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征,只剩下一年寿命(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卧室之内,火炉温热。

魏征躺在床榻上,抬手微微示意,魏叔玉立刻拱手,然后小心的退了出去。

李承乾坐在一旁的火炉前,煮着热茶。

他的目光扫了十八岁的魏叔玉一眼,心中闪过一丝可怜。

魏叔玉在前一世魏征临终之前,被皇帝赐婚新城公主,但在魏征病逝没多久,就被皇帝取消了婚事。

新城公主是李承乾的亲妹妹,在城阳和晋阳之下,她被取消了和魏叔玉的婚事之后,后来嫁给了长孙诠,但婚后十年,长孙诠就因为牵连长孙无忌被流放,之后又改嫁给了韦正矩,四年病逝。

魏叔玉虽然比新城公主年纪大上不少,但为人敦厚,品行忠正,又没有长孙家的事情。

如果不是牵连到了李承乾,倒真的是新城公主最佳的夫君之选。

看着魏叔玉出去,李承乾目光重新放在了茶汤之上,魏征,魏征,从现在到前世他病逝,只剩下一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眼下他的这场病,便已经是重疾的前兆……

“听闻殿下给陛下上了一封封禅嵩山的奏本?”魏征幽幽的一句话,李承乾猛然抬头。

“父皇,派人征求魏相意见了?”李承乾略微思索,立刻就明白了这里面的事情。

大唐如今只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还要算上内迁的突厥部落,都远远比不上前隋的将近六千万人口。

皇帝的确文治武功惊人,但这基本盘的事情,是谁都没有办法改变的。

一想到自己将来很可能无法封禅,即便他父皇这种千古一帝,恐怕也难以承受。

所以,他才会去寻求长孙无忌,魏征,还有房玄龄等人的意见。

……

“若是人口不足,殿下将来登基之后,真的不会去封禅泰山吗?”魏征有些好奇的问道。

“封禅,徒耗虚名罢了。”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封禅虽然能凝聚人心,但自大之下,也容易败坏人心,甚至一个不小心,一次封禅的花费,恐怕三年都恢复不过来。”

李承乾不希望在天下没有准备充足之前就封禅泰山,人口是一个硬指标。

杨坚当年差点封禅泰山的时候,天下有将近六千万人口,大唐如今立国二十多年,人口还没有杨坚那时的六分之一,越是想到这一点,李承乾就越觉得这个时候封禅不是什么好主意。

怕是他的父皇,越是想这一点,心中就越不甘,但却又无可奈何。

之前的几次封禅,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停止,现在想起来,这些事情未尝不是一种警告。

后来李治封禅泰山,但最后却让武曌篡位,自己的儿孙死了一大堆不说,就连自己的兄弟,叔父,整个李唐宗室,都被杀的元气大伤。

再后来李隆基封禅,又迎来了一个安史之乱。

仔细数数,李承乾都不觉得封禅是什么好事。

……

李承乾语气坚定的神态,让魏征感到十分诧异。

封禅泰山这种事情,太子竟然不感兴趣。

“有那个财力,孤宁愿给长安百姓免赋三年。”李承乾轻轻冷哼一声。

魏征没有接这个茬,转口说道:“殿下觉得,问题还是人口不足,可这件事,从大唐开国起,就是一个难题,减免赋税和劳役,降低婚育年龄,甚至直接赐予粮食,多种手段之下,人口增长依旧缓慢,便是陛下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实际上,魏相,从孤来看,这还是因为百姓负担太重。”李承乾抬起头,看向窗外的天空,感慨道:“父皇虽曰天可汗,大唐将士也打遍八荒四野从无敌手,但连年累战,百姓虽然能够支撑,但其实每年所剩极少,朝廷临时减免,也不过一二年而已……没钱,如何敢轻易抚养幼儿?”

人口的问题很好解决,天下每户人家多生五六个子女便是了。

一千万人口,瞬间就能变成三千万人口。

但是,得能养得起。

不是你减免一两年的赋税和徭役,赐予一斛谷物就能够解决得到的。

百姓养育儿女,得长久的有钱。

有的亏,吃过一次,就长教训了。

以李承乾的目光来看,大唐的问题,表面上是人口问题,但根本上却是经济问题。

大唐多年对外战争,但除了一条丝绸之路,真正增益天下的事情很少。

……

“那么依殿下之见,应该怎样做?”魏征略微沉吟,然后认真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眉头一挑,没想到这种事情魏征会来问自己,稍微沉吟,他开口道:“首先是司农寺,司农寺卿赵元楷,虽然多在地方任职,但说实话,他在司农一道上的认知还不如孤,更别说引领天下农事。”

“殿下对司农事了解很深吗?”魏征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一般。”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孤不过是在编修《考工志》的同时,看过《齐民要术》而已,孤敢保证,赵司农于此道,还没有孤认知深刻。”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魏征平静的念出几句《齐民要术》当中的要点,他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说道:“改良农具,改革耕作制度,兴修水利灌溉,访问有经验的老农,收集民间天时变化,总结经验,观察实践,总结改良耕作、育苗、育种、嫁接、饲养等诸方的方法、技术、经验和规律,司农寺如今做了哪样?”

魏征愣住了,他所知的《齐民要术》,实际上也就只有总纲的几句话,对于更深处的内容,他所知也是不多。

“殿下聪慧,老臣服气。”魏征难得的笑着点头,然后又说道:“殿下还有什么其他法门吗?”

“然后便是商道,大唐虽然打下了高昌,灭了吐谷浑,还有东*突厥,但缺乏很深入的耕耘,最直接的,就是吐谷浑,吐谷浑在昆仑山脚下,有大量的盐铁玉石,甚至可能还有铜,但是大唐却对其近乎无视,这是孤怎么都没有能够想到的。”

“吐谷浑地广人稀,天气恶劣,想要找到这些东西,极为的艰难,而且每年吐谷浑进贡颇多。”魏征忍不住的摇摇头。

“别人送的再多,能有自己抢的多吗?”李承乾淡淡的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一时语塞。

“其三,便是医道之事,妇女生产,总少不了医道相助,可是大唐如今的医道……”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门外,一个声音已经打断了他。

“大唐的医道的确不佳,让殿下失望了。”孙思邈亲自背着药箱,从外面走入,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不知道殿下可有什么指点的地方?”

“见过真人。”李承乾赶紧拱手,说道:“孤哪里敢在真人面前班门弄斧。”

“殿下是太子,太子必有真知灼见。”孙思邈放下药箱,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道:“老夫行医百年,依旧多感不足,还请殿下指点迷津。”

“小子哪里敢。”李承乾满脸苦笑。

“殿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魏征看了一眼有些阴阳怪气的孙思邈,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道:“殿下近年来颇多关心百姓之事,臣等有什么忽略也难免。”

“那孤就妄言几句。”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然后说道:“天下妇女,养育儿女是一回事,但生产是另外一回事,孤那日无意间看了户部的文档,这才发现,天下妇女产子,竟然有一半难产,成功得过者不过一半,有的甚至是一尸两命……天下医家,就没有在这件事上好好的想过吗?”

孙思邈站在那里愣住了。

魏征诧异的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孤能有什么想法,孤不过是个外行人胡言几句而已。”李承乾对着孙思邈认真拱手,说道:“真人,孤知道男女授受不亲,故而天下医者在此事上用力极少,故而才有如此局面……”

“医家还说,医者父母心,父母如此,何谈其他,是我们的过。”孙思邈叹息一声,走到了魏征的床榻之侧,然后按住了他的脉门,开始帮他诊脉。

“所以孤的意思是说,是否可以培养一批女医出来,或者说,授予那些地方稳婆有些医道知识,鼓励他们将生产时的一些经验,方法整理成册,然后传遍天下,如此,哪怕每年多活三五万婴儿,对大唐而言,都是天大的好事。”李承乾说着,沉沉拱手。

孙思邈的动作微微一停,目光诧异的看了魏征一眼,随即他目光抬起,看向帷帐之后,点头道:“若是陛下那里支持,老夫愿意一试。”

“多谢真人,此事孤回去就写奏本。”李承乾认真的点头。

“嗯!”孙思邈点点头,然后闭上眼睛,开始专心为魏征诊脉。

李承乾也闭上了嘴,不再说话。

魏征的寿命只剩下一年时间,如果孙思邈能够调理妥当,那么对于李承乾是最有益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今日亲自来这里的原因。

……

片刻之后,孙思邈面色凝重的摇摇头,说道:“疾病在肝肾之间,火齐汤药可以延缓,但也仅仅是延缓……”

李承乾站在一侧,猛然打了个寒颤。

“老夫年已六十有二,有什么病也正常。”魏征摆摆手,然后说道:“只要能够再多活三五年,看看太子成……咳咳……咳咳咳咳!”

话到了最后,魏征突然止不住的咳嗽了起来。

李承乾赶紧上前,将魏征扶起,然后稍微用力的拍了拍他的后背,魏征的咳嗽这才舒缓了下来。

然而咳嗽刚停,魏征的脸色却已经白的可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