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七章 杀了皇帝(第三更)

书名: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作者:太清妖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9

正月初一。

新年大朝。

太极殿中,李承乾一身淡黄色蟒袍,头戴九梁冠,神色肃穆的手持玉笏,站在丹陛台阶之上。

他的上方,是坐在御榻上的皇帝。

他的下方,是整个长安所有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还有诸番邦外使,致仕耆老和国子监学子等。

特进、掌门下省事,英国公李勣,站在群臣左上,手持圣旨,高声道:“……日后诸王窥伺储君之位者,流三千里,遇赦不赦,钦此。”

殿中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领旨,陛下万寿无疆。”

皇帝点点头,看向群臣道:“此事,昨日,朕已经将罪己诏祭告高祖皇帝,明日,朕将祭告天地,同时将此事立为永制。”

“喏!”群臣齐齐俯首。

“晋王谋逆,罢为庶民,流放黔州。”皇帝话音刚刚落地,就看到李承乾有些异样的抬头。

不过皇帝没有在意,这些都是之前说好的。

他继续说道:“因晋王妃生产就在数日之内,故先将晋王幽禁北苑,待其子稳定之后,由大理寺遣人送至黔州。”

大理寺卿尹君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

李承乾轻轻的扫了尹君一眼。

上一世,他被流放之前,在宗正寺,有人向他宣读了对方黔州的诏书。

现在,流放的人成了李治。

有人说,长安到黔州没有三千里啊。

不,有。

人们以为的长安到黔州,是到贵阳。

但实际上流三千里,是到黔南,穷山恶水之地。

累都能将人累死。

更别说还有瘴气。

如何弄死人,他这里最有发言权。

“太子!”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李承乾回过神,对着皇帝拱手道:“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问道:“诸囚审核之事,审核的如何了?”

“多数已经案情已经审结,有十四人被判斩首之罪,三百多人流放。”稍微停顿,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如今西域战事,儿臣以为斩首太过可惜,还是全部流三千里,发配到西域军前吧,为军中效力,至死方回。”

“难得太子一片仁善,便如此吧。”李世民点点头。

大唐对于西域的经营,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如何填充西域,更是需要每一任执政者认真考虑的。

至于说这些人到了西域会不会和西突厥勾连?

想多了,这些人背后还有家族亲人,他们真要和西突厥勾结,就等着全家人在西域团聚吧。

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今西域大唐最盛,别说西突厥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度是大唐的对手。

在安西,或许还能够凭借家族的力量,苟延残喘。

到了西突厥,说不定西突厥哪天就会将他们的人头送到长安。

更别说西域那样的环境,真的脱离了大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臣等领旨。”群臣不由得松了口气,晋王谋逆,实际上他们这些人牵扯的倒是不多。

真正牵涉多的,都是和太原,荆州,还有郭氏,薛氏,以及杨氏的人。

……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群臣,继续说道:“晋王谋逆,诸王身为兄弟,劝导不力,着即罢去诸王一半俸禄十年,东宫免一半用度,也是十年,这些钱,全部用来抚恤骊山一事,死难的无辜士卒。”

李愔站在诸王之中,听到皇帝这么说,他忍不住的抬头,满脸惊愕。

这事和他们这些诸王有什么关系。

太子是自愿请免一半用度,用来换晋王免死,难道他们这些人也一样要吗?

李愔忍不住的看向李恪,前日在平康坊,李恪可不是这么说的。

说好的太子和皇帝争斗的,怎么最后板子打在他们头上了。

李恪没有察觉到李愔的目光,对着高台上的皇帝拱手道:“臣等领旨。”

低下头,李恪的眼里闪过一丝冷嘲。

皇帝继续开口道:“晋王之事便处置至此,刑部大理寺和地方官廨处理剩余之事;其他的,首先是下个月的科考。”

群臣神色顿时肃然起来,科考是天下大事。

“今年科考,由太子会同吏部,金吾卫,千牛卫,雍州府,全权处置。”皇帝看着群臣,说道:“这件事情,就不用告予朕知了。”

“喏!”群臣再度拱手。

“还有军中之事。”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高昌军事,一律由东宫全权处置。”

“喏!”李承乾神色惊讶的拱手。

殿中群臣,还有诸王,也都是神色诧异。

皇帝怎么将这么多的权力,交给了太子了。

若真是这样,皇帝还不如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让太子彻底掌权好了。

“三月之后,朕要前往翠微宫斋戒沐浴,以待五月祭告天地太庙,大唐立国三十年事。”稍微停顿,皇帝看向李承乾,说道:“此事太子会同礼部,户部,太常寺,光禄寺,宗正寺全权准备。”

“臣等领旨。”李承乾和百官一起拱手。

“五月大典。”皇帝看向群臣之中,直接问道:“吐蕃国使在吗?”

“臣吐蕃国使提勃悉野参见陛下!”吐蕃国使站出拱手。

“朕和禄东赞,还有噶尔·钦陵都说过,让吐蕃赞普五月抵达长安参与大典,松赞也曾回信保证他一定会到。”皇帝看着提勃悉野,问道:“五月,松赞会到吗?”

“启禀陛下,赞普五月一定抵达长安。”提勃悉野沉沉拱手。

“很好。”皇帝点点头,继续说道:“五月之后,朕要前往翠微宫休养,太子监国,除高句丽大战准备之事外,其他诸事,全部由太子决断!”

群臣这一次终于彻底忍不住的抬头。

去年的时候,还是太子监国,大事在长安决断之后,全部送到翠微宫,怎么到了今年,皇帝就只管东征高句丽的事情了。

等等,皇帝今年还要东征高句丽。

皇帝在翠微宫休养,是为了东征高句丽做准备吗?

皇帝的身体,他还能撑得住吗?

“好了。”皇帝侧身看向李勣,点头道:“大朝继续。”

李勣立刻高声道:“千牛舞庆!”

……

千牛舞庆,诸州献瑞。

百官进贺,诸藩贡礼。

大朝之后,皇帝宴请百官,太子敬酒。

午后,李承乾有些醉醺醺的,在内侍的搀扶下,返回东宫。

他有些疲惫的躺在床榻上,苏淑坐在一旁,小心的用毛巾擦着他的脸,低声埋怨道:“怎么每回都喝这么多?”

李承乾闭着眼睛,头脑虽然混沌,但还是开口说道:“今日百官都在,时节特殊,少了那一口,都会让人觉得心里不安的。”

“好了,好了,那些事情就别说,好好歇息。”苏淑坐在李承乾的身侧,低声说道:“那件事情,殿下辛苦了。”

李承乾抓住苏淑的柔荑,低声说道:“都是自己的儿子,孤心里也在想着这些事情。

其实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孤时常在回想,若是母后依旧尚在,青雀和稚奴,还有孤,是不是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殿下的意思……”

“所以爱妃要保重身体,将来孤一旦……很多事情是顾不上的,只能交给爱妃。”李承乾睁开眼睛,看向苏淑,说道:“只要爱妃在,将来你我就都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

苏淑缓缓的点头道:“殿下说的有理,妾身日后会注意点。”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徐安小心的走进殿中,对着李承乾拱手道:“殿下,大理寺正戴至德求见。”

“刚才不是见过了吗?”李承乾诧异的抬头。

“说是前两日的事情,吐蕃使馆夜间被烧的事情,似乎涉及到了什么?”

“叫他进来吧。”

……

正月初八,晋王府。

“哇”的一声,清脆的哭泣声在整个府邸上空回荡。

晋王府斜对面的小巷阴影中,骆宾王坐在马车里,听着里面的婴儿啼哭声,转身问道:“吐蕃那边的事情,大理寺开始查开了吧?”

坐在马车外的护卫低声说道:“平康坊这些天多了不少陌生人。”

骆宾王轻轻冷笑,随即问道:“巴蜀那边的事情呢?”

“‘公孙常’的事情,七八日内,就会传到长安。”护卫轻轻躬身。

“很好。”骆宾王抬起头,看向皇宫方向,轻声说道:“皇帝现在在逐渐的放手政事,他的目的,依我看,还是在休养身体,争取多活两年,他能多活几年,决定着李治能多活几年,但可惜……”

护卫有些诧异的看向骆宾王。

“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了,就很难收手。”骆宾王轻叹一声,说道:“皇帝的权利一旦放出来,就收不回去了,等到‘公孙常’的事情传回长安,晋王所做的一切,就会让人真的觉得皇帝是瞎了眼。

到时候威望大跌,你觉得皇帝是会从太子手上夺回权力呢,还是是说放手,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交给太子。”

护卫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太子逼皇帝退位,自己登基,就如同高祖皇帝那样。”

“那样就好了。”骆宾王脸色冷了下来,然后咬牙说道:“一旦他退位太上皇,那么他身边的人手就会减少,那样,我们就有会杀了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474s