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六章 无忌,稚奴在太原开始求贤访老了(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冬日暖阳,旌旗招展。

“驾!”李世民一身红衣金甲,腰挎长剑,面色冷漠的催着马匹朝远处的行宫而去。

长孙无忌,李大亮,褚遂良,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还有更多的卫士紧跟在后。

无数的金吾士卒站立两侧长道之上,远远的看着皇帝骑马而至,然后敬畏的低头。

前方已到幽州行宫,李世民翻身下马,径直朝殿中而去。

大殿之中,听到皇帝回宫,刘洎,岑文本,李道宗等人,快速上前迎接,拱手道:“陛下!”

皇帝直接摆手,众人退开,两侧的内侍上前,帮助皇帝褪下战甲。

李世民脱下战甲之后,直接走到主榻上坐下。

群臣分文武各站两侧。

皇帝平静的点头道:“军中将士轮流前往营州军中适应天气和环境,兵部职方司派人迅速勘定过河之处,朕要一过河,就立刻切断高丽辽南辽北的联系。”

“喏!”长孙无忌和李积站出,齐齐拱手。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看向殿外,开口道:“马上就要年底了,六万大军大年三十那日,酒肉管够,户部和鸿胪寺要协调到位。”

“是!”唐俭和宇文崇嗣跟着站出,拱手领命。

“诸卿,明年就要开战了,过完这个年,做好一切开战准备,然后……”李世民的眼神冷冽起来,用的说道:“朕要杀穿整个高句丽。”

“喏!”群臣全部躬身拱手。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内侍监张阿难快步从殿中走出,从殿门口接过奏本,然后才快速的回到殿中,然后将奏本递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奏本,看向群臣,笑笑说道:“太子在长安,每五日就送来一本奏本,细述长安之事,朕都有些烦了。”

殿中群臣眼神惊讶的同时,脸上有些勉强的笑笑,心中却是感到无比的震惊。

太子每五日送来一本奏本,这事怎么之前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呢。

李世民打开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抬头道:“诸卿,谁知道宁都县令古浩这个人?”

群臣当中相互面面相觑,最后,脸色思索的吏部侍郎薛元敬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点印象,古浩应当是贞观七年进士,外放洪州地方做县尉,听陛下所言,如今应该是调任虔州宁都县令了。”

吏部尚书管天下刺史任命之事,吏部侍郎管天下州郡长史司马参军事,吏部郎中管天下县令任命之事,吏部员外郎管天下县丞县尉之事。

今日吏部郎中无人在此。

薛元敬这个刚刚任吏部侍郎没有一年的前国子监司业,足够称职。

皇帝平静的点点头,说道:“太子考核江南诸官,查阅至宁都县令古浩,其人任宁都县令三年,三年内,宁都人丁从两千五百户,升至四千户,每年税粮稳定增长一成,太子建言,调宁都县令古浩为虔州户曹参军。”

李世民看着薛元敬问道:“薛卿,你是吏部侍郎,按照吏部规制,该当如何?”

“陛下,按吏部规制,应当升任本州参军,或京畿县令。”薛元敬躬身拱手。

“便按太子说的办吧。”李世民点点头。

“喏!”群臣齐齐拱手,眼神中微微闪过一丝凝重,皇帝没有否定,也没有额外提高,只是正常的同意了太子的人事建议。

这说明,这些不是特擢,是最正常的人事任命。

这便等于太子将一只手插进了吏部当中,而皇帝乐见其成。

“好了,今日便如此吧,诸卿都去休息吧,明日继续陪朕巡视四方。”皇帝抬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无忌留下。”

“是!”长孙无忌微微拱手。

群臣齐齐躬身道:“臣等告退!”

……

等到群臣退下之后,李世民这才看向长孙无忌,说道:“坐吧。”

“谢陛下!”长孙无忌躬身,然后在皇帝左侧跽坐下来。

李世民将手里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看看吧。”

“喏!”长孙无忌接过奏本,细细的看了一遍,眉头却不由得皱了起来,最后看向皇帝说道:“太子每日辰时正便开始审阅江南各州县的户刑档案,到了戌时才离开武德殿,这也太……”

“太勤勉了吗?”李世民轻轻笑笑,然后摇头说道:“太子是不甘于仅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的,既然房相给了他从江右开始的机会,那么便让他好好的试试吧,反正也只是长江以南。”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低声说道:“光是长江以南的事情,就足够太子忙碌一两年了。”

“长江以南他若是能看的透彻,那么朕便将淮南,山南和剑南也交给他审查,这几个地方,事情就更加复杂了。”李世民面色凝重起来,天下之事,不是你坐在长安就能掌控得了的,尤其是地方。

地方之事千头万绪,繁复烦杂,能解开这些东西,或许太子便有了真正成为太子的能力。

长孙无忌跽坐在一侧轻轻点头,太子总是最知道该怎样在皇帝忍耐的权力边缘小心试探。

如今天下繁盛之地,基本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最多算上一个九江和一个广州,其他的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蛮荒之地。

太子喜欢折腾,就让他折腾去吧,反正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帝真正的统治。

“太子还说,年底的时候他召集杜荷,房遗爱,曹王几个亲近之人,在东宫饮宴,让太子妃,带着高阳,城阳,还有其他公主,在立政殿与韦妃一起召集后宫嫔妃饮宴。”皇帝轻叹一声,说道:“这样也好,后宫也不能太冷清了。”

“太子是想借太子妃之手,和后宫处好关系。”长孙无忌一眼就看清楚了的李承乾的打算。

皇帝淡淡的说道:“只要他能专心了解江南的一切,那么其他的事情也不是坏事。”

抬起头,李世民轻声说道:“无忌,只有你我才最清楚,处理天下事究竟有多难。”

“是,陛下!”长孙无忌点头,事实的确如此。

“好了,长安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还有件事。”李世民的眼神微微冷了起来,然后轻声说道:“稚奴在太原开始求贤访老了。”

“啊?”长孙无忌抬头,随即满眼茫然。

看到长孙无忌的模样,李世民微微摇头道:“晋王长史韦挺,并州都督府长史窦孝谦,并州司马胡广都是可依靠之人,还有太原县令侯知仪,晋阳县令李义琰都是难得的一时之选,便是许叔牙和李义府也都是可用之人,他需要弄什么的求贤访老。”

皇帝眼神彻底的冷了下来。

长孙无忌看着,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皇帝的嫡子都有夺储之心。

李泰如此,李治也是如此。

然而诸子当中,最像皇帝的,竟然是太子李承乾。

长孙无忌开口道:“陛下,晋王或许只是为了治理并州,至于其他,晋王没有出格之事后,还是什么都别做的好。”

皇帝缓缓点头,然后神色平静摆手道:“随他去吧,传信李义琰,太原的事情多盯着点。”

“喏!”一旁的张阿难躬身拱手。

长孙无忌瞳孔微微一缩,晋阳县令李义琰竟然是皇帝的人。

怪不得李勣在太原的时候,就对李义琰那么客气。

李世民抬头,说道:“朝中现在还算平静,那些人还没有动起来,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最后会怎样。”

“是!”长孙无忌知道,皇帝东征,长安也好,并州也罢,天下从来就没有脱出皇帝的掌握。

暗中藏着的那些人,皇帝也是在用太子和晋王来钓他们。

同样的,这也是一场,皇帝对于太子和晋王的考验。

“无忌,回复长安,太子所奏,朕一概照准,年底了,让多关注朝中老臣。”稍微停顿,李世民又补了一句:“朕虽然不在长安,然宫中规矩和往年相同,诸嫔妃有家人探视着,让内侍省好好安排。”

“是!”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

腊月二十七日,贞观殿。

房玄龄,高士廉,萧瑀,尉迟敬德,郑仁泰,李怀俨等人各自站立文武两侧。

皇帝传信回来,李承乾将奏本回文一一宣读。

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领命,陛下万福金安!”

李承乾重新坐下,然后才看向群臣道:“诸卿,光禄寺已经准备的年礼,宫中百官该去领的自去领,但有些朝中老臣,有的是孤需要亲自去探望的,有的需要诸卿代为代劳,劳烦房相安排。”

“喏!”房玄龄认真拱手。

李承乾看向兵部侍郎崔敦礼,说道:“崔卿,兵部职方司要继续关注薛延陀和西突厥的动静,今年不过是因为父皇出征突然,又恰逢冬日,不好动兵,所以他们才会异常安静,但这安静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在准备。”

“是!”崔敦礼立刻站出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刑部尚书刘德威:“刑部传信边境各关卡,注意查缴禁品,孤不希望看到将来真的有大战的时候,大唐的弓弩会出现在对手的阵列当中。”

“喏!”刘德威认真拱手。

“好了,暂时便如此吧。”李承乾轻松的笑笑,说道:“如今虽然父皇东征,朝中看起来有些虚弱,但大唐的强大诸卿比孤还要更加清楚,他们若是真的敢来,那就是诸卿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臣等愿为大唐效死!”群臣齐齐拱手,眼底忍不住的闪过一丝兴奋。

“好了,诸卿新年安康,孤接下来的几日便不在武德殿了,诸卿忙完之后,各过新年吧。”李承乾对着众臣微微点头。

诸臣同时拱手道:“殿下新年安康!”

……

立政殿中,苏淑和韦妃正在安排内侍收拾立政殿,晋阳和新城,还有王幽兰,三个人在一起玩闹。

李承乾的东宫诸妃当中,王幽兰虽然是太子良媛,但是她却是和晋阳,新城玩的最好。

等到一切安排的差不多,苏淑才看向韦贵妃,说道:“贵妃,今年纪王回不来吗?”

韦贵妃摇摇头,说道:“八郎如今任襄州刺史,回来一趟太远,而且陛下也没有诏书许他回来。”

“赵王看见……”

“赵王是秦州刺史,离得近。”韦贵妃看了苏淑一眼,说道:“还是太子殿下召回来的,殿下对诸王都很爱护,也是诸王之福。”

“太子是长兄,本身便应该如此。”苏淑笑笑,她知道,李承乾对待诸王之所以如此,就是要让诸王更加倾向于他。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高祖,还有高祖诸子,都活的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小心再被皇帝砍了。

李承乾如今为太子,却是待诸王甚为宽厚,便是曾经谋逆的魏王和齐王他都想办法保了下来。

李承乾说过,不要小看每一个皇子,他们在看关键时刻的一句话,一个站队,甚至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苏淑转口说道:“年底了,韦氏的人还没有来进宫拜见贵妃吗?”

“说好是明日的。”韦贵妃忍不住的笑了。

她的儿子是纪王,她的母族是京兆韦氏,儿子任襄州刺史,不知道多少韦氏子弟进了王府。

如此,她在家族那边也很受人尊重。

……

兴仁门下,内客省。

武顺,带着兄长武元庆,进入了殿东一座小院之中。

一座竹帘隔绝了房门两侧,两名内侍站在房门两侧。

武顺和武元庆同时对着珠帘身后的身影,行礼道:“见过才人。”

“阿姐和兄长不必客气,都是自家人!”一道穿着青绿色襦裙的丰腴人影出现在竹帘之后,声音慵懒,能听出一丝幽怨,此人正是武元庆和武顺的妹妹,皇帝才人,武媚娘。

“是!”武顺和武元庆这才起身。

武元爽上前,将带来的年礼放在了一侧的台阶上,然后退开一步。

两名内侍小心的打开检查了一遍,然后对着武媚娘轻轻躬身,之后竟然从小院之中走了出去。

按制,宫中嫔妃会见外客,必须要内侍省的人时刻看着,但……

这是武媚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6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