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五章 玄奘归来,会有悟空吗?(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天色黄昏,李承乾坐在步辇上,朝通训门而去。

他脸上的笑容,总是有些难以遮掩。

一想到李治很有可能会遭遇他前世的待遇,李承乾心中就忍不住的想笑。

李治是足够隐忍,但是李百药并不是真的去做晋王长史的。

他是去教他的。

任何丝毫的行差踏错,都可能会被斥责。

时间一长,李治还能隐忍下去吗?

步辇过通训门,李承乾的脸色彻底的收敛了起来。

不够啊,一个李百药不够了。

若是如此,李治都隐忍下来,那么在李百药,甚至是皇帝那里,他是要加分的。

李承乾的脑海中一瞬间闪过许多手段,但是最后,却被他自己彻底的掐断了。

足够了,有李百药规劝李治足够了。

李百药是宗正寺卿,如果李治真的隐忍了下来,让李百药重新去做他的宗正寺卿就足够了。

只要离开了晋王府,李承乾有足够的能力让李百药清醒过来。

足够了,在皇帝归来之前,李治不给他找麻烦已经足够了。

当然,如果李治不安分,还要继续做小动作,那样更好,那样他死的更快。

心神收敛,李承乾回到了东宫后院。

微微抬手,李承乾说道:“去宜春殿。”

“喏!”

……

宜春殿,李承乾和儿子李隅玩闹了一阵,然后才让乳母将李隅带了下来。

苏淑让人准备好了晚膳,然后才坐到了李承乾的身侧,两人一起用膳。

刚刚拿起筷子,苏淑侧过身看向李承乾,问道:“殿下,听说有一位佛门高僧要从西域佛国归来了?”

李承乾微微一顿,随即轻轻点头。

玄奘虽然还没有回到长安,但佛门已经开始为他造势了。

如今的长安城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了玄奘要归来的消息。

天下佛门派的人已经陆续的进入长安城。

苏淑轻声问道:“这位高僧很厉害吗?”

“是的。”李承乾点头,放下筷子,说道:“从长安西行,一路三万里,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从天竺取的真经,然后又数万里之遥,带着真经返回长安,便是遍数上下数百年,也仅仅只有几人能够做到。”

“几人?”苏淑惊讶的看着历李承乾,问道:“这位高僧不是唯一的吗?”

“不是!”李承乾轻轻摇头,然后认真的说道:“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有史可查的,有数十人之多,然后最后成功归来的,加上玄奘法师,一共有三人。”

“三人,这么多吗?”

“不多。”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西天取经,最早是曹魏时期的朱士行,法号八戒,他是为了求取《大品般若经》原文而西行,不过他去的是西域的于阗国,抄录了真经,但却因为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未能回到故土,但他的徒弟将经文带至来洛阳。”

苏淑轻轻点头。

“之后是东晋高僧法显,十一人去西天取经,前后十四年,九死一生,最后仅法显大师一人回到故土。”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说道:“玄奘法师,便是受到了他感召。”

“原来如此。”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北燕僧人昙无竭,二十五人一起去西天取经团,最后有五人返回故土,可惜的是,他们取经回来时,北燕已被北魏拓跋氏灭掉,但好在有《观世音受记经》和《历国传记》作为见证,不然他们的历史就被彻底泯灭了。”

“嗯!”苏淑神情凝重而敬佩。

“最后便是玄奘法师。”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玄奘法师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是独自一人前往天竺的,不像法显和昙无竭,或是有朝廷支持,或是有同伴相随,他是一个人离开长安的,几番生死,殊为不易。”

“原来如此。”苏淑神色缓和了下来,李承乾这一番话,让她心中对玄奘的敬仰一下子少了许多。

历史上所能找到记载西行天竺的,就已经这么多了,那些没有在历史当中记载的没有活着抵达天竺,甚至死在路上,究竟有多少,又有谁知道呢?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玄奘法师之所以令当世佛门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独自一人,穿越无数艰难险阻的勇气,最关键是他在抵达天竺之后,除了学习诸般佛门论典,甚至还在天竺和天竺高僧辩论获胜,声誉极盛。”

稍微停顿,李承乾感慨道:“玄奘法师的佛学之强,便是天竺也没有几人能够比拟,甚至于当他要返回大唐的时候,便是天竺人,也不愿意放他归来,后来他才以传法为由,成功返回大唐,可以说是天下高僧莫强于他。”

李承乾虽然在不停的夸赞玄奘,但不知道为什么,苏淑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种无比崇敬的心态。

恰恰相反,她反而听出了李承乾话语中的一丝味道。

“殿下似乎对佛门并不是太感兴趣。”苏淑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小心的问道。

“不能说不感兴趣,佛陀孤还是非常崇敬和敬仰的,但是对于佛门僧人,孤的好感实在不多。”李承乾看向苏淑,说道:“爱妃应该知晓,佛寺常立于闹市之中,而道观则以山野为多。”

“是!”

“佛寺广大,又常受供奉,金佛自不必多说,孤真正在意的,是田地,是赋税。”李承乾叹息一声,道:“很多豪门权贵,常常数百亩数百亩的将田地投献佛门,权贵没了田自然不用交税,而佛门有了田也不用交税,以至于百姓争相效仿。最后的结果便是佛门越富,国家越穷。”

苏淑点头赞同,这种事情,史书并不少见。

历次灭佛,根本原因还是如此。

“孤并不反感佛陀,但对于佛寺,孤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建在一些荒野之处。”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天下崇佛之人甚多,若是因此,他们能够将荒野改造成良田,偏僻子之地繁盛,则于国于民皆佳。”

“殿下可是有什么想法?”苏淑最是了解李承乾,她知道他从不信口开河。

李承乾笑着点头:“爱妃知道的,长安洛阳水运勉强,渭水充沛时,一切尚可,一旦渭水不足,水运便难行,从而导致江南的粮草无法运到长安来。

所以孤曾经想过要修缮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但总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所以殿下是想要让玄奘法师在长安和洛阳的某个地方建立寺庙,然后让天下权贵,百姓和僧人,将这条路开辟出来。”苏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这种办法,恐怕整个天下,也没有几个人能想的出来。

“爱妃觉得可行吗?”李承乾转过身,认真的看向苏淑。

“想法是可以的,但是玄奘法师愿意前往孤僻之处吗?”苏淑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现在或许不行,但将来呢。”李承乾眼神冷笑,现在的他,还是太子,但将来可不一定。

若是真的能够彻底的扩宽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那么大唐对于天下的控制将会大大增加。

长此以往,甚至能够增强大唐的国运。

他可不想后面再有什么安史之乱,最后大唐被胡氏欺凌,乃至于国祚没有三百年就亡了。

将心思压回了心底,李承乾看着苏淑说道:“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以后再说,不过眼下,孤还有些事情,需要爱妃帮忙。”

“殿下请讲。”苏淑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什么政事,民生,这些并不是她所擅长。

“年底了,孤要关心长安百姓过年之事,同时还有天下宗室官员一年考核之事,另外还有地方官员上下调动,慰问军中士卒,最后关心致仕老臣,有些事情孤顾不上。”李承乾不由得叹了口气。

苏淑点点头,她是最知道李承乾的,每日宫门刚开,他就已经前往武德殿了,直到每日宫门要关了,他才从武德殿归来。

也就是武德殿是皇宫之中,不适合留宿,若是将来他真的登基了,苏淑甚至怀疑他会不会就这么住在武德殿。

“宫中的几位皇妹,还有宫中的嫔妃,宫外的诸公主,子嗣,甚至于致仕老臣的家中之事,孤都顾不过来,父皇还下旨让孤去祭祀献陵,上下事情很多,所以这些事情都要麻烦爱妃帮忙。”李承乾认真的看向苏淑。

苏淑用力的点头,说道:“殿下放心,妾身知道该如何做。”

“最后便是大年三十夜间的宴请了。”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殿外,轻声说道:“孤打算效仿去年,还是由爱妃在立政殿招待宫内宫外的女眷,而孤则是在东宫宴请诸位驸马和王叔,王弟……”

“也包括晋王?”苏淑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李承乾笑了,点点头,说道:“也包括晋王,稚奴虽然心思有些蠢动,但他终究是孤的弟弟,兄弟之情还是要顾及的。”

“好吧。”苏淑无奈的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李承乾伸手轻轻的握住了苏淑的手掌,低声说道:“放心,一切都在孤的掌握之中。”

“嗯!”苏淑放松了下来,有魏王的前车在先,她相信李承乾能够稳妥的处理好李治的事情。

李承乾轻轻笑笑,但是他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凝重。

李治毕竟在前世最后做了皇帝,他的手段必然有过人之处。

他被皇帝在立政殿养了十五年,感情非同一般,谁知道皇帝什么时候就会心一软,让李治抓住机会。

尤其如今玄奘归来,怕是少不了要有事。

思绪轻轻一转,李承乾心中冒出一个想法:玄奘归来,会有悟空相随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