承乾坐在矮几之后,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十几封奏本。

李世民站在李承乾的背后,笑着说道:“朕听人说,太子曾经自夸,说有六部尚书之能,朕如今也不要你什么六部尚书之能,你只要给朕拿出尚书左右丞的能力就行,让朕看看你究竟是怎么处理政事的。”

尚书左右丞,协助尚书左右仆射处理尚书省的政事,官位在所有正四品之首。

处理政事的方略,最是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品行。

李世民要用李承乾来继承皇位,那么他就必须要知道李承乾独自处理政事的能力。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从细节方面看出来的。

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在处理政事的时候,也会展现出自己的偏向。

如果问题不大,那么能纠正就纠正;如果不能够纠正,那么就废了重立太子。

李承乾如今身边没有其他属官,只有他一个人,一切最是能够展现他自己的心思。

“儿臣领旨。”李承乾微微躬身,然后开始打开奏本,处置了起来。

他每处理一份公文,张阿难就会将公文处理的内容去念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平静的听着太子对每一份公文的处置方式,细细的体察李承乾的性格偏向。

天下事,宗室,世家,寒门,百姓,文臣武将,官员调动,粮草筹备,刑狱诉讼,百工桥梁,礼仪封赏,都能够从这些事情上提现出来。

最后,李世民心中得出一个结论。

李承乾行事以稳定宗室为主,同时重视世家官员,但是却对于犯错和无能的世家官员下狠手,然后又大量提拔寒门官员。

然后即便是对于寒门官员,他也没有特别的关照,反而是更多的将他们放到地方,尤其是苦寒的地方去做父母官,进行历练。

能够看的出来,李承乾的心中是有一杆尺的。

当然,作为太子已经足够了,但是作为帝王,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注意到。

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的心中有些失望的同时,也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等到李承乾处理完眼前的公文,他才将李承乾叫了过来,开始认真的和他讲述这里面的细节。

……

“诸事大体就是如此。”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承乾,你有一个问题,还是太急,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易改变不得。”

“是,儿臣谢父皇教诲。”李承乾神色凝重,他诸般行事,已经足够谨慎细致了,可是在皇帝的指点下,他依旧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看到。

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慢了,但实际上还是太急了。

“好了,慢慢来,用个三五年的时间,来好好的体察天下。”李世民笑着说道:“到时候,朕就可以将天下交给你,自己去享福去了。”

“儿臣不敢。”李承乾赶紧拱手,说道:“儿臣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父皇求教,学习。”

“慢慢来。”李世民笑着摆摆手,说道:“好了,便是如此吧,你回去好好休息。”

“喏!”李承乾立刻拱手。

“对了!”皇帝喊住刚刚走到了殿门口的李承乾,说道:“这一次东宫抽调了太多的人,你回去想想,这些空缺的位置,你想要调谁进来填补。”

“儿臣吗?”李承乾惊讶的看着李世民。

皇帝平静的点头道:“是!”

“喏!”李承乾沉沉躬身,眼神凝重。

这么放权的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