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四章 该由舅舅编修《后汉书》才对(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六月初九,东宫内外布满红绸和布毯。

一身大红色蟒袍的李承乾,面色急切的朝着宫外走去,李安俨,长孙祥,独孤大宝等人紧紧跟在身后。

众人刚到东宫门前,十几匹高头大马恰好停在了东宫门前。

坐在最前马上的,赫然是一身紫袍的长孙无忌。

李承乾赶紧上前,拉住马匹,有些感激的说道:“舅舅回长安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外甥好方便到春明门去迎接。”

“陛下也是临时下诏的。”长孙无忌翻身下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参见太子。”

“舅舅就不必多礼,今日是家事,舅舅里面请。”李承乾赶紧让开道路,让长孙无忌入东宫。

长孙无忌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朝着看了李安俨,长孙祥,独孤大宝等人一眼,这才朝东宫内部走去。

长孙无忌是已故皇后的亲哥哥,太子,魏王和晋王的亲舅舅,当朝司空,赵国公,宰相。

司空是正一品的官职,远在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等人之上。

实实在在的政事堂第一人。

而且,皇帝对他的信重,还要在房玄龄和魏征等人之上。

李安俨,长孙祥,独孤大宝更是老老实实的拱手退至一旁。

甚至于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等人,也是拱手行礼。

长孙无忌稍微停步,李承乾这才快步而上。

“今日去郑家迎亲,谁代太子前去的?”长孙无忌一边走,一边问道。

“是滕王和赵王。”李承乾微微躬身,说道:“不过滕王和赵王年幼,由长史和二位表兄一起跟着。”

长孙祥是长孙无忌族侄,独孤大宝是独孤信的曾孙,他们都是李承乾的表兄。

长孙无忌回头看了于志宁一眼,于志宁郑重拱手,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太子詹事处置妥当,陛下甚感欣慰。”

“喏!”于志宁沉沉躬身。

谁都知道,长孙无忌这一趟回长安是代替皇帝回来的。

泽州瘟疫,如今正在管控的关键时刻。

皇帝的一举一动,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东宫不过是纳一个太子良悌,长孙无忌能够回来,已经是皇帝极其重视了。

……

长孙无忌从崇德殿走入崇教殿,然后又走入丽正殿,光天殿,各处查看,最后满意的点点头。

“这些都是太子妃布置的吧?”长孙无忌看向一侧的苏淑。

苏淑微微躬身道:“这是甥媳的份内之事。”

“陛下夸赞太子妃有母仪之像,让臣带了一盒珍珠回来,赠予殿下。”长孙无忌看了外面一眼,一名亲卫立刻进来,将一个一尺见方的精美盒子递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才双手捧着递给苏淑。

苏淑低着头低声说道:“谢父皇恩典。”

长孙无忌退到了一旁,对着苏淑微微躬身道:“殿下请起。”

“多谢舅舅。”苏淑这才感激的看向长孙无忌。

她知道,不管皇帝有没有说那句“母仪之像”,但长孙无忌今日在东宫直接说出而了这句话,那么苏淑的位置将会更加稳固,而同样的,只要李承乾不犯错,他的太子之位也同样稳固。

“舅舅请上座。”李承乾赶紧请长孙无忌在上座坐下。

今日,不管长孙无忌是代表皇帝,还是代表李承乾的母后长孙皇后来的,他的位置都是最尊贵的。

“今日见礼的不知道?”长孙无忌抬头问道。

“是淑妃。”李承乾站在一旁,说道:“淑妃是父皇的后妃,又是郑氏的姑姑,本来代父皇见礼也是合适的,不过舅舅既然来了,外甥便……”

“不必不必。”长孙无忌摆摆手,说道:“臣代表陛下和皇后见礼,淑妃可代表郑氏诸人见礼,正好。”

李承乾身为太子,是不可能亲自到郑家迎亲去的,尤其他娶的不过是太子良悌罢了,怎么都要照顾到太子妃和苏家。

这里面的礼仪,宗正寺,太常寺,礼部是不可能允许出差错的。

当然,李承乾昨日还是让李安俨代替送了一封信过去。

……

“太子最近在忙些什么?”长孙无忌喝了口茶,看了一眼退出去的太子妃,然后才看向李承乾。

“《考工志》的事情,在北苑造船;督促吏部察查关中剑南和陇右的吏治;还有吐谷浑的骑兵调动;大理寺和刑部的一些案子,还有就是如今已经六月,马上就要七月入秋,秋收开始必须督促地方抓紧,同时避免一些盘剥百姓的陋习……”

李承乾一件件的将自己最近在做的事情和长孙无忌禀告到位。

“太子成长了。”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

这些事,他在洛阳早就知晓,在他们这些宰相的眼里,太子关注到更加细节的朝政处理上,比他用在人心拉拢和勾心斗角上更令人放心。

因为只有他们才更知道朝政有多重,太子能够体会到这些辛苦,方才能够知道天下治理的艰难。

“舅舅谬赞了。”李承乾赶紧拱手。

长孙无忌摆摆手,说道:“魏王在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佛龛的事情,殿下知晓了吧?”

“知道了。”李承乾点头,道:“承乾这里,楼观道的真人们也选好了一片上佳的地脉之所,马上就可以修建道观了。”

说到这里,李承乾的神色顿时振奋起来。

“上佳的地脉之所。”长孙无忌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是哪里?”

“无漏寺。”李承乾稍微解释,说道:“北魏道武帝时曾在晋昌坊东北修建净觉寺,后来净觉寺荒废,隋文帝便在净觉寺故址上修建无漏寺,杨广迁都洛阳后,无漏寺也逐渐荒废,如今那里已是一片废墟,正好,外甥用来建道观。”

“佛寺遗址?”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说道:“那样的地方,佛门不会有意见吗?”

“佛门先后两次在那里建佛寺,后来都荒废掉了,说明那个地方不适合建佛寺。”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佛门镇压不住,恰好让道门来镇压,而且晋昌坊并不繁盛,适合道门清修,顺带建成之后,外甥多跑几趟,也能有利百姓。”

太子为长孙皇后祈求冥福所建的道观,长安的达官贵人少不了要多去几趟,那个地方自然就会繁盛起来。

“舅舅若是不急着回洛阳,明后两日外甥便陪舅舅一起去走走。”李承乾忍不住微微躬身。

看着李承乾对那个地方无比满意的模样,长孙无忌也忍不住的好奇起来:“好,明日臣便陪殿下一起去看看,恰好,明日午后,臣就直接回洛阳,向陛下禀奏。”

“麻烦舅舅了。”李承乾敢肯定,那个地方,长孙无忌一定会满意的。

因为那里原本就是后来李治为他们的母后祈求冥福所建的慈恩寺,后来甚至让玄奘入住了进去。

那个地方,李承乾如今用它来修建道观,为母后祈求冥福,地方一定是最合适的。

当然,如果日后有人要改建佛寺,那么道门那里恐怕不会那么轻易答应了。

这就是李承乾未来布置的一枚棋子。

……

“魏王在洛阳开始编修《后汉书》的事情,太子应该知道了吧?”长孙无忌抬头,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紫微宫太子崇文馆有人传信过来了。”李承乾点点头,他虽然人不在洛阳,但东宫有很多部门在他这个太子不在的时候,也是要跟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就比如太子崇文馆的学士。

“听说编修《后汉书》最早还是太子的提议,太子怎么不做了,反而让魏王抢了先?”长孙无忌皱着眉头看着李承乾。

“外甥只是暂时顾不过来,不过此事,让青雀做了也是一样的。”李承乾淡淡的笑笑。

“哦!”长孙无忌身体坐直,看着李承乾问道:“那对于魏王这么做,太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拱手说道:“舅舅,外甥自己单独想过,也和东宫众卿一起商议过,最后我们都觉得,编修《后汉书》这种史书,不是东宫能够轻易掌控的,这些事情,最好是由舅舅,房相,或者魏相几人领衔,方才能够把握分寸。”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顿时他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妙处。

《后汉书》所涉及的,无非就是皇帝,世家,外戚,还有宦官之间的斗争。

对于长孙无忌来讲,无非就是外戚的两个字。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完全无法变通的。

如果说由长孙无忌来编修,那么他就可以在《外戚》一篇当中做手脚。

毕竟外戚也有好的外戚和差的外戚,只要做些细分,那么长孙无忌就可以将自己归类到于国有利的外戚一类,甚至还可以借机夸一夸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

更甚至于,他还可以将自家归列入世家当中,而不是像《后汉书》那样做的那么绝。

“太子果然比魏王要更加成熟。”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惊讶赞赏的点点头。

“青雀也不错,不过是他身边的人,有些自大罢了。”李承乾微微笑笑,他没有指谁。

长孙无忌面色郑重的点头,眼神微微有些阴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0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