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 观音婢,阿兄尽力了(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范阳卢氏,有子卢照邻,比兕子年还长一岁,如今其人年少聪慧,博学善文,性情坚毅。”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其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房,其父卢仁朂为临颍县丞,其祖卢子元,前隋县令,其曾祖卢旦,北齐幽州大中正。”

卢照邻父祖官职都不高,但并不意味他们能力不行,实际上根本是隋唐两朝对范阳卢氏的打压。

“家族传承可以,但是这家室还是有些差了吧。”李治坐在李承乾对面,微微皱眉,他没有想到李承乾提出这么个人选。

“卢照邻是卢植十六世孙,卢偃九世孙,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天资聪颖,少有神童之称。”

李承乾转身看向皇帝,认真说道:“儿臣之所以瞩目于他,便是因为其人性情坚毅,心思细腻,家室可能略差,但未来可期,是嘉婿良选。”

“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学士曹宪,去年病逝了吧。”皇帝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起身道:“回陛下,是的。”

“王义方呢,这名字耳熟啊!”李世民微微抬手。

“回陛下,王义方早先中明经,后任晋王参军,转弘文馆学士,因亲善张亮,贬为吉安县丞。”房玄龄站了起来,拱手道:“其任吉安,挑选生徒,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蕣,登降跽立,人人悦顺,为一方良吏。”

皇帝下意识的看向了李治。

李治诧异的拱手,说道:“儿臣刚才也觉得名字有些耳熟,没想到真的是王府参军。

不过王参军任职晋王府的时候,儿臣还年幼,后来又很快调走,他的事情儿臣是真的不太熟,不过长史应该知晓的多一些。”

李治有些不好意思的苦笑,王义方虽然在晋王府任职过,但实际上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李治那个时候才几岁啊。

“原来如此。”皇帝平静的点点头。

李承乾站在对面,没有多说什么。

且不说王义方早就调离了晋王府,便是他如今还在,李承乾也不相信李治刚联系王义方。

王义方最后被张亮的事情牵连贬官,说明他和张亮的关系不浅。

这种人,李治怎么可能敢随意和他联系。

更别说还有李义府的事情在后面。

李治更加的不敢轻举妄动。

“王卿如今在吉安任职,也就是说,那卢照邻,如今人是在吉安了。”李世民顿时醒悟,看向李承乾说道:“怪不得太子说他性情坚毅。”

李承乾认真的拱手。

皇帝抬头,看向房玄龄,问道:“房卿,你怎么说?”

房玄龄的夫人出身范阳卢氏,是正经的范阳卢氏嫡系,加上如今房玄龄的身份,范阳卢氏老家的那些事情她可能管不上,但在长安,卢氏的很多事情,房玄龄夫人还是能够说的上话的。

“陛下,卢照邻的确英才难得,性情一流,但是他的家境,还是有些不配公主。”房玄龄认真拱手,推拒了这桩婚事。

“儿臣听说卢照邻之名,其实是因为年中科举之事,有一才子名曰骆宾王,其人虽然不熟科举,未曾中举,但才华横溢,为人赞叹。”李承乾看向皇帝,叹声说道:“但可惜,儿臣彼时忙碌,后来再寻,骆宾王已经南下巡游去了。”

“能让太子惦记的,必定是不俗的人才,有时间朕倒是要见一见。”皇帝有些感兴趣的点点头。

李治脸色微微一紧。

骆宾王的才华,他是深切知晓的,目光之深刻,偶尔就是他都自叹不如。

去年太子主持科举,看上骆宾王也是正常。

唯一幸运的,就是人先一步落入了李治手里。

但太子还在盯着……

“骆宾王其人不到二十,便是文采横流,少时便有神童之称,可惜儿臣未能得见。”稍微停顿,李承乾笑着拱手道:“后来儿臣遍地查访,才获知,天下间虽然天纵之才无数,但能够和骆宾王相提并论的,目前只有一个卢照邻。”

“寻访人才亦是东宫之责,其人等到了长安,太子领来朕见一见。”皇帝神色认真起来。

“喏!”李承乾认真拱手,但皇帝的话,也说明他拒绝了卢照邻为驸马候选。

皇帝转身看向李治:“稚奴!”

“儿臣在!”李治立刻拱手。

“你皇兄如此说,说明他是真的认真考虑过,你呢,有什么适合人选吗?”

李治略微迟疑,但还是拱手道:“儿臣这里的确有一个人选,是京兆韦氏西眷房子弟,名叫韦弘敏。”

“韦弘敏!”皇帝侧身,看向韦贵妃。

韦妃轻轻摇头,她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和晋王长史韦挺出身相同。

但是韦弘敏出身的是京兆韦氏西眷房,双方的血脉就远了。

京兆韦氏有东眷房,西眷房,驸马房,逍遥公房,郧公房,小逍遥公房等等一共九房。

各房都有一二刺史在朝,甚至韦贵妃所在的郧公房更多。

所以韦弘敏的名字,韦贵妃听起来虽然耳熟,但实际上知晓不多。

“韦弘敏是前隋汴州刺史韦师之孙,阆州刺史韦德蒨之子。”李治一句话说出来,皇帝立刻醒悟。

说儿子,他自然不知道,但是阆州刺史韦德蒨,他的平生履历瞬间出现在皇帝的心头。

李治稍微松了口气,目光轻轻瞥向对面,却发现李承乾正低着头,稍微能看到的脸上满是好笑。

李治一愣,随即,他的眼角余光看到了下面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满脸愕然,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摇头坐了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声音在上方响起:“既然是韦卿之子,那么人就在长安,朕好好的看看再说。”

“喏!”李治认真拱手。

“好了,来,众卿,举杯。”皇帝再度举起来酒杯,诸王,公主,驸马和长孙无忌等人同时举杯陪同。

一时间往来觥筹,欢宴尽享。

……

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是贞观二十一年。

子时已过。

群臣各散。

出了承天门,李治看着前方刚要上马车的长孙无忌,赶紧上前拱手:“舅舅,稚奴刚才所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长孙无忌,看了李治一眼,轻叹一声,说道:“殿下,今日陛下所问,不过是问问罢了,其实晋阳公主的婚事,陛下心中早有所算,今日太子所说的卢照邻,出身山东世家,根本不可能成为驸马之选,所以太子趁机推荐人才。”

李治有些发愣。

“但臣实在没有想到,殿下竟然真的当成了一回事,实实在在的推荐。”长孙无忌苦笑着摇头。

李治回身,然后认真拱手道:“舅舅,兕子和稚奴从小一起长大,兕子要嫁人,稚奴自然要好好考验。”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笑着点头,道:“陛下选定人选之前,应该还会询问殿下和太子的意见,到时候,殿下再看如何。”

李治点点头,皇帝为晋阳公主选驸马,到了最后,肯定会只有几个人选,到时候,他和太子一样会知晓。

若是不成……

“好了,殿下!”长孙无忌看着李治,关心的说道:“时间不早了,殿下也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大朝。”

李治顿时醒悟过来,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是外甥的错,耽搁舅舅了。”

“殿下,请!”长孙无忌笑笑,然后放下车帘,马车缓缓的朝朱雀门而去。

就在马车从李治身边驶过的瞬间,长孙无忌的脸色突然冷了下来。

他是教过李治,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但是也没教过他要用在这方面。

皇帝为晋阳公主选驸马,要么是关陇贵戚,要么是功臣之家。

李承乾推荐卢照邻有私心不假,但是他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选卢照邻为驸马。

难免这里面有拉拢范阳卢氏的心思,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在提醒皇帝,皇帝选择的驸马,在方方面面,绝不能比卢照邻差太多。

李治推荐了韦弘敏,韦弘敏就在长安,或许他很出色,但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足见这人便是出色,也出色的有限。

虽然韦弘敏出身京兆韦氏西眷房,和韦贵妃以及韦挺出身的郧公房并不是一家,但更表明李治的用心。

他将整个京兆韦氏的年轻一辈都挑选过一遍了。

还刻意避嫌。

他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在拉拢京兆韦氏。

这一切清晰可见。

或许韦弘敏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但是他娶晋阳公主依旧是不够格的。

够格的,只有李治自身的野心。

他试图主动将京兆韦氏的力量,拉入荆州。

避免皇帝和太子伸手过去。

这个晋王啊!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

观音婢,阿兄尽力了。

……

万春殿中。

皇帝趴在床榻上,陷入了沉沉的睡眠之中。

他背上的衣裳被掀起,武媚娘小心的用浸泡了清酒的湿巾,给皇帝擦拭伤口。

伤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裂开,脓疮流了出来。

武媚娘的神色沉重的可怕。

皇帝的伤势,又开始恶化了。

这才好了几天啊!

等到帮皇帝彻底擦拭干净,武媚娘重新换好药,然后坐在床榻尾端。

直直的发呆。

皇帝如此,她该如何!

这个时候,一双略带诧异的明亮眼眸出现在武媚娘的心底。

贵妃韦氏。

今日除夕夜宴,是贵妃陪皇帝一起出席的,也是她送皇帝回万春殿的。

贵妃没有和武媚娘说什么,将皇帝安置好之后,贵妃就是转身离开了。

只是在离开的时候,贵妃深深的看了武媚娘一眼。

眼神中带着诧异,带着好奇。

就好像她一眼就看到了武媚娘和皇帝藏着的秘密。

更甚至于就好像她一眼已经看透了武媚娘和徐慧的事情。

同样被她看透的,似乎还有武媚娘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