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三章 《后汉书》,太子编修不得(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正月初二,温煦的阳光洒在由四匹黑色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之上,一片清澈。

李承乾坐在车内,透过晃动的车帘,他能清楚的看到车外护卫而行的东宫卫士。

行在最前是太子仆独孤大宝,和太子右卫率郎将戴至德。

两侧是无数小心退开,肃然躬身的长安百姓。

新年大节,宗室王族出行并不少见,这种事情他们已经习惯。

“殿下,今日不去南郊祭祀,真的好吗?”苏淑的声音在李承乾耳边响起。

李承乾转身过去,苏淑怀里抱着李象和李厥,脸上满是担忧。

“无妨的。”李承乾摇摇头,道:“祭祀南北天地,父皇从来只是一个人登上祭坛,其他人谁去都不重要,而且今日父皇连稚奴都没带,只是带了吴王和韩王,可见一切并无影响。”

吴王李恪,韩王李元嘉。

李恪是淑妃杨氏之子,杨广的外孙,他的身份想要登基,第一个过不去的就是长孙无忌,其他房玄龄和魏征,侯君集,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些人一样也不会赞同。

大家好不容易推翻了前隋,你现在却立杨广的外孙做太子,当年的那些功臣不会愿意,天下那些从前隋身上扒下无数既得利益的世家也不会愿意。

所以,皇帝或许会用李恪来维持一下平衡,但从来不会有用他来做太子的想法。

当然,皇帝是这么想,但李恪究竟会怎么想就不知道了,更别说还有李泰。

如果这俩先闹起来,反倒是有意思了。

……

马车缓缓的从金光门而出,然后逐渐的加速,朝武功县而去。

四面八方更多的太子左右卫率开始汇聚过来。

东宫诸卫率各领军府三至五府不等,东宫十率府中除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外,其他每个军府大概有一千人左右,东宫六率总数在二万人到三万人左右。

当然,如今在长安城轮替的东宫十率府中总共不过六千人罢了,其他更多的都在地方。

然而,即便是这六千人,除了轮流到东宫值守以外,其他人,多数时间都是在长安城外的军营中待着。

他们更多的是听从皇帝的命令,因为调动需要的虎符,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这六千人,基本也全部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对于这一点,李承乾并不在意。

因为这六千人,虽然挂着东宫的名号,但实际上,军饷、人事全部都在皇帝的手里。

除非某一天,李承乾能够拿到这六千人的调兵虎符,不然什么都没用。

而且即便是拿到了调兵虎符,他能动兵的时间也很短,一旦兵部和政事堂反应过来,拿不出调兵圣旨,就是他有虎符,恐怕也要被立刻拿下。

李承乾轻轻摇头,虽然知道这种方式不可取,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朝着那个方面去想。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了窗外的田野。

冬日的田野之间,一片枯黄,大年初二,更是看不见丝毫人影的痕迹。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皇帝才会允许李承乾去一趟武功苏氏。

大年初二,皇帝祭祀南北郊,整个长安所有的兵力都戒备了起来,全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加上苏淑身体有孕,这才得以让李承乾带着她去武功省亲一趟。

不然的话,恐怕就得去长安城的南昌公主府了。

……

不知不觉中,车队已经进入武功县。

车队开始转向,朝着县城西北方向而去。

李承乾神色郑重起来,武功苏氏,这里面的很多信息,都快速的涌入李承乾的脑海中。

前隋尚书左仆射苏威,其父西魏户部尚书苏绰,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以武功苏氏名门,娶了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的女儿新兴公主。

后来杨坚以隋代周,苏威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又被杨坚起用,并且最后做到了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一直到杨广死后。

之后,苏威在宇文化及,李密和王世充手中辗转,一直到了武德四年,才回归大唐,但武德六年就病逝了。

不过那个时候,苏威的长子苏勖开始崛起,成为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本来如此之下,整个武功苏氏会逐渐的崛起,苏勖甚至有做宰相之能。

但很快,皇帝即位,然后将南昌公主嫁给了苏勖,让他做了驸马都尉。

如此也好,只要外放,立刻就是一州刺史,甚至成为都督大都督的重臣也未可知。

但偏偏,皇帝让他做了李泰的魏王府司马,深深的参与进了夺嫡之争。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承乾娶了苏淑做太子妃。

苏淑的父亲苏亶,那个时候位置并不高,从五品上的秘书丞,一成为太子岳,立刻就被升任台州刺史。

李承乾,李泰。

苏亶,苏勖。

整个武功苏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分裂。

苏氏在长安城不是没有宅邸,但多数是亲近苏勖,甚至是亲近李泰的,李承乾才不会去那里触霉头。

就算是他有心算计什么,也不是现在皇帝紧盯的这个时候。

……

旌旗招展,长槊林立。

由四匹黑色的高头大马,拉着的金辂朱盖马车缓缓的驶在苏坊镇的铺着红绸的大道上,一直到苏氏老宅门前停下。

两名身穿浅绯色长袍的中年男子,面色凝重站在大开的中门之前。

他们的身后跟着十几名穿青绿长袍的苏氏子弟,还有更多的人站在大门两侧排成,垂手恭立。

一条红毯直通内院深处。

车帘掀起,李承乾一个人小心的从马车上下来。

苏淑,还有李象李厥,都留在了马车上。

“臣太常丞苏澄,国子博士苏显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殿下。”身穿浅绯色长袍的苏澄和苏显,神色郑重的拱手行礼。

苏澄,苏勖和苏亶幼弟,太常丞,从五品下;苏显,苏澄的族兄,国子博士,正五品上。

后面的几人,李承乾认得的不多,苏勖的三个儿子,苏均、苏干和苏昱,苏澄的两个儿子苏辛,苏章,还有监察御史苏良嗣。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殿下。”苏均、苏干,苏昱和苏良嗣等一众人齐齐拱手。

“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李承乾温和的笑笑,目光轻轻的从苏良嗣的身上掠过。

苏家年轻一辈子弟中,官职最高的是苏均,南昌公主之子,如今已是从六品的秘书郎,相比于他的叔父苏澄,也不差多少了,

在几人更后面,还有其他许多官员,有任职地方长史,县令,雍州佐吏,还有朝中御史的,甚至武功县令也在。

整个苏家刺史一级的只有三人,其中包括李承乾的岳父台州刺史苏亶。

不过苏亶远在台州,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没有皇帝圣旨,回不来。

其他人也是类似的情况。

“多谢殿下。”众人这才一起起身,苏显和苏澄让开道路。

李承乾这才缓步进入苏氏祖宅当中,身后的黄篷马车缓缓跟随。

……

苏府中堂,李承乾和苏淑,带着李象和李厥,郑重的拜见岳母绛郡夫人冯氏。

因为苏淑嫁入了东宫,所以苏亶被封为绛郡公,所以岳母冯氏也被封为绛郡夫人。

但因为苏勖现在是魏王府司马,又是南昌公主的驸马,是李承乾的姑父,恰好南昌公主这几日感染风寒,所以也就没有回来。

实际上自从李承乾娶了苏淑之后,岳母冯氏常居武功县,苏勖和南昌公主基本也就不回武功县了。

两家避嫌的味道很重。

看着苏淑带着李象和李厥,还有弟弟苏瑰,以及一众苏家女眷进入后堂,众人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李承乾被请坐中堂之下,苏家众人这才各自坐于两侧。

独孤大宝坐在大堂左侧,苏澄、苏显坐在大堂右侧,戴至德站在李承乾左后。

堂中其他人要么身有官职,要么就是苏淑的血亲,武功县令甚至都进不了大堂。

“孤听闻今年族里有不少人参加今年科举?”李承乾放下手里的茶碗,然后好奇的看向众人。

“是的,殿下。”苏澄点点头,说道:“四郎今年年纪恰好,第一次参加科举,还有其他几名族人。”

苏昱赶紧站了起来,少年青涩的拱手道:“见过殿下。”

“不必多礼,表弟读书怎样?”李承乾温和的点点头,苏昱是苏勖和南昌公主的三子。

今日苏勖虽然不方便回来,倒是他的三个儿子都回来了。

南昌公主是皇帝的五妹,她的三个儿子,自然都是李承乾的表弟。

“今年先试一试。”苏昱有些不好意思的拱手。

“科举本就是累积之事,四郎还年少,倒也不必急,心态稳一些,说不定一次就中了。”李承乾一句话,苏昱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还不多谢殿下。”苏均站了起来,对着苏昱说了一句,然后才看向李承乾,和苏昱一起拱手道:“谢殿下。”

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不是什么大事,科举终究是吏部之事,东宫能为寥寥,可惜东宫如今在编《考工志》,不大方便四郎介入。

不过前些日子有人建议孤再编一本书……不不不,孤说错了,是简单的编修一本书。”

苏均呼吸不由得轻了下来,拱手道:“敢问殿下,是什么书?”

“《后汉书》。”李承乾笑着点头,苏均稍微松了口气,南朝宋范晔编撰的史书,编修无妨。

“不大妥当吧。”后侧,苏良嗣皱着眉头抬头,站起来看向李承乾,拱手道:“臣不知是何人建议殿下如此,但《后汉书》,编修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3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