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五章 他这利国利民之举,怎么就成了胡说了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父皇,既然要行对百姓有利之策,那么为何不干脆停了司农寺对外售柴木之事,如今市价有涨,对百姓也更加有利。”

李泰就站在李承乾侧下,他能清楚的看到李泰在拱手垂首之间,神色之中压抑的兴奋。

李泰一句话,整个太极宫内所有人都静寂下来,全都难以置信、惊诧的抬头看着李泰。

丹陛之上,李世民静静的看向李泰的眼神,已经彻底沉了下来。

整个太极殿内,突然陷入了诡异的死寂。

就在这个静谧之中,李承乾突然转身,对着李泰冷喝一声:“青雀,休得胡说。”

李泰一愣,抬头看向李承乾,满眼茫然。

他这利国利民之举,怎么就成了胡说了。

李承乾再度转身,对着上方的李世民微微拱手:“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讲吧。”李世民突然间笑了起来,神色看似随意的侧身看着两个儿子。

群臣这个时候也不由得松了口气,但是看向李泰的目光依旧凝重,而抬头看向李承乾的时候,眼中则不由得带起一丝期盼。

李承乾转身,看向已经是一脸不满、眼中甚至带着一丝怨恨的李泰说道:“青雀,你可知道,这长安城中准确有多少百姓百姓,你可知道,他们一日夜间究竟需要多少柴木?”

李泰想要开口,但却不知道说什么。

李承乾微微前逼一步,声音攀高:“为兄来告诉你,长安城,一日夜所需,便是普通百姓全去砍伐,也未必足够。

尤其那些权贵人家,那些根本就不在乎那么一文两文差别的权贵人家,他们所用的柴木不仅量大,甚至还要求长度宽度齐整唯一,运送及时,这又岂是普通百姓人家能做到的。”

李泰想要说些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李承乾冰冷的目光注视下,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承乾抬头,目光凝肃的看向殿中所有文武群臣,认真的说道:“一旦司农寺停止出售,那么难免那些权贵人家就会自己插手介入这柴木之事……以至于最后,甚至会有人替代司农寺,圈山砍伐,到时候,抬贬市价,对百姓的伤害更重。”

李泰嘴巴张合之间,人已经直接懵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玄机。

殿中文武之间,阎立本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他刚要开口,这时候,李承乾再度开口。

“更甚至于,若是有些人家,刻意降低售价,以此来示好百姓,收揽人心,那个时候,就不是百姓的事情了,而是江山社稷的动摇,青雀,你明白吗?”李承乾拳头紧紧的攥起,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李泰。

这震聋发聩的一声,殿中好几个刚要替李泰说话的人,其中就包括阎立本,他们都下意识的收回了脚步。

他们想要替李泰辩解,就是要去辩解民间所行如何善于司农寺。

但是,李承乾一句话说的很对。

民间所行善于司农寺,那是什么,那是造反,是谋逆。

这样的话,谁敢胡乱接下。

……

龙榻之上,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看样子,这段时间他真的反思很多。

李世民轻轻点头,然后目光盯向李泰,声音硬冷的道:“青雀,你皇兄之言,你可听明白了?”

“儿臣……儿臣听明白了。”李泰身体有些僵硬的躬身。

“嗯!”李世民语气和缓了一些,然后才又继续说道:“朝政诸事,所行每时都要更加的谨慎,不要随着一心所想,就胡乱作为,要多思,多看,多学,还要记得抬头看路。”

李泰面色难堪的拱手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谨遵皇兄教诲。”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微微点头。

李世民坐在龙榻之上,轻叹一声:“治大国如烹小鲜,承乾,看样子你是记住了。”

“多是父皇教诲。”李承乾沉沉的躬身,心里长松了一口气。

今日这一番惊心动魄的交锋之后,他总算是再度赢回了朝中的人心。

再度站稳了这太子之位。

便是他的父皇,这个时候,也不会再轻易做些什么了。

李承乾着实松了口气。

李世民抬头,看向赵元楷,说道:“便照太子所说去做,不要死板,注意增减,务必让长安百姓平安的度过这个冬天。”

“臣领旨。”赵元楷肃然拱手。

“雍州长史!”李世民的目光扫向密密麻麻的群臣之间。

一身紫色官袍,面色冷峻的雍州长史尹君,面色肃然的站了出来,然后肃然拱手道:“陛下!”

“今年冬日虽暖,但也就是这一月之间事,到了下月,年底冬寒,注意百姓反应不及,反有冰冻之事……雍州府需及时予以赈济。”皇帝面色认真的看向尹君。

尹君立刻拱手道:“臣领旨。”

“魏王!”皇帝转头,看向他那不成器的四儿子,心里叹息一声,目光再度柔和起来。

李泰立刻拱手道:“儿臣在。”

“你是雍州牧,每年年底之时,都会有大量百姓流到长安,你记得派人在春明门和金光门外设州棚施养,勿要在年底之时,有百姓冻饿毙死于长安内外……出了事,朕唯你是问!”李世民目光认真的盯着李泰。

李泰立刻惶恐的拱手道:“儿臣领旨。”

李承乾神色肃穆,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东宫现在在编修《考工志》,少府和将作监虽然有所志愿,但他依旧拿出了很多东宫的私产进行补贴。

这个时候,东宫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刻意招揽民心。

皇帝既然要给魏王,那么便随他们去。

不过李承乾也能看得出来,李泰对于这件事情,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着紧。

将来这件事还不定会怎样呢!

冷笑声在李承乾的心底盘旋中,逐渐的沉了下去,然后被彻底的压下。

……

“下个月,陈国公率军回朝,祭祀太庙,太子。”皇帝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你如何了,能代朕出城迎接吗?”

“启奏父皇。”李承乾神色陡然肃然起来,拱手道:“儿臣如今伤势虽然大好,但祭祀太庙之事神态庄严,儿臣恐有所不便惊扰神灵,孤请父皇另择贤王,代父皇而去。”

李世民轻轻点头,说道:“那好,青雀,便由你代朕去迎接陈国公,诸事谨慎,不得有误。”

说到最后,皇帝的声音严厉了起来。

李泰立刻拱手道:“儿臣领命。”

李承乾面无表情的看了李泰一眼。

这件事情,明明在上个月的时候,东宫就已经行文中书省。

中书省也做了回应。

甚至魏王府也上表同意。

但偏偏,今日,这件事情皇帝又拿出来单独再说。

怎么,真的以为他的腿伤彻底好了吗?

父皇啊,儿臣的腿伤究竟怎么回事,你不清楚吗,何必如此。

不过无妨,文武群臣都是有眼睛的。

李承乾面色平静的转身。

神色肃然的持笏站立。

朝会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6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