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三章 无忌,朕是不是错了(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一起走走吧。”长孙无忌看向前方的宫道,和李承乾肩并肩,然后缓步而行。

马周跟在侧后,他双手朝着后面摆摆。

一众东宫群臣的脚步立刻慢了下来,

无形之中,长孙无忌和李承乾,与东宫群臣之间的距离被拉了开来。

“唉!”长孙无忌轻叹一声,然后看向李承乾,问道:“承乾,今日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外甥没有什么看法,一切都很好。”李承乾的目光扫向前方。

前方走过来的几名录事立刻快速的走到了道旁,然后束手躬身。

李承乾这才开口道:“父皇身体康健,外甥,青雀,还有稚奴,以及几位皇妹,还有她们的驸马,都在平安顺遂,母后在天之灵若是看到,那么必然会感到安慰……如此,外甥做的这些事,也就足够了。”

今日是文德皇后的生辰,是李承乾的母后,也是长孙无忌妹妹的生辰。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太子能这么想,足见成熟……不过对于魏王今日进献《括地志》,太子就不觉得被抢了风头吗?”

“哪里有什么抢风头一说。”李承乾笑了起来,摆摆手,说道:“《括地志》是父皇下令,姑丈主持,最后编修出来的一本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典籍。

今日青雀将他进献上来,恐怕也是父皇乐见的,外甥自然也是乐见。”

长孙无忌眉头不由得一挑,然后轻轻点头。

是的,真正想要借着今日这个机会,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文成武德的人,不是李泰,是皇帝。

且不说《括地志》能够招揽而来的人才,光是其中关于吐谷浑,高句丽等方面的图录和氏族记载,便足够为皇帝东征高句丽,带来足够的胜算。

所以,今日之事,谁如果出手弄什么幺蛾子,真正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皇帝。

“太子大度,但其实,魏王若是换个时间进献《括地志》,其实也是一样的,毕竟他在洛阳龙门,还有两座佛龛今年揭幕。”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今日,他多少有些做的不妥。”

今日是文德皇后的生辰之日,李泰在今日进献《括地志》,多少有些利用这一天的意思。

这本来应该是长孙无忌安静的纪念妹妹的日子,但却被李泰全部都给打乱了。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说道:“舅舅说的是怎么回事,其实不只舅舅这么想,东宫也有臣子这么想。

有人曾经建议外甥,等到朝廷将来发邸报昭告天下的时候,想办法将姑丈,还有其他魏王府群臣的名讳隐掉,只留下青雀的名讳……”

长孙无忌的脚步一顿,然后惊讶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淡淡的摇头道:“但是外甥明白,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必要做。

青雀终究是外甥的亲弟弟,他能够做的好些,外甥,还有父皇,都是乐意看到的。”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微微颔首。

如果按照李承乾那种做法,只留下李泰的名字,而将魏王府其他朝臣的名字隐去,那么天下文人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括地志》虽然是挂的李泰的名头,但实际上,真正在主持这一切的人是苏勖,还有其他的魏王府诸臣。

李泰除了名头,其他的作用并不大。

不要看起来李泰文名很盛,但实际上,李泰在文坛的真正的声望并不高。

无非就是看在他是皇子的份上,能够拉来皇帝的资助,抛开这些,李泰在经史子集上的认知甚至比不过一名普通的大儒。

李承乾的这一手,如果李泰一开始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广泛的传扬开来,那么立刻就会被天下文人认为李泰是在贪天之功为已有,他们会恨死李泰的。

这样一来,李泰编修《括地志》不仅不会带来什么声望,反而会将自己的一切全部都毁掉。

太子的这一手,真的很狠。

当然是太子,这种想法根本就不是什么东宫臣子提出来的,而是李承乾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他没做。

“所以,外甥否了东宫诸臣的种种建言,今日是母后的生辰,母后也希望看到外甥和青雀兄弟友爱相处。”李承乾停下脚步,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外甥也希望和青雀兄弟友悌,安稳而处。”

“难为太子了。”长孙无忌感慨的点点头。

面对李泰的挑衅,李承乾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他为了皇后,为了皇帝,直接忍了下来。

然而相比李承乾,李泰就差的太远了。

长孙无忌的心中,李泰的名字彻底的暗淡了下去。

……

是夜,皇帝下旨。

调魏王司马苏勖,为国子司业。

调谏议大夫刘孝孙,为魏王司马。

调国子司业薛元敬,任吏部侍郎。

……

三月十六日,承恩殿。

卯时正,天色昏暗。

李承乾躺在床榻上,苏淑躺在他的怀里。

今日是李承乾断腿重接之日,所以,两个人都很早就醒了过来,再也睡不着了。

“前年的时候,吏部侍郎杨纂被调任地方任职,所以吏部就有一个侍郎的位置空了出来。”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若是《括地志》在去年就完成的话,说不定姑丈去年就会被任命为吏部侍郎。”

李承乾看着头顶的黑暗,神色冷肃起来。

杨纂空出来的吏部侍郎,上一世就是给了苏勖。

李泰的优势从而极大的增强,之后便真正的威胁到李承乾的位置。

但可惜,这一世,在李承乾的种种算计之下,不仅《括地志》被延后了好几个月才完成,就连苏勖也和李泰离心离德。

苏勖的女儿更是要嫁入东宫。

李泰最有力的一只翅膀,被李承乾狠狠的扯了下来。

如今,国子司业薛元敬任了吏部侍郎,而苏勖被调任国子司业,可惜了。

“谏议大夫刘孝孙,虽然之前是御史中丞,但其实并不重要,他重要的,是和姑丈一样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李承乾轻轻冷笑,道:“然而刘孝孙和姑丈不同,他为人正直严苛,见不得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今他做了魏王司马,青雀就有的好看了。”

于志宁也是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性格严苛,好于劝谏。

前世的李承乾在种种打击之下,根本听不见谏言,而他私底下做的那些事情,是于志宁最看不得的,所以双方关系越处越差。

后来李承乾谋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如今,和于志宁性格相似,甚至还要比于志宁还要更加严苛,做了好几年御史中丞的刘孝孙入了魏王府,李泰有的好看了。

李泰做的那些事情,刘孝孙绝对看不过去。

李承乾可以肯定,将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差,甚至于将来……

砰!

李承乾有些忍不住的轻轻笑笑。

他很期待李泰会走上他上一世的老路。

……

苏淑静静的躺在李承乾的怀里,听着他的每一句话,听着他的心跳,心神莫名的安静了下来。

“如今,因为青雀的原因,姑丈被调任国子司业,如此一来,他和青雀的关系就被彻底的切断了,旖娘也可以顺利的嫁入东宫,如今我们剩下的,就是孤的腿了。”李承乾的神色冷肃起来。

他的腿一日不好,不仅他的心里将会始终有一根刺,皇帝的心里始终会有一根刺以外,房玄龄的心里也会始终都有一根刺。

只要他的腿好了,他心里的刺会消化,皇帝心里的刺会消失,而房玄龄心里的刺也有磨平的机会。

东宫,还有朝中百官的心,也会更加的认可。

“其他人还真的以为,孤会对青雀做些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孤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疗腿伤,一旦孤的腿伤好了,孤就能恢复真正的太子。”李承乾忍不住的咬牙起来。

如今的他虽然是太子,但地位始终摇摇欲坠。

只要他做错了一件事情,皇帝立刻就会生起用其他人代替他的想法。

一旦他的腿好了,那么就等于他的身上再没有任何破绽。

便是皇帝想要废他,只要他不造反,皇帝就永远找不到理由。

“殿下。”苏淑抬头,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殿下,这一次会成功吗?”

“应该是没有问题。”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真正的危险在于孤疗伤之后的恢复期,孙真人说过,孤的腿这一次治疗,到完全康复,期间不能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孤康复期间,爱妃,东宫一定要看顾好,不要要任何外人进来。”

“妾身明白,妾身不会让任何来东宫的,阿母也不行。”苏淑用力的点头。

“这样便好。”李承乾轻轻的搂住苏淑的肩膀,神色逐渐的平静下来。

……

“陛下有令,陛下东巡期间,殿下居武德殿监国。”张阿难站在崇教门下,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让老奴带了御辇来,现在就请殿下去武德殿,孙真人已经在武德殿了。”

李承乾,还有马周,张玄素等人顿时就明白了,皇帝一样担心出问题,所以他根本不敢将李承乾治疗的事情放在东宫。

上一次就出了错,这一次要吸取教训。

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张玄素说道:“张公,日后东宫的事情,张公负责整理大要和监督,具体细节方面的事情,交给马卿去处理。”

“喏!”张玄素认真拱手,郑重点头。

李承乾转身对着张阿难点点头,然后坐上了御辇。

御辇被抬起,然后朝着通训门的方向而入,最后过恭礼门,昭德殿,武德门,直入武德殿。

李承乾没有看到皇帝的身影,只有孙思邈,还有十几名宫中内外的太医和御医。

还有李秦。

看到李秦,李承乾松了口气,有他和孙思邈在,那么这件事情就不会出任何的差错。

李承乾当着所有太医和御医的面前,将身上的外衣,还有藤甲脱了下来,最后平静的躺在了床榻上。

白色的床榻,还有明亮的光线,让他莫名的有些安心。

“这是贫道整理出来的麻沸散,老道用了三倍的药量,殿下喝了吧。”孙思邈平静的看着李承乾。

“真人,孤要是醒不过来,记得放血和挤压心脏。”李承乾看着孙思邈点头,然后才将一碗麻沸散全部都喝了下去。

渐渐的,他整个人睡了过去,呼吸变得极为的缓慢,最后眼前一片的漆黑。

然而即便是如此,他依旧紧紧的攥着拳头。

……

孙思邈走到了门外,皇帝和长孙无忌正站在外面。

其实他们很早就来了,只是没有见李承乾。

“真人,成功的把握有多大?”李世民忍不住有些担忧的问道。

“很大。”孙思邈感慨的抬头,说道:“老道在城外庄园,最熟练的,便是用肠线来缝合皮肉,所以,将太子的腿骨再度打断,将里面的碎骨取出来,然后再度缝合就好。”

“仅此而已吗?”李世民轻轻的松了口气。

“看情况。”孙思邈回头,看向李世民说道:“肠线缝合之法,来自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老臣和太子讨论,太子说,既然皮肉能够缝合,他们骨头是不是也能缝合,所以,若真的到了不得已的地步,太子说,请老道一定要用骨缝合法,那样就要在骨头上钻洞了……”

李世民的脸颊微微抽搐。

孙思邈回过头,看向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时间差不多了,老道要开始了。”

“辛苦真人了。”李世民微微躬身,孙思邈点头,然后转身回了武德殿内,顺带关闭了房门。

“骨头缝合?”李世民轻叹一声,看向长孙无忌,有些后悔的说道:“无忌,朕是不是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1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