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 阴阳怪气,一语诛心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腊月天寒,大日普照。

长安城西,金光门外,百官肃立,金吾侍从。

李安俨一身的紫色官袍,平静站在于志宁和张玄素两人的身后,他的目光微微上挑,落在前方黄盖之下的李治身上。

晋王李治代皇帝郊迎陈国公归朝,皇帝特赐黄盖迎候。

看到这一幕,李安俨嘴角不由得轻轻抿起。

魏王若是知道,皇帝今日会赐黄盖于晋王,不知道心里会不会气恼的要死。

瞬间,李安俨的神色就平静了下来。

前方,赵国公长孙无忌冷着脸转过头扫了一眼,群臣当中,所有有小动作的人全都停了下来。

当朝首相,司空长孙无忌。

他才是真正的朝臣第一人。

其他哪怕是房玄龄,高士廉,魏征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也都不如他,更别说是早就半隐退的卫国公李靖。

然而今日,这些人全部都在这里,陪同晋王迎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归朝。

高昌虽然不大,但灭亡高昌,也是灭绝一国。

这是大唐对外战争中的第三次灭国之战。

第一次是李靖灭东部突厥,第二次是李靖领军攻灭吐谷浑。

如今是第三次,侯君集领军灭国高昌。

这是实实在在的灭国之功,所以皇帝最初是想要派太子,朝中百官,一起前来迎接侯君集的,但可惜,太子和魏王都没来。

但那也足够了,晋王年纪虽小,但也是皇帝的嫡子,而且还有百官,两侧蔓延出去,上千名的金吾卫卫,气势浩荡的肃立在金光门外。

当然,侯君集也够这种待遇。

甚至有某种角度上来看,侯君集已经接过了李靖的衣钵,但是卫国公……

李安俨收回思绪,前方,轰然的马蹄声已经传来,一条黑线已经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

……

战马狂奔,马蹄嘶鸣。

上千名骑兵从视线尽头呼啸而至,在抵达金光门外三里之处时,又迅速的放慢速度。

十几名身穿金色明光铠的军中大将,率先脱离大队骑兵朝着金光门而来。

转眼间,诸将已经在黄盖三十米处停马。

一身黑衣金甲的侯君集率先翻身下马,凌厉的长槊挂在马侧,黑鞘的长刀悬在腰间。

侯君集神色肃然,快步的朝着黄盖走去。

在他的身后,姜行本,薛万均,牛进达,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丘行恭,薛孤吴仁,曹钦,刘德敏,辛獠儿等十几名军中大将,也都下马跟随。

站在在黄盖之前,侯君集沉沉的拱手抱拳道:“臣,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奉命征伐高昌。

率麾下诸将士,于贞观十四年八月十日,平高昌国,计其界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十六,口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匹。

今征伐已止,率大军归朝,敬献国宝,俘虏,珍玩玉器无数,贺祝吾皇武运昌隆,万寿无疆。”

“贺祝吾皇武运昌隆,万寿无疆。”姜行本和薛万均等众将齐齐拱手。

“皇帝有诏。”一身紫色长袍的李治,头戴银冠,面色肃然的向前一步,同时从身侧内侍手中的托盘只能够取出一封圣旨。

“臣等恭听圣训。”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靖,高士廉等所有百官,乃至于后方金光门城墙上的所有士卒,这一刻全部都跪了下来,密密麻麻的如同蚂蚁一般。

军中诸将在这一刻,也全部单膝半跪下来,聆听圣旨。

李治站在黄盖之下,高声的念道:“惟贞观十四年,岁次庚子,十二月己丑,朔初一辛酉日,皇帝若曰:

於戏!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高昌麹文泰,意为不轨,敢兴异图,事上无忠款之节,御下逞残忍之志,禽兽为心,遽怀凶狡。

朕受命上元,为人父母:禁暴之道,无隔内外,宜顺夷夏之心,以申吊伐之典,讨凶渠之多罪,拯无辜之倒悬。

是以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董率众军,同会虏庭,尽大兵之势,致上天之罚。

今有所成,平国虏贼,气夺风云,精贯日月,祖先有目,肯赞予许。

故,令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率诸军将军,献俘虏于太庙,展厚德于上苍,天人同飨,无限欢愉。

君子于射,可以观德。

行饮至礼,大酺三日。

钦此。”

侯君集,还有身后诸将,全部神色振奋的齐齐叩首道:“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皇帝于观德殿准备了美酒美食,等待诸将士祭祀太庙之后,就大宴三日。

“众卿平身。”李治温和的点头,然后将圣旨递给侯君集。

“多谢殿下。”侯君集这才神色肃然的起身,缓缓的松了口气。

感受到身后的诸将起身,侯君集这才神色温和的对李治拱手道:“不过年余不见殿下,殿下已有天人之表,果然龙凤之姿,随时随予。”

“国公过奖了。”李治赶紧拱手,他还是听得懂话的,“龙凤之姿,天人之表”,上一个被这么称呼的人还是他老爹李世民。

侯君集摇摇头,看着李治说道:“殿下年育有成,帝室嫡仲,器量凝邈,风神爽迈,臣闻安德公家中有女,不妨臣为之做媒如……”

“陈国公,你话过了。”一旁的长孙无忌猛然抬头,冷冷的盯了侯君集一眼。

房玄龄微微一愣,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帝室嫡仲,杨氏之女。

侯君集你要找死别拖他人。

侯君集转身看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不理会二人,目光落在了诸相和诸尚书之后的魏王长史杜楚客身上,大踏步的走了过去。

杜楚客看着侯君集走到自己身前,一脸的不明所以,感激拱手道:“陈国公。”

侯君集轻轻点头,看着杜楚客,直接开口道:“老杜啊,当年在秦王府时,我老侯还觉得你是个心怀宽厚大度的人,现在回头看,我老侯才发现,你他娘的就是一个糊涂蛋,瞎了眼的糊涂蛋。”

杜楚客愣住了,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在场的人,有当年经历的人,立刻就明白,侯君集说的是当年杜楚客救杜淹。

杜淹是杜楚客的亲叔叔。

在隋末之时,杜楚客和自己的长兄,还有叔父杜淹,一起落入到王世充的手里。

杜淹很快就投靠了王世充,做了吏部尚书。

原本以为他是因为要庇护两个侄子,才投靠王世充的,然而在这个时候,他却报起了旧仇。

杜淹于王世充前进献谗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给饮食,致使楚客几将饿死。

数年后,王世充被平,身为王世充重臣的杜淹本来要被处死,然而这个时候,杜楚客却站了出来,泣血恳求杜如晦救杜淹。

杜如晦最后用自己的军功,换取了杜淹被赦免。

以德报怨,这种事情清晰的出现在眼前,便是侯君集,还有其他无数秦王府功臣,也都是惊骇莫名,敬佩莫名。

这要是他们,早就一刀砍过去了。

所以,十余年后,杜楚客已经做到了从四品的魏王长史。

依靠的就是他的名声。

然而,今日,侯君集却是彻底的否了他的事迹,同时也毁了他的名声。

尤其侯君集还是吏部尚书,军中大帅,更别说马上就要更进一步。

这一句话,杜楚客未来的仕途完了。

一语诛心,无过如此。

……

他挣扎着要开口反驳,这个时候,侯君集却是表情都冷漠的越过他,看向了站在一侧的房遗爱。

“国公!”房遗爱下意识的拱手。

侯君集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猛然转头,看向来站在长孙无忌身侧的房玄龄。

房玄龄面色微皱,他不明白,侯君集这是什么意思?

站在稍微的魏征,突然,眉眼一震,他瞬间想起了一件事情。

杜楚客后来能直升五品给事中,擢左卫中郎将,出任蒲、瀛二州刺史,最初都是房玄龄举荐的。

房玄龄,魏王。

魏征目光不由得看向了李治,随后又看向了侯君集。

他顿时就明白,侯君集因为今日的事情恼火了,甚至于他还察觉到了水面的暗潮汹涌。

从侯君集的角度来看,他灭一国回朝,太子因病无法来了倒也罢了,魏王却也在这里面玩弄花样,就很令他恼火了。

而他看到李治的时候,忍不住隐晦的提了一句李元吉。

晋王像李元吉,那么谁像李建成,自然是太子,而像当年秦王的,就是魏王。

之后,侯君集又走到了杜楚客面前,当面骂他,然后又看向了房玄龄,何尝不是在骂房玄龄。

甚至于,长孙无忌和他魏征也一样在被骂之列。

你们就是这么维持朝政。

魏征微微低头,侯君集骂的没错,他们这些人,做的真的不够好。

魏王的心思……是该控制了!

……

“国公,时辰差不多了,太庙那边还在等着。”于志宁稍微走了上来,认真的看向侯君集。

侯君集神色平静下来,看了站在于志宁身后的自家女婿贺兰楚石一眼,点点头道:“好!”

于志宁立刻退了下去,贺兰楚石却走过去,帮助侯君集和李治牵过马来。

侯君集看向李治,轻轻躬身。

李治受宠若惊的点点头,然后率先翻身下马。

黄盖前移,

李治和侯君集骑马共同朝金光门而去,其他诸臣也同时上马,随行前往太庙。

更远处的一千骑兵缓缓起行,而在他们的更后方,更多的骑兵押送一众高昌俘虏,朝长安城而来。

……

长安城中,金光大道两侧已经高呼的百姓。

侯君集跟在李治侧后,乐呵呵的看着两侧欢呼的百姓,缓缓而行。

两侧大道上,上千名金吾卫士卒手持长旗,腰挂横刀,肃然的维持秩序。

一切井然有序。

突然,左侧的巷口猛然传来一阵惊呼声,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一个长旗已经直接扑倒了下来。

旗杆直扫李治腰腹之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7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