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一章 褚遂良丁忧,马周的宰相机会(第一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三月十七,皇帝北行终南山。

太子监国。

御乘之内,武媚娘双膝跪倒在皇帝身后,轻轻地捶着他的肩膀。

她的目光从皇帝的肩头越过,落在了坐在左侧的太子李承乾和晋王李治身上。

太子沉稳,晋王却有一丝不安。

他使劲的低着头,但武媚娘却总有一种他会随时抬起,看向自己的感觉。

哼!

武媚娘心中冷哼一声。

胆小鬼。

这是那日她和李治在万春殿事后的第一次见面。

不知不觉,已经半月过去了。

皇帝再度放弃国政,前往翠微宫休养,而太子也再度监国。

皇帝虽然距离长安城仅有几十里,消息瞬息可至,但武媚娘心中却清楚,皇帝根本处理不了多少奏本。

一日能够有三本奏本处理,便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而这样,能到皇帝手中的奏本,也已经是太子和长安诸相,细心挑选过的。

武媚娘轻轻低头,她心中清楚,若是太子在这里面做手脚,那么皇帝很容易被架空。

皇帝也不是没有察觉到这种危险。

去年冬天的时候,他就试过一次,但太子很恭顺,非常配合的就将权力交了回来。

如此,皇帝执政小半年之后,再度前往终南山。

默契。

皇帝和太子之间,已经有了彼此执政半年的默契。

皇帝没有足够的精力。

太子没有足够的威望。

这便是父子俩相互妥协的根本原因。

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危险的,一旦太子有了足够的威望,那么他或主动,或被动,就都会更进一步。

就如同当年的玄武门一样。

但是武媚娘却有一种感觉,一切发展不到那一步。

因为皇帝的身体,支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武媚娘的目光落在了皇帝的身上。

……

“稚奴!”李世民没有察觉到武媚娘的目光,转身看向李治,皱眉道:“稚奴,你这是怎么了,精神萎靡,气色不振的?”

李治抬起头,看向皇帝,目光丝毫没有落在武媚娘身上。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尖,然后低头道:“父皇,儿臣今日就要离京,所以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有一些事情。”

李世民微微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笑着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那是你的家事,朕就不问了。”

武媚娘藏身在皇帝身后,目光轻轻一挑,眼神微微诧异。

李治所言的,自然是他和晋王妃之事的房事。

李治成婚多年,但却始终没有子嗣。

这一点皇帝并不是太着急,但是李治,还有李治身边的很多人都在为他着急。

太子在东宫,已经有五子一女,而且太子孺人张氏的肚子里面还有一个。

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会蹦出一个来。

所以,李治必须要尽快生出一个孩子来。

但偏偏他马上就要去荆州赴任了。

所以这些日子才会稍微劳累一些。

但这话是真的吗?

“太子!”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微微拱手。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御乘之内,李承乾,李治,李象三人坐在左侧。

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褚遂良,李勣,于志宁坐在右侧。

“今年天下诸事,首先还是以农事为主,春种秋收,多派人去地方走走,诸事不能耽搁。”皇帝平静的看着群臣。

李承乾,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全部拱手道:“喏!”

武媚娘坐在皇帝身后,轻轻低头,她知道,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里面的事情,却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天下地主,不管是豪门世家,还是穷苦百姓,隐匿田地赋税,几乎都是本能的。

区别在于穷苦百姓没有能力去隐匿田赋,而豪门世家却有的是办法手段。

不管是地方的官吏,还是中央派下来的巡查官员,他们都能力拉下水。

地方的赋税少了,朝廷不仅收入减少,甚至还需要去进行赈济。

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就会虚弱下去。

朝廷,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

这个工具一旦被削弱,等于皇帝统治天下的力量被削弱。

所以,如何保证自己控制天下的工具不被削弱,同时又有力的打击任何企图削弱这个工具的力量,保证天下稳定的同时,赋税人口稳定增长。

这才是真正的核心之事,真正的天下根本。

控制了这些,才能控制天下。

才能成为皇帝期望看到的继承人。

武媚娘小心的看了李治一眼。

相比于太子稳扎稳打,掌握天下赋税,甚至影响官员薪奉,晋王现在还差的很远。

……

“英国公。”皇帝转身看向李勣,认真说道:“河北今年你跑一趟吧,去查看河北春种秋收之事,明年大唐开国三十年诸事忙完之后,就该准备再次对高句丽的战事了。”

“是!”群臣齐齐拱手。

“顺带去趟辽东,苏勖应该将辽东治理的不错,你再去趟鸭绿江,看看军前。”稍微停顿,李世民继续说道:“盖苏文既然心中有所算计,也别让他失望,你指挥军中,按照之前的策略,摧毁田地,焚烧山林,没有必要不要攻城。”

“喏!”李勣认真躬身,没有必要便是有必要的话也是可以的。

“还要水军也出动。”李世民轻轻冷笑,说道:“这两年,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军应该又组建了起来,找到他们,摧毁他们。”

“喏!”李勣肃然拱手。

“朕的态度一直都是一样的。”李世民神色平静下来,看着了李勣说道:“等到明年动手,朕要一口气杀到平穰城下,杀入平穰城中,以最快的时间平定高句丽。”

“喏!”群臣齐齐躬身。

“最后便是明年的事情了。”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明日五月,祭祀天地,祭祀宗庙,如果有可能,让人回洮州一趟,祭祀祖地。”

洮州,陇西李氏祖地所在。

西汉太尉、征西将军李仲翔家族墓,西凉武昭王李暠衣冠冢等等,都埋在那里。

“所有的礼节,你和中书省,礼部,宗正寺,鸿胪寺,太常寺,全部妥善准备。”李世民抬起头,轻声说道:“朕起码要告诉父皇,大唐立国已经三十年了。”

“儿臣领旨。”李承乾认真躬身。

武媚娘这个时候,也深深的低头。

明年五月,皇帝要祭祀天地,宗庙社稷。

那个时候,登坛祭祀的,一定会是皇帝吗?

或者说,登坛祭祀的皇帝一定会是李世民吗?

……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车外传来,随即,一名四百里加急奏本被送到了皇帝手上。

李世民随意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转过身,李世民看向褚遂良。

褚遂良原本还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突然,他的心猛地一个咯噔,随即,有些艰难的皇帝,生涩的问道:“陛下!”

皇帝将奏本递了过去,同时说道:“节哀!”

褚遂良有些颤抖着接过奏本,打开奏本看了一眼,他顿时忍不住哀叫一声:“阿耶!”

“来人,扶褚相下去休息。”李世民看了一旁的张阿难一眼,然后又看向褚遂良说道:“爱卿节哀,注意身体,此番还要返回杭州,路上辛苦,不要垮了自己。”

“是,谢陛下关心。”褚遂良轻轻躬身,然后有些艰难的在内侍的搀扶下走出御乘。

李世民收回目光,看向长孙无忌,说道:“阳翟侯三十年前便加入了秦王府,为朕效力二十四年,他致仕之后,褚卿又跟在朕的身边,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此番阳翟侯病故,朕无能到扬州去拜祭,但他的谥号,追赠,礼部要准备妥当。”

“喏!”长孙无忌认真拱手,褚遂良的父亲阳翟侯褚亮,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转身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绛郡公如今还在杭州吗?”

“在!”李承乾躬身,收到:“岳丈如今任杭州刺史。”

“你写封信,让他代替你和朕先去祭奠,然后等朝政的钦差抵达之后,一起宣旨。”李世民叹息一声,但稍微又有些欣慰。

他自己虽然不能去亲自祭拜褚亮,但是有太子妃的父亲在,身份也是不差多少的。

李治坐在一旁,轻轻低头,眼神闪过一丝凝重。

太子妃的父亲在杭州。

李治有些事情,必须要和褚遂良当面谈。

武媚娘说到底不过是个宫中嫔妃罢了,在皇帝身边,她还能起到一点作用,一旦离开了皇帝身边,谁认识她是谁。

然而褚遂良,如今的中书侍郎,参知政事,那是宰相啊。

而且这一次丁忧回来,褚遂良可能会要更进一步。

那便是如今由长孙无忌兼任的中书令。

中书令便完全不同了。

是真正的朝中大佬。

他的作用就更大了。

当然,如果褚遂良真的成了中书令,李治想要说服他也更难。

所以,褚遂良这一次回杭州奔丧,是李治最好的机会。

但是偏偏有苏亶在一旁盯着。

真要被苏亶发现李治去了杭州,呵呵,太子立刻就会将他召回长安,然后令他闭门思过。

不得见任何外臣,不得闻任何外部消息。

甚至朝会都不会让他参加。

到时候,他就算是有天大的筹谋,没有帮助他执行的帮手,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一次去杭州,必须要万分小心。

……

“陛下!”长孙无忌突然开口,看向皇帝说道:“陛下,褚相离开长安,中书省一下子就缺了关键的人选,所以臣想是不是可以适时夺情,让褚相早些回朝。”

御乘之内,一下子的就安静了下来。

皇帝点点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应该什么时候夺情比较好。”

“今秋吧。”长孙无忌想了想,抬头看向皇帝。

“今秋?”皇帝沉吟了起来,转过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觉得如何?”

一时间,御乘之内,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略微思索,随后他认真的摇摇头,说道:“儿臣以为不大妥当。”

“哦!”皇帝看着李承乾,直接问道:“你为何觉得不大妥当?”

李承乾微微躬身,面色凝重的说道:“若是算起来,从褚相今日开始丁忧,到他秋后返回长安,满打满算也不过半年之间……丁忧守孝之事,按照古制,应该是三年时间,如今我大唐因天下初定,所以需群臣效力,多减为一年,然而……”

众臣的呼吸不由得凝重起来。

“大唐以孝治天下,三年减为一年,是权宜之计,一年再减为半年,这就有些不孝了啊,父皇。”李承乾拱手,然后用力摇头。

“殿下,守孝时间缩减,也是为了国事。”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说道:“中书省事务繁忙,若是没有褚相,臣一个人又忙不过来,那么恐怕只有请马周,来为这参知政事了。”

马周,中书侍郎马周。

褚遂良一旦丁忧去朝,长时间不归,那么中书省空缺出来的宰相之位就需要有人补充。

而遍数满朝上下,最适合的人就是马周。

前太子少詹事,如今的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马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4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