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三章 逼皇帝退位(第二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冬日风冷,山道之间台阶很硬。

李承乾平静的向前,秦怀道和裴行俭随在身后。

目光警惕的看向四周。

山道尽头,一座古朴的道观悄然出现在山坡之后。

数十名禁卫手持刀槊肃然守卫。

李承乾迈步走上台阶,秦怀道低声和守卫说了几句,“吱呀”一声,观门被彻底打开。

一座满身鎏金的太白金星神像,端坐在石台之上,沉肃庄严。

李治一个人跪在蒲团上,低声颂念着什么。

身后房门声响起,他也没有回头,只是默默的低声颂念。

李承乾平静的走到了李治身侧,他抬起头,看向上方的神像,轻声说道:“太白金星掌战争,又管占卜,牲畜和气象变化之事,民间偶然也有称其为太平之神,善财之神。”

《天官占》: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李治平静的跪着,继续默念,没有抬头,也没有回话。

李承乾稍微听了听,李治默念的是《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恒名。

“顺其自然。”李承乾轻叹一声,在李治身边跽坐下来,淡淡的开口道:“稚奴,这一次的事,为兄不怨你,所以,就在刚才,父皇召见群臣,孤和舅舅自请削减俸禄,父皇也下了罪己诏,朝制改革,终于让殿中诸卿赞同减罪于你。”

殿中,只是殿中。

李承乾轻轻地将这两个字盖了过去。

今日的长生殿中,在场的不过是三四品的高官,并不是长安城所有官员。

尤其是朝中的那些御史,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今日全部都不在此处。

回到长安之后,必然还有一大波纷争,事情没那么太容易结束。

……

“为什么?”李治终于轻轻抬头,一整夜水米没进,他的嘴唇有些发白。

“你可能不知道。”李承乾神色依旧淡然,平静的说道:“当初魏王齐王谋反,虽然父皇宽宥是根本,是孤也是帮了些忙的,不然他们两个何至于仅仅是幽禁而已。”

“为什么?”李治再问。

“为什么!”李承乾笑了,他轻轻摇头,说道:“你的事情,你应该先问你自己为什么,孤这个兄长,怎么说都是对得起你的。”

李治沉默了下来。

“当年你赴任太原。”李承乾看着李治,问道:“若是你安心理政,那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可为什么你偏偏就动了心呢?”

李治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话到嘴边,他还是轻轻点头,将话咽了回去。

李承乾轻叹一声,又问道:“还有河北的事情,没人教你那么做啊,为什么?”

河北的事情,是皇帝病重,甚至有垂危之像,所以李治动了心思。

“还有眼下的事情。”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是谁给你错觉,觉得你有机会的,左右千牛卫,百骑司,你全都当成瞎子了吗?”

李治的拳头紧紧的握住,他知道他做错了,左右千牛卫,百骑司,不过是他错误的原因之一。

皇帝已经跟他说过了,他在根本的判断上就出了问题。

他和皇帝,和太子,在对天下的了解上,都存在极大的差距。

所以,他输了。

“有些事情,你别怪任何人,谁都是迫不得已的,甚至孤也是。”李承乾抬起头,看向侧畔的太白金星神像,轻声说道:“当年,孤断了腿,一个人孤寂的躺在床榻上的时候,孤就知道,孤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李承乾断腿,皇帝转向李泰。

一大批人这个时候开始靠拢李泰,等着,甚至催促着皇帝赶紧废掉李承乾,然后立李泰为太子。

那段日子,是李承乾最绝望的时候。

当年的艰难,李治也是就在旁边亲眼看着的。

李承乾艰难的才将局面扳了过来。

之后,他感觉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但也是在那之后,李治开始动心,但李承乾的手段却总是先他一步,以至于有了今天。

“等回到长安之后,你就去和青雀做邻居。”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再过几年,孤会请父皇将欣儿放出来,然后让他到国子监读书,别的不说,将来科考,孤是会让他参与的,然后考中进士,做地方县尉,县令,州参军,司马,长史,乃至于别驾……”

说到这里,李承乾停了下来。

李欣将来最高也就只能够做到别驾的官位了,李承乾不会给他任何机会去主政一方。

至于说李欣未来会造反。

多虑了,他的出身,注定了所有人都会带着异样的目光去盯着他。

他的每一任官职都会尽可能的做满,然后以最小的方式进行升迁,等到这一切结束,他做到别驾的时候,他也就差不多该致仕了。

“你的家中,等到晋王妃生产之后,父皇应该就会让她去北苑和你会合。”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等你见了青雀之后,替孤问他一句,若是没有当年那些事,他能不能安心的做他的魏王?”

说完,李承乾直接起身,转身就要离开。

“我需要做什么?”李治终于开口。

李承乾脚步一顿,然后说道:“写一封悔过表,奏表上去。”

李治轻轻点头。

……

万年殿中,皇帝将手里纸笺递给长孙无忌,轻叹一声,道:“无忌,朕当年是不是真的错了?”

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当年的事情,无论对错,都已经过去了,一切已经如此。”

“所以,稚奴的事情,可以到此为止?”皇帝面色担忧的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说道:“陛下还在担心什么?”

“青雀,还有稚奴!”李世民抬起头,说道:“今日的事情,你都看到了,他承认自己有错,但实际上也是在说,朕也有错。

还有这上面的东西,对于这些年的事情,言语之间,怨气也是不小的。”

“所以呢?”长孙无忌抬头看着李世民,问道:“陛下究竟在担心什么?”

“如今朕还在,青雀和稚奴还能够安然待在北苑,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他……”李世民的话有些说不下去。

对于两个和自己相争,且失败的弟弟,李世民担心,有一天,李承乾会下手杀了他们。

“太子想来不会如此。”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太子为人孝悌,只要策略得当,应当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哪怕万一……万一将来某一日,陛下不在了,臣也是在的,除非将来臣也不在了,那个时候,需要担心的也不是太子,而是一些小人。”

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小人。

“你是担心他们以青雀和稚奴做伐,诬告他们谋反?”李世民的眼睛轻轻地眯了起来。

“陛下!”长孙无忌叹息一声,看向李世民说道:“不说前隋杨广当年,便是高祖皇帝,还有陛下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小人,小人的手段是防不胜防的。

所以,与其寄希望在太子身上,不如直接将青雀和稚奴流放出去,又或者幽禁到别的地方,比如巴蜀,又比如滇黔之地。”

“巴蜀可以,滇黔有些太远,太苦了。”李世民微微摇头。

“总有一个人要去滇黔的,总不能两个人都安置到巴蜀。”长孙无忌劝了一句。

“朕再想想。”皇帝心里有些犹豫,巴蜀还好,滇黔之地,环境艰苦,瘴气横生,会要命的。

“陛下若是还担心,以臣看,还不如陛下逐渐的放权。”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认真的说道:“陛下的身体不好,是这几年局面动荡的根本原因,所以,臣看,陛下不如多放手一些朝政,然后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休养。”

“嗯?”皇帝眉头皱了起来。

“如今而言,陛下每年三月到九月在终南山翠微宫休养,不如十月也不回宫,直接来温泉宫休养,到了年底再回长安,然后到明年三月。”

稍微停顿,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说道:“如此,陛下在长安左近,又有臣在,能不失对朝局的掌握,同时又能安然的休养,如今,十年二十年之后,皇太孙也长大了,魏王和晋王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将他们送出去便是。”

长孙无忌看的很清楚。

李承乾是对皇帝,对李泰和李治都有些怨言,但是对他们的孩子,他却是没有什么反感的。

皇帝沉默了下来,长孙无忌的话,内中还有一层意思,这里面的东西他很熟悉。

熟悉的让他恐惧。

皇帝轻叹一声,说道:“朕好好想想吧。”

“陛下,此事不能太拖,明年三月之前,陛下最好就做好准备。”长孙无忌看着皇帝,眼神中带出一丝急切之色。

眼下的这件案子,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其中有很多的细节,回朝之后就要深究。

但有件事情,东宫不会提起,皇帝不会提起,但是百官却会因此抓住不放。

那就是晋王在皇帝面前,扔了一颗太子的头颅,大喊“太子已死”。

晋王有杀太子之心,有杀太子的举动。

这样的人不能留。

很多人明白这里面的关窍,所以晋王必须死。

反正皇帝已经杀兄杀弟杀侄,如今加上一个杀子的骂名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太子不能像他的父皇一样,背上弑杀兄弟的骂名。

这会极大的影响未来的。

这件事皇帝如果处理不好,百官也不会罢手的。

关键是太子。

这一切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他会如此善罢甘休吗?

……

夜色迷离,皇帝回京。

长安城的百姓,经过了一日的时间,也逐渐的了解发生了什么。

晋王谋乱,兵围温泉宫。

这让他们不由得想到了当年的魏王作乱,还有齐王起兵。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的皇帝是伟大的,神圣的。

然而先是魏王,齐王,如今又是晋王,这让人们不得不被迫去承认一件事情,皇帝教子是失败的。

如何处置晋王,朝中没有给出一个正确的定论。

只是长生殿中,太子的禀奏,和皇帝要下罪己诏的消息传了出来。

但也还仅此而已,晋王作乱,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调查和梳理。

谋乱,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这里面涉及到的人太多了。

东宫,崇教门下。

张玄素将一份名单递给李承乾,说道:“殿下,这是已经被抓捕的谋乱人员名单,大理寺已经开始进行审讯,年前应该就会有结论了。”

“嗯,孤知道了。”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张玄素:“时间不早了,卿也早些回去歇息吧,这些事情,东宫等结果就是。”

“喏!”张玄素拱手。

“走吧,去宜春殿。”李承乾微微摆手,步辇立刻朝着宜春殿而去。

跟在一旁的徐安终于松了一口气。

太子去宜春殿,说明这件事情终于大局抵定。

……

宜春殿中,灯火熄灭。

李承乾从身后抱着苏淑,呼吸虽然轻微,但熟悉他的苏淑却明白,他没有睡着。

“殿下还在想晋王的事情?”苏淑转过身,在黑暗中面对面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点头,没有说什么。

“殿下没打算放过晋王吧?”苏淑问的很直接。

李承乾没有开口。

苏淑伸手抱住李承乾,低声说道:“妾身不管其他,妾身只是提醒殿下,这些事情,象儿他们都在看着,不管最后如何,殿下要给他们做好榜样,妾身不想他们将来也走到这一步。”

李承乾依旧沉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9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